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成年代文女配后我靠着美食发家了 穿成年代文女配后我靠着美食发家了 第32节

……

扶着背篓,唐锦滑下坡,想去挖点竹笋,竹笋清热排毒,暑热多吃有好处。

坡度有点陡,这条小路不好走,唐锦小心翼翼的,别不小心摔下去了。

玉米丛间有身影飞奔而过,那么大一团,唐锦一看就知是自家煤球。

跑得像阵风一般,滋溜就窜了过去。

唐锦瞪大了眼,是什么东西让煤球那么激动,那么高的坡度,居然灵活地窜上去了,窜到上面,又折腾着跑了下来,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不停蹦哒的煤球总算停了下来,爪子去扒拉什么东西,唐锦踮脚细看,瞳孔放大。

迅速跑了过去,手上帮忙,地上的草叶生长,将那灰溜溜的东西束缚起来,被捆住的是只兔子。

唐锦揪耳朵提起来,估摸着三斤重,此时没有动弹,兔子的心脏承受不住疯跑,又煤球咬了脖颈,已经奄奄一息了。

她将兔子塞进背篓里,可不能被别人看见了,谁看见肉,双眼都要放光,她揉了把煤球脑袋,没想到煤球还可以给她捉只兔子,“今天可以给煤球加餐了。”

不知是不是听到了耳熟的加餐两个字,煤球立刻兴奋起来,不停晃动尾巴,脑袋去顶唐锦的手。

唐锦先将兔子给带回去,再把背篓里的玉米送到晒坝。

见陆沉回来了,指了指那只兔子,这是意外之喜。

陆沉有点惊讶,兔子太灵活,是真不好捉,“你逮的?撞树上了?”

唐锦给煤球嘴里塞了个番茄笑道:“我哪里有这本事,咱家煤球咬住的。”

陆沉弯起了唇,“可能是抓老鼠训练出来的。”

说起来家里的老鼠,除了柜子房梁上爬的那些,只要地上跑的,都是煤球去扑的。

第52章 看电影

此时大家掰玉米精神恹恹, 掰回的玉米全部都堆在了晒坝,晒干了玉米才方便脱粒,每个傍晚, 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收玉米, 玉米不同于小麦或者油菜籽, 可以用扫把扫到一堆去收拾, 玉米份量重,只能用铲子慢慢铲进箩筐,不一会, 就装满了整整一担。

来回往复,差不多两个多小时才能搞定。

有时遇到下雨了,冒雨也要先把玉米担进仓库以免发霉。

大家皮肤都黑了一个度,腰酸背痛, 大队长也知道大家辛苦了,喜气洋洋带来一个好消息,周五有人下乡来放电影, 晚上搬根凳子去晒坝上看。

人群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看电影可是一件大好事!

在这个精神娱乐匮乏的年代, 看电影跟吃腊肉一样奢侈,是大伙为数不多的慰藉,每看一场电影都要回味许久, 听闻这消息,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 干活也更有动力, 迫不及待那天赶紧到来。

周五傍晚, 就有人提前把饭做好, 吃完了饭, 可以尽快去场地上抢座位,生长队那么多人挤成一团,坐在后面哪里行呢,越是前面越看得清楚。

一排排烟囱上冒出袅袅炊烟,有种鲜活的气氛。

唐锦也提前把兔子给煮上,她是不敢杀兔子的,陆沉将兔子料理干净,去除不能吃的部分,肉多的内脏也洗掉杂质,一半挂在房梁上风干,可以再吃一顿,另一半用来炖煮。

兔子肉质较嫩,可本身有股腥味,唐锦用米酒葱姜先给兔子去腥,锅中下了一块猪油,兔肉翻炒,加水没过兔肉,当锅中收汁,兔肉越来越紧实时,将面糊贴在锅边,压扁成椭圆形。

兔肉正是最嫩的火候,肉中含着酱香的汁水,只是骨头多了点,贴的饼子又甜又脆,浸泡油脂后,更是浓郁入味。

唐锦对这时候的文化历史还挺好奇的,电影就是一种很好的反映方式,洗了锅碗,催着陆沉拿上板凳去晒坝上。

天热微微擦黑,他们去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宽阔的场地上都是热闹的身影,要么坐着板凳,要么坐着石头,脑袋挨着脑袋,叽叽喳喳谈论。

唐锦只能在稍微后面的位置放了板凳,抬头看着前面。

工具老式简陋,只有一块灰色的幕布搭在架子上,旁边摆着放映机,围绕这这台放映机,周围挤满了人。

大队长让人搬了十来筐晒干的玉米出来,趁着现在有空,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搓玉米,没有发达的脱粒机,玉米粒只能靠手工剥下来,玉米堆了半仓库呢,全部弄完可以说是个漫长的过程。

一粒粒珠子落盘似的声音,细碎的玉米粒唰啦掉进箩筐。

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放映机缓缓滚动,暗色的幕布上终于出现了影像。

上百双眼睛都紧紧盯着,下意识挺直了腰杆。

先放映出了电影厂的名称,一段减小的音乐后,呈现出黄土高坡。

这部电影是黑白色的,满是时代的痕迹,不妨碍大伙看得津津有味,一句句口号中,满是岩浆般的热忱。

放映完了,晒坝上的人眨了眨眼睛,不知道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为什么突然就放完了,胸腔的情绪还鼓动着,依依不舍完全不想走,叫嚷着再放一遍。

这当然不可能了,时间已经晚了,放映员哪有耐心再等两个小时,在众人失望的嘘声中,跟同伴们收拾起幕布,利落地准备走人。

徘徊在晒坝上的人久久不散,电影看不成了,可那些故事台词情节还清晰地刻在脑袋里呢,这会探讨剧情,也能谈得兴致勃勃。

“真精彩啊,要是每天都能看到电影就好了。”

“可惜电影最后那个年轻人死了,看着都想哭了。”

“我做梦都想去当放映员呢,是不是可以随便看电影?”

“上一次看电影还在去年呐,坐在小学里看的,那里面的小人,说了啥话,我今天还记得清清楚楚,看一百遍都不会腻。”

“别的生产队说不准也要放电影,到时候咱们跑过去看。”

夜晚的静谧被嬉笑声打破,此刻的气氛格外和谐,星星在夜空中点缀,将这片地方照亮。

唐锦搬起板凳,笑着对陆沉说:“今晚上大家可能睡不着了,明天干活的时候,到处都在聊电影。”

陆沉看了眼哄闹的人群,“电影太稀罕了,看了就有瘾,一时平复不了,听说县城里有电影院,你要是还想看,等有空闲时间了,我们去县城里。”

唐锦觉得这时候的电影,虽然没有那么多俊男美女,没有乱七八糟的元素,故事发展跟情感表达却很纯粹,演的很精彩,看的也是一种情怀。

本来该走平坦的大路回去,以免石头绊倒摔跤,但今晚月光明亮,如水一般倾泻而下,路上的景致比较清晰,图个方便,就抄小路回去。

路过一片玉米地时,除了风吹过的沙沙声,忽而一道女人的轻叫声传来,声音不大,但在这静谧的夜色中,很容易捕捉到。

那声音又轻又软,还夹杂着男人粗嘎的声音,略带暧昧。

陆沉皱了皱眉,跟唐锦对视一眼,食指放在唇边,做出嘘声的动作,拉着唐锦迅速走开。

唐锦眼眸睁大,抿了抿唇,压下心里的震惊,也无意多看,捏了捏陆沉的手,放轻脚步,免得被发现了。

这种事情就是麻烦,还是不要多管,里头极有可能是对野鸳鸯,否则为啥要偷偷钻玉米地,总不可能无聊到找刺激吧,别看风气不开放,说是禁止搞破鞋,在暗地里,不一定每个人都老实。

可能是以为今天大伙都去看电影了,才放开胆子在这里。

玉米笼里的人还什么都没察觉到,没过多久,男人就惊叫出声,哎哟哎哟交换,弹跳起身来,咬紧了牙关,天杀的大腿被蛇咬了,还不知又没有毒。

本来想办好事,哪里料到会有这种意外。

旁边的女人也迅速被吓到,心跳到了嗓子眼,迅速把衣服给穿上。

这动静吸引了别人注意,嘀咕了几句,疑惑地过来查看,两人听到说话声,连衣服都来不及收拾整齐,惊慌失措地窜跑,带动一片玉米倒下。

第53章 再婚

八月份本是一年中农活最密集的时间段, 晒玉米,拔花生,挖红薯, 一担一担收获储存在仓库, 收成不算特别理想, 勉勉强强能完成任务指标, 稍后的收割水稻才是最重视的事情。

看着重新变得光秃秃的土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那一阵的劳累熬过了, 回过头来,好像又不算什么了。

路边的野菜一大片一大片地秃,去山坡上找野山药野白薯的人变多,毕竟人是铁饭是钢, 中午跟晚上饭量那么大,米面不够吃,就只能去找野菜填补。

泥巴缝中有挖断的红薯, 即便翻找一遍,依旧有漏网之鱼, 如果没人发现的话,只能烂在土里,一些人拿上小铲子去土壤中扒拉。

唐锦用十颗花生种, 催长出一小片花生,叶片小小嫩嫩的, 扯出泥沙中的果实, 每一株底下都有二十来颗, 总共得了一斤的样子, 熟透的花生粒像是白胖子, 圆鼓鼓的,清脆带着淡淡的甜。

她又挖了一些早熟的芋头,这块芋头口感粘糯,光是用来焖饭都挺好吃。

唐锦将沾满泥巴的芋头洗了,表皮的黑色根须刮掉,开水煮熟,用筷子可以轻轻戳进去就行,撕掉表面的薄皮,搁进盘子中,手上熟练地调着酱料,辣油香醋小葱淋上去,给白色的小山描绘上一层红亮的颜色。

小芋子沾着蘸水,慢慢裹上一圈,轻柔绵密,丝滑黏糯,舌尖一股酸辣的浓香,细细品尝,又是芋头本身的清香,口感扎实,容易饱腹。

剩下一些熟芋子,唐锦想了想,就着家里有的蔬菜,做成芋饺算了,芋头捣成了细腻绵沙的芋泥,混入红薯淀粉,不断揉捏,让面皮变得更有韧性,煮的时候不会破裂开来。

馅料用泡发的木耳,清淡的香菇和焯水的新鲜嫩笋剁成碎丁,打散一个鸡蛋,筷子不断搅拌,芋泥分团搓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剂子,擀成圆皮包入馅料。

没有包成月牙形,而是薄薄的小三角形,下锅一煮,芋饺漂浮在水面上,鼓鼓囊囊,表面光滑,镀上油润的色泽,撒下一搓葱花,在袅袅热气的汤水中,绽出鲜亮的翠色。

芋饺可以一口一只,浓稠嫩滑,清淡鲜美,齿尖微微一咬,就有温热的汤汁流淌而出,香菇嫩笋丰富了层次感。

唐锦特意做了很多,芋头河边挖的,其余食材也是野生的,费不了什么材料,可以舒舒服服吃个饱,陆沉一个人就能解决掉三十多只芋饺。

簸箕上有单独留出来的饺子,唐锦午后拿去给何丽跟唐如芬每家送一点,毕竟平时她们有了好东西也会拿给她,情分就是这么有来有往。

见到唐如芬时,唐锦忍不住诧异,手里的芋饺都差点拿不稳了。

唐如芬要结婚了?

这消息有点突兀了,不过也早有迹象。

唐锦惊讶的表情淡去,温和地笑了笑,“那小姑什么时候办喜事?”

唐如芬婚姻一直不算美满,满足了父母的要求,却没有顺从自己的感情,这么凑合着过,又守寡多年,身边除了苏小小,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

唐锦并不像队上的人一样,认为时至中年了,就不该瞎折腾,不该结婚了,只要自己乐意,中年怎么就不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了?总不能一直活在别人的看法里,让年龄成为束缚的裹脚布,更何况唐如芬才四十多岁。

唐如芬跟张向东曾经是初恋,在双方都是单身后,张向东还能体谅唐如芬的难处,按着唐如芬的性子,愿意跨出这一步,另一方必定有打动她的地方,让她下了决心。

唐如芬脸庞微红,有点不好意思,她这岁数,儿子都已经结婚可以做奶奶了,早前从未想过要改嫁,现在忽然再婚,难免冒出一些闲言碎语。

见唐锦神色没有异样,唐如芬放松下来,腼腆地说道:“这个月十九号,反正我们都是二婚,不需要啥酒席,到时候简单地吃个饭就成,大丫呀你记得过来吃饭。”

唐锦笑道:“这是一定的,小姑,小小她知道吗?”

小姑娘比较敏感,听了风言风语,可能会多想。

唐如芬神色有释怀,“就是小小说的。”

她本就没动念头,直到前几天她忙着扯花生,小小性格变得活泼了些,在学校里跟同学玩闹,断过一次的手臂比较脆弱,这么一撞,又进卫生院了。

唐如芬不知怎么办,匆忙之中,遇上了张向东,张向东帮她把人送进卫生院,帮她垫付了医药费,还煮了圆子汤过来探望。

大人有时总觉得孩子不懂事,其实小孩心里都懂,何况单亲家庭的孩子心智本就成熟,躺在病床上的苏小小早就明白了,知道后爸什么意思。

起初是不喜欢家里多一个介入者,可当她看见张向东站在唐如芬身边时,酸涩的心刹那软化了。

她蓦然意识到她妈有多辛苦,她有她妈可以倚靠,但是她妈什么都没有。

如果可以让她妈过得高兴一点,她不会再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