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48节

十万两白银从国库里取出来,用于开办兵工厂、冶钢厂、农具厂等。

八万石粮食发往洛州。

其余四万石粮食,一万石盐,分别发往金州、永州等州城。

这次议事,到了半夜才结束。

十二月初的金州,天气格外的冷,行宫大殿风呼呼倒灌,令人刺骨生寒。

但徐亨和一众官员从大殿里走出来,每个人的表情都极其振奋。

一些老臣眼眶都是红的。

被曾经那位疯帝磋磨那么久,他们终于迎来了一位明君。

不,不仅仅是明君,还是足以平息乱世、开创太平盛世的贤主!

“过了今夜,这座金州城,会再次恢复繁荣——不,会比以前更加繁荣昌盛。”

首辅徐亨站在行宫的金阶上,俯瞰夜色中的金州城,苍老的脸上难得浮现出一抹豪迈:“陛下年轻有为,将来势必会成为一位盛世明君。我等诸位同僚,能跟随这样一位英主,此生无憾了啊。”

习得文武艺,卖予帝王家。

一位人臣,能遇见一位明主,确实此生无憾。

首辅身后,一群臣子们神情飘忽,只觉得幸福到冒泡。

从曾经的疯帝,到现在的新君——这前后差距之大,百官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给陛下当臣子,实在太幸福了啊!

但,觉得幸福的,可不仅仅只有朝堂百官。

就如首辅大人说的那样,随着这一夜过去,黎明到来,金州的数十万百姓,被一条条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到直晕乎。

新科技时代最伟大发明【蒸汽机】引发的第一波浪潮,轰然‘砸’入了万千百姓家。

-

作为雄踞在长江畔的第一繁华州城,金州最近一直被不安的情绪笼罩。

上一任皇帝控盐、三番五次提高税粮标准,到后来两次强行征兵——整整十万青壮力百姓,在家人撕心裂肺的无助哭声里,被送去了战场。

再后来,蛮子骑兵来金州攻城,好不容易退兵,一转眼,又有一波骑兵大军冲进了金州。

那一晚,骑兵的马蹄声震天。

整个金州百姓都吓得脸色惨白,彻夜难眠,连家都不敢出。

再接着,百姓们便陆续得到消息。

行宫里的皇帝被杀了,换了一个新皇帝,国家也不再叫【大晋】了,改叫做【大江】。

又过了几天,新皇登基,年号也改了。

今年成为了泰安元年。

但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宫里的皇帝,和朝堂上的官老爷们在‘吆喝’。

普通老百姓哪会在乎这个?

家住金州成贤坊、香樟巷的中年妇人吴清,甚至只知道【大晋】,连原来大晋的皇帝在位多少年,多大岁数,在位期间换了几个年号,先前是哪一年,都不清楚。

她唯一主动去关注‘天下大事’那次,是因为据说大晋亡国,皇帝从北方京师逃到了她们金州避难。

再然后,为了反击叛军,大晋皇帝开始在金州强行征兵。

吴清那个十七岁、才结婚三个月的儿子,便被硬生生推上战场。

也就短短两个月过去。

儿子战死的消息便传了回来,朝廷奖励了她家一百文的抚恤金,当做赔偿。

儿媳哭的当场晕死过去。

吴清的男人孙川,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打了一辈子铁,干的都是体力活,性格也木讷。

听到儿子死去的噩耗,夜里睡觉一直偷偷掉眼泪。

男人对吴清和儿子都很好,把辛苦攒的血汗钱用于置办房屋、给儿子娶媳妇,又留下一些,准备夫妻俩以后养老。

抛开孙川没日没夜的打拼、累了一身伤不谈,这家人日子算是还可以。

有房有屋,家庭和睦,儿子儿媳恩爱,将来再生个小的,孙川和吴清这夫妻俩,便可以颐养天年了。

然而,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噩耗降临,将这个小家冲撞到支离破碎。

不仅仅是吴清家,香樟巷里,有许多人家,都被强行征兵、或者纳粮税——

唯一的区别是,有人家的儿子、男人死了,有人家的暂时还活着。

只要有当兵的来香樟巷,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谁家有男人又死了。

孙川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会打铁,现在战时需要大量工匠,所以没有被拉去战场。

吴清的那个儿媳,就比较惨了,新婚三个月,先是死了丈夫,后面亲爹也被强行征兵,亲娘伤心欲绝,没想开,直接一头栽进了金州河里。

孙川和吴清夫妻都是厚道人。

没有赶儿媳走,把她认作了女儿,一家人就这么苦苦相依为命。

这天,孙川出去上工。

儿媳在家浆洗,吴清则是出门去采买。

最近盐价高的令人绝望,米价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涨。

冬天来了,天气也越来越冷,吴清面无表情的出门,在心里盘算着,自己兜里的三十文钱,能买多少米。

盐巴就算了,价格太高,实在吃不起。

往日香樟巷里虽然冷清,可今日倒是奇怪,一个人也没有。

吴清走出巷子,被巷子口热闹的场景吓了一跳。

“老板,我要二两盐巴!”

“我要三两!”

“别挤别挤,我先来的。”

“往前走,崇明巷的米价也降了,说是新皇登基以后,把国库里的粮食拿出来救市。具体我也不太懂,反正现在米、盐的价格都恢复正常了。”

百姓们脸上都带着不可思议的振奋,争相买盐。

二十五文一斤盐,谁听了不激动?

因为就在几天前,盐的价格足足在五百文一斤啊!

而就是今天早上一觉睡醒,一个令无数百姓幸福到晕厥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金州城。

盐价、粮价恢复正常了!

朝廷不再控盐,各大原本被勒令关停的盐铺纷纷开门,粮铺的米,也回落到了先前的价格。

吴清简直不敢相信。

她呆愣片刻,随后脸上浮现出了自儿子死后的第一抹笑容。可笑着笑着又忍不住开始红着眼睛哭,一边哭,一边去排队买盐巴。

盐铺的老板在劝说百姓:“大家不要争抢,都能买到的。朝廷不再控盐了,新皇陛下把国库里的盐都发放出来,据说马上还会派遣人去东南沿海调盐。”

吴清不知道新皇陛下长什么模样。

可这一刻,她真的发自内心在感激这位陛下——至少这一个皇帝,比上一个好。

因为盐价降了,吴清一咬牙,把带来的三十文钱,全都买了盐。

她拎着盐往家走,路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人们脸上都带着兴奋笑意,都在谈论米、盐降价的事情。

成贤坊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吴清一路小跑着回家,准备把盐放家里,再带点钱,去买米。

趁着价格低了,多买点!

可这刚到家门外,她脸色便有些发白。

因为几个身穿铠甲的士兵,刚好敲开了她家的门,儿媳吓的脸色比她还白。

现在老百姓谁不知道,士兵上门,就代表着家里男人战死了——不对啊,她儿子已经死了,男人在打铁上工,家里没有其余男人,战哪门子的死?

心里这么想着,吴清快速回家,将儿媳护在身后,警惕的看着这几个士兵:“几位官爷,你们要做什么?!”

为首那士兵客气问道:“敢问这里可是孙满的家?”

孙满,便是吴清的儿子。

骤然听见去世儿子的名字,吴清心脏一痛,神情更加冰冷:“是。”

“是这里便好,我们没走错。户部的大人们最近正在严查贪墨,你家儿子的抚恤金,本来应该是七百文,但却被克扣到一百文,这六百文,我们给你送来了。另外再给你七百文,是因为新皇陛下认为前朝的抚恤金太少,额外给予的补贴。”

士兵松了口气,随后怜悯的看了眼前这两位妇人,温声道:“还有,你家里有个厉害的手艺铁匠,应该马上会被委以重任,炼钢厂里招工,给你家多贴补了一个名额,清理工你们能做吗,就是护理机器,打扫灰尘之类的,活儿稍微有点脏乱辛苦,月钱是六百文。若是会厨艺,也可以分去食堂做厨娘,这个月钱稍微少点,是五百文。”

本来还一脸警惕的吴清和儿媳惊呆了。

吴清接过士兵送来的一两三钱银子,整个人都没反应过来。

等士兵又问了几遍,她才抽噎着说道:“厨娘,我们做厨娘!家里的儿媳会一些手艺,人也勤快,能干这个活儿。”

吴清的儿媳闻言一脸感激。

婆母这是担心她吃苦,特地给她安排个轻松、还能安身立命的活儿呢。

等士兵们走了,婆媳俩仍旧觉得晕晕乎乎,如置身梦中。

等吴清一出去打听,才知道,原来不仅她们香樟巷,成贤坊,甚至整个金州城,战死的家属都陆续收到补贴,盐价、粮价都降了下来。

成贤坊位置稍微偏僻,消息比较闭塞些,据说临近行宫那边的坊,百姓们都已经高兴疯了。

吴清愣声问道:“为啥?因为盐、米降价了吗?”

巷子里的邻居手舞足蹈,表情激动的涨红:“可不止是因为盐、米降价!还因为新皇陛下要开办什么炼钢厂、农具厂之类的——总之,听说这次招工足足招至少一万五千人呢!对了,你家男人可是打铁的好手,这下你家要发达啦。”

足足招一万五千人!

吴清嘴巴张得老大,随后反应过来,刚才那士兵登门,确实说因为她家有个铁匠马上会被委以重任,所以给了她家一个招工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