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不是丘阁老最喜欢的崽,丘阁老写了书可是第一个给程敏政看的!
瞧瞧人家程敏政,学识渊博,文采了得,同样是被荐为神童入翰林院读书,人家刚满二十岁就考了个榜眼,实打实的全国第二名!
连同样拥有教书这个爱好,人家当先生都是直接开书院的那种,你这种小打小闹可比人家差远了!
想来是因为前些年人家程敏政不在京师,才叫你和丘阁老好了这么几年罢了!
文哥儿:“…………”
程敏政:“…………”
原来李东阳平时就是这么欺负学生的吗?
程敏政道:“别听你三先生胡说,我入翰林院读书都十岁了,可比你晚多了。”他笑着指着李东阳介绍,“要说我们这一辈中高中时年纪最小的,得数你这位三先生了,他可是十八岁就得了二甲第一,还被选为庶吉士,你说有谁能比得过他?”
十八岁的全国第四就不要说二十岁的全国第二了,但凡考过殿试的人都知道这里头的差别根本大不到哪里去!
文哥儿:“…………”
这地方不能呆了!
他到底犯了什么错!才得在这儿听两个不做人的家伙互吹互捧!
这是人话吗?
都来听听这是人话吗?
我二十岁的全国第二,比不过你的十八岁全国第四——得是什么样的人,才能面带笑容把这种话说出口啊!
你们这些家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
文哥儿闷闷不乐一早上,下午去东宫找朱厚照摸鱼,哦不,讲学的时候还是很有些郁闷。
朱厚照察觉文哥儿和平时不大一样,很是关心地追问文哥儿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
接收到来自太子学生的关心,文哥儿十分感动,然后稍微给朱厚照还原了一下李东阳和程敏政的对话。
这两个可恶的大人,伤害了他王七岁幼小的心灵!
朱厚照听后握紧了小拳头。
“小先生,比他们厉害!”
朱三岁站起来挥动小拳头,用语言和动作同时表达自己对文哥儿的信心十足:“小先生,明年考!王八岁,中举!王九岁,金榜题名!比他们早!”
文哥儿:?????
王八岁是什么鬼!
他突然发现自己这个按年龄递增的别号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还有,你小子到底从哪学来的这一套?
你别可害我!!!
什么明年中举后年金榜题名?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文哥儿严正声明:“我明年还不能考,我连考试的资格都还没有。”
他再给朱厚照稍微讲了讲科举流程,你要参加乡试得先通过乡试资格考试,要么在岁试中得到本路提学官的认可,要么在国子监攒够了学分,不然一般不可能给你参加考试。
大多数官员子弟之所以能够在京高考,就是因为他们受父荫进了国子监。
所以说,即使他以神童身份被入翰林院读书,还是得老老实实回老家科举,没什么捷径可走!
一想到回老家,文哥儿可就不困了。
因为王家两老都在京师的缘故,他回来这么久都没回过余姚老家。要不他别争取什么异地科举了,直接回浙江浪上几年!
回乡备考,多么正当的理由!
文哥儿兴致勃勃地和朱厚照说起这个打算。
朱厚照略一思考,开始追问:“孤能去吗?”
文哥儿:“…………”
你做什么梦呢!
你可是太子殿下,哪里能跟我回余姚去!
文哥儿委婉地把这话转换成朱三岁能接受的语言讲了一遍。
朱三岁表示还是不能接受。
除非带他去,不然不许去!
文哥儿:?????
你小子好好的太子不当,当什么跟屁虫?
作者有话说:
朱三岁:我先生是坠叼的!!!九岁必定金榜题名!!!
文哥儿:你跟谁学的?????
昨日重现:王·不知几岁·小文当众念诵《与父书》
*
注:
1程敏政给老丘写的题跋和序:参考程敏政的《篁墩文集》
《书琼台吟藁后》:【礼部尚书琼山丘公以学识才气闻天下,天下之人当公意者指不多屈,然独心进予为可语,盖茫然不知何以得此于公也,公每谓作文必主于经,为学必见于用,考古必证于今,鄙意适然,遂为知已,故公有制作必示予,予得纵观焉……其文如大江长河一泻千里……】
其文如大江长河一泻千里!
暗示老丘热爱水文!
老丘:你礼貌吗?????
-
2程敏政被弹劾的理由:出自《明孝宗实录》
【时久阴不雨监察御史王嵩等因陈脩省五事……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程敏政奸叔之妾,至生一女;夺弟之官,致死非命;及与乐妇通奸,教以诗书,贪淫无耻……程敏政……念旧侍从官,亦令致仕】
-
大概就是天不下雨,御史上书说了五件事,其中就是程敏政他们几个不配当官之类的
朱祐樘念在东宫旧情上就不追究了,让程敏政直接退休了事
当时老丘让程敏政上书自辩,程敏政说“当初欧阳修也被造黄谣,我上有老下有小耗不起”,就回老家教书去了
后来朝里有人替程敏政辩白说这些弹劾都是诽谤,于是程敏政又官复原职
……总感觉明朝官场奇奇怪怪的(?)
第252章
文哥儿对朱厚照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表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成熟的孩子不应该给别人当跟屁虫。
跟别人出去有什么意思,自己做规划才有意思!
你看我哥要去河西走廊玩,我哭着闹着要跟去了吗?没有吧!所以我是成熟的大孩子你朱三岁不行幼稚不成熟!
小孩子是最想装成大人的,尤其是朱厚照这种倔脾气。
一听文哥儿说他幼稚他马上不高兴了。
朱厚照生气地道:“孤才不跟你去!”
文哥儿听到这个答案满意地点点头。
反正只要朱三岁不跟着他出去,责任就不在他了!
以后的事就让以后的东宫班底去苦恼吧,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学前教育代课老师罢了都没有正式编制的!
拐太子出宫到处跑这个话题过于危险,文哥儿也就不和朱厚照多聊了。
他提笔给朱厚照写出了“陟罚臧否”四个字表示这就是接下来他们要学习的新成语。
至于为什么不选“三顾茅庐”这种更简单的词儿,那当然是因为“陟罚臧否”更有深度、更有难度,更适合拿来为难朱三岁,彻底转移他的注意力!
朱厚照小眉头皱成一团这四个字里面他只认识“罚”和“否”!
关键是他念出来后文哥儿还跟他说这个否是“否极泰来”的那个否和他平时说的不一样。
文哥儿还问他:“知道否极泰来里面的否和泰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朱厚照哪里知道哟!
外面阳光还不错天气也挺暖和他们的沙池已经被东宫小工部的人打理得齐齐整整。
文哥儿招呼朱厚照到外面晒着冬末暖阳玩沙子,顺便给朱厚照讲起了《易经》。
《易经》据传是周王朝统治阶级用来占卜的卜筮书。
那时候识字的人少记录文字的载体也少且可能还带有那么一点垄断这门学问、不让外人窥探的想法所以里面的卦辞十分地简明扼要读来甚至有种玄之又玄的感觉。
古往今来靠解读这本书讨生活——甚至升官发财或名留青史的人多不胜数,可谓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本《易经》!
负责记录讲课内容的女史听到文哥儿给太子介绍起《易经》来,一下子愣住了。
不是说今天要讲《出师表》和三国相关的内容吗?怎么又讲起《易经》来了?
文哥儿:当然是为了摸鱼混课时。
不过这种话文哥儿是不会光明正大说出口的,他一本正经地给朱厚照瞎掰,表示诸葛亮明显就是个《易经》爱好者!
你看看他说个赏罚分明,还要说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说他没读过《易经》都让人很难相信。
还有他的成名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听听老杜(杜甫)是怎么夸的吧,“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没错,就是《八阵图》!
据传八阵图乃是聚石成堆,排成星罗棋布的六十四堆,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按照古人的观念,世间万物分阴阳,他们把阳爻记为“—”,阴爻记为“-[断开]-”,三爻交叠成一卦,可以排列组合出八种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