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九零之向着包租婆的人生狂奔 重生九零之向着包租婆的人生狂奔 第185节

房子写的是林葶的名字,省城办贷款也简单,也不管你是不是学生,只要能还上钱就成。

第269章 拆迁的消息

最近一段时间,太平长街这边经常能见到陌生人,几个人拿着相机和纸笔,一路写写画画的,指指点点,相机‘咔嚓咔嚓’的不停闪烁。

有人见状就上前去问,人家也不细了说,就说是搞研究的,专门研究这些古街老房的建筑结构,要写报道论文什么的。

说的这么高大上,大家果然不再问了,怕多说一句都耽误了他们做文章。

沈晓君遇到过两次,心里大概知道这些人是干嘛的了。

她也没多言语,现在才过来人勘察,等真要开始动工的时候怕是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后面的改造时间更长,一两年,两三年都有可能,一想到要这么长的时间吧,激动就没了。

周末沈晓君带着孩子去沈家看老两口时,沈英又和她透露了一个消息。

“说是要拆迁,太平长街要打造一个历史街区出来,挨着附近的两条街区都要拆,已经在规划这个事儿了,我看了一下,你的那两套院子都在目前的规划圈儿里面。”

沈晓君心里早有准备,听到这话并不惊讶,只是问道:“那你们现在住的这里呢?这边拆不拆?”

“现在还没规划到这里来,后面估计也是要拆的,这里离得近,要慢慢规划着来的,听上面的意思这几年南城这边要搞大动作。”

大动作就是旧城改造。

见沈晓君一脸沉思,沈英便道:“你也不用急,还没这么快,真要开始动作怕是要等到明年,这个消息你也别和外人说,咱们自己人知道就行了,上面发了话的,不让随便透露出去。”

沈晓君点了点头,这个她也知道,就是怕大家知道了,趁着还没冻结户口的时候因为某些福利大量的迁入新户进来。

她一点也不着急,从买院子的时候就在等这一天,她已经的等了好几年了。

老两口在一旁听他们说话,段霞一脸可惜的道:“你们现在住的那院子这么好,要是拆了多可惜啊!”

沈文德摆了摆手,“你没懂这个意思,政府是要打造历史街区,它不可能全拆,要是全拆他不如找地方另外建一个。像晓君他们那样的院子,只会复原外面,里面是不会动的,除非成了危房不能住人的,那才会拆了重建。”

沈晓君和沈英都点头,“没错,就是这样,要真是全拆了重建,也失了原本的味道。”

段霞这下放心了,她也是一时没想到这些,过了一会儿又问:“那到时候狼烟动地的,不是没法儿住人了?”

真要到那个时候,沈晓君说不定都搬京城去了,这点儿倒是不必担心。

“明年首都的户口肯定就下来了,下半年就是要搬走的……”

老两口也知道他们要搬到京城的事,刚开始知道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折腾,后来想了想,觉得有条件去首都也好。

那毕竟是首都啊!他们那一辈儿的人,人人都有首都梦的。

就是舍不得,特别是几个小的,这要是走了,一年怕是见不了两面。

寒暑假都不一定回来。

“你们那个老院子也不知道到时候能赔多少钱?”段霞问道,他们这个院子的面积和那边差不多,到时候要真拆到这边来了,有个比较,心里也有数。

“这个就不清楚的,按政策,最低一比一的赔偿房屋面积,也可以折成钱,还有房屋的装修费、安置费和搬迁费这些……”

沈晓君不要钱,她要的是房,不管多少钱反正全换成房子最好,还得是回迁的房子。

想到这里,忙问:“哥,你知道老院子那块儿要建什么不?”

沈英想了想,“好像是住宅吧,后面是要招标的,由开发商承建。”

那就好,是住宅就能原地回迁。

回去后,沈晓君便打电话和林哲说了这件事。

林哲在电话那头就笑,“这下好了,你的梦想成真了。”

以前沈晓君老说房子要是拆迁了怎么怎么样,现在终于有消息了。

要是前几年,遇上拆迁这样的好事,怕是要高兴的睡不着,毕竟当初沈晓君把房子买这里,就是奔着拆迁改造来的。

现在嘛,就算是赔个三四套房子好像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了,谁叫他们房子太多呢,由拆迁带来的幸福指数明显降低啊!

不过房子嘛,没有嫌多的份儿,沈晓君也动了心眼儿,打算过几天悄悄的在老院子空着的前院儿和后院多建几间房出来,这赔付标准就上去了。

“果然,再有钱,我也是个地道的小市民啊!”沈晓君笑着自嘲道。

林哲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看着吧,等消息一出来,咱们住的那一片儿的邻居们什么招都能想出来,有热闹看了。”

这个沈晓君比他见得多,当然,是上辈子在电视上看的。

趁着工作日,沈晓君叫人拉了两车砖和瓦片去老院子,小卡车直接开进了院子,关着院门全部卸到了院子里。

又请了两个泥瓦工,忙活了一个礼拜在前院后院各砌了两间房出来,只中间留了道过人。

也没挖多深的地基,随便砌了一下。

房子比原本的主屋要低矮一些,小小巧巧的,又因为院子的关系建成了长溜形的,屋里什么都没有,倒是留了窗户拉了电线,当个仓库放东西还是可以的。

院子里的动静,是瞒不住人的,好在一直关着院门,也没人进来看,具体是干嘛的只能靠猜。

沈晓君又不经常过去,邻居们想问都找不到人,也就没再管。

沈晓君也乐得不用找理由搪塞。

第270章 议论

没过多久,要拆迁的消息到底还是透露了出来。

附近的人都在私下议论,这个说是听朋友说的,那个说是听亲戚说的,弄得大家心都躁动了起来。

有人专门去有关单位打听,也打听不出来什么。

这样一来,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信的人,有的也像沈晓君这样在院子里多建几间房,当然那也得有院子的人才行。

不信的,自然是该吃吃该喝喝什么都不管。

沈晓君经常能听到这相信派和不信派的争论。

比如说这天,吃完晚饭,沈晓君带着闲人尧尧出去散步,走上街,就听到一群人在说拆迁的事。

刚开始是几个老人坐在树下聊天儿,路过的人听到了都加入了进去,人就越来越多。

“我反正是不想它拆的,自己家里住得好好的,拆它干啥?”说这话的是一位老爷子,老爷子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悠哉悠哉的扇着小风。

“老爷子,得拆啊!拆了咱们才能住新房!我家院子大,肯定得赔我两三套房子,有了这些房子,我儿子将来结婚我就不用给他们买房了!”

有人就笑他,“别说儿子住的了,孙子住的都有了!哈哈……”

也有人担心,“我家现在住的房子是单位分配的,一个院子里住了好几家,有公用的院子还不觉得有多小,这要是按面积分了,我家怕是分不到多少。”

“我听说是有那个最低住房保障的,你家三口人,一套小三居肯定是有的。”

“说是还要赔装修费、搬迁费这些是不是?我家的房子可不像单位分的,宅基地是公家的,我这个算是私房,是不是比公家分配的要赔得多些哟?”

“肯定的呀!要是赔少了我可不干!”

“就是,钱不给到位我才不搬呢!”

“是不是要算人头费啊!户口上人多,是不是也要多给钱?”

“这个就不清楚了……”

“我听说谁谁谁家,就在闹呢,嫁出去的几个闺女都想把户口迁回来,还想带着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就连嫁出去几十年的老姑都想把迁户口进来,那家媳妇天天在家里跳脚呢!”

有人就说:“迁就迁呗,反正也不费什么事儿,到时候开发商还能多给钱,这媳妇有点儿不懂事啊!”

“哼!这你就不懂了吧?到时候都在一个户口本,房子分下来算谁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就算闺女是好的,以后不和当兄弟的争房子,那女婿呢?谁知道后面会怎么样哦!最好啊,别随便迁户口进来。”

“这话也对,幸好我家人口简单,没这样的事儿。”

“瞧着吧,咱们这一片儿有得闹腾了。”

不信会拆迁的人就道:“你们想得真多,影儿都没有的事,被你们说得像是马上就要拆了一样,你们也不想想,为啥要拆这里?这里有啥值得拆的?北城是新城,道路又宽又阔的,紧挨着城中村,拆这里,还不如去那边建新城。”

“我也是这样想的,觉得不可能拆,感觉这好事落不到我头上。”说话的中年人瘦成竹竿,明明天暗得看不清人脸,都还是能感觉到他一脸的苦大仇深。

“你的想法不对!咱们南城是老城,上千年的历史了,它是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在里面的,是非常值得开发的!像你这么说,旧的老的就该扔?就该任它越来越破?那古董它为啥值钱?”

“没错,南城才是咱们市的中心地段儿,北城按以前来说,都属于郊区了!”

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北城和南城谁是主城的问题上去了。

争论得热火朝天的。

之前带他们看这边院子的张红见到沈晓君过来便问她,“你听说要拆迁的消息了吧?”

沈晓君放手让尧尧跟着姐姐们去玩儿,点了点头道:“听到了呀,大家都在谈这个事,想不听到都不行。”

“经常看你车进车出的,还以为你太忙没关注这个呢。”张红小声凑过来,“我那亲戚,就你这院子以前的房主,也知道了,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你说说,这院子这么大,得赔多少房子啊!”

她说出这样的话沈晓君挺惊讶的,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条街的房子大多数都不会拆吗?

难道一提拆迁,大家以为都要拆?

不过管它拆不拆,原房主都是要后悔的。

沈晓君笑了笑也没明说,只道:“我猜的,像这样的保存得好的百年老院,保护的可能比拆除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张红恍然,“是这样吗?”

“是啊,我看别的城市都是这样做的,咱们这估计也是这样吧。”

张红得到这个消息立马和人聊去了,最开始不想拆迁的老人闻言,“那就好,我那房子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起来那都是文物了。”

后面再聊什么沈晓君就没听了,叫上尧尧回了家。

家里小薇小悦两人像没骨头一样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见沈晓君的手里空着,小薇失望的问道:“没有卖烤糍粑的啊?”

这段时间街上开了一个烧烤摊儿,每天晚上才营业,推着一辆三轮车在路边烤,味道好得很,小薇最爱烤糍粑,小悦爱吃豆干,每次遇见了都要买一串来解解馋。

沈晓君出门的时候两姐妹多还在做功课,小薇专门提醒了的,让帮忙带一串回来。

“没看到。”其实她都忘了这件事了,应该是没开的,她都没闻到烟熏火燎的味道,路上也没人吃这个。

小薇咽了咽口水,“老板也太不会做生意了,哪能一会开一会不开呢,回头客都要跑了。”

“别替人家担心了,赶紧去洗漱,晚上早点儿睡,明天还得去姑姑家吃饭呢!”

小薇神态夸张,“哦!我亲爱的妈咪,明天好不容易休息,您就让我们再看一会儿吧?拜托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