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第159节

毕竟她们明年初应该就要迁都了。

到时候她肯定是要跟着去的,所以在那时候再探寻晓州安州的群山和河流,也是来得及的。

于是就收拾行李准备回去,他们约了一次官船,官船上运送的是回京的商品,各式各样的,大部分都是其他四国的土特产。

阿骨燕上船后,在船上看天文书——她想提前熟悉一下这新的小伙伴知识,但始终看不进去。

突然有一个年岁跟她差不多的小姑娘走到她的附近,一个人趴在栏杆上看着远方。

远方是茫茫沧海,阿骨燕合上书,因为无聊,便走上前去搭话。

“你为何惆怅呀?小小的年纪,没头都已经紧锁了。”

小姑娘也不怕生,眉眼之间全是自信,不过说起话来,却是彷徨迷茫的。

“我师父要把我送走了,暂时寄养在别人的家里面。”

“我不想去,我想继续跟着师父。”

阿骨燕就听出来,小姑娘的口音绝对不是禹国人。

根据她这半年里面的走南闯北,阿骨燕敢确定,这是一个晋国人。

还不是贵族的那一种,晋国的贵族说话自带腔调,不会是这种乡下音。

她就想了想,安慰道:“你们晋国如今在打仗,你师父把你送来禹国,也是为了你好。”

小姑娘就道:“我知晓的,我只是有些不愿意而已。”

她见阿骨燕跟她的年岁相当,也不认识,也不是禹人,想了想,道:“我是弟弟偷吃红薯死了,母亲怪罪我身上,自己跑出来的,那时候都要死了,才遇见了师父,我想着这辈子都是要跟着他的,谁知道这么快就要分离。”

阿骨燕便安慰道:“如今有了船运,各地之间来往非常快,你们一年多相聚便是了。”

不过她想了想,问道:“如今燕国封锁着各地,身为晋人,你们是怎么出来的?”

小姑娘就骄傲的道了一句:“我师父是禹医,一直都在战场上救死扶伤,而且之前,齐国晋国以及燕国都有自己的承诺。”

说是禹医,阿骨燕就明白了。

她说出了小姑娘没有说出来的话。

这句话不用说出来大家也都懂。

“我明白了,战时不杀禹医。”

船行很快就到了徐州,小姑娘在徐州下了船。

然后跟着师父敲开了一户徐州老农人的屋子。

“老者,我是张虎大夫的朋友,我姓裘,这是我的小徒弟。”

“她是晋国人,张虎说你和你膝下收养的小孙子都是晋国人,所以让我把她送来。”

老农就连忙让人进来,他的小孙子跑来带着小姑娘去收拾屋子,裘大夫就叮嘱了小姑娘几句,连夜走了。

倒是隔壁的邻居嘀咕了一句。

“又来一个晋国孩子啊,这下子,隔壁又要热闹了。”

人多了,就热闹起来,老农也不必孤零零一个人了。

第101章 张虎救的老农一家日常

农人是张虎和他师父在晋国救下来的。

后来张虎又给他送了一个晋国的孩子来, 他取了名,叫小猪。

来了禹国,有了地, 有了饭吃,有了要照顾的人, 便也没那么重视自己的姓。那日朝廷下来衙役说要进行人口普查, 一个个的登记名字, 老农想了想,抛弃了自己的姓氏, 跟村里的大姓同了一个姓氏。

这村里的大姓是鲁,他改了姓氏后, 便被人称呼一声鲁七叔。

倒不是他年龄排第七,而是他本来的名字就叫七。

于是便这么叫了起来,他新得来的孙子叫鲁小珠——本来要登记成鲁小猪, 孙子死活不愿意,这才勉强改了个字。

两人住在这里一两年了, 跟本地人没什么区别,今日,他们的家里, 又多了一个女娃娃。

多了一个女娃娃, 很多事情就难搞的很。

裘大夫也没说她要住多久, 且就当自己的孙女吧。

鲁七叔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 平日里也就多跟孙子说几句话, 有了孙女,孙子又要去上学,对于孙子没介绍到的东西,他就不得不继续接着介绍。

这是隔壁老李家, 那是村正家,又有家里多少的地,地分别在那里,地里种了什么,都说的很清楚。

最后,他操着不晋不禹的口音问道:“你识字不识字?”

小姑娘跟自己的师父姓,现在改了名叫裘春意。她点了点头,“阿爷,师父教过一些简单的。”

鲁七叔便点了点头,然后掏出一条腊肉,上村正家里去了。

“裘大夫来的急,走的急,又没孩子,恐怕不知道孩子上学都是要户籍的,我想着,先将孩子的户籍落到我的户籍下面,等他们将来要走了,再回来迁走。”

这不是什么大事,村正也是受过张虎恩惠的,所以对老农一直很照顾。道了一句,“孩子读书的事情是大事,如今的孩子哟,学东西快,先生教的也多,真是一堂课没跟上,就落下来了,一天都耽误不得。”

“咱们现在趁着日头还早,先将户籍上了,然后你就带着去报名读书,早点进去读,就多认得几个字——不是最近很流行一句话吗?叫做:时间就是金钱。”

这话鲁七叔是不知道的,但是细细品味,这话就如雷贯耳,也让他着急起来。连忙回家,拿着户籍书,带着小孙女,背起一个背篓,就要出门。

“阿爷,我们去哪里?”

“去给你报名读书。”

小姑娘心就软乎乎的。

遇见师父后,再遇见的人,都是好人了。

她也总算知道,师父为什么要送她来这里了。

她跟着阿爷一步一步走去的,路上渴了,阿爷就从背篓拿出一个木质的杯子,杯子上有绳子,他将绳子挂在她的脖子上,道:“渴了你就喝水。”

小姑娘点点头,又看阿爷的背篓,“重吗?我可以背一些。”

鲁七叔摇头,因为带了个小的,他走的比平日里慢些,等到了城池,太阳已经老高了,他就带着孩子去买了一碗凉粉。

凉粉是真解暑,小姑娘吃一半,坚决不吃了,要给鲁七叔吃。鲁七叔摇头,“我不喜欢吃。”

他摸摸肚子,“阿爷不吃,你吃。”

“我吃饱了,阿爷吃。”

这般推辞,旁边的人就笑着道:“老人家,孙女愿意孝顺你,就别推辞了。”

鲁七叔就觉得不好意思,快速的将凉粉吃完了。

小姑娘就道:“阿爷,凉粉真好吃啊。”

鲁七叔高兴的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她去户籍处登记,小姑娘的身份,村正开的证明书,鲁七叔的户籍书,户籍处的人一点点的问清楚,然后让人领着鲁七叔去盖章。

这里的章确实需要好几个人盖,每个人询问的东西也都不一样,先去哪里再去哪里,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于是朝廷就增设了一个引导的职位。

他们也算不得正式的朝廷官员,只是编制外的,能不能入编,还要以后考试才能确定。

于是在编外的这段时间,就很重要,你总不能让人投诉你吧?要是在这段时间出了什么错误,那就是一辈子的污点了。

别说考朝廷的官员了,就是现在做事的机会也没了。

所以都认真负责的很,鲁七叔之前登记户籍,都是朝廷的人到村子里去,在村正家里统一办理的,这是第一次来这里,所以面对朝廷官员的热情,他就很不适应。

带着小孙女盖了好几个章,问了好几次话,这户籍书就算是下来了。

不过小学一年级也已经开学了,要是想入学,还得考试。

这期间还有不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开学前就来读书的,所以学校有统一的安排,都安排在三天后一起考试,考完分班。

鲁七叔一听到分班,连连点头,他已经送小猪来过一次了,这个倒是很熟悉。

所以从教务处的办公室出来,他就安慰小孙女,“不是什么大事,你就尽管去考。”

不过话是这般说,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上一个好班级,于是还带着人去隔壁书铺买了一点通。

小姑娘就舍不得,“阿爷,不要买了吧,我们花的银子很多了。”

鲁七叔摸摸她的头,“要读书,不能省。”

“束脩便宜,你师父,还留了银子,都给你读书。”

小姑娘感动的很,“阿爷,我听闻现在过一年怕是小学医学校就要开了,到时候我就去读那个。”

她是舍不得花钱现在就去读小学。

这是有打算啊。鲁七叔就哎了一声,“那现在也要读书,到时候你转学就好了。”

反正现在是要读书的。

小姑娘就发现了,阿爷话不多,但是很倔。这倔又让人暖心。

结果更暖心的是,阿爷回去的时候,还买了几棵树苗。

“阿爷打听了,这个是做凉粉的那个树,种大了,你回来的时候,阿爷给你做凉粉吃。”

小姑娘心里酸呼呼的。

她回去的路上就很有倾诉欲望。

她把自己为什么离家出走,怎么碰上师父,怎么在战场上救人的事情都说了一遍。还着重说了自己的感悟。

“我救了他们,但是他们依旧选择去战死,我很佩服他们,不过,我又觉得,要是天下没有战争就好了。”

鲁七叔默默听着,他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人,只好一个劲的道:“回去给你做红烧肉吃。”

小姑娘才来一天,就觉得这是家了。

等到晚上小猪从学校里回来,就见门口有一老一少都提着灯等自己。

他快速的走了几步,跑回去,道:“我说了,在门口挂个灯笼就行了,不用在门口等我。”

从前是阿爷,如今多了一个妹妹,两人都劝不动。小猪就叹气,“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都倔。”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本子——如今的本子都已经有了线装的形状,很是方便。

掏出来就翻开给妹妹看,“我估摸着阿爷会带你去报名,我跟同班和先生打听过了,他们基本考的都是这些,你好好看看,不懂的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