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汴京冷饮铺[美食] 第336章

整整一天,昼以继夜,她们在膳房中,比那火腿在汤锅中待的时间还要长。

终于在三更天时分,完成了四百位朝臣的餐点制作,浩浩荡荡往待漏院而去……

*——*——*

赵循捻起一个小巧的青团。

他生着一双讨人喜欢的桃花眼,天然含情,连瞧着一样吃食,都莫名显得情深切切的。

在他看来,这青团做得极其玲珑有致。

每位朝臣得一碟,其上摆有两个,都摆在叠得整齐厚实的油纸之上,可以直接拿起来入口,却不会脏了手。

本来青涩的绿色在蒸熟之后,颜色却显得非常沉重浓烈,润得像是最好的碧玉,从有的角度看去甚至隐约有墨色似的。

圆润的青团周身油亮润光,一个个乖巧可爱,尺寸比常见的青团稍小,非常方便入口。

清明刚过去不久,此时做青团恰如其分。

但是翰林司向来是几样基础点心轮番上阵,何曾这样细微又体贴地描绘着季节的轮转?

更别提是青团这样,制作起来颇为繁复之物。

赵循刚吃了一个,是常见的芝麻花生馅料。

然而,那异常浓烈的醇香滋味和极其出众的酥脆口感,却使得这普通的芝麻花生馅霎时不普通了起来,显然是费了功夫调制的。

此时他又将另一个青团轻轻咬了一口,这一次的馅料,身为郡王的他竟然从未吃过。

……是芋头?

他细细品味,在那入口即散的软滑中努力寻找香味的源头。

应该是芋头,但是其中又掺着一股浓郁的乳香,更显得甜蜜绵黏。

这就是虞凝霜为今次朝会准备的点心,一样花生芝麻、一样香芋牛乳味的青团。

方方面面都费了心思,自然能被食客感知到。

赵循便笑道:“三年外放,一朝回京,本王竟不知翰林司都长进到这个地步了。”

他笑起来时,更加令人见之可亲,眼如春日绽开的桃瓣,声音也温和。

便引得周围几个官吏忙不迭地答话。

“齐郡王殿下在南蛮之地日炙风筛,实在辛劳,今次回京可要好好修养一番。”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殿下以为,这京中春光比起那闽地如何呀?”

一众或溜须拍马,或舞弄文墨的无聊寒暄之词中,只有礼部尚书顾渊,还算是在正经回答这一位齐郡王的问题。

“殿下有所不知,这翰林司送上来的饮食也是从上一次朝会始,才将将有可圈可点之处。许是换了新的掌事。”

赵循颔首,含笑的眸光映到顾渊身上。

“看来确实如此。见顾公也能怡然享受这吃食,本王心中宽慰。您那牙齿还有右腿的老毛病也有缓解?本王此次回京带了……”

齐郡王赵循,乃先帝幼子。他年少初入朝时,获封的官职是“判礼部事”。

“判某部事”,这是本朝常赐予成年皇子的职位。

名义上监管该部的一切事宜,是该部高于尚书的最高长官;

实际上,则是个不管实事的荣誉虚职,最多是让皇子们在六部跟着见识历练。

也是因为这一段渊源,赵循和顾渊算是旧时。

两人这便有来有往地交谈起来。

虞凝霜贴在墙角低头肃立,耳边都是寒暄之声。

与上一次朝会不同,这一次望朝确实热闹不少,毕竟人数在那摆着,整个待漏院座无虚席。

可究其根源,虞凝霜想,应该还是因为此次望朝有不少皇族亲眷在场。

朝臣们的神思便更清明些,心思也更活泛些,甚至有三三两两聚着聊天的。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那一位外放刚归的齐郡王殿下。

第129章 做青团、小吊梨汤

在朱红色的朝服广袖映衬下, 那些浓绿色的青团似乎显得更加明丽好看了。

虞凝霜将这样的场景看在眼中,也忍不住暗暗得意,极有成就感。

她就知道, 这次的青团也会大获成功的。

花生芝麻、豆沙等经典馅料,早已完全成为了虞凝霜的舒适区,她信手拈来。种种细节加持下,自信很少有人能将这些口味做得比她还好。

至于像香芋牛乳这等标新立异的馅料搭配,则完全是虞凝霜的统治区,连一个可堪挑战的对手也无。

这样的青团做出来,受人欢迎也是必然的。

也不枉虞凝霜费尽心血, 带着手下们开发出一条完整的青团生产线来。

有人负责制作艾草糊, 有人负责和面团, 有人负责调馅, 有人负责包青团,分工明确, 效率极高。哪怕在最后时刻才开始蒸制, 也轻轻松松赶上了送往待漏院的时辰。

这些青团刻意做得比寻常的小一些,算是虞凝霜的小心机。

如此不仅省工省料, 更是因为凡物小巧, 都更显得精致高雅一点, 正适合这帮虽然缠斗在沉浮不定的宦海之中、却永远标榜自己最爱的不过是南山下琴韵书声之人。

果然,朝臣们对这样的青团甚是满意。

更何况,节物本来就会触发“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绪, 对着这些青团且笑且叹、且吟且诵的, 居然也有好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