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君临天下 第二百零七章 一口气十首

“只可惜想法终归只是想法,祖上传下来的基业不可能轻易抛弃,我最终还是只能选择行商做买卖,因此我老朱今日别的也不求,还希望唐兄弟写几首有关军武边塞的诗送给我,你老哥我也就感激不尽了。”

朱棣直接现场编造了一个原因,给自己塑造出了一个年少想要从军的梦想。

当然朱二陛下也的确是想要唐均,送他几首边塞军伍诗,不是为了什么从军梦,而是因为这样的主题非常应景。

按照眼下大明和周边这些国家的局势,很快就要拉开一场大战帷幕,最为紧要的就是即将和突厥人开战。

不是今年年底,那就是明年的年中,总之很快就有一场大战要爆发。

因此让唐掌柜送自己几首描绘战争的诗,挂在书房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不仅能够坚定自己的意志,还能够传达自己这位天子的想法,给底下的群臣知道。

这样一来,满朝上下,君臣之间,就能够统一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此之前先搞几首非常壮阔的唐诗,那是相当有必要的。

唐均等朱棣说完之后,不由得用满是诧异的眼神上下扫视了一圈。

“没看出来啊,老朱,你居然还有如此少年壮志之时,以往还真是小看你了。”

“讲道理,按书上写的,少年时有这种志向的人,那最后一般都是平步青云,名留青史。”

朱棣立马适当的露出苦笑的神色,有些无奈的摊了摊手。

“唐掌柜,你可就别再取笑我了,我自己什么斤两,还是心里有数的。”

“想归这么想,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继承这么—摊子家业,不好歹能混个全家吃饱吗?”

唐均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这说的倒也是,最起码你现在还能全须全尾的站在我面前。”

朱二陛下赶忙点了点头,附和着说道:“而且再说了,倘若我真的从军混了个一官半职,那指不定咱哥俩这辈子就算认识不到了。”

“现在咱老朱虽然是个商人,但最起码能够认识你唐兄弟,以后你飞黄腾达拉我一把,这不也是一个样吗?”

唐均立马面带笑容的拍了拍巴掌,然后也腾的一声坐了起来。

“行,就冲你老朱这句话,我今天也多送你几首诗!”

朱棣当即有些惊喜地站了起来,然后把两张桌子直接并排成一张,至于可乐则由他直接拿在手里。

唐均把朱棣手上那沓纸拿了过来,然后啪的一声,他把这几张纸直接拍在桌上。

接着闭上眼睛,静静的站立在原地,开始摆起了自己那一套姿势。

朱棣看着自己唐兄弟这样一套非常唬人的架势,不由有些一愣一愣的。

足足过了好半晌之后,朱棣才不由有些迟疑的说道:“唐兄弟,咱这作诗也不用太过着急,慢慢来都没问题的。”

“你写个一首两首送给我,我都心满意足了,今天不行,明天后天写好都没问题的。

“毕竟写诗需要灵感,一时半会儿也写不出来太多。”

唐均立马有些疑惑的回过头,撇了朱棣一眼,然后挠了挠脑袋。

“写诗要啥灵感?我不是说了吗,有手就行!”

朱棣:…

写诗为啥不要灵感?

别说自己这个写诗水平不是特别好的大明皇帝,就换做是朝廷里擅长写诗的那些文臣,他们想写一首应景的诗,也需要琢磨几个时辰。

要是主题利益复杂高深一点,搞不好要写个几天,才能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毕竟这种专门指定了要写边塞军伍的诗,和纯粹写风景完全不一样。

写景诗只要底蕴深厚,素养过关,脑海中有那些高级词汇,那一般创作速度都很快。

可问题这种边塞战争类型的诗,是富有感情在内的,要是没有灵感,光靠词汇,憋上一天也憋不出几个字。

看唐兄弟这架势,肯定也没上过战场,就光靠脑海中的构想和从书上读到的场面,能够瞬间写出好几首靠谱的诗来吗?

朱棣表示自己有些懵,不过想到唐兄弟向来不说大话,就算吹逼也是有根据的吹。

所以朱二陛下嘴巴动了动,还是选择干脆闭上不说话。

然后就看着唐兄弟数了数自己带过来的那一沓白纸,数量正好是十张。

随后唐均毛笔一拿,白纸一铺,气势非凡的说道:“老朱,今日你带了十张纸,我就送你十首诗。”

“也让你见识见识,真正的写诗奇才,根本就不需要灵感,随随便便就手到擒来!”

说完之后,唐均直接把自己那杯可乐拿到手上,扬起头来一饮而尽,接着把杯子往朱棣手上一丢。

朱棣就这么看着唐兄弟,把一整杯冰镇可乐喝完,然后仰着头闭上眼睛静静站立着,仿佛在憋着准备放大招一样。

足足过了半分钟左右,唐均才猛的睁开双眼,然后目视前方,似乎有迥然的神光,从双眼中进射而出。

仿佛状态已经酝酿的到位了,唐均拿起毛笔,点了点墨,顿时就在纸上笔走龙蛇起来。

潇洒飘逸的行书,瞬间倾泻在纸上,一个个文字渐渐浮现。就这么一瞬间的功夫,朱棣就被唐均如此状态给吸引了,他赶忙把自己杯子里的可乐也一饮而尽,然后两个琉璃杯都丢在了沙发上。

接着一个脑袋就凑了过去,想要看看唐兄弟在纸上写了些什么。

还不等他看明白纸上的文字,唐均右手一提,左手一扯,一张纸就随意丢给了朱棣。

朱二陛下有些呆愣愣的接过这张纸,整个人彻底傻了眼。

卧槽,这尼玛是?已经写完一首了?

他这连第一句都没看清楚,唐兄弟已经把十首中的第一首给搞定了。

就这速度,是个人?

怪不得说写诗有手就行,不需要灵感,原来是有如此底气。顾不得感慨那么多,朱棣赶紧把手上这张纸摆正,然后从头到尾朗诵了起来。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读完最后一句,朱棣忍不住在大腿上猛地一拍,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好一个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这最后一句写的是真好。

应天府这个地点也点出来了,自己先前所描绘的背景也完全契合,唐兄弟所做这一首,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

整首诗意境极其高远,这不就是大明有识之士,愿意保家卫国宁愿投笔从戎,也要上前线的宏图大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