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道天下 第562章

阎柔有所领悟,连连点头。

这一点,他有切身体会。当初刘虞起兵攻击公孙瓒时,兵力有明显优势,但刘虞迂腐,指挥不当,反被公孙瓒击溃。袁绍与公孙瓒交兵,兵力常常在公孙瓒数倍以上,取胜却非常艰难。

相比之下,天子以三千骑大破扶罗韩的战绩简直是闻所未闻。

赵云举起手的雕弓,指向远处的茫茫草原。“草原苦寒,但胡虏能至之地,我亦能至。非如此,何以称君子?君子不是饱食终日,坐而论道。而是闻道而喜,起而行之。”

第四百五十五章 君心似海

阎柔走了,带着赵云的忠告。

短短的几天时间,他也看到了天子的与众不同,证实了赵云所言不虚。身为天子,不仅能与将士同甘共苦,还每天坚持练习武艺,这样的人绝非袁绍之辈可敌。

不仅袁绍不能,袁谭也不能。

总之一句话,袁氏代汉就是一场虚幻的梦想,迟早会破灭。

为了说服轲比能,阎柔请求与轲最一起去看看扶罗韩的牧场。刘协同意了,还特地准备了一幅地图,由阎柔带给轲比能。

如果轲比能识趣,愿意称臣,他不介意收下当狗。

不出意外的话,将来大汉的朝堂上会有很多异族大臣,而他也抢在李二之前,成为众人胡族心中的天可汗。

如果轲比能不识趣,那就趁他羽翼未丰,让荀攸干掉他。

游牧民族的崛起非常依赖个人能力。檀石槐在世的时候,鲜卑人百战百胜。檀石槐一死,鲜卑人分崩离析,兄弟之间都打得头破血流。

轲比能是个小号的檀石槐,后来曹魏的几个名将都搞不定他,只好派刺客干掉他,将鲜卑人入塞的趋势又推辞了几十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汉人在继承制度上的探索有其必然性。任何一个政权想要延续下去,而不是人亡政息,合适的继承制度必不可少。

看着荀文倩一天天鼓起来的肚子,刘协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该考虑这个问题了。虽说华佗信誓旦旦,说这一胎是个女儿,可万一是个儿子呢?

先帝的何皇后当年也不是进了宫就做皇后,而是生了皇子之后才成为皇后的。就算荀彧没有这样的心思,其他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免得将来哪个非关东籍的贵人生下皇子,后来居上。

反正伏完是个没用的老实人,没必要考虑他的感受。

但是对刘协来说,没用的伏完才是最理想的外戚。

——

刘协收到了荀彧的奏疏。

荀彧推荐司空张喜出使荆州、益州,劝刘表、刘璋入朝。如果能成功,则朝廷就能半有天下,控制的疆域和赋税都将成倍增长,也利于天下人心向背。

看到这封奏疏,刘协基本能猜到荀彧有多烦张喜。

他不回河东,就是不想看到那些老臣,尤其是张喜。如果不是还需要这老臣的号召力,又不能冷了那些追随朝廷西迁的大臣之心,他早就请张喜致仕了。

干啥啥不行,摆谱第一名。这样的老人没人会喜欢,在家如此,在朝亦然。

这时,袁术的上表也辗转送到了行在。对他表孙策为豫州刺史的馊主意,刘协表示很赞。除了袁术,没人能提出这样的建议。

这段时间,袁权经常协助蔡琰处理文书,对朝政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和刘协见过几面。虽然没说什么话,但刘协对袁权的沉稳大气很满意。

收到袁术的上表后,刘协将袁权叫了来,问她的意见。

看完袁术的上表,袁权表示很丢脸。袁术的小心思几乎摆在了脸上,也不问问孙策愿不愿意。如果孙策不愿意,朝廷下诏岂不是自讨没趣?除非天子和袁术一样幼稚,否则绝不可能接受这个建议。

“豫州刺史不合适,庐江太守倒是可以考虑。”袁权反复思考后,提了个修正方案。“会稽太远了,不处于作战。”

“孙策会愿意吗?”

“有可能。孙策有其父遗风,善战而好战。且当初攻庐江时,他就有所失意。如今能名正言顺的成为庐江太守,他应该不会推辞。”

刘协想起来了。孙策刚刚继承父志的时候,袁术曾经忽悠他去攻庐江,说拿下庐江,你做太守。结果孙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下庐江,袁术却反悔了,将庐江太守给了刘勋。

如此说来,拒绝袁术的上表,让孙策转为庐江太守,还有打袁术脸的意思。

而且是打两次。

袁权这是有多恨袁术啊?

“朕再考虑考虑。”刘协委婉的拒绝袁术的提议。他现在还需要袁术那个二傻子和袁绍打擂台,不能不给袁术留点脸。

虽然袁术自己不怎么要脸。

刘协后来和贾诩商量了一番,决定转周忠为豫州牧。

周忠这次表现不错,守住了底线,也和袁绍撕破了脸,让他做豫州牧,既有赏功的意思,级别上也合适。论声望,论资历,周忠都远超孙策,可以服人,袁术应该也不会觉得丢脸。

孙策、周瑜都是周忠的晚辈,调动他们作战也不是什么难事。

拒绝了袁术的上表,却不能不赏袁术的功劳。刘协随即下诏,转袁术为安国乡侯,邑千户。

安国亭侯原本是袁术的祖父袁汤的爵位,最初食邑五百户。传到袁逢手中后,又增邑三百户,共八百户。袁逢死后,由袁术嫡长兄袁基继承。袁基被杀,爵位实际上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