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75节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赵先生也随着大家笑,连侍应生也在笑。

丧着脸的吴大嫂也破功,拍一下小儿子笑骂:“小孩子不懂别乱说,公共场合你少昏乱讲话。”

仲礼没有看他妈,瘪瘪嘴不说了。

本来别扭的谢董事长,冷眼看大女儿跟赵先生相处,觉得祖怡是真喜欢赵先生。赵先生看起来既不张狂也不扭捏,也是大家子弟的风度,就是年龄大了些——大约比祖怡大了一轮。

谢董事长拍手笑道:“二姑姑当选医学会理事,又交上这么好的朋友,今天是她双喜临门,你们谁也不许多说话,不许抢了‘东道主’的风头。”

饭菜上来之前,大家随意聊天。陆si姐问赵先生,二姐是常在外头跑的人,他们结婚后打算怎么住。

赵先生笑看二姐,握着她的手说:

“此事我跟父母和祖怡都商量过。祖怡事业家人都在海宁,我的药厂、药店也在海宁,我们就在海宁定居,最好在谢公馆左近找房,我们能常常承欢父母膝下。我父母亲戚在甬安,逢年节去省亲就好。”

谢董事长真高兴起来,说:“秦州路一带房子紧俏,我也可帮你们留意。”

这样说起来,谢董事长和吴二姐,跟婆家的关系都比较松散。

大家都觉得蛮好的,多了个姐夫、姑父,也没有丢失了姐妹、姑姑。珍卿发自肺腑地高兴,二姐就像她的小妈妈,她若远嫁真叫人伤感。

陆三哥看着也高兴,但他并非纯粹地高兴。他听姐姐讲过赵先生的家事。他的原配妻子是他表姐,那位贤惠的表姐虽是早亡,倒给他留下一个儿子,年龄跟小妹差相仿佛。

赵先生家世为人皆好,对姐姐确实无微不至,但他原配娘家是赵家近亲,并且儿子也已大了。二姐难免要费更多心。

以二姐的条件和本事,找个头婚人也好的,未必找不到,可她恰巧就遇见赵先生。做弟弟的唯有沉默地祝福。

珍卿看三哥双手搁在膝上,她就蠢蠢欲动地想牵他的手。她上半身还端着不动,下面却伸出一只手,一把覆住三哥的手背,从手背上与他五指穿插。

三哥悦然地轻轻微笑,无声看向眼睛发亮的小妹。他把她的小手翻过来,反客为主地握紧些,微微低头看她的指头。她的手不同于寻常女孩,她的指头是修长瘦劲的,指腹上有握笔形成的茧子。

只看她的手,便晓得她勤于握笔。不过,她来海宁一年多,好歹血肉养得丰满些。

他又想起小妹写的诗,她的意思,是头一回在东方饭店,她心里就喜欢他,但那时他却漫不经心。

他近来总忍不住回想,那时觉得是寻常一日,现在想来,却觉得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天。还就是在这个东方饭店,不过那时在二层的大餐厅,今天是在三楼包厢里。

他握着心许之人的手,心里晃荡着融融的甜蜜。也许他头一回见面,已预感到她的特别。不过,他不在意乡下来的继妹,心思大半在他的生意上,大约也确实漫不经心。

当时,她是那么瘦弱的小姑娘,他难以产生什么男女之情,可她那张满是煤灰的小脸,还有脸上黝黑不安的眼睛,还是让他微微地放下戒备,莫名生出可怜之意。——他那时,已经鲜少轻易地可怜谁,无论对象多么值得可怜。

陆三哥庆幸地出一口气,嘴边勾起一朵笑纹,低声问:“小妹,近来还写诗吗?”

珍卿诧异地睁大眼,她觉得三哥的眼中,似是天河中动着星辉的涟漪,那么好看!

珍卿欢喜地贪看一会,又记得要回答他的话,耸耸肩噘着嘴说:“前阵子为写诗,先生责我上课不专心。我答应他,诗一写完,定会专心致志学习。现在确该多上心学习。三哥,你怎么不写呢?”

这时,酒菜已经陆陆续续地上来。

被珍卿反将一军,陆浩云俊颜笑开,在桌下捏她的手指:“你晓得我,九岁就到东洋,写诗确不在行。”

珍卿正准备说什么,忽听吴大嫂尖声说话:“哟,你们这新式人物,新式的作派,女儿傍着娘家住的啊……”

吴大哥冷笑一声:“我倒愿意傍着你娘家住,我能在江州开家缫丝的作坊,让你母亲再别看西医,以后一律叫中医调养,你看如何?”

珍卿心里“嘁”一声,中医还就擅长病后调养,吴大哥这是瞧不起谁呢!

丈夫在此场合这样讲她,吴大嫂觉得脸上火辣辣,但一桌之上没有人给她解围。

元礼把椅子往后一搡,冷哼一声跑出去了。

陆三哥若无其事,开始慢条斯理地切鸡肉,给珍卿分两块叫她尝尝,见她有点心不在焉,温声督促她专心吃饭。

一个拎勿清的吴大嫂,让好好的气氛冷掉了。

赵先生觉得不大好,就离席亲自分大闸蟹。

他说甬安的大闸蟹最好,不过冬蟹稍微嫌瘦,来日请大家到甬安去吃最肥硕的蟹。还说甬安莲藕也出名的甜润,他从老家运来不少,今天叫这里的厨师炖了汤,待会请大家尝尝风味,他吃着好,他叫听差往谢公馆和小妹、大哥家都送些。

吴二姐接他的话:“那实在好,我们一家别的不好,向来是好吃喝玩乐的。”说着又向谢董事长说:“妈妈,你有口福了。”

心里有事的谢董事长,也对准女婿露出个笑脸。

陆si姐干脆说:“赵先生,你们甬安好玩吗?”

吴二姐似笑非笑:“与你什么相干?”

陆si姐说:“好玩,我就去玩玩呗。”

赵先生由她们姊妹说话,并不贸然地插话。锣鼓听音,说话听声,一听未婚妻的说话,他就晓得不能急于表现热情大方。

荀子他老人家说过: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这是智慧;不该说话的时候闭嘴,这也是智慧。

赵先生如此作派,珍卿心里暗暗点头,看得出这是个懂世故的人,比从前的柳惜烈君强,更比在场的吴大嫂强。

不得不说,二姐还是有点靠谱的。

三哥拍拍她脑袋:“专心吃饭,不要游思杂想。”

珍卿冲她噘噘嘴,摇头晃脑做个怪样子。

珍卿心里又想,三哥这样的才是大智慧:其他人讲话,他始终表现得像个背景板,看他吃饭还挺好看,嗯,优雅的背景板。

这时乔秘书走来,跟三哥耳语两句,三哥跟说一下失陪,他要去接两个电话。

然后,杜教授出去也没回来。

珍卿去上厕所回来,大房两口子带着仨孩子先走了。谢董事长和二姐、赵先生,在那里谈论疫苗的事。

吴二姐说着在建的徽州防疫局,人员一到基本框架就能搭起来,但后续的工作还很细致。

比如防疫委员会包括医务、事务、检查三组人。

医务组需组建一些诊所,除了本职的医务工作,还有针对民众的宣讲教育工作,包括对职员的培训教育。

而检查组在初期事务挺多,比如检查各地的卫生环境,需要对不合格的水井、厕所等进行改良。——所以吴二姐建的新防疫系统,对疫情的预防很重要,比以往疫情爆发后的被动应对,又高明了不少。

事务组职责就更复杂了,人力、资源、财务,都归这一组调配。

吴二姐是筹备委员会二把手,她说现在最难的是疫苗和药物。

对于防疫委员会来说,天花、霍乱、伤寒、白喉、疟疾、猩红热等,容易在本国流行的传染病,都必须储存疫苗和药物……

赵先生谈起他药厂的生产能力,说哪些他们已掌握技术,能够生产,哪些还是只能依赖进口药……

赵先生的话涉及商业秘密,珍卿觉得不宜再听。

三哥、杜教授、陆si姐,出去了都没有回来。珍卿跟谢董事长他们讲一声,说下楼找找杜教授和四姐。

陆浩云一直在讲电话。

头一个电话来自一位老朋友,他转达应天经实部长秦拾遗先生之意,要他跟开罪领袖的“奸商们”保持距离,不然也许会有麻烦。

所谓的“奸商”,是不愿再白给领袖提供“军饷”的人,比如楚州星汉市跳楼的孙国安先生,还有其他被军棍流氓诬陷勒索过的商人。

秦拾遗老先生是好意,他托人向他转达这番话,也自然也是有针对性的。

原在星汉市开盐厂办职校的孙家,因孙国安和与其子孙耀庭先后出事,现在已经宣告破产。

孙庭耀从狱中出来,送其父棺椁并家眷回乡,念及陆浩云襄助其父丧事,途经海宁特想欲拜谢一番。

陆浩云想及孙家惨祸,不忍拒绝,到底见了孙家人一面。便被人捕风捉影,任意演绎,以致叫应天的人都瞧见,引得秦拾遗先生这样担心。

头一个电话刚回完,他又接了三个电话,金融界与工商界众人都为一桩事焦头烂额。

第198章 吴二姐惊魂一刻

海宁金融工商界群雄, 与应天的韩领袖原本约定,一方出钱支持革/命军持续北伐,统一全国, 一方帮助克制倾轧本土商人的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并镇压日益蓬勃的工农运/动。

最初双方都还满意, 但事实是, 韩领袖虽镇压工农运/动, 但在洋老爷面前并不硬气, 没有实质上保护民族工商业。

更可怕的是, 那位“英明神武”的韩领袖,理直气壮地把海宁的江越财阀,当成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库, 稍有忤逆便施以恫吓胁迫。

应天中央银行所发之国库券等,由秦拾遗、钱甫贞等“忠诚”韩领袖者,一直从中敦促斡旋胁迫, 由海宁各商会、银钱公会、各商家认购, 一次又一次, 大家出过血还没缓过神。

而韩领袖还说“军事未已,庶政兴旺”, 此番又向海宁各会“借款五百万元”, 许诺以海关附税抵还。

他们认购的诸多国库券,还不知何时能够返利, 如今又来一个不知可不可靠的“关税抵还”。

可是即便晓得不可靠, 大部分人不过痛发牢骚, 毕竟韩大领袖的流氓手段, 大家已经见识过了。

终于没有电话再来。乔秘书报告:中新厂的肖先生, 送来了上年的销售和财务报表。

陆三哥看完, 眉间渐生疑虑,乔秘书一旁感叹:

“近来洋人动作不少,中新厂名下的纺织厂,进口棉花的价钱涨了一成,中新从洋行进的颜料、化学剂也提价,面粉厂添机器也比往日贵……

“原料机器涨价是一面,现在洋货卷土重来,外资企业又故意抑价倾销,上年纺织、棉油、水泥、肥皂、搪瓷等厂,收益有的没有增长,有的还有倒退……”

陆浩云思考一会儿说:

“欧战结果十余年,他们渐渐缓过来,又想起中国的庞大市场。政府不扶持我们,除了打铁自身硬,还是要利用一切运/动。”

乔秘书虚心请救:“怎么利用?”

陆浩云淡淡地说:“说白了,还是老调常谈,让民众不要被蒙在鼓里,外国人对我们不好,大家都有知情权,既然列强在中国倒行逆施,抵制洋货也该贯穿始终。”

其实最近,海宁从上至下的商会、公会,陆续都在开会讨论如何对抗洋货倾销。商人们自身也要行动,因为他们受的切肤之痛。

……

珍卿下到一楼,见杜教授坐在茶座,跟一群人在那抽着烟,一个男人很激愤地说:

“我的学生失踪两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对他们父母没法交代。他们抓人杀人,越发兴起,青年人叫他们杀个光净,国家倾覆亦在不远……”

旁边一人连忙劝解,似乎在请他小声点。他们赶紧转换话题,讲起应天政府发起的“废娼运/动”。

杜教授不大吱声,像是在思考什么,又像在专心听大家讲。

“废娼”运/动不适合她听,珍卿决定不去加入他们。

三哥也不晓得在哪里,若能找他说话倒是好。

她随意向饭店外面一瞥,见陆si姐在大门外不远处,她面前还站着三个托钵化缘的尼姑。

珍卿走出大门下台阶,先踩到一张《宁报》,看见上面醒目的“禧报”二字。

这禧报写的是彩票开奖消息,说楚州洪灾救济奖券,于今日第五期开头彩十万元,二彩五万元,三彩一万元。中头彩者分别有某三个人,某中一个是某邮局的门童,他因无多钱只买三条奖券,开彩得头彩两千五百块,真是可喜可贺云云。

珍卿记得陆si姐一直买的是楚州洪灾救济奖券。

这时代的彩票跟后世一样,你花钱买一个号码,在这个号码上买多少注自己定,发行彩票者也就是负责抓号,赌的是一种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