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种田日常 重生种田日常 第253节

谢云舒嘟着嘴:“总觉得不得劲,我二叔就很少去”

“个人喜欢”

“娘,舅公他们今年腊月在城里义诊,我们家捐多少药材?”

“看你爹能买回多少北方药材吧,估计南边拉回来的比较多,现在不像前几年那么缺药了,你舅公家果树间种了很多药材,只需买不合适这边生长的就行”

“这义诊有漏洞,有些人明明家里有钱,换上破烂的衣服就能去免费看诊,免费拿一个疗程的药”

因为义诊触及其它药店的利益,前前次义诊,有同行顾混混抬i人前来讹诈,虽没讹诈成功,挺让人隔应的

谢云舒觉得做善事也非常不容易,家里助学几年,多多少少也发生些闹心事,南丰镇好些人觉得谢家这么富有,助学为什么不全面资助,要孩子们半工半读,一些人背后说谢家伪善,为富不仁

大哥知道了很生气,去年和镇上少年打过好几次架

“没办法,这世上什么人都有,你们要习惯这个世界有光就有暗,今年你爹打算派几个人去帮忙”,进腊月也没什么活了

几年前苏景旭从南边买到工匠后,才一个月就把清淅的玻璃镜捣鼓出来,高售价低成本让他们仅几个月进账大笔财富,这银子来得实在太快太容易,不像纸类和瓷砖需辛辛苦苦,历经多道工序后制作出来挣的钱让人踏实,所以大家心里很忐忑

于是,苏景旭提出拿卖玻璃总利的三成,进药材,请两个老大夫和苏世苓三兄弟在腊月和冬春季节交替之时义诊,每次义诊为期六天,药材免费给抓一个疗程,当时谢卫华和苏叶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没有义诊经验,第一次状况百出,村里不得不抽人手去维持乱象,第二次有点经验了,问题还是不少

几次后,经验多了,越办越顺,办这义诊,别人有感恩之心他们高兴,没有也无所谓,有条件做好事、积功德他们就做,当然也图个好名声

母女俩回到家,堂屋门大开,里面谢母和谢雯在聊天,两人把野兔交给厨房,

洗了手,进屋打招呼

“娘,姑”,刚嫁到谢家时,苏叶习惯了叫谢雯三伯娘,后来时间长了和谢卫华一起叫姑

“奶奶,姑婆”,谢云舒笑嘻嘻喊

谢雯满脸笑容应了,说:“你们娘们倒是悠闲,会生活,猎到什么,中午我在这蹭饭”

苏叶坐下,笑回道:“两只野兔,长怡风寒好了吗?”

谢雯笑道:“全好了,叶子,我来找你帮个忙,明天早上我家杀一头牛,大部份牛肉做成牛肉干,拿去京里和江南送礼,味道要求比较高,我想请你去把关”

苏叶爽快应道:“没问题,明早我过去,牛肉全做了吗?”

“留一点自家吃,给你们家留两斤,再多就没了”

“没事,姑,这次押送苹果去外面的人回来,除了奖金,你打算发点什么?”

谢雯马上说:“我和老大媳妇商量好了,两匹棉布,十斤苹果,十斤白面,五斤白米,一刀五花肉”,这对老百姓来讲非常实用

苏叶想了想,和谢母说:“娘,果园里今年腌了那么多咸鸭蛋,面粉我们少两斤,一人添十个咸鸭蛋如何?”

谢母微笑道:“可以啊,那边鸭蛋是腌太多了”

谢雯:“很多是多少?”

谢母:“一百个一缸的,二百多缸”

谢雯惊:“你们养这么多鸭子?”,她家果园更大,怎么没那么多

谢母:“果园蓄水的池塘总共有十来个,养着养着就养多了,鸭蛋又很便宜,不值钱,干脆不卖了,除了自家吃的,下人吃的,剩下的都腌了”

谢雯:“我家多的都卖了,你喜欢攒东西的习惯没改,现在多了个喜欢囤东西的叶子,囤普耳,囤酒埋酒,囤笔墨纸砚,囤熏猪腿,你们家的地窖够用吗?”

“不够,再挖啊,再说家里人多,用的也多”

“服”,这婆媳俩有毛病

谢雯提到囤酒,苏叶灵机一闪,她怎么忘了苹果酒了呢,吃完中午饭,送走谢雯,她对谢母和何芬谢云舒说:“我们酿点苹果酒吧”

“能行吗?”,谢母茫然,她酿过青梅酒,苹果也能酿酒?

何芬:“大嫂,苹果能酿酒吗?”

苏叶:“我也不知道成不成,不过我知道怎么酿,试试吧,费不了多少东西”

谢云舒兴奋道:“娘,我来帮你”

一筐苹果洗净,干净棉布擦干水,用无粘油盐生水的菜板和刀切片,放入干净干燥酒坛里,倒入白糖,倒入度数较高的蒸馏酒,和泥封坛

做了两坛,苏叶说:“叫张管家明天去拉一车苹果来,我们继续”

何芬傻眼,这么简单就是酿苹果酒,骗人的吧?她犹豫问道:“大嫂,这要酿多长时间?”

“放地窖里,一个月吧”,苏叶自信满满

吧?谢母见老三媳妇不可置信的表情,说:“老大媳妇,不然这样,一个月后酿成了,我们再多酿一点”

谢母倒是对苹果酒有很高期待,苹果基数实在大,可以预见五年后所有果园大丰收的画面,到时弄不好有一半果子烂树上,苹果酒要是酿成了,就多了一条路

谢云舒附和:“娘,等酿成了,再继续也不迟”,这白糖、酒、苹果都挺贵的

苏叶看三人的表情,心里突然没底了,说:“那行吧”

十一月中,天阴沉,刮着寒风,看模样初雪要下了,谢卫华苏景昊他们还没到家,家里人不免担心

天黑得早,人却没那么早睡,苏叶和闺女在堂屋陪谢母聊天,堂屋门关着,炕烧上,屋里暖融融,谢母织毛衣,苏叶做皮靴底,谢云舒缝靴面

苏叶耳尖,听到院门大开的声音,随后是谢卫华说话声,她放下手里的东西,和谢母说:“娘,相公回来了”

谢母手停下:“真的?”

随后谢云舒也听到老爹的声音:“我爹真回来了”

苏叶下炕穿上鞋,边和谢云舒说:“我去给你爹做饭,你去饭厅把壁炉烧起来”

“好”,谢云舒应道

三刻钟后,谢卫华洗完澡,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老娘和妻女坐一旁陪他,回到家真好!

第352章 惠及(1)

四十八岁的刘秀英看上去和六十岁一样苍老,在房间里看着半米缸玉米面,一脸愁容

她十五岁从南溪村嫁到南桂村,生育一儿三女,儿子成亲后,儿媳隔两年生一个孩子,有五个孙子孙女

原本一家九口有两亩肥地,五亩中等地,日子尚可,也攒了些棺材本,不想三年前儿子大病,家里存银用完,又陆续卖掉五亩地治病也没治好,一年后她和老伴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媳伤心过度病倒,没拖多久也去了

儿媳妇这一去,让这个家雪上加霜,当时大孙子才十一岁半,最小的孙子三岁半,看嗷嗷待哺的孙子孙女,两老在族人和三个出嫁闺女的偶尔接济,熬了一年半

七张口只有两亩中等地出息,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别人接济也只接济一时,谁家都不富裕,半饥半饱的,几个孩子精瘦精瘦的,她和老伴身体都不是强壮的,弱的弱,小的小,去找活干也挣得比常人少一半

五月份收了麦子,交了税,剩的不多,还了开春断粮时和人借的粮食,剩下一点,换了半缸玉米面,这要吃到九月底收获玉米,如果孩子再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敢想,刘秀英心灰意冷,这日子太难熬,她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三婶,三婶”,

听到大伯哥家的大儿媳妇叫她,刘秀英擦点眼泪,从厨房里出来:“洪亮媳妇,有事?”

叫洪亮媳妇的一脸兴奋,激动抓她双手,说:“三婶,有大好事,我们常去打短工的谢家招人,是什么助学,招七岁到十五岁的孩子,男女都要,住进罗老大旁边的房子,干活半天,读书认字半天,包三餐”

刘秀英紧握着手,用尽力气问:“签的死契还是活契?”

洪亮媳妇拍一下她的手:“不是死契,不是活契,也不是长工契,只签什么临时合约,合约里面包括: 孩子进去能读书认字,包三餐,干半天活,当然也有不能干的事,好像是不能打架,不能偷东西,不能

哎呀,我记不住,走走,我们去问清楚村长,你家五个孩子,永明十三,梅花七岁,四个都七岁以上,把他们都送进去,你和三叔能轻快大半”

这天上真砸馅饼了!自谢家买山以来,她和丈夫儿子常去打短工,从谢家果园到叶家、苏家果园,到现在在建的书院,谢家伙食是最好的!

刘秀英和老伴第八次问过村长后,手颠颠地签了四份临时合约,把两个孙子两个孙女送进谢家果园

俩老夫妻带五岁的幼孙生活,再不挤,还留条血脉

忐忑不安地过了几天,村里有几家去接孩子回家,两老颠颠去问,得知孙子孙女都好,里面真的是干活认字,上午拔草两个时辰,能吃饱是吃饱,但一点肉沫也没有

能吃饱就行,没有肉没关系,她还担心长期没油水沾的几个孩子进去吃大油,拉肚子

中秋节前一天,孙子孙女们回来了,猛一看,两个月孩子们是没太大变化,细看变化就多了,精瘦还是精瘦,皮下长点肉了,不再是一摸都是骨头

之前乱糟糟的头发打理得齐齐整整,破旧的衣服重新补过,干净利索,几个孩子站着直,坐着也和以前不同,刘秀英不知道哪里不同,反正感觉不一样了

查看,问孙子孙女们一些问题之后,刘秀英才细看孩子们提回来的东西,四个孩子四斤肥肉,八个月饼,一人一套衣服

刘秀英看完,脸上沉重,问大孙女兰花:“你们能拿回这么多东西,东家让你们去干什么特别的事吗?”

兰花不知奶奶说特别的事是什么,她摇头,细声道:“奶奶,果园里的作物种一季,半个月前就开始秋收了,我们每天多干半个时辰的活,得两套棉布衣裳,现在给一套,一套过节后给,肥肉和月饼是过节礼,所有人都一样”

刘秀英暗下松口气,说:“你也十一岁了,别往男管事们身边挤,也别去讨好他们,老老实实干活,吃饱饭,把身子之前亏的补回来”

兰花不解,说:“奶奶,管我们的是三个嬷嬷和两个姐姐,男管事管男孩子”,为什么要去讨好他们?

刘秀英看懵懂的两个孙女,心里叹一口气,儿媳妇还在多好啊

不过听孩子们所讲,并没什么龌龊事,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

是,福家村人修桥修路,大大方便大家出行,口碑很好,以前镇上的谭大地主开春时明面上装装样子施粥,农忙雇短工时暗里找借口扣人工钱

令她震撼的是大孙子主动要和谢家签二十年长契,接着兰花也坚定要签长契

她和老伴仔细问真的不是卖身契,也不是长工契,是雇工契,大孙子说他原本想签长工契,签了长工契就分到一套院子,做满三十年房子就是自己的,这样就能把家搬过去

但长工就是长工,想读书认字只能是干完活后,更不用说学其它的,但签长契后他们就被送回谢家老宅,想学什么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二弟有点读书天分,小弟目前还不知,他做了长工,也不知道对家里人考科举有没有影响

中秋过后老头子和人一起去谢家果园一趟,签了大孙子和大孙女的二十年长契,带回两人预支的工钱

按大孙子的意思,老伴从村里买来黄泥砖,在右厢房位置,建起三个小房间,顶上盖瓦片,小房间真的小,宽长只三米多一点,开前后窗,窗还不小,窗是推拉窗

里外也照大孙子的意思,用糯米石灰沙浆抹过,炕盘好,打扫干净

塌掉的围墙也补上,两孩子预支的银钱花个干净

在那一年的十一月初,大孙子大孙女休息日回来,搬进了西厢房,冬天再也不怕冻了

让刘秀英心安的是,因为九、十月份农忙,收枣,两孩子两个月共得六百文奖金,让手里只剩几个铜子刘秀英心安落,小孙子的冬衣有了,不用整个冬日呆炕上。

初雪下来前,她和老伴一人收到一件厚重的棉大衣,棉大衣真的很大,手拿着沉甸甸的,一穿上,身子马上暖

和,摸着软呼呼的,绝对是新棉花

来送大衣的那什么秦嬷嬷嬷说这是谢老夫人和苏老太太的善心,帮助困难家庭过冬

那秦嬷嬷带人走了,她和老伴呆很久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