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国师 大明国师 第103节

“唐朝和吐蕃虽然灭亡了,可气温和降水,还会继续影响着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

“唐朝中后期,气温下降,气候开始变得寒冷,而这个导致寒冷的降温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过程中还会有所起伏。”

“在唐末五代的乱世后,北宋迎来了一个升温期,在那时,不仅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开始重新适合耕种和居住,就连河北也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泽、河流,北宋甚至还依靠这些湖泊与河流,在平原上修建了阻击辽人南下的防线。”

就在两人的情绪稍稍抬起来的时候,姜星火的话语转向低沉。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百多年,到了北宋灭亡的前夜,气温便开始又一次下降了,这次持续百年的温暖期宣告结束。”

“史书中记载,北宋大观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泉州下起了大雪,泉州港甚至因此封冻。北宋政和元年,太湖全部结冰。”

“而辽东的金人,也开始因为不堪忍受寒冷,走出深山老林,向南灭辽、灭宋。”

“然而,这个温暖期反弹后的大寒冷期,持续的时间非常的长。”

朱高煦脱口而出:“蒙古人!”

“不错,气温对于草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平原。”姜星火点头说道。

李景隆试探着问道:“蒙古人也是因为草原逐渐寒冷,所以才被迫整合起来,南下征服世界?可为什么草原受到气温的影响,会远远超过平原呢?”

“因为草原距离海洋,比平原距离海洋要远。”

看两人没怎么听懂,姜星火解释起了其中的原理。

“这里面除了气温,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气温差。”

“你们知不知道,水体是可以调节气温差的?”

李景隆点头说:“刚才说过了,拿西湖举的例子。”

“跟那个不一样,那我再告诉伱们一个概念,叫做‘比热容’。”

姜星火笑道:“这个名词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同样重量的物体,上升同样的温度所需要的热。”

“你们信不信,同样的热,消耗在金子上,金子上升的温度比水要多得多?”

李景隆摩挲了一下下巴,这个现象,他平时倒是完全都没有注意到。

于是,李景隆看向了朱高煦。

李景隆最近发现了朱高煦的一个优点,那就是他的生活经验似乎很丰富。

果然,朱高煦没有让他失望,又用他朴素的生活经验举了个真切的例子。

“俺倒是真知道。”

朱高煦活动了一下脖子,说道:“有一次俺看工匠给俺烧金豆子,大概是一小块狗头金融化出来的,那时候他旁边正好烧了一大壶水,俺寻思重量有差距,但是应该不大.里面用的煤炭品质是一样的,铲进去的数量也都差不多。”

“结果呢?”李景隆好奇问道。

“都是放容器里烧,金子很快就化了,水还没冒烟呢。”

朱高煦的生活小常识又一次举例成功,虽然一般人也不会有拿着一块狗头金去烧金豆子的经历就是了.

“大抵如此。”

姜星火说道:“这就是比热容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水上升同样的温度,和下降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很多,释放出来的也很多。”

隔壁密室。

“这不对啊!”

“殿下您想啊。”张天师微微蹙眉,说道:“如果按姜星火的这个说法,那既然海洋释放了冷气,更靠近海洋的平原,应该降温比草原要多,为什么反而草原受到降温的影响更大呢?”

朱高炽想了想说道:“或许是因为草原更加靠近北部?”

“说不通。”

夏原吉也有些疑惑,如果姜星火不提“比热容”的概念,那么按之前的说法,便是气温决定了降水,而降水决定了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

这个说法,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毕竟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常识。

越往北的地方,雨水就越少。

可如今姜星火又说,海洋释放了冷气,可草原受到的影响却比平原更大,这听起来就很没道理了。

因为按理说平原比草原更靠近海洋,受影响,也应该是平原下降的温度更大,传导到草原后,草原受到的影响应该更小才是。

“听听姜师怎么说吧。”

夏原吉示意张天师稍安勿躁。

而在墙对面,李景隆也首先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应该是平原离海更近吗?”

“不,你们理解错了。”

姜星火的回答让李景隆有些惊愕。

“很多现象,其实是违反你的日常认知的。”

“能举个例子吗?”李景隆问道。

“之前他回答过山谷和山顶的气温区别,你再想想另一个问题。”姜星火几乎不假思索地问道:“譬如,你觉得在海边的昼夜气温差距比较大,还是在山区的昼夜气温差距比较大?”

李景隆开始了沉思,而随着思考时间的延长,他的表情渐渐变得不可置信了起来。

“我在西湖游览的时候,又去看了钱塘江大潮,晚上住在了钱塘江边,那时候.似乎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差距不大?白天热的慢,晚上冷的也慢。”

紧接着,李景隆推导出了让他有些不可思议的答案。

“也就是说,其实越靠近海洋,气温差反而越小?”

“是的!”

姜星火最近很喜欢引导两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在进行填鸭式教育。

“水体可以有效地调节气温差,而草原正是因为缺少水体,所以气温差就大,你们有谁去过草原吗?”

“俺去过。”

物理意义上走南闯北砍人的朱高煦,又一次在生活经验上胜过了李景隆。

“你觉得那里的昼夜气温差如何?”姜星火问道。

“白天极热,晚上极冷,沙漠戈壁也是这样。”朱高煦回忆起了痛苦的事情。

“所以明白了吗?气温跟气温差是不一样的。”

姜星火说道:“在草原上,由于没有像是海洋这样比热容极大的巨大水体来调节气温差,草原上的昼夜气温差极大,你们想想,气温差极大会导致什么后果?”

李景隆沉吟片刻后说道:“草木应该是极为难以生长的,因为白天会把草木晒的很烫,而晚上又会结冰凝霜,一冷一热下,草木受不了草木受不了,牛羊自然也难以忍受,更遑论是对气温差更敏感的人了,就要白天光膀子,晚上穿棉袄。如此一来,草木凋零、牛羊掉膘,草原上的人就必然会选择南下!”

“就是这个道理,游牧民族的人,比农耕民族的人,其实更为依赖气温和降水过活。”

姜星火简短地说道:“原理很简单,草原草原嘛,最重要的就是草。温暖的阳光和丰沛的降水,会让草原上的草变得更多更茂盛,而牛羊就是靠吃草的,吃的草越多越好,长得就越肥硕,游牧民族的牧民也就能吃到更多的牛羊肉、牛羊奶,从而变得更加强壮、善战。”

“而一旦气温下降,因为缺乏比热容高的巨大水体,草原的环境就会变得极为恶劣,从而走向了恶性循环,也就是旱灾和蝗灾让草长得不好,牛羊减少,寒冷让游牧民保存体温所需要的食物增加,而食物却在减少。”

“如果你是生活在这样草原环境里的游牧民,你觉得,你现在该怎么办?”

朱高煦秉持了他自经国济民课时就坚持的一贯观点。

“俺怎么可能坐等饿死?定是趁着还有力气,把别人砸死,再把粮食抢过来。”

“巧了,蒙古人也是这么想的。”姜星火点点头说道。

“所以明白了吗?换句话说,是比热容逼着蒙古人征服世界。”

第二章 还是要稍晚一点点,在查资料校对,有些专业知识记不清了,实在怕出错

第110章 真风水学:季风与洋流

“骤降的温度和极大的昼夜温度差,让蒙古人活不下去,所以蒙古人只有南下,也只能南下!”朱高炽喃喃说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夏原吉的目光有些复杂,原本,他只是以为姜师懂庙堂懂经国济民,还会弄化肥仙丹,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姜师竟然是全才!

真正意义上的全才,天文地理历史庙堂经国济民无所不通。

如果姜星火告诉他这只是后世人人都会普及的基础教育,所有普通人的孩子学个十几年就都会学习,也不知道夏原吉会不会无语凝噎。

而到了这个时候,张宇初张天师的心情也很复杂就是了。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张天师是觉得姜星火提出的“小冰河期会导致大明灭亡”是危言耸听,是故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举动。

那么随着姜星火讲课进度的深入,从头带着他们进入华夏的历史,回顾了气温导致的降水线移动,以及降水线移动对南北朝、隋唐、吐蕃、西域诸国的影响。

张宇初不得不承认,气温确实对一个国家的形式是有影响的。

毕竟,气温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又影响了人口、税收和国家稳定。

但哪怕讲到楼兰灭亡的时候,张宇初都没有什么动容的神色。

可是,可是。

等到了姜星火提出了“比热容”概念,把跟他认知完全不同的情况,给解释清楚以后,张宇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风水术!

这跟风水术太像了!

或者说,所谓寻龙定脉,闻风望水,其实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可风水术传承了上千年,无论是谁写的书,都是晦涩无比,让人难以看懂。

虽然经过师徒传承,风水师和道士们,可以根据前人积累的经验进行风水判断,甚至能改变风水。

给人看宅邸,给人选墓地。

可这算什么能耐?

这门风水术,顶天了,也就是给皇帝老儿找龙脉选陵墓。

除此以外,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