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73节

延平府参加院试的读书人也有五百多人,一次院试最后取中三十人到五十人不等。

院试考试也是残酷的,不过对于府试案首苏泽来说,除非他在卷子上写反诗,那按照潜规则是肯定能取中的。

已经考了两场,最后一场自然也难不倒苏泽。

院试的内容更简单,就是四书义和五经义的考试,然后再进行一场覆试,两次通过就可以获得生员资格。

唯一不同的就是院试的卷子是交给隔壁府的府学训导批改的,各府再从好的卷子中推举五份到学政使那边,由学政点出院试的第一名。

对于科举技能已经快要lv8的苏泽才说,这最后一道考试自然也不在话下。

迅速考完交卷,苏泽终于轻松了。

院试因为需要邻府批改,还要上交学政衙门点案首,所以批改的时间要更长一些,所以苏泽就返回长宁卫等待最后的结果了。

反正张榜之前,自然也有府衙县衙的人回来长宁卫通风报信。

苏泽对于院试结果并没有多上心,但是长宁卫的人却紧张不已。

长宁卫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读书人,苏泽已经县试府试都夺魁了,大家自然希望他能连中三元。

小三元虽然远不及大三元,那也是罕见的荣誉啊!

别人巴巴的等着放榜,这期间苏泽又去了矿场一趟。

苏泽去矿场的目的自然是从胡公公那边继续搜刮宝贝。

可没想到一进矿场就被小尤公公抓住了。

小尤公公的水银温度计已经做出来了,但是很可惜水银温度计的量程有限,因为水银的沸点只有三百多度,而且玻璃也不能放进铁水中,所以小尤公公制作的温度在冶炼中没用,反而成了干爹胡公公的宝贝。

如今靠着温度计,胡公公又完成了很多实验,心情是相当的愉快。

苏泽这才想起来,要测量金属溶液温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测量高温物体的办法是金属温度计,利用的是不同金属在高温下膨胀的程度不一样原理制造的。

金属温度计也只能测量700度以下的温度,要测量更高温度就需要光学测温了,那就不是这个年代能做到的了。

不过还有一种用不同金属融化温度来大概估算炉温的方法,苏泽将这些原理都教给了小尤公公,苏泽就带着胡公公最后珍藏的一块天然水晶,返回了长宁卫。

这些日子,苏泽除了读书,就是在长宁卫磨镜片。

东奥岛上的天文台已经搭好了,但是望远镜还是要苏泽自己造。

打磨镜片是细致活儿,这块水晶是苏泽用一本化学原理从胡公公那边换回来的,以后再要找这么通透的水晶,就要去福州府的珍宝集市上找了。

除了镜片之外,望远镜的镜筒也要苏泽自己制造。

伽利略制造的天文望远镜的镜筒是用铜打造的,铜自然是铸造镜筒最好的材料,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太贵了。

苏泽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用铜管打底再包裹上铁皮,才将筒身制造完毕。

望远镜的其他部分已经运到东奥岛的天文台上去了,只等镜片打磨完毕,就可以观测星空了。

打造镜筒让苏泽的打铁技能突破到了lv4。

这期间为了计算镜片的曲律和放大倍数,苏泽的数学技能也疯狂的上涨,如今经验值也到了lv4,372/400,很快就要突破到lv5了。

就在院试放榜之前,茶园的周管事来了一趟长宁卫,原来是商议茶贡的日子到了。

之前领头的蔡员外已经身死,苏泽如今拥有蔡员外的茶园,自然要参加会议。

第一年接管茶园,苏泽并没有过多的干涉茶园的事情。

清明马上就要到了,清明前的明前茶其实也不适合制作红茶,所以就由着周管事组织人手采茶炒茶。

苏泽启程前往茶园,方知府的上疏终于放到了嘉靖皇帝的御案之上。

第177章 平步青云

自从服食丹药以来,嘉靖的身体就寒热颠倒。

如今是四月,今年天气格外寒冷,京师不久前还下过雪。

可是在西苑仁寿宫内,却宫门大开着,寒风哗哗的穿过宫中,一身单薄道袍的嘉靖皇帝却一点都不感觉寒冷。

为了伺候这位皇爷,小太监不敢多穿衣服,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伺候着。

这位酷爱打坐修仙的皇帝,今日难得干起了正事,正在一本一本的查看各地正印官的上书。

一直主张缓平的兵部尚书被踢出朝堂,御案上堆满了平倭策,但是没有一份让皇帝满意的。

其实对于这些地方官的上奏,皇帝也没有多少信心。

朝廷大臣和科道言官虽然讨厌,但是他们都是二甲进士,只有殿试前面名次的才能留任京师担任言官,殿试名次差的都被打发到地方上为官了。

也就说在科举的时候,这些地方官员都已经被刷下去了。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只能在历任地方,然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回到京师,在六部中做一个中层的官员致仕退休。

皇帝要地方官员上书,是因为皇帝并不信任自己身边的大臣。

嘉靖皇帝是个很聪明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猜忌心很强的人。

自从嘉靖二十一年壬辰宫变之后,嘉靖对于身边人和群臣的猜忌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要南直隶、福建、广东的主政官员上奏本,就是要从严党和清流那边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倭乱久久不能平定,北方俺达又犯边,嘉靖皇帝迫切的要知道东南的局势。

不过翻看了半天的奏章题本,嘉靖皇帝也有些累了,一个胖胖的太监凑上来说道:

“皇爷,内臣帮您念吧。”

嘉靖皇帝微微点头,离开了御案,躺倒了塌上。

能贴身伺候嘉靖皇帝的太监当然是这紫禁城里最有权势的太监了,这个胖胖的太监名叫黄锦,是从兴献王府上就伺候嘉靖的老人了。

如今黄锦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东厂厂公,是连内阁辅臣见到都要打招呼的权监。

黄锦用官话一字一句的读道:

“臣福建知延平府事方谨题”

嘉靖皇帝摇了摇手说道:“前面就不要多念了。”

黄锦立刻跳过了前面大段废话,直接从平倭靖海七策的部分开始。

“一曰斋醮海神。”

听到这里,嘉靖皇帝的眉头舒展了一些,这个延平知府是个懂事的。

嘉靖将方知府记在心中,若是下次有擢升的机会,或者吏部推荐官员时候有方知府的名字,那他就有很大概率升官。

这就是所谓“简在帝心”,在封建专制社会中,一个领导熟悉的名字比再大的功绩都管用。

“二曰开源节流。”

这个也算是老生常谈了,谁不知道开源节流?

可是开谁的源?节谁的流?

嘉靖皇帝心中明白,那些清流的言官一说到节流,就拿着新修的宫观说事。

而严党一说到开源,就是喊着要开捐,如今朝廷已经开了纳粟入监,再这样下去就要卖官鬻爵了。

嘉靖皇帝虽然痴迷于仙道,但是也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卖官鬻爵的名声。

本来嘉靖皇帝都准备让黄锦跳过,却听到黄锦开始念起“钞关法”来。

黄锦念的拗口,其实他也不太懂钞关的事情,本来黄锦只想要尽快的读一遍,但是皇帝却敲响了铜罄。

“再读一遍!”

黄锦正准备再读,皇帝一把走过来抢过了奏章,“不了,朕自己看!”

仔仔细细的将钞关法看了一遍之后,嘉靖皇帝突然大笑起来。

“皇爷,皇爷?”

黄锦吓了一跳,还以为皇帝焦虑出什么病来,却听到嘉靖说道:

“这个延平知府,是忠臣!”

黄锦不可思议的看着嘉靖,在皇帝身边伺候多年,他深知皇帝对大臣的评价体系。

最末等的就是“狂悖小臣”,凡是皇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个官员的仕途就几乎走到尽头了。贬谪都算是开恩了,下狱廷仗都是正常的。

好一点的就是“庸蠢之臣”,这种就是在皇帝心里挂上了没能力的标签,就是不受到惩罚,日后也别想升迁了。

在上一层就是“能干之臣”,能得到这个评价的,属于上了皇帝的名单,只要有机会就能被提拔重用。

而“忠臣”,就是最高评价。

很显然对于多疑的皇帝来说,忠是最重要的属性,远远超过“才”。

这个延平方知府的一封奏章,就得到了第一等的评价,黄锦暗暗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可能不需要几年,就能在朝廷上见到他了。

“誊抄一份,送到内阁,再抄一份到户部!”

“另外从东厂,将他的档案提过来。”

黄锦已经好久没有见到皇帝这么兴奋了,不过他在内书房虽然读过书,但是对于财计的事情并不了解,虽然看懂了“钞关法”的内容,却体会不到精妙之处。

看到皇帝这幅激动的样子,黄锦连忙吩咐小太监过来誊抄,然后亲自去东厂调取方知府的档案。

等到黄锦返回仁寿宫的时候,方知府的奏章已经抄送内阁和户部了。

嘉靖皇帝接过了方知府的档案,迅速看完了薄薄的档案,心情更愉悦了。

嘉靖三十一年的三甲进士,身世清白,没有加入严党或者清流任何一派。

在知县任上政绩官声都不错,果然是个能臣。

这种身世清白的官员,自然是皇帝最喜欢的了。

可是延平府。

多疑的皇帝用手指敲着这个地名,心中又升起了新的怀疑。

方知府的这份奏章,送到内阁和户部之后,同样掀起了巨浪。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