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成农家老太后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48节

准备得不够充分,上位之后,为弥补那些短板,就需付出更多的代价,承受更多的压力,陈凤琪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在护国寺上完香,回去后,陈凤琪就着手这件事,李家人口少,康王府的员工工资,都是由宫内负责,吃用方面,有皇上频频赏赐的那些,都用不完,花销也少。

康平帝手下的那只船队挺讲信誉,没有因为自家大老板已经成功上位,就撕毁当年的约定,取消李家的分成。

除了头一次的那一大笔,后来又陆续送来好几笔银子,虽然远不及第一趟多,加起来也有二三十万两银子。

南江书院晋级为皇家南江书院后,有康平帝的私库出资扶持,已经不需要李家再往里面投钱。

所以这些年来,李家在没有什么大笔开销的情况下,已经靠着那支船队攒的有三四十万两家底。

李家庄的各个作坊赚的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的数目虽然不算多,但是在扣除各项费用开支后,剩下的净利润不仅能让李家人过得十分宽裕,还能有富余的部分攒下,只是无法与船队的分成相提并论罢了。

手中握着几十万两银子花不去动,其实也有些浪费,拿出来做点实事,其实是一举多得。

何况这江山将要由安常煦继承,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里,做些能惠济百姓的事,也不算是花冤枉钱。

陈太尊在护国寺当众承诺要捐资十万两,建造康平眷村,安置阵亡将士家属的消息,没等当事人回京,就已经传到宫中的康平帝耳边。

听到陈凤琪为给他祈福,大手笔的承诺要捐出十万两银了,让康平帝感动不已,他生母早逝,这辈子还是首次被人这般毫无所图的真心对待。

“朕的这位义母认的真不亏,只是面对她的这份慈心,朕……受之有愧!”

明知道他之所以将其捧到高位上是有所图,对方仍然全力配合,不图他的孝敬,却不吝自己的慈心,拿出那么一大笔真金白银为他安慰天下人心,为他祈福。

刘乐斟酌了一下,才回道。

“太子殿下是由太尊夫人悉心养大的孙子,她素来爱护太子,陛下您是太子殿下的父皇,也爱自己的儿子,你们有着共同爱护的人,您又认她为义母,她关心您,诚心为您祈福,其实也是因为爱护太子,您不用有负担。”

相较于康平帝的满心感动,安常煦在听说这件事时,倒是显得有些无动于衷,康平帝在感慨完自己听说那个消息的感动之情后,发现他没什么反应,顿时有些不满。

“刘伴伴说得对,太尊此举固然是为了我这个儿子,同时也是出于对你这个孙子的爱护,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安常煦迟疑了一下,才回道。

“祖母向来都是如此用心关爱我们,儿臣早习以为常,不知该做何反应才好。”

康平帝顿时有些语塞,愣了一会儿后,才心情复杂的回道。

“你比父皇幸运,对你而言,这只是平常事,却是父皇此前从未感受过的深情厚意。”

同样是生在皇家,也同样是父母无依,他儿子一直生活在福罐里,享受着亲人无私的关爱,他却生活在深宫之中,步步如覆薄冰,过得小心翼翼,因为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身边的血缘亲人给他带来的从来都不是关爱,而是层出不穷的算计,亲爹眼里只有他自己和他手中的帝王权柄,谁能讨得他欢心,才能有机会短暂的获得随时都能收回的圣宠,他这个元后嫡子也不例外。

安常煦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对,儿臣很幸运,所以儿臣很感谢父皇,您能在自身处境艰难的情况下,让人尽力为儿臣择了个好去处。”

这是安常煦的肺腑之言,所以他虽然对康平帝选择认回自己,打扰自己已经规划好的人生未来一事,感到有些不满,但他并没有埋怨对方。

因为以对方一直以来的经历与处境,不管是在当初做出将他送到李家的决定,还是在登基后,没有即时派人去找回他,让他多过了几年轻松自在的日子,都让安常煦很感谢他。

所以他才愿意在对方最后的日子里,尽心尽力的孝敬他,成全彼此之间的这场父子之缘。

听到他的话,康平帝愣了一下后,才晒然一笑道。

“虽是你的幸运,又何偿不是朕的幸运呢,这样很好。”

对康平帝而言,顺利认回一个被培养得如此优秀的儿子不说,连带着他自己,也能跟着享受一下来自长辈的关爱,实属幸运。

有过从无到有的规划建设李家庄的经验,陈凤琪对眷村的规划,可谓是轻车熟路,在回到康王府后,当天就炮制出一份项目策划书,让人滕抄好后,交给李成锋呈给皇上过目。

从选址要求,到主持这个项目的人员配置,再到大概的花销估算,以及未来大概能安置多大规模的阵亡将士遗属,都有一一列举。

让看过这份策划书的人,脑海中迅速对那个将要投入十万两银子的项目,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也能让人从中感受到策划者的诚意与用心。

虽然在陈凤琪看来,这只是一份非常笼统概括的粗略策划书,第一条单拎出来,都大有文章可做,但是在从没见过种策划书的人看来,策划书中提及的内容,已经相当完善,完全可以照章执行。

第六十六章 造谣

陈凤琪策划书中计划出资两万两银子, 购置三到五千亩的京外成片的荒山荒地,由宫中、康王府、户部、工部各自派人,组建出建设康平眷村的项目组。

十万两银子会一次性到帐,由户部与康王府的人, 共同审核与监管各项资金的支出, 从户部与工部抽出的人, 大多都是出自南江书院的低阶官吏。

虽然涉及十万两银子的项目看着油水不少的样子,可是人家是私人出资搞慈善,根本没给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动手脚的余地。

所以不管是朝臣, 还是京中大族,都对负责这个项目的活不感兴趣。

邵云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推出邵正英、张文谦、苏东谨,朝野上下的人都知道,邵正英正是邵云博的长子, 张文谦是玄隐先之孙,那苏东谨也有着南江书院出身的背景。

为了这么一个不被人放在眼中, 没有什么好处的项目, 邵云博竟然推举出这么三人,立刻引起其他人的高度警觉。

虽然不会让这三人全职负责这个项目, 可是他们在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兼顾这个牵涉颇多的项目,不仅需要为之付出大量时间,还要付出大量精力。

康平帝也感到有些意外,他不认为邵云博做此决定, 只是看在人情份上。

不过不管怎样,陈凤琪的善举必需要得到朝廷的支持与鼓励,将康平眷村这个项目做好, 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头等大事,所以康平帝毫不犹豫的一口应下。

其他人这才隐约意识到,这件事可能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要不然,向来狡猾如狐的邵丞相,不可能这么积极,塞一个人也就算了,竟然一次性往里面塞三个。

可是他们又想不出这里面到底能有什么,不过是圈块地,在上面盖上一大片房子,分给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住的活,又能有什么隐情?

正当众人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是邵云博为了讨好陈太尊与皇上的欢心,才会贡献出自家后辈时,随着工部官吏下去选址,京郊附近几个县城的县令、县丞突然一齐涌入京中。

这些人拿着自家里的地形图,争相去康王府拜见陈太尊,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后,就去蹲守负责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一家比一家提出的条件更优渥,为康平眷村免费提供土地,是他们的基本操作。

“邵爱卿,朕一直想问问你,为何要推举令郎他们负责建设康平眷村的项目,却一直不得空。”

“今日又听说,附近几个县里的官员,如今都在争相求着令郞他们,将康平眷村定在他们的辖区内,还主动提出各种优惠条件,不知这里到底有何秘密,竟然让朕也参不透?”

提起这件事,邵云博就觉得这是机会来了,想往外推都推不掉。

“陛下只要想想那高台县与李家庄现如今的情况,您应该就能明白这其中奥秘了。”

曾经无人知晓的高台县与李家庄,现已随着南江书院的名扬天下而声名远播,吸引着大量文人墨客争相前往。

本来荒凉无人的李家庄,现已发展得极其热闹,聚集有大批的人气,一再对外扩张,论繁华程度甚至不在高台县城之下。

高台县令更是因此功而被擢升为湖州知府,原本的湖州知府当然也已得到升迁。

明白了这是前面的成功案例带来的效应,康平帝若有所思的点头。

“可是那些人为何会知道这其中的好处?再说,玄隐先生与南江书院都是独一无二的,太尊又没说要在康平眷村建学,就算落在他们辖区内,也未必能复制李家庄与高台县的成功啊?”

邵云博笑着提醒道。

“陛下莫非忘了,那些县城内,基本都有南江书院出来的学生,那些学生都在南江书院上过几年学,李家庄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已经成为南江书院的教学案例,他们当知道这其中的好处。”

“也不用非要建学,只要康平眷村能落到他们辖区内,让他们有了人与投资,就可以让那些荒地发挥出更大价值,多建作坊,从而达到振兴县内经济的目的,对县里的未来发展极其有利。”

安常煦从旁补充道。

“祖母曾说过,人与土地才是根本,将这两样结合,可以创造出让人想象不到的巨大价值,想要做事,就不要怕花钱,只有将钱花对地方,才能有机会赚得更多的钱,钱只有在真正流动起来后,才能不断升值。”

康平帝点头,安常煦又接着道。

“要不是因为我的身世原因,祖母应该会将这笔钱交给我,让我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实践过去学到的那些知识,邵爷爷会举荐邵伯伯他们,也是为了想让他们获得实践机会。”

投入十万两银子的实践机会,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事,其他人只能看到这件事明面上没什么好处,但是对于真正想要做事,对未来有野心的人而言,绝对很珍惜与重视这个机会。

这才彻底弄明白这里边的关键,康平帝欣慰的点头笑道。

“原来如此,哈哈,希望他们都能从中多学些经验,以后都能够成为可为百姓谋福祉,为我们分忧的能臣。”

这其中所透露出的将要重用几人的意思不言而喻,邵云博欣喜不已,他已年迈,他儿子被耽误太久,入仕之后,虽因康平帝的有意关照,被擢升得有点快,现在已经是正五品。

可是他不仅没有为此感到欣喜,还一直很担心,他的儿子不比他,是隐在幕后将宦途研究得非常仔细,又与康平帝的关系不一般,纵然是一步登天,也能坐得住自己的位置。

他的儿子此前没有接触过宦途,纵然有他从旁提点,因为走得太快,也难免有些虚,不怕他将来能取得的成就有限,邵云博更担心他会因能力不足而惹祸。

按照陈凤琪的规划,亲自主持创建李家庄的经历,让邵云博从中受益匪浅,他很清楚,以他那位前东主的性格,既然拿出这么一大笔银子,肯定会亲自从旁督促这件事,不会放任不管,那就是这些后辈的最佳学习机会。

事实也正如邵云博所预料的那样,陈凤琪固然舍得捐钱,但是她绝对不希望自己的钱被浪费掉,建出一个只有面子光,顾头不顾腚的眷村。

所以她在工部的官吏定下几个候选地址后,她就开始持续关注一切进度,早得到邵云博的嘱咐的邵正英三人,也是下了值,就聚集到康王府中,俨然将康王府当做康平眷村的项目部。

陈凤琪也在他们的盛情相邀下,前去几个候选地址实地考察了一番,听取那些地址的优劣之处,最后选了一处距离京城相对较近,路况较差,却能解决的县城。

不是陈凤琪由亲自确定,而是由相关人员通过表决选定的,陈凤琪亲自去考察,只是想要确保他们不会选个存在巨大缺陷,影响后续规划的地址,并没有当家作主的意思。

自从陈凤琪捐银十万两的消息传出,京城中那些人家才意识到,原来李家除了圣宠正隆外,家底也很雄厚,舍得拿出十万两银子捐给无关之人,想来应该李家若是嫁女,那嫁妆肯定也会在十万两以上。

由于关注点放到了这件事上面,乐阳县主手段狠辣,整治了京中一批纨绔的事,都被人给忽略了过去。

同时也有多户人家找机会探问口风,明里暗里向陈凤琪和江燕娘打听李常欣的亲事,透露出想要结亲的意思,其他人不比徐家,江燕娘没有跟人实话透露自家的打算,一律推给婆婆。

陈凤琪以大孙女年龄小为由,直接一概拒绝,让那些人都无功而返。

没过多长时间,京城里突然流传出一个消息,说是李家打算挟恩求报,想将乐阳县主嫁给太子当太子妃。

柱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文氏在听说这件事时,深感匪夷所思,直接回道。

“你们怎么可以这么随意的乱揣测别人?据我所知,那李家是真心为儿女未来考虑的人家,他们是因为考虑到乐阳县主年龄还小,想要再缓两年,再加上他们对京城各家的情况都不熟悉,才不急着考虑结亲的事,怎么能被你们传成这样?”

跟她透露这个消息的赵夫人不大好意思的回道。

“我也是因为听外面都传得沸沸扬扬,再加上李家若是有这个打算,好像也不足为怪,才会信了几分。”

“您家和那李家走得近,莫非是知道些什么?”

文氏相信,李家既然觉得京中这些深宅大院都不适合乐阳县主,就更没有将乐阳县主往宫里送的打算。

“不管我家知道什么,反正你们都赶紧闭嘴吧,别继续在外面乱传这些谣言,这简直是在造孽,人家是将太子殿下当亲生的养大,太子殿下和乐阳县主只有手足之情,李家压根就不存在让他们两人结亲的想法。”

“再说了,皇上可是人家陈太尊的义子,从哪边算,这两人都只是兄妹关系。”

赵夫人听她这么一说,也发现那些传言的确存在一些破绽。

“说得也是啊,既然皇上已经当众尊陈太尊为义母,这关系已经够牢固了,李家完全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可是不知为什么,现在外头都这么传,传得有鼻子有眼睛的,让人想要不信都难,也不知道从哪传起来的。”

文氏面露不屑,语带嘲讽的回道。

“左不过就那几家一心想出贵人的人家,一边惦记着太子妃的位置,一边还在亲戚圈里搜罗出一群相貌好的姑娘,打的是什么主意,谁看着心里没数?吃相难看到连祖上的脸面都不要了。”

“主要也是因为有前头那个成功的例子在前,那陈贵妃一人得势,带着娘家跟着沾多大光呢,据说她那胎要是能顺利生下来,这太子之位,可轮不到从外面寻回来的这位。”

嘴上举的是陈贵妃的例子,赵夫人心里想的却是徐家要不是出了一位元后,有位信重外祖家的皇帝外甥,在被先帝贬爵后,未必能有机会这么快就被恢复国公府的荣耀。

邵夫人在听说这个消息后,赶紧来康王府拜访。

“……任由这个消息传下去,恐怕会损及乐阳县主的闺誉,太尊夫人这边还是要早作打算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