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326节

听宋援朝询问,应安伦淡淡笑了笑,他手指着面前的茶具道:“我虽然在美国长大,可从小受的教育却是传统华人的教育,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当年我父亲做餐饮就是,人总是要吃饭的,吃饭是人的必然需求,也是本能,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吃饱肚子才是第一位。”

“再加上我们华人本来就做餐饮的多,中餐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而且当年我父亲刚刚到美国不久,做其他行业也没经验,更没人脉,从餐饮入手是最合适的选择。”

宋援朝点点承认应安伦说的没错,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应安伦继续说道:“中餐在全世界都有名,但是中餐却不容易复制,一家餐馆打出名气,可如果开了一家分店因为厨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口味就会导致不同。这是中餐的弊端,也是和西餐或者快餐最大的区别。”

说到这,应安伦停顿了下这才继续道:“汉堡王、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您知道吧?”

宋援朝点点头,刚才应安伦应该是在考虑怎么和宋援朝解释,毕竟这些品牌国内还没有。一般的人如果听到这些品牌根本就是一头雾水,可宋援朝不同,别说他有着后世的记忆,就以他目前的身份而言其消息来源也比普通国人多得多。

要知道宋援朝可是香江盛华集团的大老板,而在香江这些快餐业早就有了,刚才应安伦就是想到这点才会继续提到这些。

应安伦笑了起来,接着说道:“既然您知道就能理解,相比这些西式的快餐行业,中餐最大的弊端就是产品无法标准化和工业化地复制,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如果中餐能够和西餐一样进行工业化操作和复制的话,那么您觉得这还会是中餐么?”

宋援朝也笑了,应安伦说的没错,中餐的特色就是口味多变和完全靠厨师的手艺水平,这些和西餐有本质的不同,要复制快餐行业,使得中餐形成工业化操作,这在三四十年后都没可能,别说现在了。

“这个问题是中餐最大的问题,假如仅仅只是一开一家餐馆,而且老板就是厨师的话还没那么重要,但是开餐饮连锁就不同了,每家店的食材可以做到标准化,可厨师根本不可能,而且就算同一个厨师,前后炒菜炒两份口味也是略有不同的,更不用说不同的厨师了。”

“因为这个原因,当餐饮连锁规模越大,导致的问题也就越多,我们应家的餐馆也是这样,随着旗下分店的越来越多,控制起来也就越难。”

应安伦叹了口气,有些无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连锁餐饮就发展不企业,永远也不可能做到那些西餐快餐连锁的程度。而且对于西人来讲,中餐虽然好,可毕竟不是西餐,有时候换换口味,尝个新鲜也就罢了,但要和西餐一样当成他们的主食是永远不可能的。”

“这个问题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发现了,也想过不少办法去解决,但事实告诉我这是一个无解题。从这点来说,继续应家的连锁餐饮没有必要,这行发展已经到头了,哪怕我再努力也永远也不可能达到那些快餐行业的规模。”

宋援朝理解应安伦的想法,应安伦接手家族产业后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可当他接手后发现中餐连锁的尽头就在眼前,无论他怎么努力,又怎么改变,可中餐先天的本质和弊端是他无能为力的,这或许就是他的无奈吧。

应安伦自嘲地笑笑,摇头道:“当我看清了事实,就明白继续家族的餐饮连锁已经没有任何前途了,充其量守着那几家餐馆每天做一些重复的工作,您知道么?一想到未来几十年我都要做这样的事一直到和我父亲一样的年龄,我就觉得整个人都要疯狂了。”

“上帝啊!每天在油烟的厨房里忙碌,这样的生活可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是我父亲能数十年如一日在餐厅里干着重复的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肯定要疯了。”应安伦耸了耸肩膀,摊开双手道:“就这样,我决定结束家族的连锁餐饮,就把所有的餐厅打包出售了。”

“我在大学读的是商业,也学了管理,按照我父亲的规划是接手家族的餐饮企业,事实上我也这么做了。可惜的是我和父亲的想法不一样,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在他的角度出发,当初做餐饮并没有错,而且他在这个行业中算得上是成功的。”

“但时代不同了,再加上中餐的先天限制,这个行业注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可如果不做中餐改做西餐快餐的话,必然要和其他快餐巨头进行竞争,商业上的竞争是残酷的,而且和他们进行竞争我没有丝毫成功的把握,所以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现在的生意。”

宋援朝非常理解应安伦的想法,他试问假如自己处在应安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恐怕也会和他一样吧?

应安伦告诉宋援朝,他虽然退出了餐饮行业,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依旧适用于现在的投资,这也是他进入农产品行业的原因。

而且农产品行业的前途可比餐饮行业大得多了,事实也证明他这一步走对了,现在他的公司发展的很好,而且已经从农产品原辅料加工逐步朝农场和畜牧业方向转变,再加上他的几个合伙人都有着深厚的背景,前途一片光明。

“或许我的公司能和你们司特公司进行合作,比如果汁、食用油和小麦这些原料,我可听说你们目前的饮料和方便面产品销售非常不错,而且这几年正是不断扩张的最好时机。”

“这个没问题,在原料方面的确可以合作,不过您也知道目前国内的外汇紧缺,从国外进口原辅料需要大量的外汇,哪怕我们是合资企业也是一样。”宋援朝笑着回答道。

应安伦点点头表示理解,说道:“这个情况我也了解过的确是这样的,但我想总有办法解决,您说呢?”

宋援朝顿时笑了起来,应安伦说的没错,办法也不是没有,只是比较麻烦些。

其实和应安伦合作不是没有好处的,毕竟从应安伦的讲述中宋援朝也看到了商机和稳定的原辅料来源渠道。

现在国内还没有达到全面市场经济的程度,目前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在这种情况下,制约企业发展的往往是原料计划问题,哪怕司特公司这样的合资企业也避免不了,虽然司特公司在一些程度上有政策优惠,而且比普通国企在原料方面的计划份额更大,但相比司特公司的迅猛发展速度来看,却依旧无法满足。

其他的不用说,仅仅以方便面为例吧。

方便面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和食用油,这是制作方便面基础的原料,可这两类原料的计划份额已经满足不了司特公司的需求了,尤其是今年开始方便面的销量不断上升,到上个月全国的方便面销量早就突破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批给司特公司的计划内原料早就没了,为了维持生产和满足市场需求,司特公司只能高价在市场上购买计划外的原料产品。

可要知道计划外原料不仅价格高昂,同时来源往往也不是同一渠道和同一批产品,不同渠道来源和产地不同的原料会导致原料的品质差异,哪怕司特公司在品控上控制的再好也避免不了这样的问题。

在来长安之前,公司品控部门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解决统一采购,控制原料品质以保证产品质量。

可这个问题讨论了几天都没结果,因为这是根本就做不到的。

眼下只能在生产工艺上按照原料来源的不同和品质的不同进行不断调整,可这样做会造成生产量的下降和人力的浪费。

假如有一个长期稳定并价格适中的原料渠道,这对司特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之前困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应安伦是做农产品的,美国的农业非常发达,小麦产品在本世纪初占到了全球四分之一之强。

国内的小麦产量这几年虽有大幅度的提升,可依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很大部分要依靠进口。

中国小麦产量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会不断攀升,最终达到世界第一,可那都是后话了,至少现在美国的小麦产量远超中国,排在全世界前列,仅次于印度。

“这个事您为什么不和安妮提呢?毕竟您是她大哥呀。”宋援朝好奇地问了一句。

应安伦笑笑道:“生意就是生意,安妮是我的妹妹没错,可司特公司您才是董事长,难道不是么?”

宋援朝顿时就乐了,应安伦的这个说法倒也没错,生意和私人关系分开,这的确是西方商界的通常做法。

而且应安伦也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妹妹虽然是司特公司大股东,可宋援朝才是司特公司真正的老板,如果跳开宋援朝直接和应安妮说这个事虽然也有可能成功,但这样的做法会让宋援朝有所不快,而且这是一个长久的生意,一旦合作成功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何必退而求次呢?

直接和宋援朝谈更合适些,同时也能借这个机会表示自己的立场,让宋援朝打消顾虑。

第639章 计算机

合作的洽谈自然不会在现在这种场合,也不可能一句两句话就能完成。

应安伦只是一个试探的意向,如果宋援朝也有这个意愿,那接下来在双方大方向确定之后,再由具体的人去细谈这个事。

对应安伦提出的合作,宋援朝自然是很有兴趣的,不过正如他说的那样,要从国外进口原料不是那么容易,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但这不妨碍双方有合作意向,宋援朝需要大量的计划外原料,尤其是稳定和保证品质的原料来源。而应安伦也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客户,以扩展他公司的销售渠道。

如果真的能够合作,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对双方都很有利。

“这件事可以谈,但具体怎么操作还得看政策。”宋援朝想了想说道:“产品从国外进口到内地,这牵涉到许多环节,您不在国内也许不清楚,目前企业是没有自主进出口权的,只有国家相关部门或者指定的国有企业才有这个能力。当然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这需要一点时间。”

“呵呵,我相信宋先生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应安伦笑着回答道。

应安伦直接给宋援朝戴了一顶高帽子,宋援朝不置可否地笑笑。

“具体怎么合作是后话,不过您那边的产品的品质、数量和价格……?”

“这您绝对放心,我们公司的产品品质是无可挑剔的,目前除美国本地的客商外,我们还供应欧洲、非洲包括亚洲的几个国家的客户。产量也绝对没问题,只要您说个数我这边一定会优先供应,至于价格嘛,这您就更不用担心了,等我回去我会让人发一份详细的资料给您,您看了后就明白了。”

应安伦胸有成竹地说道,在商言商,应安伦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可不会因为一些苍头小利砸了自己招牌。而且这次回国,应安伦敏锐地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这么大,又有这么多人口,而且现在又在改革开放和变革之中,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此巨大的市场摆在那边是所有人都会心动的,更何况宋援朝和应安妮的司特公司这一年多来的飞速发展他都看在眼里。

原本当初应安妮告诉家里要回国创业,并成立了司特公司时,应安伦是很不以为然的,在他看来中国目前非常落后,不具备商业基础,投资国内风险实在是太大,假如政策发生改变,不仅血本无归,甚至还会惹上不小的麻烦。

对此应安伦对应安妮的决定是持否定态度,他劝过应安妮不要因为头脑一时的发热下这个决心。创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何况她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商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拿一大笔钱去内地投资实在有些不靠谱。

不过当时的应安妮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意孤行。

作为大哥的应安伦根本就劝不动,至于父亲应士博对这件事采取了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这样一来更让应安妮下定了决心。

此外,应安妮还说了许多关于宋援朝的事,告诉应安伦她在国内遇到了一个商业天才,一个比他应安伦在商业上更有才华和能力的天才。

对于自己妹妹所描述关于宋援朝的一切,应安伦当时并没在意,在他看来内地这样的环境能够出什么商业天才?这只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小丫头的观点罢了,如果不是应安妮说了宋援朝和林燕的事,又提到了应彩霞和宋援朝夫妻的交情,警惕的应安伦或许会以为自己妹妹碰到了个夸夸其谈的骗子呢。

宋援朝的名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应安伦记住的,说句实话一开始应安伦对宋援朝的感觉并不好,虽然宋援朝和他们应家有渊源,而且也帮了应安妮不少忙,但在应安伦认为,感谢就足够,可没必要因为这么一个人去国内投资吧?

直到应安妮正式注册了公司,并且拉露丝合作时,应安伦依旧不看好她这家公司。

应安伦认为自己妹妹完全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这家公司注定长不了,不过由于她的坚持,应安伦也没办法制止,所以他已经做好了应安妮公司倒闭,灰溜溜回到美国的准备了。

可应安伦怎么都没想到司特公司在美国成立后不久就在国内大展身手起来。

先是拉了一笔投资,引进了几个股东,然后借着这个平台和国内一家食品企业合资。

合资后,司特公司开始了它在国内的高速发展,短短一年时间,就从一个新公司壮大到了如今的规模,而且发展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进,获得的成绩令应安伦瞠目结舌。

这时候,应安伦才真正关注起司特公司,并且重视起应安妮提到的宋援朝这个人了。

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应安伦不得不承认自己妹妹说的没错,宋援朝的确是一个商业天才,在短短的几年里,宋援朝从一个普通人就做到了今天的成就。

更让应安伦意外的是,除去司特公司外,宋援朝还拥有香江盛华集团,这可是一家颇有规模的公司。

香江盛华涉及的行业不少,其规模也非常可观,如果不是因为盛华集团是司特公司的股东,再加上应安妮的原因,应安伦还打听不出来呢。

自从那时起,应安伦就对宋援朝重视了起来,搜集了不少关于宋援朝的信息,越研究宋援朝约对宋援朝这个人感兴趣,而且随着司特公司的不断扩张,应安伦也有了其他的想法。

这一次借此机会向宋援朝提出合作的意向应安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结果也令他颇为满意。

“对了大哥……”宋援朝开口说道。

可还没等他后面的话说出口,应安伦就笑着摆摆手:“别叫我大哥,其实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喊我安伦吧,这样随意些,我的朋友都是这样称呼我。”

“呵呵,那些,我就喊您安伦,您也别一口一个宋先生了,我也当不起先生这个称呼,叫我援朝就行了。”宋援朝笑着回答道。

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宋援朝继续说道:“安伦,问您一个事。”

“您说。”

“我想问问,您在电子行业或者计算机方面有没有渠道?”

“电子?计算机?”应安伦一愣,原本以为宋援朝是要问他公司的情况,可没想到宋援朝突然就提到了电子和计算机,这思维的跳跃也太快了吧?无论是应安伦的公司还是司特公司,都没接触过这行,怎么宋援朝突然想到这个了呢?

“您这是要买计算机?”应安伦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在美国一些大型公司已经开始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了,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文字处理机,这种文字处理机从大范围来说是电脑的一种。

现在,美国卖的最好的文字处理机是王安电脑的产品,在计算机行业,王安博士可是一个传奇人物,是所有华人的骄傲,去年也就是1983年,王安电脑的营业额超过了15亿美元,王安个人财产爆增,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马上就能登上全球华人首富的宝座。

如今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王安电脑都是赫赫有名的,是计算机行业的标杆。

面对风头正劲的王安电脑,就连蓝色巨人ibm都要退让三分,作为一个美国华人,应安伦虽然不接触这行,但也知道王安,而且从目前来看,王安已经和计算机成为一体了,凡是提到计算机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安,现在王安成了计算机的代名词。

“如果要买计算机的话王安电脑的文字处理机的确不错,这样吧,您需要几台?等我回去后直接帮你下定就行了。”应安伦如是说道。

宋援朝笑着摇摇头:“我不买电脑,也不买文字处理机。”

应安伦一愣,有些疑惑地望向宋援朝,既然他不买计算机,那么刚才……?

宋援朝当即给应安伦解释了起来,他向应安伦询问电子和计算机并非是要购买电脑,在宋援朝看来王安电脑的文字处理机好虽然好,可对于他来说根本没任何作用。

首先文字处理机其实就是打字机的一个变种,用电脑处理的方式对传统的打字机进行升级罢了,同时加上一个荧屏能够显示输入的文字,并且对文字内容和格式进行编辑。

说白了,这样的功能在宋援朝看来实在是太过简单也太初级。这种文字处理的模式在不久后就会被淘汰,因为随着pc电脑的出现和相应的软件开放,pc机就有足够的能力替代原始的文字处理机。

而在十几二十年后,比如word、wps等各种办公软件的完善,其功能远远超过文字处理机。

王安电脑火极一时,如果现在谁说王安电脑只是昙花一现的话,根本没人相信,甚至以为是危言耸听。但随着pc电脑的出现,个人计算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再加上王安决策的失误,最终导致这家曾经辉煌无比的公司从而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第640章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