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废太子生存指南(穿越) 分卷(96)

吉海去打听了回来:陛下,是何家的。

除了吴家与何家,其他几个大家族都不甘示弱,连跟萧彧走得最近的林家也晒了不少出来,只是没有另外几家夸张罢了。

据说往年有陈家在,场面更是夸张。

萧彧看了一路,越看越是无语:罢了,不看了,去一鸣社。

一鸣社里倒是热闹非凡。前几日萧彧一声令下,城中的青楼妓馆全都给取缔了,那些富贵人家的公子少爷没地儿消遣,便聚集到茶馆来了。

原本挺清净的一鸣社变得热闹起来,人也鱼龙混杂了起来,有人在参加辩论赛,有人喝茶看书,还有人在高谈阔论、吹牛放屁。

他们进了后面的雅间,担任掌柜的林海生亲自上来招待:陛下和将军好久没来茶社了。

裴凛之皱眉:好好一茶馆,怎么搞得乌烟瘴气的。

林海生也颇为无奈:陛下前几日取缔了青楼,那些常逛青楼的客人就都跑到咱们茶馆来了。开门迎客,我也不能将客人挡在门外。

萧彧倒是无所谓:无妨,人多口杂也有好处,便于收集消息。海生让茶馆的小二多留意一点,应该能收到不少有用的信息。关于取缔青楼一事,这些人是什么态度?

说到这个,林海生就有话说了:起初几日,那些人意见大得很,都在非议陛下。

萧彧挑眉:哦,非议我什么了?

他们有人说陛下收了那些姑娘是为了自己用,还有人妄议陛下有特殊癖好,不、不好女色。林海生说到这里,偷觑了萧彧一眼,不敢接着说了。

裴凛之红了脸:大胆!

萧彧则忍不住笑出了声:倒是挺敢猜。随他们去吧,没青楼可逛,多回去陪陪自己老婆孩子不挺好的。

林海生说:但也有人说,正经的青楼妓馆给取缔了,恐怕会让暗娼猖獗起来。

萧彧说:那就让官府去抓,一旦抓到,便处以惩罚。

他也知道这种事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因为总有些好逸恶劳不知羞耻的人会利用皮肉来赚钱,这钱来得多轻快啊,但官府的态度一定要树立起来,严厉打击。

林海生又说:估计最近纳妾的人会增多,不少人都说厌倦了自家的黄脸婆。

萧彧冷笑:看样子得颁布新的婚姻令了,不仅男子能休妻,女子也能休夫。

萧彧这话一出,屋内人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从来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哪有婚姻自主的权力。

萧彧见大家惊诧的表情,说:觉得很奇怪吗?我说的男女平等,可不是在嘴上喊喊而已。

不仅如此,他还要修订一下继承法与赡养法,不能只有男子有继承权与赡养义务,女子同样有继承权与赡养义务。女子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才有主动要求离婚的底气。

正好趁着广交崖三州人少,提前试行这些律法,一边试行一边修订,等到天下一统,就有了全面推行的基础。

裴凛之说:陛下说的都有道理,我支持陛下的做法。

萧彧看着裴凛之,嘴角扬了上去,虽然裴凛之可能没法完全理解他的想法和行为,但他这种你说的什么都是对的态度让他很受用,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林海生又说:最近茶社又来了不少北边的读书人。有一些似乎手头比较紧,盘缠花光了,无处可去,白日便在街头卖字画代写书信,夜里便宿在茶馆。我也没法赶人,但长久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请示陛下该如何处置。

萧彧略一思索:明日让礼部在茶社门口贴一张告示,但凡有外地来的考生,一律去礼部报到。由礼部统一安排食宿,设若自己没法谋生,九月开学后都去学塾做夫子。明春再来参考。

既然是来投奔自己的,那起码要给这批学子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裴凛之说:陛下正缺人手,何不再考一回?

萧彧说:这样一来就乱了套了,整年都在忙选拔考试了。等天下安定了,选拔考试也不能每年都考,否则官僚机构太过臃肿,就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他们从茶社出来的时候,竟在门口遇到了王启。

王启一惊,赶紧过来打招呼:陛下今日也来了茶社?

萧彧说:王大人也是这里的常客?

王启说:有空便来坐坐,听听读书人的意见。

萧彧点头:不错。对了,我有个想法一直想跟王大人说。

王启忙说:陛下请讲!

萧彧说:活字印刷的字模已足够多了吧?我欲制作一份期刊,定期印刷,上面可以刊登朝廷的新政、律法,或者是社会大事,也可是读书人或者某官员的评论观点,抑或是诗文、小品。每期内容都不重复,半月或一月发一次。至于稿件来源,可以在一鸣社公示栏征稿。

王启露出激动的表情: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这是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了解信息的渠道与展示才能的机会?

萧彧点头:对,便是这个意思。活字印刷排版方便,每次可以定量发行,免费或收费皆可,收费也无需太高。

王启拱手:陛下真是英明,连这等法子都能想到。妙极!妙极!

萧彧说:稿子定下之后,都先送来与我过目。

遵旨!

萧彧微微一笑:那王大人去忙吧,我们先走了。

有了报纸,就能够掌握舆论,引导民众的思想。

往后这城内商铺若是开起来,还能在报刊上打广告,收个广告费呢!

恭送陛下!王启恭敬地送萧彧上车。

车上,裴凛之侧目看着萧彧,不说话。

萧彧扭头看他:你看什么?

裴凛之说:我在想,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奇妙点子?

萧彧笑起来,凑到他耳边:你忘啦,我可是集合了几千年智慧的人。

裴凛之满眼都是宠溺,特别想将人抱在怀里好好疼爱一番,他怎么能如此幸运,拥有这个可爱有趣的人。

萧彧说:回头有空你替我去瞧瞧那些青楼女子,有艺术才能的,便跳出来让她们组成文艺团,届时还去演出。我还打算再开一个茶馆,让这些女子去表演,让那些纨绔子弟有地方消磨时间,只能看不能摸,谁不规矩,敢言语冒犯,就着人掌嘴!

裴凛之夸道:此法也甚是妙!

第115章 爆款

次日, 萧彧在朝会上提起了创办太学一事。

专为各地前来参加选拔考试的学子提供落脚之处,也给这些学子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场所。

说白了,就是不能让前来投奔他的人寒了心, 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真的重视人才。

王启问:陛下, 太学选址于何处,是否将原来的府学改成太学?

萧彧摆手:不必, 府学依旧保留。将原来的陈府改为太学吧,那所宅子足够大,理当能容下数百上千的学子。

陈家的宅子非常大, 比萧彧住的刺史府都要大。陈家被抄之后,萧彧原打算将宅子赐给王启, 因为王家接了一堆族人过来,需要大房子才能安置下来。

但王启没敢要, 他可不敢住得比萧彧的行宫还大。

那宅子就一直空着,如今正好派上用场。办太学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数日后,王启送了几篇稿子过来让萧彧过目, 并且请示是否需要起个名字。

萧彧说:当然要起的, 王大人有什么建议?

王启说:臣草拟了几个名字,请陛下指示。

萧彧看了一下, 不是太古板就是太文艺,他说:都不太合适, 便叫《星火》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启说:可是出自《尚书》的若火之燎原, 不可向迩?臣以为不妥, 这后一句是犹可扑灭, 不太吉利。

萧彧说:对, 火是可以扑灭的, 但思想之火一旦蔓延开来,便会代代相承,影响深远。

王启听到这里,便不再反驳:臣遵旨。

好了,这稿子先放我这里,等我看完了,再与你讨论。

第一期报纸,萧彧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要定一个基调。不能太纵容那些刻板保守甚至反动的观念存在,能改的就该,不能改的就删,反正他身边有的是能人,写几篇稿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萧彧批完这些稿子花了两天时间。

王启拿到朱批改好的稿时,非常吃惊,他以为萧彧也就是过目而已,没想到他是亲自修改,甚至还亲自写了一篇文章。

改完之后,萧彧又同王启商议了一下排版的问题,报纸纸张肯定要跟纸坊特定,需得要大,才能够承载下如此多内容。

萧彧又说:报刊文章将来的受众会非常广,建议用句读隔开,以免引起歧义。

这点王启有点难以接受:断句是每个读书人都必学的内容,我看就不必加了,印刷时也不方便。

萧彧不以为然:有何不便?烧制一套句读字模即可。报刊是新鲜事物,报刊加句读一样新鲜,刚开始人们可能不太适应,但时间一长,肯定都会很自然地接受下来。

主要是萧彧看书就不太适应没有标点符号,奏折里也没有,有时候还得去猜对方的意思,毕竟没有标点有时候会引起歧义。

报纸有了句读,课本加句读就顺理成章了,对知识普及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小孩子就不必浪费时间专门去学句读。

王启拗不过他,只得答应下来。

萧彧这时候就觉出当皇帝的好出来了,说什么就是什么,下面的人反驳也没用。

不过权力一旦没有了约束,碰上个昏庸无能的昏君或者暴虐残忍的暴君时,灾难就来了,国家的命运全都掌握在皇帝手里,就跟抽彩票一般,老百姓太难了。所以还是得想办法约束一下君权才行。

裴凛之的身体已经好多了,他暂时还不能练兵,便去帮萧彧跑腿干点琐事。比如督工装修带戏台的茶楼,去青楼女子中挑选有才干的女子组建文艺团。

文艺团的排练还是交给了有丰富经验的向阳。

萧彧这人对感情非常迟钝,身边人对他的感情他都一律认为是尊敬或者喜爱,对自身的男性魅力严重缺乏自知之明,完全没有万人迷的自觉。

所以裴凛之很苦恼,一直都在警惕着各路情敌,好在萧彧位高权重,对他有爱慕之情的也不敢轻易表达。

萧彧迟钝,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若是他知道身边有那么多人爱慕他,想爬上他的床,倒会徒增他的烦恼。

萧彧没察觉到,裴凛之却不能纵容这事的发生,他一直想支走向阳,如今可算是找到理由了。

向阳哪怕是不乐意,他也没法拒绝,谁叫他之前就是干这个的。

《星火》创刊号发行的日子,正是茶楼一品香开业的日子。

一品香跟一鸣社有很大的不同,最显著的就是多了个戏台,里面有人弹琴唱曲儿,其次就是茶比较贵,同样的茶,在一鸣社卖三五文,到了一品香,那就得一二十文,最贵的还能卖到上百文一壶。

此外一品香的茶点也要丰富得多,花样也多。

说白了,一鸣社是给读书人提供读书与交流的场所,带公益性质的,一品香则是要赚钱的,更何况一品香还有小娘子弹琴唱曲儿呢,这可是高级享受。

如此一来,就将一鸣社和一品香的客人区分开来了,一鸣社还是留给真正有上进心的读书人,那些纨绔子弟都去一品香继续纨绔去。

读书人想去一品香体验一下与众不同的风格也未尝不可,多花个一二十文即可,只要你肯出钱。

对一鸣社的常客来说,一品香的开业对他们来说不算新闻,一鸣社正在售卖的《星火》报纸才是劲爆新闻。

这些读书人自幼读书,看的无一不是手抄本,所学的也就是那些经、史、子、集的册子,读书十几几十载,都是在反复钻研这些。

若偶能得到一本这以外的读本,不知有多难得,必定会囫囵先吞完,再反复咀嚼,誊抄,加以批注。

对读书人来说,看到有字的纸张都要仔细地看过并且珍惜,今日他们看到了什么?一种从未听说过的东西,说它是书并不合适,因为它只有一张,茶社掌柜说这叫报纸。

这种报纸不止一份,而是无数份,并且每一份都是一模一样的,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哪位手抄者能有如此稳定的发挥!而且还抄了这么多份!

掌柜笑着解释,说是印刷出来的。也就是将刊载的内容雕刻出来,然后一张张重复印刷。

这个印刷术,对当下的读书人来说完全就是不可思议的存在,书本还能这样制作出来!

《星火》虽然只有一张,不过价格也极其亲民,只需一文便能买上一份,如此廉价,简直太令人惊喜。

尽管内容都是重复的,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借阅,但茶社的客人无不人手一份,有人还买了数份,要给家里的父兄们带一份。

《星火》创刊号只印刷了两千份,朝中官员人人免费发了一份,卖到市面上的仅有一千多份。

但是仅一天时间这报纸便卖了个干净,还有无数人来一鸣社询问有没有报纸卖,几乎将门槛都踏破了。

不得已,林海生只得着人去礼部询问什么时候再补货,得到答复后,便在门口挂上一个今日报纸已售罄,欲购明日从速的告示,这才将自己从即将晕厥的状态解救出来。

一夕之间,看过报纸了吗?几乎成了番禺人见面的第一句话。

《星火》报连夜加印,又印出了一千份,第二日还是早早就售光了。

《星火》如此火爆,萧彧也没料到,毕竟一鸣社的茶客数量最多也就几百人,他以为有个两千份也够用了,没想到完全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看样子城中的读书人还挺不少。

如此多人看报,这可是个好现象,说明大家都爱学习啊。

几日后,王启在朝堂上汇报:启奏陛下,《星火》创刊号前后已经印刷了五千份,业已售罄,是否还要再加印?

萧彧说:既如此受欢迎,那便再加印一万份吧,安排车马送往各郡县以及崖州与交州,各学塾都分发一份。

闵翀则说:陛下,臣以为可以再印几万份都不为过。

闵爱卿何出此言?萧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