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末之吕布再世 第三二二章 因小铃铛而流传千古的美食

两人闲谈了小会儿,婢女们将膳食端上桌面。

看着碗里像月牙一样的东西,吕布有些发懵,不禁询问起来:“这是何物?”

不仅是他,饶是见多识广的严信也有些踌躇不定,拿起竹箸迟迟没能下手,显然也是头一遭见到这类食物。

在大碗的旁边摆有一只小碟,里面混有酱醋调料,这是要用来蘸着吃吗?

严薇走入堂中,见到夫君和兄长皆未进食,秀脸浮起一丝疑惑,轻声询问起来:“夫君,可是妾做的月牙馄饨不合胃口?”

吕布用竹箸掳起一个,细盯着观赏小会儿后,才问向自家夫人:“这个东西叫月牙馄饨?”

严薇点了点头,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到郡内的医郎,张仲景。

五原冬冷,百姓们极易患上风寒,手脚冻伤长疮已是家常便饭。前不久,小家伙也冻伤了耳朵,鼻涕流个不停。

张医郎开下方子,随后取来药材煎煮。

汤药煮好后,盛于碗内,熟料小家伙死活都不肯喝,哪怕捏鼻子灌嘴,小家伙也死活不咽,吐得浑身皆是。

严薇这个当娘的看在眼里,满脸愁容担忧,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马不喝水,又岂能强摁低头?

偏偏小铃铛就跟他老爹一个脾性,不喜欢的东西,哪怕你说破天,都不好使。

后来还是张医郎想到的法子,将面团擀成薄片,然后将药材切碎,混上小家伙喜欢吃的蜜糖,放进沸水中烹煮,待到药性融进面皮里面之后,再捞出来,供小家伙进食。

果然,小家伙对此享用无比,一连吃了三个,还意犹未尽。

可能张仲景自个儿也没想到,这个为哄小家伙喝药的方法,会流传后世,并被后人起名为‘饺子’。

小家伙的冻疮不久便好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小家伙不肯吃肉,甚至连掺有肉粒的小米粥都不肯吃了,这哪行啊!

她正值长身体的时候,不吃肉可不行。

严薇是个聪慧的女子,想到前不久张医郎的法子,她就干脆来个现学现卖,亲自动手下厨,擀上薄薄的面皮,将剁碎的肉沫,包裹其中,然后下锅烹煮。

还别说,这一招真的管用。

因为其形状酷似月牙,周身又无孔窍,便起名为月牙馄饨。

吕布听完来由,当场大赞起自家夫人,随后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尝尝这月牙混沌的味道。

他将掳起的月牙馄饨放入小碟中蘸了酱醋,正准备捻起放入嘴中之时,却看见怀里的小家伙往桌边爬了过来,双眼放光的喊着:“咕~咕咕~”

每当小家伙喊‘咕咕’的时候,就代表着她也嘴馋想吃。

吕布这回可没心软,左手将小家伙往回一拢,任由她抱着自己的手臂扑腾,像是商人间的讨价还价,笑着说道:“你都吃了这么多回,这次呀,就让爹爹一回,如何?”

小铃铛自然听不懂这一大串的语言,舞刨着小手,仿似想将那月牙馄饨抓入口中。

吕布怕她烫着,牢牢的将女儿固定在怀里,右手将小碟里的馄饨投向自个儿张开的口中。

霎时间,一种前所未有的触感在舌尖绽放,那是一种用语言难以描述的美食味道,和着调料的肉香竟比烹烤时的肥羊,还要美味。

吞入肚中,一股暖暖的热量流经五脏六腑,仿佛将整个人都烘得暖和起来。

当真是回味无穷。

吕布又捻起一个,不顾怀中女儿的强烈抗议,再度咀嚼入腹,细细品味起来。

…………

后面的暂时欠着,明天再改,今天实在困得不行,熬不动了……抱歉抱歉。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园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再烧,反复两三次)。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双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