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秀已近临盆,身子颇为笨重。顾谨礼体贴地搀扶着她的一只胳膊,小夫妻两个慢悠悠地回了寝室。
方云秀憋了一肚子的话,终于得以说出口:“大哥在边关打了胜仗,顾家的暗卫杀了吐蕃太子,如此显赫的战功,竟未见祖母展颜欢喜。反而严加管束顾家上下。这等事要是传出去,保准没人相信。”
顾谨礼浓眉微挑,笑容中带着自豪:“祖母素来如此。”
“二伯父大伯父身故,祖母再伤心也会撑着定北侯府的门楣。打了胜仗,顾家声势鼎盛,祖母也不会得意忘形,而是约束我们不得轻狂行事。”
“正因为祖母如此,我们定北侯府才能屹立数年未倒。便是齐王领兵谋逆,也未动摇我们顾家的根基。”
“顾家传承百年,传承的不止是世袭罔替的侯爵之位,更是顾家的忠心和风骨。”
“你嫁来时日尚短。待过上几年,你便会明白了。”
方云秀听得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由衷地叹道:“祖母实在是值得人敬重的长辈。”
那是当然。
顾谨礼笑了一笑,心中满是骄傲。
……
隔日。
椒房殿里。
众孩童一起向顾莞宁行礼问安。或称呼姑母,或称呼姨母,或是舅母。称呼不一,听着颇有趣味。
顾莞宁目中泛起笑意,嘴角也微微扬起:“都平身吧!”
和往日一样,顾莞宁一一询问众孩童的课业。轮到玥姐儿的时候,顾莞宁神色淡漠了一些,却一样张口询问。
玥姐儿柔顺地答道:“回皇伯母的话,我近来练字颇有进益,太傅今日还夸赞过。”
“是啊,玥堂姐的字已经写得十分漂亮。”阿娇笑着插嘴:“玥堂姐练字不过两年多,便已有这等成果,委实令人钦佩。”
玥姐儿清秀的脸上泛起羞涩的红晕,目中露出怯生生的一丝希冀和亮光。
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狗,等待着主人的抚摸和夸赞。
顾莞宁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
对玥姐儿的喜爱和怜惜,和对萧睿彻骨的憎恶仇恨,若能泾渭分明互不相干,该有多好?
过了片刻,顾莞宁才轻声道:“玥姐儿这般努力,才有今日的成果。你们也该向玥姐儿多学习才是。”
玥姐儿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小脸上涌起喜悦的红晕。
俊哥儿第一个张口笑道:“姑母说的是。以后我们一定向玥表姐学习。”
玥姐儿迅疾看了俊哥儿一眼,略有些羞涩地低下头。
顾莞宁对俊哥儿是真心疼爱,也格外宽容,抿唇笑道:“俊哥儿近来课业如何?”
俊哥儿从容应道:“侄儿不敢妄言,借用太傅之言,天资虽不及大皇子殿下,倒也占了一个勤字。”
看着俊哥儿,便如看着年少时的顾谨行一般。天资不算最出众,却沉稳踏实,勤奋上进。这样的俊哥儿,实在讨人喜欢。
顾莞宁目中笑意更盛,口中却未多夸赞。
人多说话不便,俊哥儿颇有耐心,一直等到午饭后,才窥到闲空,凑到顾莞宁身边:“姑母,曾祖母让侄儿带几句话。”
然后,将太夫人的叮嘱娓娓道来。
顾莞宁听完之后,心中涌起阵阵感动和钦佩。
祖父离世多年,全仗着祖母支撑起定北侯府。在顾家名声鼎盛之际,仍能保持清醒冷静!祖母的胸襟睿智,远非常人可比。
“好,这些话我都记下了。”顾莞宁目光柔和,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也替我带几句话回府。”
“祖母的金玉良言,我受用不尽。让祖母放心,孙女虽为皇后,自当谨慎行事,不会因娘家势大生出自骄之心。”
太夫人特意让俊哥儿带话进宫,是委婉地提醒她,万万不可依仗娘家便不将皇上和太后放在眼底。
俊哥儿点点头,默默地将顾莞宁说的话都记了下来。
……
当晚,萧诩从顾莞宁口中听闻此事,不由得失笑:“祖母这般小心,莫非是信不过我这个孙婿?”
顾莞宁心平气和地应道:“祖母当然信得过你。不过,顾家以军功立足朝堂,和普通后族不同。行事低调,也是应有之义。”
像闵家,如今全仗着闵太后之势才跻身顶尖世家之列。说句不好听的,闵太后一旦归天,闵家便会式微。
而顾家,便是没有她顾莞宁,也依然是大秦最顶尖的名门世家。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萧诩立刻笑道:“祖母生性不喜张扬,对子孙管教约束颇严,就连你这个出嫁多年的孙女也要聆听祖母教诲。如此甚好!也只有这样的祖母,才能教养出这般优秀出众举世无双的你!”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堂堂天子拍起皇后的马屁来,堪称麻溜!
顾莞宁忍俊不禁:“你又来哄我!”
萧诩一脸无奈的表情:“我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你实在不信,我也无可奈何。”
夫妻两个耍几句花腔,对视一笑。
过了片刻,萧诩正色道:“不管如何,顾家立下赫赫战功是事实,若不厚赏,岂不寒了众将士之心!便是祖母有诸多顾忌,我也得下旨厚赏定北侯府!”
顾莞宁略略点头,嗯了一声。
……
第1079章 捷报(一)
半个月之后,边军大胜一场,将最后一座边城也收了回来。
吐蕃和突厥联军大败,死伤人数高达两万。剩余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足五万。残兵败将,再无力和大秦边军交战,败退关外。
突厥人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很快退回各自的部落。
吐蕃的将士,却要继续行军奔逃。
谁也没料到,素来沉稳持重的定北侯世子,竟会亲自领兵追击吐蕃残兵。将吐蕃的主将斩于刀下,之后,又虏获了上万吐蕃士兵,其中,便有吐蕃国师。
唯一遗憾的,是萧睿在数日前就已逃出关外,不知所踪。
这一役,也令定北侯世子之名响彻关外。
捷报传来之日,京城上下为之沸腾。
这一仗,彻底平定边关。
突厥元气大伤,数年之内再无力进犯边关。
吐蕃此次举国来袭,大多死在边关的战场上,再有被俘虏的上万士兵。真正逃回国内的,不足两万。死伤这么多将士,吐蕃国力大损。
定北侯世子并未急着班师回京。边军打了近两年的仗,死伤的将士极多,急需休整。
好在边军的军饷和物资都十分丰厚,士兵们吃的饱穿的暖,生病受伤有军医有药材,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也会有极丰厚的抚恤。
定北侯世子顾谨行,一边下令全军休整,一边命人往京城送来奏折,请示该如何处置吐蕃俘虏。
与此同时,吐蕃国师也被秘密押解往京城!
……
对如何处置这一万吐蕃俘虏,众臣颇有争议。
王阁老的意见是直接杀了这一万俘虏,一来彰显大秦天威,震慑吐蕃和突厥,令他们不敢再生进犯之心。二则也有为边军死伤的将士报仇之意。
王阁老这一建议,虽然血腥了些,却深得众官员之心,附议者极多。
李尚书第一个站出来附和。
崔阁老却不赞同:“大秦自建朝以来,从未有过杀俘的习惯。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滥杀俘虏,有失大秦泱泱气度。再者,便是杀了这些俘虏,死去的大秦将士也活不过来了。既是如此,倒不如利用这些俘虏,谋夺实际的利益和好处。”
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户部周尚书的拥护。
“臣以为,崔阁老所言极是。不如修国书到吐蕃,命吐蕃人筹措金银赎回俘虏。一个士兵索要五百银两,将领翻倍。如此一来,也有数百万两银两。”
银子永远不嫌多!
一提起银两,周尚书那张操劳过度颇为苍老的脸孔就放出光来:“一则掏空吐蕃国库,损伤吐蕃国力。二则,也能将这批银两全部用作抚恤死去的将士上。”
魏王世子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周尚书所言颇有道理,恳请皇上首肯。”
关键时候,韩王世子总是站在魏王世子这一边,立刻出言附和。
众臣很明显地分做两派。
坐在龙椅上的萧诩,先未出言。待两边争执不下时,才淡淡张口道:“杀俘有伤国运,朕并无杀俘的打算!”
王阁老神色微微一僵。
萧诩又道:“朕也未打算向吐蕃索要金银。”
崔阁老等人也是一惊。
众人一起看向天子。
萧诩目中闪过寒意,一字一顿地说道:“朕要用这一万吐蕃士兵,交换萧睿和乐阳。”
……
福宁殿里静了一静。
众人先是震惊,静下心来细想,又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这一场边关战事,全因萧睿兄妹而起。不杀了他们兄妹,实在难平众怒。
只是,眼下萧睿逃窜在关外,下落不明。顾谨行身为主将,不可能一直领兵在关外搜寻萧睿的行踪。
而乐阳郡主,到底是吐蕃太子妃。虽然吐蕃太子身死,她却安然地待在吐蕃国内。总不能为了杀她一个,就率兵攻打吐蕃。
这样想来,天子所言,倒是最佳的办法。
用一万吐蕃俘虏,换两个人的性命。只要吐蕃国主不是傻瓜,一定会同意!必会想尽办法找出萧睿。
大秦也无需再为此费心费力,只要静等吐蕃送萧睿兄妹到边关就行了。
顾海率先出言:“皇上英明,臣以为这是最佳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