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报行天下 第三百六十一章 论战

瑞都已沉寂很久了。

人与自然有着奇妙的关联。到了秋冬季,万物便开始了蛰伏,渐渐寒冷的天气也让人少了外出的兴致。

不仅市集,连青楼楚馆都萧条了不少,那些走在街上的人也大都是无精打采的模样。

这倒不怪市民们。朝堂上一片风平浪静,民间亦是出奇的安定祥和,街头巷尾的好事者就算想找谈资都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不过,这短暂宁静总有被打破的时候。终于在某天,有人对着如镜的湖水投下了一颗小石子。

那天恰好是萧靖回到瑞都满第二个月的日子。

镜报第三版有个叫“积善阁”的区块,会刊登一些正能量的事。一直以来,士绅们对这部分内容都是很欢迎的,因为他们也得到了露脸的机会。

虽然很多刊载出来的事是发源于寒门子弟的,比如饥寒交迫却还尽心照顾父母的孝子、家中一贫如洗仍悬梁刺股用心苦读的读书人,但有钱有势的士绅们毕竟掌握了更多的资源,他们要做些好事实在太容易了。

诚然,这些人的屁股大都不那么干净,但总算有人还记得吃相,至少没做过什么堪称“伤天害理”的事。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出钱修个桥、补个路什么的,在地方上有着不错的声望。

士绅们没什么太大的追求,在乎的只是名声。如今,镜报开辟的这个栏目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所有人都以自己做的善事被登出来为荣,还有人专门收购了大批刊有自家事迹的报纸,估计是准备留着给子孙看了。

“积善阁”的存在帮助镜报赢得了士绅的好感。很多以前对报纸颇有微词的人都改了口,甚至有人表露出了与报社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愿。

点燃导火索的文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那不过是篇四平八稳的宣传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就在报纸发售后的第二天,有家叫做《明报》的报纸突然发难了。

镜报的流行带动了报业的发展,京城周边曾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了大大小小上百种报纸。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小报已被淘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二、三十家虽然跟镜报比起来仍是云泥之别,却也有了稳定的读者群体。

明报便是这其中的一家。这报纸也是做坊间秘闻起家的,本来被人归入了“小报”的行列,可后来人们慢慢发现它刊载的东西虽然看着有点浮夸乃至匪夷所思,但最后往往被事实证明颇有道理、绝非空穴来风……于是,明报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了下来。

这次,镜报发布的是一位孟姓善人的事迹,赞扬他关照邻里、体恤贫弱,为当地人树立了榜样,乃乡贤之典范。

然而,对此极是不以为然的明报刊文指出:这位孟善人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他早年曾占了乡邻的田产,又曾强逼着良人为奴,据说还坑蒙拐骗地弄来了不少油坊之类的小产业。如此不堪的一个人,怎能成为典范呢?你们镜报是不是眼瞎啊,连这都不查证的?

起初,明报的指责并未引起多少人的关注。

镜报是报界当之无愧的巨无霸,自然是不少人眼热的对象。此前有很多报纸都试图通过“碰瓷”镜报来赢得声誉,可最后都是弄得灰头土脸,狼狈收场。

原因很简单,镜报的每一篇报道都做得极为扎实,想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们深信这次的结果也是一样,明报必将偷鸡不成蚀把米。

事态的发展确实跟这差不多。镜报在下一期报纸上登出了对明报的回应,列举了孟善人做的各种好事,直斥明报的指摘是无中生有,要求对方道歉。

少数看热闹的人本以为这次没热闹可看了,谁知明报还和镜报较上劲了。

很快,新一期的明报问世了。报上点出了孟家很多的蛛丝马迹,其中一些只要稍加探究就能作为旁证甚至直接的证据,不由得人不信。

这让原本对明报嗤之以鼻的人们大吃一惊,转而怀疑起镜报来。

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大,无数人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抵达了论战的战场。

接下来,新的镜报用不小的版面逐一驳斥了明报的说辞。除此之外,它还若无其事地刊载了另一位张善人的故事。

报纸发售后,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购买了。大家看过以后都觉得怪怪的:镜报的说辞怎么看都显得有点苍白……直说吧,简直是诡辩。

慢慢的,连一部分最忠实的读者都不能忍了:

“镜报这是怎么回事?不是不会出错么,怎么让人说得理屈词穷了?”

“真是怪哉,一个小小的明报能把事情说得清楚透彻,镜报反倒支支吾吾的,莫不是家大业大以后写东西就不用心思了?”

“镜报以前都是君子风范,如今为了面子明知出了错却还要强词夺理,实在令人失望。若以后还是如此这般,老朽就去订明报了。”

……

读者往往爱之深、责之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报纸好。所以,就算有人往报社投递什么言辞激烈的信件,萧靖也只付之一笑。看到个别实在太激动的人,他还少不了写封回信过去,诚恳地感谢人家的指正。

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坐不住了。

孟善人虽然不是什么多出名的人物,却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乡绅。他被人骂成这样,其他的乡贤多少也会有点兔死狐悲:要是哪天自家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被人抖出来了怎么办?

许多士绅被镜报公开褒扬过,他们就更加忧心忡忡了。鬼知道明报手里还有多少黑料,万一哪天说到自己头上,那不是一张老脸被打得啪啪响么?

焦急之下,众人纷纷站到了镜报这一边。但凡肚子里有点墨水的,都不具名地著了文投到镜报,其内容无非是维护孟家,又把明报骂得狗血喷头。

还有人发动了官府的关系,可左查右查都没摸到明报任何一个环节的一根汗毛。

就在口水满天飞的关头,明报又给了镜报重重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