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逆之吕布新传 第757章:赋税新政(上)

(正文)

九月十五日,午时,司隶,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塞上江南酒肆里三楼的雅间之内。

太尉长史郭嘉和少府荀攸相对而坐,正在饮酒。两人之间是一张圆形案几,上面有四五样精致菜肴,色香味儿俱全。在暖暖地炉火之上,炖着一鼎鹿肉,一鼎肥羊,热热的水盆之内,温着一大壶凛冽肃杀的赵酒。两人或者数人合席而食,便是洛阳城最近颇受欢迎的合餐制。比起一人一席的分餐制,合餐制浪费要少上很多,丰俭由人,在大灾之年颇受欢迎。

九月中旬,天气已经颇有些凉了,在温煦的炉火之旁,喝上几盏温温的赵酒,四肢百骸都洋溢着暖意。郭嘉的身体已经壮实了许多,往日脸上病态的苍白早已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健康的红色。赖神医张仲景所赐,他身上的病早已大好了,如今脸色红润,四肢强健了许多,便是声音也洪亮多了。远远看去,就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丰神俊朗。

“来来来,奉孝,尝一尝这一味鹿肉,这可是塞上江南的招牌菜。”荀攸右手提着筷子,左手让着郭嘉,爽朗地说道。两年的少府生涯,使得他的肤色变成了古铜色,那自然是风霜雪雨留下的痕迹。这两年来,荀攸跑遍了凉州、并州、司隶,只是还没有去过西域。

“公达,早就想和你长谈一次,只可惜你我都忙,一直未能如愿。今日终于逮住你了,你我可要谈个痛快!”郭嘉右手提起筷子,一连进了几片嫩嫩的鹿肉,这才放下筷子,端起酒盏,一饮而尽,这才双手摸着肚腹,满意地说道。“今日偷得浮生半日闲,定要够本儿。”

一听这话儿,荀攸便笑了。“奉孝,你本来是一个纯粹的书生,跟着皇甫义真这些时日,怎么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个老兵痞了?”郭嘉愣了一下,随即便开怀大笑了,笑声爽朗,那里有一丝文弱之意?“公达,你说得对!这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你不说我还不觉得,你一说出来,我才意识到。皇甫太尉一生忠于汉室,光明磊落,说我像他,这是美赞!”

“唉,只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目前的局势很紧张,大司马和朝廷应对起来很费劲呀。”说到这里,荀攸压低了声音说道:“从东北的辽东一直到西边儿的西域,到处都在动刀兵,到处都在用钱。每日里的人吃马喂,花钱如流水儿一般,财政上马上就要支持不住了。”

“这便是大司马要改变税制,施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的原因吗?”郭嘉放下筷子,坐定了身形,双眼静静地看着荀攸,摆开了一副折辩的架势。这个架势荀攸非常熟悉,就在昨日,在朝堂之上,郭嘉便是这样一副架势,舌战群臣,使得廷议不欢而散。

一听这话儿,荀攸便陷入了沉默,在廷议中,他就曾就此事和郭嘉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说起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这些名词儿,还要从本朝的赋税制度说起。

自春秋战国以来,除了法家,诸子百家之中都认为应该以农耕立国。本朝自从高帝定鼎长安以来,一向是实行黄老政治,与民休息的。秦末的诸侯混战,再加上高帝与楚霸王的六年大战,使得人口凋敝,良田荒芜,已经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当此之时,黄老政治是大势所趋,非如此不能使得人口增长,恢复经济。要想恢复经济,便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本朝以前,赋税主要有三种,一是“田租”,或称“租”,或称“税”,即征收粮食。二是军赋,包括装备和士兵。三是征调劳动力,叫作“役”。这和战国时代孟轲所说的“粟米之征,布缕之征,力役之征”差不多。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田租、口赋和盐铁的税收,为西周的二十倍,力役则为三十倍,这等于是夺去了小民百姓三分之二的收入。临时性的税收和沉重的劳役还不包括在内。所以,始皇帝死而地分,强秦二世而亡,其根源便在于此。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汉承秦制,高帝百战百败,终于在垓下一战打败了楚霸王,定鼎长安。他谨记强秦二世而亡的教训,赋税极其简单,主要的两种税是“田税”和“口赋”,这两种税是重中之重,几乎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半。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徭役”,比如营建陵墓、修建城池。

田租是本朝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主要用做百官的俸禄、祭祀、皇帝的生活资料和其他用度。高帝之时,实行“轻田租”政策,行“十五税一”之法,即国家从农民总收入中征收十五分之一。不久,因军费开支浩大,似乎又改成“十一之税”,到惠帝刘盈时,才又恢复“十五税一”。后来,有时免除一半田租,变成“三十税一”,遇到荒年,又全部免征。直至景帝刘启二年,正式规定“三十税一”,从此遂为定制,终两汉之世基本未变。

桓帝刘志和灵帝刘宏时,因修建宫室的需要,规定在“三十税一”的田租之外,还要计亩收钱,收多少呢?桓帝时每亩加过十钱,灵帝中平二年又每亩加过十钱,这是田租的附加税。田租,有时又称作“谷租”、“租谷”、“菽粟”,收得是实物,而不是货币。大致的做法儿,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土质、不同年景,定出不同的通产量,以此为标准来征收田租。还有一种“稿税”,即向农民征收刍稿即草料,用作官养马牛的饲料。也是征自土地,且和田租同征、同减、同免。由于刍稿笨重,运输不便,有时也用货币代替实物。

仅从三十税一的税率来看,似乎本朝百姓的负担并不重。可是仔细算来,其实不然,。本朝的政论家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将自耕农的生活做了生动的描述。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盛世之下的自耕农尚且如此,乱世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在大地主或称“豪强之民”的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则要向田主交纳二分之一的产品,即所谓“见税十五”,所受剥削更加沉重。

本朝荀悦曾言:国家征收的田租,即使只有农民收入的百分之一,但由于世家大族的中间剥削,农民往往要交纳收入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给田主,这些大地主比暴秦还要残酷。荀悦还进一步揭露:汉文帝减免田租,对少地和无地农民并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增加了占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的收入。吕布也曾经说过,田租收到七成儿,已经算得上仁慈了。

本朝另一类重要赋税是“口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又一重要来源,主要充作军费和对有功人员的赏赐。口赋就是人口税,其中分为“算赋”和“口钱”两种。从西汉初开始,法令规定,人民不分男女,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期间,每人每年须向国家纳钱一“算”一算是一百二十钱,称“算赋”。商人和奴婢要加倍交纳,每人年征二“算”。

对商人加倍征“算”,是本朝“重农抑商”的既定国策在赋税制度上的反映,目的是保护确立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对奴婢加倍征“算”,则是中央政权抑制豪强地主的一种经济措施。豪强和世家大族往往占有大量的奴婢,这会极大地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极大地助长地方分裂势力的财力和能力。为了防微杜渐,防止叛乱发生,本朝不得不如此。

惠帝为了改变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的局面,特别奖励生育,规定女子从十五岁到三十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