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七零年代漂亮亲妈 七零年代漂亮亲妈 第91节

而且宿舍里,不把考试当回事的人,还不止宋琦一个。

白婷不知道这学期咋回事,开头那股学习劲儿就坚持了半学期,后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图书馆去得少了,每天不知道忙啥,反正在宿舍很难看到人。

两人大概率都没把华清的这次期末考太当回事,所以等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宋琦不出意外,名列前茅的成绩没有了,白婷则直接挂了一科高等数学,来年还得重修。

宿舍其他人倒是跟着刘美云一块儿卷,这次考得都不错,甚至还有一两个,这次也有机会争取院系奖学金的名额。

苏青禾申请的助学补助也通过了,年后开学,一个月能比别人多八块的生活补助费,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最高兴地一件事。

而刘美云毫无意外,专业课成绩又是门门第一,坐实了华清第一女学神的宝座。

陆老爷子自从知道孙媳妇儿学习这么厉害以后,每天见着老伙伴就夸,笑得那叫一个合不拢嘴哟。

刘美云这边专心搞学习,那边姚顺六却已经第二次南下去羊城,揣着将近五千块的现钞去拿第二批货源了。

不过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好运气,能一条五块一次性拿上四百条,这一次市场上出手这种喇叭的人明显比上回多了起来,而且姚顺六也听刘美云提过,沪市那边这种裤子在大街上已经差不多能经常看见了,就这两天,跟他一块儿来市场上找喇叭裤的人,大部分还都说着熟悉的沪市乡音。

“大哥,我都看你转几回了,七块一条给你啦,现在这种裤子很有市场的,我这已经是最便宜的啦!”

老板用一口夹带着羊城特色口音的普通话,跟姚顺六喊价。

姚顺六转了半天,这裤子跟他上回拿的那种料子差不多,却一下涨了两块,拿回去再卖12元一条,虽然也是暴利,但跟第一次的利润差比,难免有点落差。

所以姚顺六是口水说干,把人耳朵都磨出茧子了,才把价格压到6元钱一条,一次性拿货700多条。

然而姚顺六不知道的是,这第二批喇叭裤,刘美云根本没打算再以12块的价格往外销售。

他们卖第一批喇叭裤的时候,市场接受度还不是很高,借着蹭电影热度和送明星相片,才给市场开了条口子,然而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市场需求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

期初姚顺六还不理解,刘美云为什么等他把第二批带回京城的时候,只说让他压着,没有第一时间往外卖。

等过了年开春,大街上穿喇叭裤的人突然多起来,裁缝铺做喇叭裤的订单也源源不断,有的甚至要要排队等很久。

刘美云这时候才让姚顺六开始销售第二批喇叭裤,直接一条定价15元。

姚顺六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觉得这刘美云真的神了,把市场摸那么清楚。

他每天带几十条喇叭裤出去,根本不用发愁销量的问题,甚至还好几个人跟他压低价,一次性都直接拿上好几十上百条。

就算再压,也低不过第一批12块的价格。

最先开始买的那批人,甚至庆幸自己12块一条买的,还送海报相片,简直占大便宜了。

而后面想要买的,觉得能买着就不错了,裁缝铺自己做,要排队不说,还要自己扯布,一共算下来也没便宜多少,而且没有从摊贩手里买的好看。

要问为什么过个年,喇叭裤的需求突然就增大了。

自然是因为过年家家户户天南海北总有走亲访友、通书信电话的人,别的不说,就从京城和沪市这两个地方,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就不少。

这群人带回家的,不仅是这一年的学习成果,还有大城市悄然流行起来的“喇叭裤”。

以至于过个年,那些没见过喇叭裤长啥样的人,都开始把能拥有一条喇叭裤,而当做新年愿望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市场需求的口子被拉开,可是那些嗅到商机的人,又不像刘美云他们动作这么快,等别人还在去羊城甚至沪市找这种喇叭裤的时候,姚顺六他们手里的货都出掉差不多有一半了。

而刘美云年后开学,当然是更紧张得投入到学习中了。

她想在明年80年提前从华清大学毕业,光是嘴上说说可不行,她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前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的学分。

不仅如此,她还得写几篇经济学方面的论文争取发表到专业的学术报刊,这样跟学校申请提前毕业,才能有优势。毕竟这时候,大部分心里都没有提前毕业这个概念,自己没有两把刷子,学校怎么可能让你提前毕业。

也就在这一年,国外某交响乐团首次访华,刘美云有幸作为大学生代表接待团,和京城各高校挑选出来的大学生,一起站在机场迎接,并且作为辅助翻译,在旁观摩学习。

当然,这个机会也是她从上千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来的。

1000人,最后只留下5个名额,从英语读写、到口语、再到外国文化交流,刘美云几乎都是碾压竞争对手的存在,一路挤进千分之五的入选名单,最后带着华清的校徽,一脸骄傲的站在接待团里,华清校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他们华清是理工科学校,报名的1000名学生里,京外、京大、京师范就占了半壁江山,校长本来都不抱啥希望,哪能想到,刘美云不光经济学得好,外语也这么强悍,才学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如此突出,真给他们华清长脸!

然而让校长更没有想到的是,刘美云那头还在京体给他们华清长脸,他在经济部的老朋友,就激动的找来办公室,往他桌上丢了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专业书刊。

“老曾,你们学校有个叫刘美云的同学,快,把她给我找来,我要见一下。”

曾校长还一脸懵:“她不在,你找她干啥?”

“她不在?去哪儿了?”男人着急。

曾校长就把刘美云在首体代表华清参加交响乐团接待的事,骄傲的给老朋友一说。

看吧,咱们华清可不光理科生优秀,这英语也很厉害嘛!

曾校长的朋友也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位同学不仅经济学得好,其他方面也这么强。

“你找刘美云啥事啊?”曾校长才有空去翻桌上的经济专刊。

曾校长朋友等不及,直接翻到中间那一页开始,激动的说:“刘美云同学的这篇经济学文章,写得太好了,你看就这篇,《经济与未来》。”

曾校长眼皮狂跳,他手里这本经济学术专刊,要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可不是那么容易能被刊登上的。

擦了擦眼镜,曾校长认真看了一遍,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老朋友就等不及又指着后边道:“还有后面这两篇,她一共发表了三篇,都很优秀,但我最喜欢第一篇!老曾,你们学校真的培养了个人才啊,这位同学看问题的眼光很独特,而且宏观,文笔也风趣,引经据典的例子用得也很生动,让经济学没那么枯燥了,而且人人都还看得懂!”

曾校长这一刻才明白,老朋友为什么这么激动了!

能在这种学术专刊上发表专业文章,而且还是一次性三篇,换了他也激动啊!

“这个刘美云同学啥时候毕业,把她分配到我们单位来吧,我们国家正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啊!”曾校长朋友这一趟过来,也不单单只是来夸刘美云的,他是来找曾校长要人的!

像刘美云这么优秀的人才,本身又是学的经济专业,来他们单位工作是再适合不过。

“她还有两年才毕业呢。”

曾校长一盆冷水,泼老朋友头上。

“……”

刘美云结束交响乐团访华接待的光荣任务,重新投入到紧张学业中的时候,校长又把刘美云叫到办公室,一通鼓励表扬,当然老朋友来学校专门挖人的事他没说。

说出来怕刘美云飘了。

可曾校长哪晓得,刘美云压根就没想过毕业等分配那事儿。

她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好好表现积累成绩,争取提前毕业,专心干她的个体户咧!

而姚顺六那边,也不用刘美云操心。

跑了几趟羊城后,他现在别说已经清楚去哪里能拿到低价质量又好的货,甚至还能学一两句羊城话!

刘美云就偶尔过去看看账本,除了喇叭裤,她又让姚顺六拿了□□镜、和的确良衬衫,一套搭配下来,夏天走在京城的公园大街上,形成一道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不过,也正像刘美云说的那样,喇叭裤在京城穿的人越来越多,入这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好些待业在家没有工作的回城青年,趁这机会,也跟姚顺六一样,南下羊城,或者直接去沪市拿货,再回京城销售。

刘美云翻着账本上的销售统计,看见有一栏,直接13块一次性出了200条。

“现在好多找我订货的,而且一开口还要的不少。”

姚顺六现在都开始头疼,每次拿回来的货,不到几天就没了,而找他预定的人却还不少,他都快逐渐从零售转成批发了,虽然单条少赚几块,但是资金流回流快啊,而且节省人力和时间,他多跑一趟羊城,赚回来的钱就比自己零售还要多了。

就是他只有一个人,运输也是个麻烦,每次跟火车都得打点关系,太多也不行。

“对了”姚顺六突然想起来,跟刘美云说道:“一次买300条这个,是个女的,我卖完怕有问题,还偷偷跟了段时间,发现她是你们学校的,而且她还在卖头绳,就这种的,一毛钱一个,还在你们学校附近租了间院子放货,这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吧?”

姚顺六主要是担心这个。

华清大学的同窗,也在做个体户?

刘美云倒是挺好奇。

这时候很少有像她这样,在大学念着书,还不安分出来赚钱的吧,大部分都是在家待业的人才肯出来干这个。

不得不说,这位同学,很有钱途。

刘美云:“对了,姚大哥,这几个月你辛苦下多跑两趟羊城,等明年年初我想开一间服装店。”

姚顺六惊了,“开店?”

“对,服装店。就在二环内,靠近市中心的位置,你有空的话,帮忙打听一下那附近有没有合适的铺面。”

“能行吗?”姚顺六有点不敢相信。

他们这卖喇叭裤还不到一年,刘美云就要自己开店,虽然京城这一年开始,街上也冒出不少私人做生意的铺子,可大部分都是卖些早餐、或者理发店、补鞋和修自行车的,私人的裁缝铺子他见过,可是服装店目前还真没出现过。

“肯定能行,你只管多准备点资金。”

刘美云语气笃定。

现在都79年夏天了,要没记错的话,等十月份最早的一份个体户经营执照也就出来了,到时她也提前去申请一个,等执照下来,赶在80年初寒假结束的时候服装店开业,时间刚刚好。

当然,姚顺六现在还不能未卜先知,也不知道有营业执照这回事。

但是看刘美云又是那副自信的模样,他也不再问什么,反正每一次,听刘美云的话就对了。

“那开店,也要不了那么多钱吧?”姚顺六疑惑。

他现在手头,去掉给自己的那份分成,单属于刘美云能动用的那点资金就有2万多将近3万了。

谁能想到,刘美云从当初的2000块,这才短短一年时间,就翻了十倍不止。

听刘美云的语气,三万块开一个服装店都还不够?

刘美云:“我打算自己买铺面,不租。”

买虽然比租投资大,但是省事儿,没那么多麻烦,这两年正是个体户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租房开店,即便是提前签了合同,后边保不齐人房东看你这铺子进钱太快眼红,不是三天两头坐地起价的涨租金,就是给你找麻烦让你自己搬走。

刘美云想一劳永逸避开这些麻烦,就只能自己买铺子。

这时候买京城二环内的一个铺面,她怎么也要准备个几万块吧?而且要是遇到合适的,她还想买稍微大一点,省得以后为铺面不够宽而头疼。

刘美云是走一步看三步,把开店以后经常经常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尽量都给规避了。

当然,这也要现在房价便宜才行,要是等再过个二十年,就算麻烦一堆,该租你也还是得租。

从姚顺六那里交代完事情离开,刘美云就坐车回到部队大院。

家里大宝他们几个,现在新朋友越来越多,也不像以前那样,眼巴巴等着刘美云周末回家了,他们现在是,一放假就找不见人影。

不是和同学出去滑旱冰,就是约着去看小人书,还有去体育馆游泳的,拦也拦不住,管也管不着。

刘美云一回家,看见大宝他们几个又不在,只老爷子坐在客厅,带着老花镜,在雕小玩意儿。

“爷爷,怎么家里就你一个人,吴妈和大宝他们呢?”刘美云走过去,给老爷子倒了杯热茶。

“跟吴妈去市场那边买菜了”老爷子回道。

至于顺带会买点什么回来,老爷子就没当着孙媳妇儿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