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化龙 第377章 张允为将

此言一出,不单是刘表,其他在场之人皆是心中隐隐有种豁然开朗之感,明白了韩嵩所指,不禁对这位平时存在感并不算高的韩德高刮目相看,显然没想到韩嵩还会有这种智谋。

韩嵩见众人对他侧目,不由微微有些得意,不过也没忘记正事,轻咳一声,说道:“如果韩某所料不差,李易之前虽然有意勾结袁术,对使君不利,然而,当时李易应当不知袁术竟然野心如斯,胆敢自立称王,所以,李易虽然与使君不睦,却没有糊涂,他还是知道轻重的,明白一旦依附于袁术麾下,他便会从国家有功之臣沦为叛臣逆贼,自坏根本,以他那无根之木,一旦将来袁术倾覆,也是他毙命之时,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李易明明有机会威胁襄阳,但迟迟没有动作,反倒一直忙于农事。”

刘表深以为然的点头,在收到战报后,除了关注袁术本身,另外最让刘表在意的就是李易了,生怕李易会趁此机会在背后捅他一刀,为此还接连派了好几名信使分别往新野与叶县传讯,让两地的警戒提到最高,但始终都不见李易动作。

之前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对南阳的震慑,现在看来,却是另有其他缘故。

见刘表认可了自己话,韩嵩再接再厉,继续说道:“所以,李易既然不敢依附袁术,使君此时纵然抽调新野,叶县兵马,李易也同样不敢公然枉顾大义,挑衅使君,否则,莫说荆州,天下人都不容他!”

“唔……让刘某斟酌斟酌……”

刘表动心了,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支精锐,阻拦袁术一些时日,临时召士兵集结,时间上有些赶不上,可如果能把防备李易的那些兵马派上去顶一顶,即便是不能完全将袁术兵马挡在安陆一线,最起码也能解了黄祖难处,让黄祖多坚守许多时日,之后他就能召集兵马反攻了。

只是刘表本就是个优柔寡断的性子,虽然韩嵩给他说的百般好,甚至他自己也觉得挺好,可心中还是有些虚,毕竟韩嵩说的虽然听起来很安全,却是将主动权完全交给了李易,刘表生怕李易会一个想不开,不管不顾坑他一把,毕竟他之前已经亮出獠牙了,李易即便不敢明着帮袁术,但暗中下绊子怎么办?

尽管刘表一时想不到李易能用怎样的手段,但他真是挺忌惮李易的。

这般想着,刘表在厅中来来回回走了老半天,也没能做出决断,最后只能问道:“诸位以为德高计策如何,是否可行?”

刘先等人面面相觑,没人出声,就连最为忠诚于刘表的王威也不例外。

这事刘表迟疑,他们又如何不迟疑,而且这时候谁要开了口,万一将来出了事,那肯定是要让他来定罪的,所以,虽然个人心中都有想法,但真的不太好开口。

刘表看着一众人不出声,如何猜不到他们的心思,又是气,又是无奈,但他心中一动,看向蔡瑁问道:“军师以为德高谋划如何,李易是否会趁机对老夫不利?”

众人更是不敢出声了,现在都知道蔡瑁跟李易关系非同一般,刘表这么问,是想让蔡瑁给他个准话啊。

蔡瑁明白刘表的意思,心中很是不满,这么当众一问,简直就是直说他与外人勾结在了一起,让他颜面何存?

本来嘛,荆州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再加上心中有愧,蔡瑁是打算给刘表点面子的,但刘表当众落自己面子,蔡瑁也不客气了,直接了当的说道:“蔡某粗鄙武夫,于钻营之道不甚了解,此事还得州牧自己拿主意才好!”

刘表心里那个气啊,这话说的,好像他就善于钻营一样。

不过片刻之后,刘表就不气了,嘴角反而露出了一抹冷笑。

以蔡瑁的智谋,刘表觉得他如果是玩欲擒故纵的话,自己很容易能够看出端倪,然而,蔡瑁的话虽然不好听,但细细观察,并不像是作假,那么,也就是说李易没有给蔡瑁通气,蔡瑁是真的并不清楚,那么韩嵩的建议也就颇为可信了。

现在的荆州官员中,蒯家,蔡家都有了明显向李易靠拢的意思,刘表做事是相当小心,生怕不小心就被李易的“卧底”给阴了。

心中隐隐有了决断,但刘表还需要一些支持,便顺着蔡瑁看向刘先。

刘先暗道自己果然还是躲不过这一遭,轻叹一声,起身答道:“使君,德高所言的确有可取之处,只是如果尽数调取两地兵马,虽然可缓解江夏之危,却也是将襄阳以北,尽数交于李易掌握,李易不用攻伐,只要派人接管这两座空城,即便将来让袁术退兵,襄阳恐怕还要再经一场风雨。”

刘表稍稍松了些的心,被刘先一番话又给吊了起来,但这时,就听韩嵩说道:“始宗言之有理,不过,韩某却是觉得,此事倒也不是不能应付。”

“哦,德高还有妙计?”

刘表有些期待的问道,之前韩嵩的那一番话,已经让他对韩嵩高看了许多。

韩嵩先是谦虚的一拱手,然后说道:“妙计不敢,只是有些浅见,若是说错了,还需使君海涵。”

“但讲无妨!”

“喏!”

又是一礼,韩嵩这才讲道:“嵩以为,只要使君未动,李易碍于大义名分,绝对不敢主动挑衅使君,但是,倘若新野变作空城,难保李易不会将之占了去,而且,还是合情合理,纵然使君也无可指摘。”

刘表点头,道:“德高莫非是要老夫在两城之中留下一些兵马?”

韩嵩摇头笑道:“使君只要在新野城中留下三两千兵马即可,虽然人少,不能守城,然而李易却是不敢攻城,所以三两千足矣,至于叶县……”

韩嵩顿了顿,有些唏嘘的说道:“当前大敌乃是袁术,叶县路远,并不靠近襄阳,只要留住新野,使君便是将叶县舍给了李易又有何妨?”

刘表轻轻点头,虽然不甘心,但他觉得,韩嵩说的已经是当前最合适的法子了。

心中有了决断,刘表也就不在犹豫了,当即衣袖一甩,朗声对众人说道:“老夫决定,让叶县张允,尽起叶县兵马,新野陈生发兵八千,星夜兼程,合兵随县,然后沿涢水而下,支援安陆,诸位意下如何?”

对于刘表好不容易做出的决定,自然是没人反对的,不过刘先心思比较细,虽然没反对,但还是说道:“袁术不难想到使君会派兵支援安陆,在襄阳方面必然有伏兵,至于安陆以北,也是难说,所以,为保完全,使君还需得派遣一名大将领兵才好。”

刘表微微皱眉,下意识的就想反问,让张允为其主将,难道不可。

但没等话说出口,刘表就感觉脑壳又痛了。

早先张允以十倍之兵战孙策,结果被孙策反杀,还被活捉,给折腾了个半死,要不是李易,张允就完蛋了。

后来刘表与李易关系僵化,刘表就寻思着让他的这个大外甥去襄阳领兵,毕竟张允是他最信任的人,用着放心,结果张允却是死活不肯。

原因嘛,很简单,对阵孙策的那一仗,让张允的脸面在荆州军卒面前丢的干干净净,现在刘表对他不降反升,让他带领万人兵马,张允虽然没太多智谋,但也知道,他自己绝对不能让人心服。去了新野,怕是要天天被人在后面戳脊梁骨。

于是新野守将换成了陈生,又过断时间,让张允去了叶县,毕竟叶县偏远,见人少……

想起这些,刘表知道,刘先其实就是在隐晦的表示,张允不能当那支援军主将。

刘表自己也知道,张允差了点,但是,张允对他百分百忠心,用着放心啊!

轻咳一声,刘表只能问道:“始宗觉得哪位将军可以胜任这领军之职?”

刘先还没答话,但在场荆州官员已经分别看向了蔡瑁,还有坐在最末位,始终未发一言的黄忠。

至于看王威和张虎的,几乎是没有。

蔡瑁在荆州素来就有威望,自然是主将人选之一,至于黄忠,人家虽然已经年逾四旬,却是勇冠三军,且为人义气,做事光明磊落,将士无不佩服,毫不客气的说,黄忠是比蔡瑁更加合适的人选。

刘先目光在两人身上掠过,说道:“蔡军师担负襄阳防卫之责,不可轻动,所以,黄汉升将军可为援军主将。”

黄忠闻言,原本还有若木雕的他,忍不住抬起头来,先刘先报以感激之色,然后出列对着刘表一抱拳,朗声道:“使君若托付重任,黄某愿立军令状,宁死也要将袁术挡在安陆之外!”

黄忠这是请战了,这段时间,刘表用他,却又提防他,让黄忠相当压抑,现在有机会离开襄阳,黄忠自然求之不得,而且,他也想通过这一战,让刘表知道,他黄忠是个忠义之人,虽然儿子在李易那边被照顾的不错,他也的确对李易有所感激,但并不会因此就做出那悖逆之事。

刘表盯着黄忠看了片刻,旋即笑道:“黄将军忠勇之心可嘉,只是襄阳虽然有蔡军师在,但还需一员猛将才能安稳,所以,黄将军还是在襄阳吧。”

黄忠一听这话,感觉就像是被人当面泼了一脸的冰水,心里登时就凉了,纵然是以他的心性,也忍不住生出了几分怨气,再次请战的想法也没了,拱了拱手,一甩袖子,直接坐回原位。

一众官员见此,不少人都面露同情之色,但刘表就是不真个用黄忠,奈何?

刘表见黄忠无礼,更加不满,不过他也明白黄忠怨气所在,是以并没有发作,而是对继续说道:“那万余援军,就让张允暂领吧,毕竟到了安陆之后,兵马也会由黄祖统管,始宗觉得呢?”

刘先有心和刘表分辨一番,问问他,万一张允路上撞到了纪灵怎么办,张允能行?

但刘表明显不愿意用黄忠,蔡瑁更是压根不想上阵,那么,刘先就算反驳了刘表,他还能举荐谁?

刘先心中叹息连连,拱手表示认同刘表决议。

于是,对于袁术的进犯,荆州的初步应对之策就这么定下了,众人又商讨了一番细节,刘表也就让人散了,而众人刚刚离开,刘表就剧烈咳嗽了起来,等好不容易停下来,拿起手帕一看,又是血丝……

“唉。”

刘表叹了口气,将手帕丢到一旁的火盆里,看着猛的跳动起来的火苗,目光渐渐开始变得浑浊。

原本刘表身子是很硬朗的,但之前诸事不顺,与李易争斗竟然在道义上落了下风,让刘表耗费了许多心力,身体就已经隐隐有些不好。

今日看到袁术的那一道檄文,虽然檄文只是给出兵找的借口,但不可否认,檄文所述,却是句句插到了刘表的软肋上,当时刘表就呕了一口血,只是没人知道罢了。

刚刚与众人的商议,虽然最终有了一个对策,但刘表又如何看不出,文武十数人,其中多数都在在做那木胎泥塑,根本不愿出力。

否则以襄阳世家之能,凑出两三万青壮,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难道,今次袁术来犯,真的就是刘某死局……”

心中悲凉,刘表忍不住说了一句丧气话,这时,刚好有一青年文士进入,听到了刘表之语,顿了顿,缓步上前行了一礼,轻声唤道道:“使君。”

刘表忽的听见人声,下意识的就要握剑,但看来人面容后,却是松了口气,坐直了身子问道:“原来是机伯啊,这么晚了,莫非又有什么急事?”

这青年文士是伊籍,表字机伯,是刘表同乡,只是之前刘表觉得他才干一般,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但在过年时,刘表开始提拔亲信可靠之人,便将伊籍放在主簿之下,帮他处理一些日常日常文书之事,职位虽然不高,却是亲信近臣。

伊籍答道:“启禀使君,曹操使者在外求见,之前因为使君正在商讨要事,所以不曾通报,现在是否唤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