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化龙 第533章 王朗献计

一旁王朗看着李易的对着手下人又削又捧,既让他们感激涕零,又叫他们不敢对未来可能的战事掉以轻心,手段可谓娴熟,让王朗是又佩服,又唏嘘。

想他如李易这年纪的时候,还是多么实诚的一个人啊,脑子里装的不是圣贤书,就是忠君报国,做事坦坦荡荡,心思一口气直通到底,哪有李易这么多的花花肠子?

不知是不是巧合,王朗正想着李易,就见李易忽然看向了他,拱手道:“寿春战事虽然一片大好,但易也不敢怠慢,为了以防万一,几位智囊便尽数留在寿春坐镇谋划,这次只带了他们几个不成器的,所以,今后吴郡之事,还希望王太守帮忙多多参详,王太守可不要吝啬啊。”

王朗赶忙还礼道:“襄侯这说的是哪里话,若非王某不济事,也不至于让襄侯劳师动众,襄侯如此仗义,王某又岂有推脱之理,襄侯若有所吩咐,王某绝不推辞。”

王朗现在对李易有点敏感,基本上李易随口一句话,他都要在脑子里转上好几遍,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深意,至于他自己的回答,同样也是异常小心,生怕那里说的不合适,触了李易的霉头。

李易听得出来,王朗语气中明显有着讨好之意,这让他心中不由一动,看向魏延,但魏延却是有些无奈的轻轻摇头,表示那件事他没能办好。

李易心中稍稍有些失望,但也不算严重,毕竟让魏延去忽悠王朗,这本身就是一步闲棋,成了固然是好,如果不成,也没啥,权当做是试探,为他今后拉拢王朗做铺垫。

至于说王朗在收到了自己的拉拢后,忽然翻脸应该怎么办,李易却是丝毫不担心的。

李易记得逼汉帝退位的时候,王朗也是有参与的,虽然按照时间来讲,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现在的王朗也不会有将来的心态,但是,既然能支持献帝退位,这已经足够说明,王朗对大汉或许有忠心,但绝对不是死忠,所有,在李易自身很优秀,并且以礼相待的前提下,他能豁出身家性命不要,跟李易对着干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易看着王朗,略微沉吟了一下,笑道:“既然如此,李某就不客气了。”

李易对着典韦一摆手,典韦会意,取出了一副吴郡的地图,展开放在了李易和王朗之间的几案上,李易往上面一指,道:“此行吴郡,易麾下有兵马一万五千,虽然可以荡平一切不臣,但兵戈一起,死伤无算,而近年来天下几次动荡,皆为肉食者之祸,百姓何其无辜,所以,我虽然带兵入吴郡,但除非万不得已,不愿兴杀戮之事,王太守可有妙计教我?”

对于李易话语中对百姓的怜惜之情,王朗是极为佩服的,可是,佩服归佩服,李易的意思却是跟王朗想的完全不一样,

按照王朗原本推测,李易入吴郡既然带了大军,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无非就是让严家兄弟和朱治这两拨人来见他,他们识相服软的话,就给他们来个好结果,要是不给面子,直接带着大军杀过去,简单有效,王朗可不觉得那些人是李易的对手。

结果,李易忽然说他轻易不打算动手,还让王朗给他献计,这着实让王朗意外。

好在,王朗虽然不以算计见长,但毕竟读书够多,本身智商也不低,故而,在借着自己给自己倒酒的功夫,脑袋里很快就捋出了一个大概的思绪。

王朗伸手在地图上点了一下,上面有个地名“乌程”。

“王某听闻,那严家兄弟二人都是乌程人氏,被前太守许贡授予官身之后,便屯兵曲阿,但在许贡遇刺之后,便退回了乌程经营故地,只是这一路退走之中,对沿途所过之处多次进犯,掳掠青壮、粮食无数,使其麾下势力越发壮大,传言兵马近万,地方官府不能奈何,如今从乌程向东,直至由拳一带,官府百姓,皆受其挟制。”

说到这里,王朗顿了顿,道:“襄侯入吴郡,虽然心怀仁慈,不欲见血光,然而乱世人心浮动,礼乐崩坏,若无雷霆手段,单以仁义恐难服众,所以,王某以为,乌程那严家兄弟,可做杀鸡儆猴之用!”

李易微微颔首,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道:“王太守所言甚合我意,不过,既然杀鸡,那猴呢?”

王朗抬头看着李易,有些迟疑的说道:“恕王某冒昧,在此之前斗胆请教襄侯一桩私事。”

“哦?”

李易稍稍有些奇怪,但也不是很在意,点头道:“王太守尽管开口,易必不隐瞒。”

王朗吸了口气,轻声问道:“敢问襄侯,那前长沙太守孙坚之死,与襄侯是否……”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王朗是非常不愿意碰触这个话题的,因为孙坚的名声可是很不错的,尽管李易的名声更高一些,可如果像是坊间传言的那样,孙坚是死在李易的手上,那对李易的光辉形象来说,确实是一个污点,李易肯定是不喜的。

但这件事王朗又不得不提,因为孙家就是吴郡的人,孙坚虽然没有了,可孙家的影响力还在,孙坚曾经的人脉还在,李易要扫平吴郡,自然是避不开孙家这个问题的。

如果孙坚不是李易所杀,那事情可以慢慢来,慢慢谈,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基本就不存在谈和的可能了。

对于王朗这稍显有些过线的问题,李易不但不脑,反而有些高兴,在他看来,王朗这就是在伸腿试探水坑身前,试着试着,人就陷进去,出不来了。

李易伸手示意典韦过来,轻声吩咐了两句,然后对王朗说道:“此事……我有些难以启齿,不过,我这里有孙将军亲笔,王太守一看,便知其中原委。”

王朗点点头,安稳坐着等候,方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固然的确是为了谋划,但同时也是试探李易对他的态度,所以他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生怕李易翻脸,不过现在看来,貌似还不错,毕竟李易愿意和他谈这件事情,可见人家没把他当外人,还是很有诚意的。

很快,典韦便捧着一个木匣回来了。

李易拿过木匣,打开,取出一块绸布,小心的捧在手上,放在王朗面前,道:“王太守请看,此乃孙将军绝笔。”

王朗见绸布之上血迹斑驳,眉头便是一挑,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接过,入眼一看,只瞧了两行,眼睛就忍不住瞪大,有些愕然的看着李易,显然是其中内容出乎了他的预料。

李易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等王朗将血书剩下的内容也看完,讪讪的笑了笑,道:“事情便是如此了,王太守觉得如何?”

王朗苦笑着将血书交换给了李易,并没能马上做出回答。

这封血书的内容,李易的亲信们自然是知道的,除此之外,便只有两人看过了,其一是凌操,另一个就是王朗。

凌操当时看过之后,便信了其中内容,自身心结也解开了不少。

可王朗不是凌操,他是个在官场混迹多年的文人,心思比凌操复杂耳朵多,虽然这血书乍一看没什么,可稍稍细想之下,不难发现其中满是阴谋的味道。

孙坚死了,李易为何恰好出现。

李易和孙坚也不过只有一面之缘罢了,就为这,孙坚临死之前就托付妻子,实在太过草率。

说句不好听的,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孙坚手下随便哪个将领都比李易强,也比他让人放心。

而且,托付就托付吧,还送个小女娃过去,这事情怎么看都太过刻意了,甚至是多余了。

还有……

随着王朗越想越多,越想越深,额头不知不觉的就冒出了冷汗,是惊得,也是吓得,因为他忽然发现,李易这家伙的野心是不用怀疑了,但更可怕的是,他居然早在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今日的吴郡孙家之事布局谋划了。

要知道,当初的李易虽然杀了华雄,并改名换姓取信董卓,虽然有了点名气,可事实上,他手下并无一兵一将,亦无能人异士辅佐,相较于天下英雄来说,完全就是微不足道。

可就是那样的李易,居然就敢有鲸吞天下之志,说他是痴人说梦都不为过,可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只是两年时间过去,人家虽然还没有吞天下,却也成为了天下权柄最重的人之一!

这……这简直非人哉!

而且,李易崛起今,不管是李易本人,还是围绕他聚集的起来的人,都没有出现丝毫疲态,依旧是高歌猛进的模样,天知道再给他一个两年,他会事何等模样。

原本王朗还觉得河北袁绍可为李易敌手,但他现在却是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推断了,将袁绍放到李易的位置上,袁绍能有李易三成的成就?

难!

那么,双方差距如此之下,这天下还有人能成为李易野心的阻碍么?

王朗有些晕乎的抬头看了李易一眼,似乎是想看清身边这个人,但很快,他就低下头去,因为莫名的,他已经有些不敢直视李易了。

王朗脸上的表情变化,李易自然是全数看在眼中的,这让他很是纳闷,虽然血书中的事情有点那啥,但李易觉得王朗最多也就是鄙视一下他,表情根本用不着如此丰富。

到最后,李易更是感觉王朗整个人似乎都缩了一下,一副小鸡仔怕怕的模样。

李易心里很是纳闷,暗道你孙女还没影呢,怕个肾啊!

李易自然是想不到,一封血书能让王朗得出那么多的结论,他等了一会,见王朗还是浑浑噩噩的模样,忍不住再次问道:“此事,王太守怎么看?”

“啊?”

王朗身形一震,下意识的低呼了一声,然后便察觉不妥,抬起袖子擦了擦额额头上的汗水,讷讷道:“这个,这个,王某有些口渴,还,还请襄侯稍待。”

“呵呵,我来为王太守斟酒。”

李易笑了笑,便伸手去给王朗斟酒,他这个人,只要别碰他底线,或者干出什么让他反胃的事情,平素还是很好说话的。

看着李易一脸和善的给自己斟酒,王朗一时间竟然有种受宠若惊之感。

等酒杯满上,王朗一口气把清冽的酒浆全部饮下,感受着那冰凉与火辣的感觉交替,总算是让他那有些激荡的心神安定了一些,也能够勉强正视李易了。

不过,即便如此,王朗也还是又斟酌了一会,方才决定开口,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智谋远不能跟李易相比,李易向他问计,不过是考教他罢了,他不想让自己太过丢脸。

“襄侯,吴郡都尉朱治在许贡死后一直驻扎无限,此人本是孙坚旧将,之前虽然是听令于袁术,却是与孙家关系更为亲近,如今孙策已然反了袁术,孙家自然与袁术决裂,朱治那边虽然并没放出什么风声,但王某私以为,此人多半已经脱离了袁术掌控,转而亲近孙策,所以,因为坊间传言之故,纵然襄侯并无恶意,但想要不动刀兵收服此人,怕是不易。”

王朗说着,看向那封血书,说道:“当然,襄侯有此书在,可证清白,但王某以为,血书暂时却不可轻易示人。”

李易好奇道:“为何?”

“因为孙策已在庐江自立啊!”

王朗叹道:“若是一般时候,有此血书在,襄侯自然可与孙家化干戈为玉帛,可是,如今袁术失道,孙策背离,可襄侯明明占据大义,孙策却不归附,显然,此子志在不小,欲以庐江为根基,与襄侯分庭抗礼,事成,孙策可在扬州据有一郡,甚至数郡之地,聚众东南,称王称霸,事情若是不成,孙家怕是会有灭族之忧。”

“试想,那孙策既然能下如此决心,其心志又是一封血书能够动摇?王某以为,孙策若得这封血书,即便知道其中所言句句为真,他也绝对不会承认,反而会污蔑襄侯,说襄侯意图蒙骗世人!”

“孙策如此,孙家亦是如此,而朱治与孙家亲近,怕是也相差不大。”

“所以,这血书虽有奇效,却不可轻用,王某以为,暂时无需去管朱治,襄侯可以一部精锐,直入富春,将孙家家中老少纳于掌握之中,算是示之以威,然后襄侯可登门赔礼,以血书示其家中长者,并辅之以恩义忠孝,让孙家长辈出面劝说孙策,朱治,二人若从,襄侯便是不战而胜,不但吴郡之势大好,庐江亦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