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化龙 第692章 各方动态

今天,陶谦抱着最后努力一下的心态,再一次派出信使,动之以大义,晓之以利弊,再次劝说曹豹等武将不要自误,然而,一众信使却是再度无功而返,甚至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还响应他号令的城内官员,也开始称病不见,最终,偌大的州牧府大堂上,竟然只剩下区区三人,陶谦本人,孙乾,还有陶谦的长子陶商。

因为李易早先对徐州的援助,原本应该病故的陶谦多活了两年,但也同样因为李易的缘故,近来陶谦的身体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病症,但整体情况却是越发的糟糕了,此时陶谦面对孙乾和陶商,竟然连坐直都办不到,只能佝偻着靠着后面的软塌,看得孙乾与陶商两人一阵心酸。

不甘心,又等了片刻,陶谦知道,肯定不会有人来了,陶谦忍不住苦叹了一声,声音中带着无限落寞与疲惫,然后看向自己的大儿子,但只是短暂停留,却又把目光放在了孙乾的身上。

“公祐?”

陶谦轻轻唤了一声,孙乾赶忙应道:“使君有何吩咐?”

陶谦看了一会,这才问道:“公祐为何还在这里?”

孙乾还没回话,另一边坐着的陶商就慌忙抬起头来,看着陶谦,一脸的着急,欲言又止。

瞧见儿子这沉不住气的模样,陶谦心里就是一阵发堵,他就不明白了,自己儿子怎么能够这么蠢,这么没城府,但凡他稍稍有些出息,自己也能为他铺路,结果却是烂泥扶不上墙。

强忍着教训儿子的冲动,陶谦继续看向孙乾。

孙乾没有虚伪的说什么大义,或者对陶谦表忠心,而是直言道:“李易行事太过不择手段,非是君子,曹豹陈登等人畏其权势,故而依附,但乾虽不才,今生却只愿侍奉君子。”

孙乾说罢,旁边陶商的脸色顿时缓和,他方才担心的是孙乾这个最后留下的忠臣也离他父亲而去,那他父亲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了。

而现在孙乾表明不愿与李易同流合污,还赞他父亲是君子,这结果显然还算不错。

然而,陶谦的下一句话就让陶商懵了。

“刘备?”

陶谦试探问道。

孙乾没出声,只是轻轻点头,算是默认了这一点。

“唉。”

陶谦叹了口气,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早在李易支援徐州的时候,他就发现孙乾与刘备走得比较近,为此还特意提点过孙乾,不要和刘备走太紧,免得得罪了李易,但孙乾却是我行我素,陶谦对此很是不满,慢慢的,孙乾就被排挤到了徐州决策圈的外围。

结果到了现在,陶谦能使唤动的,也就是孙乾这个外围成员,而且人家还不是忠于他,而是因为与李易不对付,这当真是让陶谦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敢觉自己太失败了,摸爬滚打一辈子,最后连个能用的人都没有。

一旁陶商听着陶谦与陈登的对话,有些迷茫,莫名其妙的怎么就和刘备扯上了关系,有心问问原因,不过总算他还没傻到家,虽然问号已经写在了脸上,但终究忍住了没开口。

陶谦轻轻晃了晃脑袋,尽量不顾想那些无意义的事情,又问道:“糜竺陈登即将入城,不日李易也将达到,如此徐州必然落入李易之手,公祐可有办法教我?”

孙乾抿了抿嘴,缓缓道:“或战或降,战则使君现在就要发动全城青壮,与李易玉石俱焚,降——”

孙乾正要继续说,一旁的陶商却是忽然惊慌叫道:“不可!”

陶谦眯眼看向自己的大儿子,目光中透着怒意,别看陶谦年纪大了,但父亲的威严却是丝毫不少,陶商头皮一阵发麻,赶忙低头不语。

孙乾看到陶商这模样,他都有些替陶谦感觉可怜,虽然陶谦在这乱世的夹缝中过的并不风光,但怎么说也是一时的大人物,可他的儿子却是太过不成器了,文不成,武不就,没胆,没量,没城府,这次李易的兵锋还没到徐州,徐州的文武就毫不犹豫的倒向了李易,其中未免没有陶谦后继无人的缘故。

孙乾恍惚了一下,莫名又想到了刘备,不过很快他就轻轻摇头,然后继续之前的话题道:“还有,便是降了,使君与李易非是仇敌,只要使君愿降,李易必然不会为难使君,更会善待两位公子,而且,李易虽然行事手段有些阴暗,但对百姓确实不差,之后徐州百姓也能得到李易的护佑……”

语气转低,稍稍沉默了一会,孙乾又补充道:“战,失人失地,使君可青史留名,降,人地皆能保全,只是后人如何评说使君,就不得而知了。”

“唉。”

陶谦闭上了眼睛,孙乾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明白,只是,做了一辈子汉臣的他,临老了却让他面对这样的选择,真的是太难了。

在儿子殷切的注视下,陶谦始终也没能做出决定,反而再度向陈登问道:“公祐既然不欲为李易效力,此时大可放下官印,拂袖离去,想来李易之后也不会刻意为难,但公祐又是为何滞留在此?”

孙乾没有犹豫,很直接的回答道:“无他,善始善终罢了,这几日城中人心惶惶,若无官员安抚,难免会有歹人为恶,使百姓无端受难,乾虽不才,却也不能坐视不管。”

“百姓……”

陶谦喃喃了一声,又沉吟了一会,道:“我知道了,老夫精力不济,百姓的事情就多辛苦了公祐,退下吧。”

“使君保重。”

孙乾起身对着陶谦行了一礼,缓缓离去,然后陶谦又对陶商说道:“你也下去吧。”

陶商却是没动,小心问道:“父亲的打算是……”

陶谦不言语,只是连连摆摆手,示意陶商赶快滚蛋。

陶商有些委屈,是陶谦叫他来旁听的,他觉得之后陶谦肯定有话要吩咐,结果还真诚了旁听,什么都没交代,就打发他回去。

不过陶商郁闷归郁闷,也不敢跟自家父亲叫板,老老实实行了一礼,然后离开。

等到陶商走远了,陶谦这才一手按着垫子,缓缓坐起身,然后打开旁边的木匣,抽出一张纸,纸张独特的质感让他下意识的摩挲了几下,甚至苍老的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了几丝笑意。

这些纸都是李易送他的,陶谦很喜欢,最初都不舍得用,还是李易又送了两次,陶谦感觉其造价应该没外面传的那么玄乎,这才开始在写公文的时候用起了高大上的纸张。

将纸张摊平,陶谦取了笔蘸了蘸墨,落笔写到:臣,陶谦……

刚写了几个字,陶谦心中便一阵七上八下,手中狼毫更似有千钧重,让他难以为继。

“罢了,罢了……”

叹息着,陶谦将写了几个字的纸张丢到一边,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浪费纸张,然后陶谦又取了一张纸,提笔就想写下襄侯二字,但犹豫再三,最后笔锋落下,出现在纸张上的,却是“大将军”!

在陶谦在选择之中纠结的时候,位于青州的袁谭与颜良同样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起初的时候,袁谭出征青州可谓是意气风发,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平原与高唐等地,就连原本应该成为天险阻碍的黄河都被他如踏平地一般的垮了过去,然后就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袁谭一口气杀到了临淄,进入青州腹地,这才暂时停下东进的脚步。

最初袁谭停下是因为田楷的抵抗开始变得激烈,袁谭不慎在意,反正给他时间,临淄迟早能攻下,然后很快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徐州臧霸带着几千人越过泰山郡,直奔他的后路杀去。

这让袁谭吓了一跳,怀疑臧霸是与田楷早有合谋,故意设下诱敌深入之计,现在已经开始合围,打算将他的主力困死在临淄城下,于是,袁谭开始慌忙撤兵,甚至不惜亲自断后,可撤了两天之后,袁谭忽然发现,不仅田楷没有派出追击不说,臧霸的那支奇兵滴血未见,只在路上溜达了一圈就开始撤兵,而且比他撤的还快。

于是袁谭与颜良恍然大悟,臧霸的出兵多半只是虚张声势,而臧霸和田楷之间即便有联系,但联系绝对不深,否则断无可能错过如此好的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臧霸与田楷好好配合,是完全有能力吃下袁谭这一支人马的,即便袁绍紧急派遣援军,袁谭与颜良徐西红也难免重创,然后在兵力和士气的双重打击下,青州攻略多半也要泡汤。

幽州公孙瓒在袁绍出兵青州之后,也开始兴兵南下了,在穷兵黩武的前提下,公孙瓒的兵力不弱,最起码看上去不弱,所以袁绍也不敢在青州战场上投入太多的兵力,否则万一冀州有失,后悔都来不及。

就这样,藏霸与田楷无意中对袁谭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又无意中放了袁谭一马,浪费了大好的战机,不过,他们也不是毫无收获,袁谭在之后的用兵中谨慎了许多,开始稳扎稳打,进攻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而且,当袁谭再度杀到临淄城下的时候,不得不面对一个让他比较头疼的问题,是否要在拿下青州之前,分兵彻底解决掉臧霸这个潜伏在身边的毒蛇,虽然臧霸始终都未直接与袁谭冲突,但袁谭已经快被臧霸给恶心死了。

臧霸的骚扰战术很纯粹,几次袁谭估计设计,暴露缺口,臧霸也只是在战场外游走,根本没有动真格的意思,让袁谭恨得牙痒痒,却也没什么好办法解决。

就这样,因为臧霸的问题,袁谭在临淄耽搁了好几天,幸好有曹操守兖州,袁谭也不是很着急,因为曹操虽然弱于李易,但兖州形势复杂,曹操又不是庸才,袁谭觉得曹操给李易耗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拖延李易还是能做到的。

然而,又过了两天,臧霸的问题还没解决,袁谭又迎来了更大的麻烦。

这天袁谭营外来了一百多溃兵,自称是曹操的人马,袁谭大惊,亲自出面问询,然后就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

曹操在兖州战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夏侯惇所部五千兵马幸存,曹操与夏侯惇去冀州向袁绍请罪,并命令残兵与大小将领投奔袁谭,为青州战事出些力气。

那五千兵马基本都是兖州人,本就不愿意背井离乡,现在又被曹操将他们给送了出去,许多将士心中不满,一路不断有人逃跑,进入青州后,只剩下了一千多人,然后他们就遇到了灭顶之灾,因为他们撞上了臧霸。

当初曹操设计大胜臧霸,臧霸逃遁,后来聚集残部回到开阳,却发现曹操将战俘全杀了,就连开阳城也给屠了个干干净净,一个活人都见不到,那一幕差点让臧霸这位猛将疯掉,最终臧霸立誓,这辈子与曹操不死不休。

此次干预青州,臧霸为保留实力,一直都是虚张声势,根本没打算动手,但意外发现那支残兵竟然举着曹操的旗号,臧霸眼睛一下就红了,他手下兵马也差不多,其中多是琅琊人,许多人都有亲友死在曹操屠刀之下,于是,曹操那支残兵倒了大霉,在臧霸不要命的突袭下,千余人或战死,或被俘,最后只有一百来人侥幸逃脱。

之所以能有人逃脱,是因为臧霸下手太狠,上来就不留活口,甚至还虐杀俘虏,连主将韩浩都被乱刀分尸,让残兵在绝望中爆发了一下,这才有人逃出生天。

不过,在这一战之后,曹操留下的最后一点火种,也在乱世的意外与必然中彻底消亡。

袁谭了解了兖州的情况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在青州成功的前提就是曹操将李易拖在兖州,结果他虽然进展顺利,可曹操却是掉了链子,之后青州还打么?

对此袁谭犹豫不决,眼前的战果放弃太过可惜,脸面上也挂不住,可要是不松手,等到李易大军到来,袁谭没有自信能胜过李易的兵马,无奈之下,袁谭只能暂时按兵不动,一边密切关注兖州动向,一边往冀州派出信使,将这件事的决定权交给袁绍。

可是,在袁绍的命令回来之前,关于李易的坏消息却是一个接着一个,李易自称大将军,着手在黄河南岸布防,李易出兵徐州,徐州文武不但不思抵御,反而翘首以盼……

这一桩桩的消息,让袁谭郁闷到无以复加,年纪轻轻就白了几根头发,可任凭他望眼欲穿,袁绍的军令就是迟迟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