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化龙 第700章 使君何故哀伤?

陈登一脸正气,言语掷地有声,远处有人瞧见,特别是徐州的人瞧见,无不暗暗点头。

徐州虽然还未正式纳入李易治下,但在李易麾下效力的徐州人却是一点都不少。

比如糜竺、陈登、张昭、徐盛,还有之前的诸葛玄,他们都是徐州人,算上那些存在感不是太强,但也说得上话的,足足有十多位。

只是徐州系官员的人虽然数目不少,却有一个明显短板,那就是他们中没有如同蒯越张辽,甚至是荀攸这一级别的存在。

于是,这些徐州世家本能的,就想要推一个强势的徐州系官员出来,而人选,自然就是陈登和糜竺了。

所以,徐州人都是很愿意看到陈登和糜竺与李易更家亲近一点的,连带着增强整个徐州系的影响力,然而,他们若是听到了陈登言语的内容,绝对要大跌眼镜,也可能是打心里的佩服。

现在张辽与魏延就很佩服陈登,尤其是魏延,他给李易送了个妹子,马屁虽然拍上了,但负面影响却很大,到现在都有人看他不顺眼,觉得他人品有问题,若非李易罩着,未来前途真的不好说。

可瞧瞧陈登,同样的事情,人家办的,拉上整个徐州来背书,谁能说人家不是?

至于说事后曹豹会不会有意见,魏延断定,曹豹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把陈登当亲兄弟来对待,因为陈登帮他搭上了李易这条线,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事情。

今后曹豹有本事的话,自然仕途通畅,就算没本事,李易也会保他一家富贵,将来后辈侄子有才华的话,同样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这点来说,陈登虽然卖了曹豹的女儿,却也让曹家得利了。

魏延心中还在感慨,这时张辽也开口了,“主公,属下觉得元龙所言甚是,主公应下吧。”

魏延古怪的看了张辽一眼,暗道张辽会把握时机,正想着自己也不能甘于人后,但在他行动之前,李易已经感觉火候够了,郑重表态道:“行,既然如此,就按照元龙说的去办吧,不过,此事虽然可以早做准备,却不能操之过急,需得北上青州之后再开始安排。”

三人连忙称是,他们自然明白,最初的青州刺史的热门人选必须是张辽,而他们则是要在关键时候“反败为胜”,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迷惑效果。

李易笑了笑,感觉很开心,各方面都开心,又喊来了甘宁徐庶等人一起说话叙旧,这般过了差不多一炷香功夫,城门方向有一架马车缓缓驶来,同时有亲卫来报,马车上的正是陶谦。

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李易会总表露谦逊,因为他不想无端惹麻烦上身,但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人,只要是看得过去的,李易依然会以礼相待,以此展示自己的气量,顺便树一个尽量光鲜的形象。

李易带着一众官员来到道路前方,看着陶谦的马车缓缓靠近,到了还有十多步的时候,马车这才停下,原本靠坐着的陶谦直起身,看着李易身后的众多官员,眼中满是黯然。

李易身后那些官员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徐州官员,在今天的这种场合,那些人原本是应该站在他身后,为他壮声势的,可事实呢?

他还没投降呢,这些人就迫不及待的为李易摇旗呐喊了。

尽管早在数天前陶谦就知道了这个结果,甚至他自己也写信认了,可当残酷的猜测成为现实,赤果果的展现在他眼前的时候,陶谦心中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对面的李易也看着陶谦,眯了眯眼睛,却是不禁想起了第一次与陶谦相见时候的场景。

当时陶谦虽然被曹操打的狼狈,但依旧有着一方大员的威风和气派,左右文武官员数十,随行更多,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有上千人,很是了得。

然而,今天的陶谦只来了一辆马车,算上车夫,随行不超过十人,而且看那些人衣着打扮,身份寻常,一个做官的都没有,若非认识,李易绝对想不到,这会是一方州牧的排场。

两人对视着,谁都没有先开口。

片刻后,陶谦避开视线,然后一旁的陶商翻身下马,上了马车,近来陶谦的身体状况越发不好了,平地上走路还行,但上下马车必要要有人搀扶才行。

陶商扶着陶谦的手臂,很轻,很小心,生怕磕碰了陶谦,但即便如此,陶谦也有些艰难,就像是慢动作似的,好一会才艰难的起身,然后慢慢的往马车台阶那里挪去。

李易这边众人都知道陶谦身体不好,却没想到他的情况这么差,许多原本的徐州官员都不禁露出了愧疚之色,有些甚至低头不敢去看陶谦。

他们投靠李易,虽然明面上有着为徐州好的说辞,但根本还是为了自己,是他们背叛了陶谦,现在陶谦成了这样子,他们都有责任。

李易眼中也有不忍,不过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毕竟他与陶谦非亲非故的,他考虑的最多的还是后续的影响问题。

想了想,没等陶谦下车,李易就主动迎了上去,而陶商此时刚扶着陶谦来到了马车边上,见到李易靠近,心里怦怦直跳,紧张的厉害,竟然站着不不动了。

陶商不动,陶谦自然也不能动,只是陶谦心中很无奈,李易只是靠近,表情也很温和,根本没有露出敌意,就这都把陶商给吓住了。

陶谦忽然有些烦躁,推了陶商一把,陶商一晃,但不敢松手,怕陶谦磕碰到了,陶谦再次用力,脸上也带上了几分怒意,这下陶商松手了,但也因此,陶谦往后踉跄了一下,幸好旁边就是马车的扶手,陶谦及时抓住了,这才没有出事。

陶商吓得脸都白了,赶忙再度去搀扶陶谦,不过这时原本还在一丈外的李易却是脚下重重一踏,后发先至,一跃丈余,直接跳上了马车,并抢在陶商的前面扶住了陶谦的肩膀,关切道:“使君小心!”

李易刚刚说罢,身后就是一片赞叹之声。

“襄侯这……好武艺!”

“果然不愧大将军,厉害如斯!”

“如此,如此……实乃某生平仅见!”

……

李易厉害,许多人都知道,但真正见过的人是很少的,刚才李易的动作快得没一个人能看清,仿佛就是眨了一下眼睛,然后李易就出现在了陶谦的身边。

其中文官们也就罢了,只是惊叹,但那些武艺高强的武将却是心里佩服得不行,单凭李易这速度,手里要是拿把刀,真的是谁碰上谁死。

不过李易老班底的将领们却是稍稍有些遗憾,作为部下,他们自然不愿意李易亲冒矢石,但就武将们来说,他们也是打心里想看到李易带着他们冲锋陷阵,只可惜,以李易的性格,不是迫不得已,基本是不会自己动手的。

后面的人小声议论着,李易与陶谦道一声“小心”之后却是陷入了沉默,知道后面的赞叹声慢慢停歇,陶谦才看向李易的眼睛,轻声说道:“襄侯好身手。”

李易微微顿了顿,这才说道:“使君过奖,雕虫小技罢了。”

说罢,两人同时一笑,一样的笑容,但笑容中的意思却相差甚大。

李易扶着陶谦,说道:“我与使君也算是忘年交,那些许虚礼,无需在意,如何?”

陶谦点了点头,然后李易将陶谦重新扶回座位坐下,而李易自己,也跟着坐在了陶谦的对面,虽然马车上有些挤,但李易脸上没有丝毫不愉。

陶谦忍不住叹了口气,第一次看到李易,就感觉李易非凡,但当时依旧是把李易当做优秀的后辈来看待的,但现在才过多久,李易就已经成为各方面都让他仰望的存在了。

然后陶谦就不由思考,到底是他自己不争气,还是乱世容易出妖孽?

这么一想,陶谦心里倒是稍稍舒服了一些,定了定神,指着一旁站着的陶商说道:“这是犬子,陶商,还不快向大将军见礼?”

陶商赶忙对着李易一揖到地,道:“陶商见过大将军!”

李易笑着点点头,正想客套的问一下陶商现在在做什么,忽的就想起糜芳给他的情报,据说这陶商年纪虽然不小了,其实还在家里啃老呢,然后李易就卡壳了。

这一停顿,李易就看到陶商的脸色开始转白,李易不想生出什么意外,赶忙说道:“无需客气,从使君这里来看,我与陶公子还是平辈,今后当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将来易若有为难之处,需要公子帮忙,公子可千万莫要推辞啊。”

陶商先是一愣,不过他虽然不聪明,但也不是傻子,马上就明白李易意思其实是说他之后有困难,李易愿意伸出援手,当即再次对李易鞠躬行礼,连声道:“多谢襄侯,多谢襄侯!”

李易笑着点了点头,虽然陶商没啥出息,但没出息又不是作恶,再加上陶谦今日的选择为徐州免去了一场大战,避免了许多士兵的死伤,这件事情外人怎么看另说,反正在李易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功劳,他自然愿意给人家的家人一些优待。

陶谦见状,心里松了口气,今天他带上陶商,就是为了让陶商露个脸,希望李易能够照顾一下,现在看来,李易也不是全无良心,今后只要陶商别自己作死,后半生是能保住平安富贵了。

对着陶商摆了摆手,陶谦道:“下去吧,我与襄侯有事情要谈。”

陶商点头称是,但看了看李易,还是有些不放心,直到陶谦瞪眼,这才有些磨蹭的下了马车。

陶谦对李易苦笑道:“犬子驽钝,让襄侯见笑了。”

李易微笑着摇了摇头道:“使君却是说错了,乱世之中,很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而令郎,正是其中之一。”

陶谦一怔,旋即叹息道:“多谢襄侯!”

虽然有李易这话,让他儿子的保障更多,但想到根本原因是他儿子太无能,对李易丁点威胁都没有,这真的叫陶谦不能不心酸。

李易今天可不是来打击陶谦的,见他心情不好,赶忙拱手道:“这次徐州的事情,多谢使君了,李易非是不义之人,使君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只要李某能够做到,绝无二话。”

李易说的客气,也很真诚,陶谦却是摇了摇头,他想要的,李易刚刚已经答应了,至于他自己,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头子,他还有什么好奢求的?

至于徐州本身,比如善待百姓什么的,陶谦觉得自己讲什么都是多余的,善待百姓这方面,李易比他做的更好。

陶谦沉默了一会,什么要求也没提,只是从旁边取出一个册子,道:“这是徐州五郡六十二县的田地人丁账册,请襄侯收下。”

李易伸出双手郑重接过,然后就听陶谦低声道:“惭愧啊,这还是五年前的账册,后来战祸频发,百姓死伤了不知多少,许多田地也荒废了,这账册已经失了精准,之后只能让襄侯多多费心了。”

李易点头,这些账册对他的用处其实有限,更多的,还是其代表的意义不一般。

“其他文书账册,以及近年的往来公文,我已命人在府库封存,有兵卒看守,襄侯入城后出示大印即可接收。”

陶谦说着,又将一方印玺捧到了李易的面前,李易知道,这是徐州牧的大印。

“多谢使君。”

李易接下徐州的大印,动作稍稍一顿,然后就轻飘飘的放在了身边。

李易感觉有些古怪,他本以为自己应该非常激动的,毕竟接下的一整个徐州,但事实上,他发现自己竟然没太多感觉。

只是李易没感觉,却不代表陶谦没感觉,交出大印后,陶谦缓缓闭目,脸上悄然多了两行老泪。

李易有些错愕,他并没有想到陶谦会落泪。

李易想劝,但犹豫了一下却没开口,因为他不知道陶谦为何落泪,

事实上,就连陶谦自己也不明白。

权势、名望,亦或者是对大汉的忠诚,甚至是被迫投降李易的屈辱,这些东西陶谦都有,但都算不上不强烈,否则他不可能轻易交出徐州大印。

可陶谦心里就是说不出的难受。

明明一把年纪,经历了无数风雨,早就应该心如磐石,但他的眼泪却怎么都止不住。

本来李易都不打算劝了,但看着陶谦泪流满面,生怕他哭出个好歹来,只能轻声唤道:“陶使君何故如此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