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272 杀儿子的武天后

狄仁杰被贬出朝廷,意味着李治想用正直大臣制衡武媚娘是很难的,所以,朝廷仍然是武媚娘一手遮天,她将继续实行着他的狠毒手段!

郇王李素节,是萧淑妃的儿子,警敏好学。

武天后非常厌恶他,所以,把他贬为申州刺史。

乾封初年,下敕说:“素节既有旧疾,不须入朝。”

李素节真是冤啊,他身体倍好,却被说成残疾人,但是,现在人家当政,说你是残疾,你又有什么办法啊?

他由此,久不得入觐,无奈之下,著作《忠孝论》,聊以遣怀。

王府仓曹参军张柬之见李素节这样遭遇,当下地封其论进献给皇帝。

武天后见了,登时大怒,诬蔑说张柬之贪赃受贿,李素节则降封为翻阳王,袁州安置。

此时的张柬之,自然不是武天后的对手,武天后也没有把他当成死敌,所以,没有置他于死地。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此生最大的敌人会是张柬之,最后让她从皇位被赶下来的人,就是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张柬之。

武天后收拾了李素节后,他接下来要收拾的人是太子李贤。

这个李贤的母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武天后的儿子,一种是韩国夫人的儿子,只是被武天后收养过去而已。

在狠毒无情的武天后看来,无论是她的儿子,还是韩国夫人的儿子,只要阻碍到她的夺权,那都将是弃子!

永徽五年,公元655年十二月十七日,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的途中,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被册封为潞王,后改为沛王。

李贤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深得李治赞赏。

李治曾对李勣说:“这个孩子已经读了《尚书》、《礼记》、《论语》,背诵古诗赋十多篇,一看就能领会,也不会忘记。我曾叫他读《论语》,他读到‘贤贤易色',再三诵读。我问为什么反复读,他说自己内心特别喜爱这句话,才知这孩子的聪敏出自天性。”

乾封元年,666年,沛王李贤招募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王府修撰,十分器重。

两年后,李贤与其弟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助兴而写《檄英王鸡》文。

李治得知后大怒,认为此举挑拨二王相争,当下将王勃逐出王府。

李贤的行为让李治不是很高兴,不过,父亲再怎么不高兴,他都没有性命之忧;母后不高兴的话,性命休矣!李贤很快将让武天后不高兴了!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被立为太子,他的厄运也将开始。

李贤当上太子,以为人生将辉煌,自己将成为下一任皇帝,所以,尽心尽职去做储君应当做的事。

李治出游之时,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

李贤在此期间,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

李贤又招集当时的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李治,被收藏在皇宫内阁。

他的这些行为,固然在显示自己的能力,但是,也让武天后侧目了起来。

对于李治来说,一个有能力的儿子,那是好事;对于想专权的武天后来说,一个有能力的儿子,那是坏事。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李治亲笔下诏表扬李贤:“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

李贤在接受父皇赏赐的同时,没有看到母后阴骘的双眼正瞧着他······

李贤与武天后的关系由此紧张。

这时候,要陷害李贤的人就趁机而入了。

有术士明崇俨,深得李治和武天后信赖,他看到太子李贤不中武天后意,当下对武天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英王,也就是武天后的第三子李显,又说“相王相最贵”。

李贤听闻之后,深恨这个明崇俨。

这时,皇宫中又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天后亲生,而是武天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李治的儿子。

李贤听了,顿生疑虑,更感到恐惧。

武天后又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这些让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公元679年,明崇俨被杀害,迟迟抓不到凶手。

武天后怀疑是太子所为,对李贤就更加的不能容忍了!

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武天后派人揭发太子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被定为谋反凭证,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

这数百具盔甲,当然是武天后派人去放在东宫的。

李治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但武天后坚持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

此时的李治,是完全掌控在武天后手里的李治,所以,他说的不算,于是,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武天后又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焚毁,借以昭告天下。

太子的近臣张大安、刘讷言等遭到贬职流放,高政被私刑处死,曹王李明也受到牵连,遭到废杀,连坐者十多人。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第二年,李治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天后废黜而改立睿宗李旦,武天后由此彻底把持朝政。她听闻李贤写了一首《黄台瓜辞》,看后大怒,此诗如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李贤是希望武天后能够幡然醒悟,不要对儿子斩尽杀绝,可惜,武天后和别的母亲不一样,凡是不听她的话的儿子,她都要斩尽杀绝,所以,李贤的规劝,她只当做羞辱,大怒之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绩前往巴州校检庶人李贤的住宅,说是防备他谋反。

丘神绩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并将丘神绩贬斥,但不久后又重获启用。可见,杀李贤,就是武天后的旨意。

李贤治国的能力,在他监国的时候,自然展示过,不过,鉴于他没有当上皇帝,所以,政治上的作为很少;他流芳后世的,是他对《后汉书》注释,今称“章怀注”,是研究《后汉书》的重要史料。

清代学者王先谦称赞说:“章怀之注范,不减于颜监之注班”,将李贤的注释比肩颜师古注释班固的《汉书》。

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来说,有李贤这样的儿子,都要引以为自豪,哪里会去杀死他?可惜的是,武天后是那种百分之零点一的人,所以,再优秀的儿子,只要不服从她,都得死!

公元684年,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听闻太子被害,就在木门寺旁李贤曾经翻晒经书的“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一首《由巴南赴静州》:“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诗中,对李贤的死,无限的慨叹。实际上,人生不都这样吗?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为了权力泯灭人性的武天后,最后也要经历瓜潮落的那一天,也要拖着病体,孤独地感叹“不似从前在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