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643 耿炳文的兵败

朱棣起兵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建文帝立即召见他的三位心腹大臣,那就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要他们商讨对策。

他们商议之后,决定任用最有作战经验的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征讨朱棣。

这个耿炳文,确实是朱元璋朝留下来的将领,可谓身经百战。

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他跟随朱元璋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耿君用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进行激烈争战,最后战死。

耿君用死后,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

这一点,我们知道,耿炳文的成就,在于他有个有战功的父亲。

有了地位的耿炳文,也是个有能力的人。

他在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攻取广德,然后,进攻长兴,打败张士诚的大将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军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

朱元璋得到长兴后,十分高兴,将长兴改名为长安州,并在此地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卫长安州。

不久,张士诚的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兵进犯长安州。

耿炳文奋力反击,大败敌军。

此后,张士诚再次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万,分水陆向长安州杀来。当时城内只有守兵七千人,朱元璋十分着急,连忙命令陈德、华高、费聚前来增援。

谁知李伯升黑夜偷袭援军营寨,几位大将溃散。

耿炳文固守城池,敌方攻击十分猛烈,耿炳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御。

就这样,战争持续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耿炳文一直不敢懈怠。

他总算等来了常遇春增援,李伯升弃营逃跑,

耿炳文乘胜追击,追杀李伯升军队五千余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耿炳文坚持的勇气。

这样的人,是个了不起的人!

第二年,朱元璋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耿炳文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

不久,张士诚出动大军,并派他的弟弟张士信来争夺永兴。

耿炳文打败张士信,并俘虏敌军元帅宋兴祖。

张士信大怒,大军围城。

耿炳文和费聚迎战,又大败敌军。

长兴是张士诚的必争之地,耿炳文在此坚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敌众,大小十几次战争,战无不胜,使得张士诚的目的不能得逞。

之后,朱元璋大军征讨张士诚。

耿炳文所部攻克湖州,围困平江。

平定吴地后,耿炳文升任为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耿炳文被授为镇国上将军兼右率府副使。

耿炳文随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山东沂、峄等州,攻下汴梁,巡视河南,侍从朱元璋北巡;又随常遇春攻占大同,攻克晋、冀;随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则打败李思齐、张思道。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耿炳文为秦王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封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耿炳文是一代名将。

到了洪武末年,能够打战的将领,不是老死,就是被朱元璋杀死,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

此时,面对朱棣的起兵,率领军队去击败他的最佳人选,自然就是耿炳文了。

耿炳文就此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朱棣!

这时的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可是,他老当益壮,觉得可以击败朱棣!

他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不过,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在耿炳文看来,十三万人,足以消灭朱棣!

八月初,耿炳文的军队到达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

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莫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

耿炳文觉得朱棣的军队绝对没那么快赶到,所以,在中秋之时,他没有多少防备,让大伙尽享中秋佳节。

哪里知道,朱棣不是一般的人,他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所以,他出其不意地赶到,突然发动袭击,把耿炳文的先锋九千人,全部杀掉!

潘忠等人听闻消息,率军赶去增援。

哪里知道,在过月漾桥时,遭到朱棣军的伏击,都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

这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

莫州就此失守。

耿炳文的部将张保也向朱棣投降,并向朱棣报告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

朱棣决定放张保回去,让他张扬雄县、莫州惨败的情景,并说北军将要到来。

耿炳文听闻后,立即转移军队,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

可是,就在耿炳文军队转移之际,朱棣军突然来临,沿城攻击!

耿炳文的军队正在渡河,不能成列,登时溃败入城。

他们进城之时,又没有纪律,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当下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可数计。

至此,耿炳文才知道朱棣的厉害,同时,研究除朱棣带兵作战的优点,那就是:行动快速,善于埋伏。

而对付这样的人,这样的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不战!

换句话来说,我守住城,你再快速,没有翅膀,也飞不过城去;你善于埋伏吧,我躲着不出来,看你还怎么埋伏!

这办法虽然有点耍无赖的感觉,但是,实用!

耿炳文当下让十万军队尽退城中,坚守不战。

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决定绕过耿炳文!过了三天后,朱棣便自动撤兵。

也就是说,耿炳文的方法奏效了!

如果军队继续由他带领,鹿死谁手,还真是未知数啊!

可惜的是,建文帝不耐烦了,觉得耿炳文没用,当下采纳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去取代耿炳文。

这个决定,使得建文帝大败,而朱棣,迎来了他真正的起势。

我想,建文帝一定没读过安史之乱的历史,不然,他不会学唐玄宗一样,在高仙芝、封常清坚守不战后,换上了哥舒翰为将,对安禄山进行攻击,结果导致了潼关失守。

黑格尔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从历史中领受到教训!

这句话,用在建文帝的身上,真是最正确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