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740 对朱由检的评论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历史中所有的皇帝,最令我悲悯的皇帝。

他是一个智商情商很高的人,很有智慧的人,却敌不过天意的人!

为什么说他智商很高呢?

他用了几乎整个明朝有能力的人,这些人,有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熊文灿,孙传庭、吴三桂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优秀人才,说明了崇祯皇帝的智商很高,看人很准。

他的情商体现在收拾魏忠贤,先采取忍让和迷惑的态度,再用雷霆手法,真是高明之极!

这些都是朱由检的智慧之处。

另外,他非常的勤政和节俭,可是,儒家所提倡的那一套,在他身上全部展现。

如果他不亡国的话,他就是朱佑樘那样的明君,可惜,他一亡国,就成了亡国之君了!

他倾尽全力,忧劝惕励,殚心治理,想着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明,但他始终无法挽救!

《明史》说他:“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我们平心而论,朱由检确实不是亡国之君,但是,命运就是这么不公,不是亡国之君,还是做了亡国之君!

他的性格太刚强和刚正了,半点都不能妥协!

他明明可以和满清议和,但是,为大明正统考虑,决不议和;他明明可以迁都,但是,他为了不丢失祖宗江山,坚决不迁都;他明明可以投降和逃跑,可是,他不投降,也不逃跑,宁愿以死殉国!

他这么刚强的性格,使得他不能做成很多事,尤其是面对文官。

这些文官,几乎都是东林党,个个站在正义上,对与满清的议和,坚决反对;对孙承宗一时的失败,又大加弹劾······总之,不分好处与坏处,只分对错,就算是好事,只要有违儒家道德,有违正统礼仪,坚决反对!

在这些文官的势力,党争不断,真正人才想治国都难!

崇祯皇帝到了最后,写下文臣个个可杀,就是对这些人彻底的清醒!

因为,这些人,平时指指点点,老是站在道德高点上,一旦李闯王要攻打进京城了,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肯出钱的,不肯出钱,想着逃跑的,想着逃跑,乃至于朱由检召见众臣的时候,没有一个大臣前往·······

所以,有些人说,魏忠贤不死的话,明朝就不会灭亡,连太监曹化淳也说:“忠贤在,不至于此!”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魏忠贤掌权的话,这些东林党,个个被他残害,整个朝廷是阉党说了算,而魏忠贤又是巴结皇帝的人,所以,崇祯皇帝想议和,想迁都,他都会发动大臣们一起支持。

可惜的是,朱由检本身就是刚正的人,所以,他一直用东林党,他不辜负东林党,是东林党辜负了朱由检!

《明史》中对明朝的灭亡有一个比喻,它说,好比一个得了不治之症的人,就是再好的良医,也没办法救治。

朱由检所面对的明朝,确实如此,它外有满清的威胁,内有百姓的造反,朝廷里面又不是一条心,党争不断,再加上水灾、旱灾、鼠疫横行,千疮百孔,别说朱由检,就是朱元璋重生,也没办法去救!

所以,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令人悲悯的皇帝!

张岱说他:“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

顺治皇帝说他:“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

乾隆帝对朱由检也充满怜悯,他说:“明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万历、天启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废弛。崇祯继位时,已经是国事已不可为,他虽然辛苦经营十七年,仍不能补救倾危,最后以身殉国。”

我读到朱由检的六次罪己诏,对他更是悲悯,他对李自成挖了他的祖坟,悲痛万分,自觉枉为朱氏后人!他对百姓受灾受难,也是椎心泣血,恨不得用自己身子去替代百姓受苦!他就是到了要上吊的那一刻,仍然自责,仍然要求贼人不要残杀百姓!

他宁死不降,宁死不辱,比起历史上的许多皇帝来,算是有骨气得多了!他之后的朱由崧,被清军擒获之后,就没有朱由检这样的骨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