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书后恶婆婆只想养老 穿书后恶婆婆只想养老 第130节

那个妇人是有眼力见的,一看就知道江婉家的酸辣粉不适合码头上的苦力,与他家的生意并没冲突,人也热情起来。

“你们这样怕是不行,等天冷起风或者下雨下雪的时候,顶上没个棚子客人待不住!”

“码头归蔡七爷管,你们去给他交点钱,再盖个棚子,长期做生意都要得。”

有了这热心的小媳妇介绍,江婉很快对码头的情况了如指掌,心里也盘算开了,怎样将这份生意做起来。

“哟~新开的?”

还没理出头绪来,第一单生意就上门了。

来人是一个头戴瓜皮小帽的中年人,手里已经拎了一包点心,但还是闻着味儿进来了,“卖的啥啊老板,这味儿好香啊!”

第229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江婉和李延宗虽然手脚麻利,但酸辣粉摊摆成时已经错过了中午的饭点。

好在天公作美,是个难得的大晴天,不少窝在船舱里的旅人都上岸来活动筋骨,对自家摊上能迎来客人,江婉还是很有信心的。

一早就为望江楼营业准备的大骨头汤、以及油泼辣子加热之后,立即飘散出浓郁的辣香味,在一众吃食小摊中,很快脱颖而出。

引来的第一位客人登门,李延宗立即迎了上去。

客人明显对他讲解的酸辣粉产生了兴趣,只不过望了望灶台边摆放的红艳艳的油辣子时,江婉明显感觉到了他的惧意。

“客倌是南方人?”

“咱们这里口味清淡点的汤粉也很不错,要不要来一碗尝尝?”

那人的眼睛立马亮了,“不错啊,老板好眼力,那就来一碗尝尝?”

江陵府位于大虞朝的中部偏北,正好处于南北方的交界线上。

其实入冬后的气温并不算低,但江婉打算来人,不仅身上穿得比较厚实,这个季节就戴上了瓜皮帽子,她当时就感觉有些夸张,再结合这人看到油辣子的情绪,就能断定这人来自南方无疑了。

“好嘞!”

江婉瞄了眼他手里拎着的糕点,心里更加有数。

酸辣粉肯定是做不成了,她临时修改配方。先将泡发好的红薯粉放在滚烫的开水中煮至晶莹剔透,捞起来放入碗里,顺手烫了几片青菜叶,加上之前就做好的肉丁浇头,放好调料撒上香葱末儿,再淋上高汤一激,清香味儿立即就发散出来。

江婉动作麻利,很快一碗汤粉就做好了,透亮的粉丝,绿油油的青菜,再加上乳白色的浓稠汤汁,盛放在黑瓷碗里,清清淡淡的组合颜色竟也十分好看。

李延宗看着与自己以往做的油亮光润的酸辣粉完全不同的一碗汤粉,看着江婉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有些搞不明白,酸辣粉本来就是娘自己捣鼓出来的,不应该弄错才对,可是这碗明显的就不一样啊。

此时江婉完全没有替他解惑的心思,只将目光投放到自家的第一位客人身上。

客人看到这碗粉倒没有过多的反应,立即拿起筷子就开动了,一口接着一口,好半响都没等来一句评语。不过江婉看着那碗粉不知不觉就没了大半倒是放了心。

“老,老板,再来一碗!”

刘高明边往嘴里送粉,边冲江婉喊了一声。

直到碗底最后的汤汁都进了嘴,他才意犹未尽地将碗放在桌上。

“太爽了!”

可怜见的,他在江上漂泊了一个多月,本以为进了江陵府终于能饱餐一顿,可结果北地的菜比较重口,又辣又咸的让他实在无法下口,只能拿点心充饥。

刚刚经过这个小摊,本也没抱多大的希望,不过是经受不住那股香辣味的诱惑进来看看而已。没想到这碗粉却出乎意料的令他满意。

“老板,这是什么粉啊?”尽管一碗粉已经下肚,但刘高明根本没尝出是什么东西来。

北地以面食为主,这也是他这个吃米饭长大的南方人吃不惯的地方之一。一开始他还以为这摊上深褐色的粉条也是面食的一种,但刚才吃进嘴里,却出奇的q弹顺滑,完全不是面食的口感啊。

“红薯粉。”见客人这刨根问底的劲儿,江婉暗自欣喜,就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

“我能看看吗?”对刘高明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十分好奇。

走南闯北的阅历中也翻找不出这方面的记忆。

倒是与南方的米缆有些相似。

不过他却不敢往这上面想。即使是在南方米缆也是十分珍贵的食材之一,不大可能出现在这样简陋的小摊上。

南方的米缆由特殊的稻米精制而成,颜色洁白晶莹,因形状如鸟巢有人拿它与燕窝类比。

刘家世代经商,家底也算殷实,但米缆也仍是精稀物品。

就在刘高明思索的空隙,江婉已经做好了第二碗粉。

一同送到他面前的除了做好的汤粉,还有一把未经泡发的红薯粉。

似乎更加印证他的猜测,这把叫红薯粉的东西让他越看越眼熟。

除了颜色略深,做工粗糙一些,这红薯粉跟米缆一样,都晶莹剔透,倒是十分相似。

这一次刘高明不再狼吞虎咽,而是细细品尝。

有了米缆做参照,他对这个红薯粉有了更多的认知。

看着粗糙的红薯粉做好后竟然比最优质的米缆还要通透,呈现半透明的状态,口感与米缆的绵软细腻也略有不同,红薯粉除了有米缆的特质之外,还更有韧劲且富有弹性!

好东西啊。

看什么东西其实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进出望江楼的顾客大多是美食老饕,吃了红薯粉后最多评价的是口味。而刘高明是生意人,吃了红薯粉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商机。

刘高明家世代做的是桐油生意,虽然与吃食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一个多月饱受吃食上的煎熬再让他见识过红薯粉之后,立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生意人的谨慎,并未有让他当场下定决心。花三十文钱吃了两碗粉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啧啧~还是你们家的营生来钱快!这一个人就花了三十文呢,顶上得我们家卖十几个包子了。”隔壁的小媳妇有些酸溜溜的。

大家都是露天的摊位,既阻挡不了视线,也隔绝不了声音,刚才江婉招待客人的时候,小媳妇旁观了全程。

“瞧你说的,你家卖三十文能挣下一半,我这卖三十文还不知道能不能挣下钱呢!”想不到才开张就遭人惦记上了,江婉不得不故意皱着眉头道:“先不说这炭火调料的,光我家这锅加了整鸡整鸭和骨头熬出来的汤,就值不少本钱了,还有这红薯粉本钱也不低。”

“那倒也是,你们也太舍得下本了,那么老多的肉放进去。”那个小媳妇自己接着又卖了好几个包子出去,江婉这边再没客人登门,她倒也有些释怀了。

本来新摊开张,围观的人不少。但江婉让李延宗挂了十五文一碗的牌子出去后,来问询的人几乎没了。

第230章 卖完了

“娘,要不咱们也降降价?”

距离第一位客人离去已经过去好一会儿了,眼看着已经到了晚饭的饭点,大多数的摊位都已经忙活开来,做完这最后一波,大家就该收摊回家了。

眼看着别人的生意红火起来,自家依然无人问津,李延宗有些沉不住气了。

“不急,不急!”

不是江婉不想薄利多销,实则自家摊上准备的调料物品,全都是望江楼的规格,这要一降价可真血本无归了。

再说还有红薯粉的唯一性,也不允许她贱卖。

更重要的是,红薯粉虽然能做主食,但对于码头上的苦力们来说,永远比不过包子耐饿管饱。这就注定了自家摊上的顾客群体不同。

哪能不急呢?李延宗才听江婉的吩咐去找了码头上的蔡七爷,刚交了十两银子的租金,买下了一大块地的使用权,明天再找人盖棚子又是一笔开销。

这还没赚到钱呢,就花出去不少。

“你去找找张东家,看看他在府城有没有起房子的熟人,趁着天气好,咱们赶紧把摊子建起来。”江婉懒得看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自己的面前一个劲的转圈,便找个活将他支开。

今天第一位客人的反馈信息已经让江婉信心十足,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规划,将红薯粉的门市在江陵府码头上扎下根来。

“真的要建房吗?”哪怕李延宗已经不是第一天出来做生意了,但对他娘的大手笔依然不适应,感觉心惊肉跳。

别说他,应该谅谁也没这么大的胆子。

半天过去才做了三十文钱的生意,就敢在码头上建房开铺子!

不过刚来府城的时候,他也没有料到自家的酸辣粉能卖进望江楼,尽管现在被赶了出来,他仍然无法质疑娘的决定。

自从家里开始做生意,这一路走过来,娘给了他们多少惊喜?

“当然,你今天不是看到都有生意上门了吗?相信我,很快咱家的生意就要忙不过来了。”

“但愿吧。”

李延宗苦笑了下,还是乖乖的回城去找人。

包子铺的小两口姓田,江婉的摊子刚支起来的时候,田家的小媳妇还时时关注着,等到他们自己的生意忙不过来,而江婉这边仍然一个客人都没有,便再也顾不上关注了。

只偶尔有空隙,两夫妻低声交谈的时候,才谈到隔壁一脸惋惜。整条街的红红火火,越发衬得江婉这边冷冷清清。

一开始还对他虎视眈眈的小摊众人,这会儿才放下戒心,完全没有将她当成对手。

那些或怜悯、或幸灾乐祸的目光,江婉全都没有放在心上,正好趁着生意冷淡的时候,她才有时间规划刚租下来的那块地。

十两银子租下的地方不小,能盖两间铺面。

江婉已经决定了,两间铺面一间盖大一些,做吃食铺子,继续卖酸辣粉或汤粉,另外一间盖小一点,摆卖干红薯粉丝。

只是这样一安排,人手又不够用了。

“老板,之前的汤粉还有吗?”

江婉正头疼的时候,之前上门的那位客人又去而复返。

这次来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在他的身后还跟了三个年轻小伙儿。

“有,有,还照样?”江婉忙起身。

“照样。”

客人边应着边自己找位置坐了下来,“说了带你们吃好吃的,就铁定是好吃的,让你们大开眼界,等着!”

客人的口音……

江婉前世有一个云南的朋友,听着竟然十分相似,虽然她这个半桶水无法与人交流,却大概能听懂。

心里也暗暗吃惊。

虽然她对自家的红薯粉极有信心,可也远远没有达到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