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军的变化,天策军司令部认为以天策军的炮火优势、机械化优势和空中优势,新军没有多少机会与天策军面对面的进行步枪对射。
但是天策军依然在日常训练种进行了改进,如匍匐前进、卧姿射击、散兵线进攻方式,等等一些在与冷兵器军队对战中很少采用的战术训练。
也算与时俱进吧,天策军不可能永远面对的是冷兵器部队,本时空也有比较强大的火器部队。
欧洲的陆军火绳枪手与长枪手的比例已达五比一,几乎是纯火器军队。燧发枪已在法国装备部队,并运用到三十年战争中;掷弹兵也在瑞典军队**现,随后蔓延至欧洲各国。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办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因此欧洲陆军用火炮数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十二磅重炮也已运用到陆战当中。
其实朝廷新军的武器性能已经超过了欧洲,毕竟欧洲还在使用青铜炮,这也是因为起点城的存在,催化了大明军事科技的发展。
内阁次辅,兵部尚书谢宝清知道自己不能不说话了,他出班道:“诸位同僚,请万万不可意气用事,一旦动了刀兵,再想收场就难了。虽然天策军主力在外,可起点城的防卫一点也没有减弱,何况朝廷师出无名,一旦败了,大明危矣!”
最不想王越失败的大臣正是谢宝清,一旦王越失败了,谢宝清必然会遭受朝廷的秋后算账。
谢宝清的心情其实也是矛盾的,他最期望的理想状态就是起点城与朝廷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就目前看来,这个期望非常渺茫。
“谢大人,你与王贼的关系,我等皆知,就不要在此为王贼继续张目了吧?”田唯嘉嘲讽道。
“你,你...,本官金玉良缘,还望田大人好自为之,哼!”谢宝清气不打一处来道。
“皇上,起点城乃王贼根本,一旦拿下起点城,朝廷新军将会获得与天策军同样的军火,王贼将不足为虑,请皇上决断!”田唯嘉不理谢宝清,向崇祯道。
“请皇上决断!”
“臣等请皇上决断!”
起点城兵工厂已于三年前开始向天策军输出武器弹药,所以兵工厂的存在已不是秘密,朝廷官员们终于明白了天策军的武器来源。
夺取天策军武器的来源,这成为一个诱人的想法。
其实大家的心里都是清楚,崇祯日思梦想着想要解决起点城,一直都在投鼠忌器。
五年前,十万明军兵败起点城事件,起点城的半独立化,天策军的军阀化,是任何皇帝也无法容忍的,何况崇祯这样有个性的皇帝。
崇祯能够与王越和平共处这么长时间,也算一个奇迹了。
起点城与天策军通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实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如何对待起点城问题也变的迫在眉睫。
崇祯对此有过长期的思考,他有两种解决途径可以选择。
一是军事解决,这种方式一劳永逸,新军就是为此而成立的。
目前看来,军事解决的风险最大,不确定性也最大,一旦失败,恐怕政权不保。
另一种解决方式就是政治解决,政治解决的方式中,朝廷将做出最大让步,以王越为首组成新的内阁,推行王越的新政。
通过五年的时间,崇祯觉得自己对王越也越来越了解。
此人神通广大,能为平常人所不能,他不但建立起了起点城这样的奇迹之城,还建立起了天策军这样神奇的军队。
确实是奇迹,起点城处处是奇迹,奇迹的来源就是王越,简直好似无中生有,所以崇祯对王越有着本能的畏惧。
因此他多次想过政治解决的方式。
通过对王越的了解,崇祯认为这个人既不是曹操也不是董卓。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力,其实天策军早已具备,但是王越从未有过这样的举动。
谋朝篡位?看着也不像,因为王越从未干预朝政,安插亲信。
从王越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更像一个为国为民的改革派。
起点城就是明显的例子,这座城市已逐渐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王越在江南地区屡屡推行新政,在崇祯眼里都是改革派的明证。
以天策军之强大,以王越的做派,一旦他掌控了内阁,必然又是大权独揽的局面,甚至比张居正还强势。
崇祯不是年幼的万历,让他放权到那样的地步,简直千难万难,所以这也只是他的一种想法罢了。
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对崇祯来说已经非常难得,根本原因正是因为王越早已跳出了朝廷的掌控,起点城和天策军也越来越强大,对崇祯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诸位爱卿。”崇祯道:“忠贞侯王思华于国有大功,虽然近期天策军在南京的举动,有不当之处,也不宜贸然定罪,而令天下臣民寒心。所以朕认为,此事应当慎重,退朝!”
“皇上...这,这...!”
“皇上啊...!”
崇祯不理群臣的呼嚎,快步走出了皇极殿。
“田大人,这该如何是好?”
“黄大人,您也给拿个主意呀!”
”田大人...!”
“黄大人...!”
崇祯走后,百官们议论纷纷,讨伐王越口号喊的最响的田唯嘉和黄士俊被众臣包围。
田唯嘉大声道:“诸位大人莫急,圣上并非不想铲除王贼,只是一时拿不定主意罢了。”
田唯嘉说的没错,崇祯比谁都想拿下王越。
王越如果真的被拿下,先不说大明倒下了一个最大的隐患,仅仅是接收起点城和天策军所带来的福利,就能将整个大明的经济和军事提高好几个台阶,以此为基础中兴大明,成为千古一帝的梦想不难实现,崇祯就算想一想都激动不已。
但是,即使崇祯下定决心拿下王越,也不可能在人多眼杂的朝堂上做出决策,虽然王越没有在朝堂上刻意安插亲信,却依然有他的耳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