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南北分治
升平五年春正月戊戌,大赦,赐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米五斛。北中郎将、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兗二州刺史郗昙卒。二月,以镇军将军范汪为都督江淮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南将军、广州刺史、都督广、交诸军事、阳夏侯周抚卒。夏四月,大水。大司马桓温使其弟、冠军将兵冲镇宛,自还襄阳。凤皇见于沔北。
-引言摘述
“北府还是上表请免吗?”桓温看完手里的情报后徐徐说道。
“是的,北府第三次上表请免。不过这次用的理由就太牵强了。说什么秦这个国号不祥,所以不愿领诏就国。”桓云满是嘲讽地说道。
桓豁不由皱了皱眉毛,但是没有依然坐在那里没有出声。
桓温看在眼里,心里却明镜似的。他知道桓豁跟桓冲一样,对北府还算亲近和友善,而桓云就不一样,他似乎有些妒忌曾华,对北府的态度历来是有功就不以为然,冷嘲热讽,有过就看笑话,幸灾乐祸。这次北府平定燕国,桓云就力主荆襄出兵,直接占据河洛和北豫州,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将兖州也一并收入荆襄囊中。
但是桓温几经思虑,终于接受了桓冲等人的劝告,不和北府直接对抗,而是派出桓豁领军北上,借着机会收复了年前为了避许昌姚苌锋芒而退让的襄城、堰县等地。
但是顾东却顾不了西,还没等荆襄和桓温反应过来,北府兵就从上洛和弘农汹涌东出,与王猛的河南道讨伐军会师,迅速占据了翟斌的阳城,还顺手把梁县等洛阳连接南阳的要地重镇给占据了。当时的洛阳留守,扬武将军沈劲不明北府用意,只得闭守洛阳城。
等各方面反应过来,洛阳已经成了陷于北府重重包围的孤城。不过北府兵并没有为难沈劲和洛阳的守军,并不禁出入,只是远远监视,毕竟洛阳城那数千专门负责守墓护陵的军队还不在北府兵的眼里。而沈劲也不敢轻举妄动,约束兵马,并向荆襄求救。
经过几次文书往来,桓温终于搞清楚北府在河洛一带“负责人”-王猛的态度和意见。这洛阳的防务还在荆襄和桓温手里,荆襄也可以继续向北运输粮草供给,不过护送的任务必须由北府当地驻军负责。王猛郑重告诉桓温,江左荆襄官员文书可以畅通无阻地往还洛阳,但是荆襄军不得越过汝水,否则就是向北府兵宣战。
王猛和桓温没有什么交情,也不会像曾华和车胤等人一样给他面子。不管桓温怎么想,现在曾华已经将河南经略之事全权交给了王猛,他的态度也就代表了北府的态度。为了这件事,曾华还特意修书一封向桓温道歉,不过道歉归道歉,荆襄军还是不能北上,洛阳继续是孤城。
桓温最后将桓冲派去镇守宛城,这是因为他的这个弟弟性格温和,知兵有气度,所以桓温才放心将他放在与北府接壤的前线宛城。桓温知道只有这个弟弟既能让自己放心掌领重兵,又能知势度量,不会和北府出现冲突,还能抑制其势力不让它南下。
“前秦二世而亡,北府意图篡夺天下,当然希望能永传万世,怎么会愿意用秦这个国号。”桓云继续在那里冷嘲热讽。
“云子,不必再说了。”桓温知道不能再由桓云说下来去了,连忙打断。
“兄长,曾镇北如此行事,真是让人费解。”桓豁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前次北府出兵东征,我就推测北府和曾镇北将与江左分家了,毕竟天下大半已经入了北府囊中。可是我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只是要求就国分治。要是逐步南下,逼迫建业,这天下谁又能挡得住他的脚步呢?”桓温也是凝重地说道。
“江左朝廷还占有天下大义和名份,曾镇北怎么敢逆势而行呢?”没等桓豁说话,桓云抢着答道。
“大义名份?”桓温不由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有些轻视和不满了,嫉妒让他冲昏了头脑,冲动之下就没有认真去考虑前因后果。过去十几年已经证明,任何一个轻视和忽略曾华的人都不得不咽下苦果。
真长(刘惔)说得对,曾华是一个以天下为棋盘的国手,谁也不知道他的下一步棋是什么?也不知道谁会是棋子,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许真长才是唯一了解他这位学生的人。
“曾镇北谋定再行,他既然不愿逼迫江左,自有他的用意,在结果明了之前,我们谁不知道他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桓温最后长嘘了一口气道。
“既然猜不出来,我们也不必去想了。曾镇北狼子野心,迟早会露出尾巴来。”桓云接着忿忿地说道。
“兄长,我担心的是我们荆襄。”桓豁没有接言曾华是不是狼子野心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方面去了。
“朗子,你的意思是?”桓温心中也有重重的忧虑,所以很想听听桓豁的意见。
“曾镇北平定燕国,占据中原。而在此大势之下,北府各地军民沸腾,要尊曾镇北自立,一时民意汹涌,不可逆违。江左,包括我们荆襄都以为北府真的会挟顺潮之势,脱离大晋,自立为国。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直没有作声的曾华最后在《民报》纂文,明言其和北府依然为大晋名下。”
桓豁慢慢地忆述着:“此言一出,天下震惊,而江左朝廷却是欣喜如狂。”
说到这里,桓温明白其中的意思。当时曾华说自己和北府依然是大晋的臣子,曾经让桓温大吃一惊。试问一下,如果天下有如此强势,谁还会曲附于那个软弱无能的江左朝廷。至少桓温认为自己在那个位置的话,会干出一番更加“轰轰烈烈”的事情来。
但是对于江左朝廷来说却无异是天下掉下一个大馅饼,晋室在南渡后历经上百年的风雨纷乱,权威和势力更加衰弱了,要不是还有一个“祖传”的名份大义,真不知道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原本以为江右中原落入北府手中后就有如羊入狼口,怎么也回不来了。而关陇北府原本就已经半自治了,现在又得了中原,势力大增,还会把自己放在眼里吗?
突然听说曾华愿率领北府继续留在晋室怀抱里,江左朝廷怎么不喜出望外?名义上的统一是衰败的晋室唯一能做的。所以相对来说,曾华和北府的要求再过分都不是问题。
桓温当然理解江左这种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自我意淫的心情,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要不是晋室如此软弱,桓温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也不会如此惊叹曾华的举动。
曾华难道真的如江左朝廷明令褒奖的那样精忠晋室吗?
桓温觉得不像。在他的心目中,曾华的野心比他还要大,只是更有手段,所以才能拥有比自己更强大的势力。但是曾华到底想干什么?
正想着,桓豁继续说道:“暂且不管曾镇北用意到底是如何,将来北府会专注江右,而江左朝廷却会更加关注我荆襄了。”
听到这里,桓温心里一咯噔。北府在江右自治,江左朝廷无可奈何,只得作罢,因为北府的地盘以前都是失地,是曾华带人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而且又护食护得缜密,江左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现在人家强势了更加不敢轻易招惹他了。但是荆襄不一样,虽然远离江左朝廷,但是毕竟是江左朝廷的“旧地”和根基。为了避免出现第二个北府和曾镇北,江左朝廷肯定会“吸取经验教训”,对荆襄下手。要是荆襄再学北府一样自治,江左朝廷真的就只能去喝凉水了。
荆襄和北府不一样,自治吧没有这个势力,归顺吧桓温又不甘心,那就只能走另外一条路了。想到这里,桓温突然想到了曾华给自己信中所说的一句话,“桓公是国之柱石,朝廷内事请大司马尽心照拂;曾某不才,略知武事,愿梳理远外杂事。”
看来曾华真是不愿意铁骑南下,并以书信暗示自己,不管自己如何去和江左相争,他都会支持自己的。难道他想借我这把刀去对付江左?
桓温心里不由一寒,一定是这样了!他在心中暗暗大叫道,这个曾镇北那次不是用心深远,那一次不是借势行事?可是自己怎么办呢?任由曾华的摆布?或者不遂他的心意,誓死捍卫江左?
桓温心里在不停地琢磨着,最后曾华很久以前对自己说的那句话突然从心底深处腾起:“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桓温暗暗咬咬牙,不由地握紧了拳头,心里下定了决心。如果我能拥有江左的话,我还会这么受困吗?
桓豁的话打断了桓温的思路:“江左朝廷要兄长和曾镇北一同去建业受封,兄长你心里有计较吗?”
桓温嘿嘿一笑道:“江左朝廷都衰弱到这个地步了,还想着上脸争面子。到建业受封,我可以去,曾镇北是怎么也不会去的。”
“兄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桓云感到吃惊,连忙问道。
“我是朝廷的方伯,而曾镇北已经是天下的诸侯,我去不去都是一回事。但是曾镇北一去建业,在朝堂高庙中当场受封,那么他就是真正的大晋藩属国,要是他万一以后想有异心也要顾忌一下天下人言。”桓温冷笑着说道。
“兄长,你的意思是?”桓云惊问道。
“中原的燕、周、魏三国都曾经向我大晋称臣,做过我大晋的藩属国。但是他们中有谁到建业受封过?”桓温冷笑着问道。
“我明白了,看来这曾镇北还真有异心!”桓云大声说道,似乎还有点兴奋。
“哼,有异心又如何?曾镇北坐拥江右十数州,甲士铁骑数十万。以他的手段,只要再苦心经营二十年,到时江右百姓谁还记得天下晋室。只要他举臂遥指,百万大军朝发夕至,转息之间就可以踏平江左。到那个时候没有异心反倒不正常了。”
桓温说到这里,声音越发得阴冷了:“曾镇北是太宁三年(公元325年)生人,现在才不过三十六岁,而且他身体健硕,不忧寿命。他的时光比别人要宽裕的多,他等得起。”
说到这个份上了,桓豁、桓云都听明白了,桓温今年已经五十岁了,比曾华要足足大上十五岁,朝中其它重臣大多数也比曾华大,就连才华高绝的谢安谢安石也比曾华大五岁。而且曾华身体一向健康,又没有吃五行散之类的嗜好,估计熬岁月的话,没有谁熬得过他。一旦等这个时代的重臣相继死去,还有谁能抗衡曾镇北呢?
想到这里,桓家三兄弟都没有了心情,不由地坐在那里暗自叹息起来。
而这个时候的曾华也在烦恼这件事。去建业?就是自己同意,属下一帮人都不会答应,就是最亲近江左的毛穆之和车胤也不会同意的。既然是受封,那么就不能带大队兵马入江左。这上万里的路,不管是剪径的山贼,还是有想法的方伯,都可以让曾华的建业之行充满变数。
曾华心中也不愿意去建业,光是在朝堂高庙上受封这件事就能让自己在以后推翻晋室天下时背上舆论谴责。虽然这算不上什么,因为曾华原本就是从晋室的一个方伯起家的,但是曾华不愿意给别人和历史留下太多的借口。
而且自己一旦去了建业,江左朝廷虽然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但是对自己这位“晋室驸马”热忱地加以挽留,留自己在建业待个一年半载谁也没有话说。到时江左朝廷再派使者持诏书到长安或江右各地行命,难保自己属下没有几个死心为晋室的铁杆,要是没有自己坐镇压制,谁敢保证不会出事?
但是自己该怎么推辞呢?曾华努力想办法,先是“横向想”,接着“纵向想”,结果让他想到了民国初年袁大头为了不到南京去就职,不是玩了几手,自己拿来借鉴一下倒也不错。只是这袁大头是卖国的奸雄,自己一心为国为民,好歹也是一时豪杰,怎么能跟他比呢?曾华心中颇是腹诽了几句。
曾华很快就行动起来了,刚过完升平五年上元节,曾华便离开长安东行。但是这次曾华没有停留在邺城,而是直接去了青州东莱郡。从去年开始,曾华在东莱郡设了威海县,并修建了威海港。曾华将冀、青州的船匠全部集中在这里,还秘密地咸阳、南郑调集了上千的工匠和技师汇集与此。
曾华拿出了几张自己绘制的图纸,那都是曾华根据以前做为军事爱好者泡网站时得知的知识绘制的。其中两幅是威尼斯炮艇为原型的近海战舰,这是一种双层甲板,安装2~3个桅杆的帆动力船只。船上有首楼、尾楼,使用大三角帆,配置一排划桨手,在有风、无风的环境下都可以使用,排水量一般为200~300吨,最大可以达到500吨,被曾华取名为内海战艇。
还有一种是专门为远洋航行和作战而设计的。它的船身趋于狭长,在吃水线上方有个较低的撞角,用来冲撞敌船。这种战船有三个桅杆,上面装有横帆。船头船尾建有船楼,水线以上的船体两边舷窗装有数十门中型扭力弩炮。它是以“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大帆船为基础而改进的,除了要符合当前的生产工艺,还要适应当时唯一的“舰载”远程武器-扭力弩炮。被曾华取名为威海战舰。
曾华把后世航海船只中重要的链舵、风帆索具等技术“发明”出来,然后再结合中国原有的古代技术而改进出密封舱、牵星图盘等技术,足够让这个时候的北府水军装备上先进的航海船只。不过由于技术的限制,威海船厂目前只能先大规模地建造内海战艇,而威海战舰只能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完善,估计还得过十年才可以装备北府水军。
不过曾华的心里也挺满足的,内海战艇除了可以沿海岸航行,还可以穿行青州半岛和辽东半岛,甚至可以穿行到朝鲜半岛,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曾华在威海忙着督造舰只和训练水兵,河南郡、荣阳郡、泰山郡、颍川郡陆续发生叛乱,有的举旗为燕国复辟,有的举旗要自立为帝。正当天下震惊的时候,雍州冯翊郡突然发生兵变,说要拥曾华为帝。反正北府治下突然之间乱了起来,让江左朝廷看得人心惶惶。而在这个敏感时刻,北府之主曾华却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既不在长安也不在邺城,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曾华在威海。
北府上下一片“慌乱”,四处派兵去镇压叛乱和兵变,曾华一会在“邺城”行在,一会在青州“督战”,一会又跑去兖州了,一个字:“忙!”。在此情况下,江左朝廷也不好意思请曾华南下了。
几经折腾,江左朝廷终于明白了,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只好遣秘书监杜维到长安传诏授节,并诏行天下,北府正式就国分治了。
于是,大晋南北分治的局面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升平五年夏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