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二分之一剧透 二分之一剧透 第94节

景苑事后其实有将这件事上奏给了皇帝,可惜天子日理万机,等终于有时间去批阅这份紧急度不高所以被暂且搁置的奏章时,方士们已经把流程推进到了怎么往里面加香料可以使肥皂的气息更芬芳的环节……

除了丹宫跟涅宫外,景苑内还留了数名冶监听候调命。

冶监是负责冶铸的官吏,这些人本是当初打造马镫时,被安排过来的工作人员,如今马镫足够铁骑营的需要,便慢慢闲置下来,按理而言,这些人应当被调回京中,却一直没能等到新的任命。

天子圣明,自然不可能是故意不理,或者将他们忘在了脑后,等任飞鸿过来担任景丞后,留在此处的冶监们便慢慢能够确定,皇帝对景苑这边有着更长远的安排。

第145章

温晏然其实是刻意有所忽略,她之所以从来不太关注掌冶署的事情,完全是出于自身的责任心,否则她怀疑自己在看见掌冶署内部设备的第一时间,就得当场卷起袖子积极参与到合金冶炼的工作当中,把昏君的游戏目标顺延到下个周目。

被皇帝刻意忽略的结果就是,冶监们即使请了别的外援过去,也没有引起顶层上司的注意。

任飞鸿固然通晓许多杂学,但对冶炼技术的了解还是太过有限,幸好刚刚在丹宫跟涅宫那边补充了一波炼丹之事,产生了些许灵感。

她现在已经有了加入别的元素能降低物质熔点的模糊概念——如今冶炼出来的铁成品大多是含有杂质的生铁,生铁坚固,缺陷是质地太脆,为了增加柔韧性,就需要通过退火的技术来降低碳含量,然后再经过反复锻造,排除杂质,最后便能获得钢材。

现在也有匠人开始尝试,依靠生铁熔点低的特点,将生铁放在锅中,加热融化,同时不断搅拌,制作成熟铁,然后再进行锻造。

——若是温晏然在这里的话,立刻就能意识到,大周的冶铁技术,正处于从块炼铁到炒钢转变的阶段。

任飞鸿没有来自现代的科技知识,她只能利用从丹宫那边获得的零碎经验,开始帮着想新思路。

不管是跨炼铁还是炒钢,都有耗时久,对工艺要求高的缺陷,任飞鸿知道涅宫中有焦炭,既然玻璃能用焦炭烧,那铁矿自然也能用,她便出言建议掌冶署中的冶监,可以试试看直接用锅子煮铁。

冶监知道任飞鸿随和,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闻言说笑了一句:“任景丞果然不懂炼铁之术。”

任飞鸿笑:“任某确实不懂,我固然喜爱杂学,但世间如陛下那样的全才之人又有几位?”

冶监点头:“虽然单单煮铁之法并不可行,不过任景丞所言之事,也有值得深思之处。”

任飞鸿摇头,谦逊了一句:“此事与任某无关,只是此前恰好在景苑中,见到过一些宫中密藏的炼丹法门而已。”

冶监愣了一下,随后露出恍然之色——虽然掌冶署没听过宫中有类似的密藏,但连任飞鸿这等深受皇帝信重的臣子都这么说,那自然是确有其事。

值此关键时刻,天子本人却一直没有回到景苑当中——入冬后,朝廷事情一天比一天多,各地雪灾的防治工作,还有过年事宜,都能把温晏然给牢牢按在京城当中。

*

西雍宫内。

[系统:

由于[*当前内容不予显示*],开启[数据投放]模块。]

温晏然研究了一会,还是没能理解这个模块的含义,她将之归结为自己穿越前攻略准备不足。

不过若是温晏然有一双看透游戏设计的眼的话,就会发现,自己就算做再多攻略也没有用——这完全是一个首次启用的、专门针对温晏然这种实操型选手的意外事件紧急处理机制。

[数据投放]模块最开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与那些能力不足,没能走上昏君轨道的玩家一些来自外界的支持。

《君王攻略》中记录了其它玩家打出的全部游戏记录,并能够用这些数据,对温晏然所在周目产生影响——这就是[数据投放]的含义。

古代天子会受到□□,自身能力是一个方面,若是在位期间频繁发生天灾,世人也会觉得那是因为君主德行不够。

[数据投放]模块开启没有多久,昭明二年十一月初,大周发生了地动,许多城市出现城墙损毁的情况,其中甚至包括了京师建平。

——其他玩家在北地安定数值降低后,曾经打出过被乌流部骑兵一路攻至建平的悲催剧情,换在温晏然这边,随着温鸿等人影响力的降低,北边的局势与往日相比,其实也是更为混乱的,乌流部那边,又因为乌格奇的暴毙而陷入了分裂,族中部分精壮有意南上,《昏君攻略》希望通过[数据投放]来增强这部分骑兵不被发现跟拦截的可能性,若是他们能进入大周腹地进行惊扰,皇帝的威望必定会因此降低。

宫苑内,温晏然不紧不慢地合上奏折。

市监那边已经把城内的情形报告上来,地动之后,大周城墙出现了多出坍塌破损情况,北城门更是整个被埋了起来——作为京师,建平各个方向的出入口都特意做成了瓮城的结构,方便防御,然而到了要修理的时候,麻烦也是加倍的。

除了城门跟城墙之外,城内的部分民宅,以至于皇城区域内的一些建筑,也都出现了损伤。

这绝对是一个大问题。

修缮城池需要大量钱财,而且过不多久,就又到了各地官吏,边部首领派人入京朝贺的时间,建平这边总不能展示破旧的都城给他们看。

工部那边初步给出了方案,大型城市的修理时间是按照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像建平,当年就是征发了十万民役,花费了四年时间精心修建而出,如今城内已经住上了人,施工不便,如今派人修补城墙,工程量纵然没那么大,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反倒是城外的桂瑶两宫,因为是新修建的,没有因为地动而受损,给温晏然保留了一点植物跟矿物的可寻找方向。

温晏然了解了地动的情况后,很快做出了安排:“今年的大朝会便改在桂宫举行,如今前朝殿宇多有损伤,再把西雍宫后面那块地方的宫苑清出一部分来,腾作办公场所。”

有大臣小心谏言:“西雍宫之后乃是内宫所在……”

温晏然笑:“从权之计而已,纵然是内宫,又何妨碍?”

那位大臣闻言,向前微微行礼:“微臣多谢陛下宽仁。”

建平城建损毁严重,亟需朝廷处置,至于在哪办公,不过小事而已,哪怕天子威信没现在那么高,当臣子的也不会在这些问题上跟皇帝扯皮。

温晏然:“至于城墙维修,城内房舍重建,便令工部负责。”

皇帝给的基调没问题,毕竟少府跟工部一样,都有修房子的工匠,但前者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宫廷相关,至于外朝之事,比如修城墙,都由工部负责。

在确定了之后把工作通通扔给工部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让哪位官吏负责牵头。

大臣有推荐的人选,于是开口:“工部除了黄尚书之外……”

温晏然笑了笑,悠然道:“不必除了黄尚书之外,建平乃是大周国度,事关重大,就让黄卿家亲自负责。”

“……”

大臣们陷入沉默——多年的同僚经历足以让他们对黄许的才能德行有相当全面的了解。

黄许虽不敢怠慢天子的吩咐,奈何他本不是个特别有能耐的人,城墙修缮之事又格外紧要,恐怕当真无法办妥,大臣们此刻有心从黄许的下属中推荐人选负责,却不知该如何劝阻皇帝是好。

王齐师做了一些努力:“黄尚书颇好无为而治,恐怕会为俗物所累。”

温晏然自然早就看明白了黄许的本性,然而随着手中权势逐渐收拢,她决定开始选择性摆烂,于是笑道:“黄尚书掌管工部多年,缜密细致,此事唯有让他亲自掌管,朕才能放心。”

京城正是朝廷的门面,黄许越是修得慢,修得糟糕,越是符合温晏然的游戏目标。

另一位大臣劝说:“只是近来时气不好,黄尚书正告病在家,恐怕会耽误城门修缮。”

温晏然闻言,先不问黄许,而是关切了一下城内百姓的情形:“池左丞,冬季天寒,进来太医署可曾留心城中时疫诸事?”

池仪身为常侍,有资格立于殿上,当下道:“回禀陛下,太医署已派人在各个里坊出赠药,去年十月,建平城内因冻病而殁者共有一千三百余,今年则四百六十余人。”

建平都市圈内的人口超过了四十万,考虑到这个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一年有一千多人因为天冷熬不过冬季,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今年温度明明更低,病殁的人数却不到原先的四成,可见皇帝之前给太医署的那些板蓝根金银花的草药方子确实有效。

——景苑那边炼制的药物本不好久存,太医署便将一些按天子的话说是“快要过保质期”的药物分赠给生病的百姓,而在这个年代,像粗制水杨酸这种有效的退烧药便可以算作神物,可惜如今能用的柳树皮不多,否则还能再减少一些。

温晏然微微颔首,重新把注意力转回到黄许身上。

殿中大臣见状,一时间也是深感叹服。

——也有人希望不要沉迷炼丹炼药,奈何在皇帝的安排下,太医署那群人的医疗卫生工作做得实在好,旁人纵然想要指摘,也难找到立得住脚的理由。

“黄卿家身体不适,就派太医令去瞧瞧,修理城墙耗时长久,也不急在这一两日,先让他好好养病,等好了之后,再回来替朕办事。”

皇帝的话自然是金口玉言,不容更易,温晏然态度明确地做了决定,之前出言劝说的大臣总不好直言反驳,纷纷应声称是。

议事完毕后,天子并未另召大臣去开小朝会,直接摆驾知迩阁——西雍宫也在地动中受损,虽然情况没有多严重,但房顶上的瓦片必然得换上一批,用来保温的火墙也需要重新修缮,每日人来人往,难免喧闹,就暂时移到了旁的完好程度更高的宫苑中。

蔡曲见天子回来,上来禀告:“启禀陛下,天桴宫那边刚刚来了人,如今正候在偏殿内。”

温晏然微微扬眉,旋即颔首:“叫人过来。”

宫人令了一位年轻道官过来,对方行过礼,温晏然便道:“天桴宫情形不好么?”

地动之后,她曾派人去各处询问情况,当然没有漏下近在隔壁的温惊梅,结果他不是让宫人直接带话回来,也没有亲自过来,那多半是有点事情要说,自己又脱不开身。

年轻道官恭恭敬敬道:“国师派微臣给陛下请安,此次地动,天桴宫损毁了几处殿宇,又有几位小道官不慎被压断了腿。”又道,“蒙陛下神灵庇佑,小道官们并未有性命之虞,国师必定妥当处置此事,不负陛下圣恩。”

温晏然点了点头:“这些日子,国师自然要格外辛苦一些。”看池仪也在知迩阁,便点了她的名,“若无它事,池常侍就送卿家回去罢。”

区区送人之事,当然不值得深受皇帝信重的宫中常侍费心,池仪把人带出殿外后,当即请了几个太医直接住在天桴宫内,为伤者看诊,又亲自过去瞧过情况,督促少府多送谢修缮所需的石料来,并调派了一队禁军过去日夜护卫——天桴宫中虽然也有人手防护,但让禁军内卫的人马保卫安全,更能显出天子的恩德。

今日池仪随天子在内苑当中,张络便在外朝行走。

常朝结束后,一群官吏正在部台中讨论皇帝点黄许过去负责修缮城池之事的目的。

单看表面,这个安排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建平城的情况与大周朝廷颜面紧密相连,事关重大,当然应该有工部尚书亲自负责,至于黄许本人能力不足这件事,横竖也怪不到当今皇帝头上。

有人道:“若是黄尚书无法将事情办妥,又当如何?”

另一人:“那便会损伤朝廷威仪……”

话未说完,这人自己便笑着停住了——陛下当然不可能故意做出有伤朝廷威仪的事情,自然有着别的目的。

一群人正议论时,忽然瞧见了张络笑呵呵地自宫道上行过,看方向是往中书省那边走。

部台中短暂地沉默了一段时间,有人恍然道:“黄尚书若是办事不利,自然该由旁人顶上。”

在场之人多少有点朝政敏锐度,没询问既然想让旁人顶上,皇帝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点别人的名——很明显,天子若是直接安排心目中的人选去办事的话,必定会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

在他们看来,皇帝是打算让少府负责城池修缮事宜,借此放纵市监揽权。

由于黄许的本事实在不如何,为人又不够刚硬,内官们无需陷害忠良,正常表现就能将权柄慢慢篡夺过去。

短暂的沉默过后,官吏们换了话题,不过最开始提出上述猜测的年轻臣子心中其实有些自得——在天子手下锻炼了那么久,他们多少也能摸准点君主的思路了……

第146章

有关皇帝打算让内官趁机揽权的揣测,也迅速传到了黄许本人的耳中。

这个假设大大减轻了黄许的心理压力。

黄许心想,皇帝留着自己占位置,主要原因自然是暂时找不到更好的人选。万一把他薅下去了之后,换上个跟内官水火不容的管理工部,反倒叫天子烦恼,所以暂且留他在此。

既然如此,他就明白病愈后该如何行事。

首先自然是得跟禁军沟通一二——修墙的工程大,往来人员繁杂,黄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然需要把发生意外事端的可能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劳烦他们派人去流波渠那边走一趟,督促民役,将之前修建河渠时没用完的石料运至京城,以便后续择选。

黄许想到这里,觉得事情能顺利进行,还得多亏了武徵郡郡守温鸿,若非对方体贴上意,早先及时加量运来了各类建材,自己还有的烦恼。

还有便是少府那边——黄许琢磨,与其等着人家上门夺权,不若他主动一些,放低姿态,提前找对方合作。

就在工部跟少府间隐约有了些默契的时候,御史台也风闻了此事,及时递上了奏折,各种引经据典,言辞激烈地弹劾内官权柄太大,若是放任其坐大,恐怕于社稷有所妨碍。

御史们这样做,也不完全是因为跟内官间存在利益冲突,也是顾忌后者中的人才比例太低。若说士族里,十个人能挑出一个有本事的,内官那边,恐怕一百个里也挑不出一个,若非池仪跟张络两人本事厉害,追随的又是温晏然这样强势有为的皇帝,只怕难以这么快就把权力握在手中。

然而御史们的奏折虽然成功呈至了天子的御案上头,却通通被留中不发。

温晏然现在的想法跟大臣们有很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