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刚刚从石家庄往山西撤离,40军在小城井陉召开了常委会议。
重点讨论的对象就是,四十军进入山西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担当的任务。
“老陈你认为呢?”曾一阳听了罗政委列举了半天,主力进入晋东南的好处,但是他明白,这样一来,整个华北的红军改编部队,会互相制约发展。
“军长,政委。我觉得如果用作过度,40军进入晋西南是一件好事。但是长久在晋西南发展,却有些先天不足。”陈光早就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回答起来思路清晰,让罗荣桓有一种明悟,确实如此,就眼前来看,阎锡山虽然对八路军入山西表现了莫大的热情。
就是一副要地盘,给地盘,要补给也是和晋绥军部队一视同仁,但山西一共就这么大的一块地方。
如果按照军饷,军械,补给等物资,才一千万人口的山西根本养活不了超过50万的大军。
现在光晋绥军就40万了,再加上八路军,已经在山西布防的中央军等部队,还有在华北要退入山西的部队。草草一算,都快小60万了,这已经不是一个省能够负担的大军了。
129师主力离阳泉北部并不远,40军过去,就是和129师争夺兵源和民众了。
这才早期,很难发现其中的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是一旦部队都扩编了,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这种制约将是致命的。
主力部队汇聚在一起,这对于大兵团作战时,很容易被日军重兵围住,然后逼迫决战。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兵源的素质和日军差并不是太多,尤其是步兵。只要训练一年,士兵上的差距并不会出现几倍的差距。主要还是空军和重武器上的落后,工业水平的不对等,这即便是在抗战胜利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见得能赶上日本。
苏长青受中央委派去了南方,40军的副参谋长谢维俊就暂时担当起了参谋长的重任。
“我觉得山西的情况很危险。”谢维俊担任过毛zd的秘书,又担任过红5师师长,作战经验丰富,对于根据地的建设在40军中也是最有经验的人之一。
哦——
参加讨论的都一齐看向了谢维俊,有些书生气的谢维俊被众人看的脸色一红,一支低调做人的他,很少在军中发言,反而更多的是对军部的命令执行,才显得有些拘束。
“听谢维俊同志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他的意见很重要,山西确实很危险,而且对于我们40军来说,基础很扎实,如果能够顺利的度过日军的疯狂进攻阶段,在战役相持阶段,能够有着更好的发展。”曾一阳也估计到了山西的困难不是日军造成的,反而是南京政府的战略目标导致的。
谁对谁错,自然不用去说,也说不明白。
作为两国交战中一颗重要的棋子,阎锡山的作用被蒋介石夸大了。
“我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山西被过分的暴露在日军面前,必然会遭受到史无前例的进攻。在大兵团对抗中,晋绥军是否能够抵御日军的进攻步伐,这很难说。”谢维俊看了看周围,发现陈光等人都在笔记上记录着,显然是对他很好的鼓舞。
于是,谢维俊接着说:“北方的重要兵力,都集结在山西,导致一个小小的山西就集结了超过60万的军队。主要分成四个大的派系,我们和八路军显然是一派,晋绥军是主人,而东北军也会将一部分主力进入山西,最后剩下的是中央军。”
“确实如此,在所有派系中,东北军和中央军在抽调兵力后,成为弱势一方。而我们因为有西北根据地,和山西练成一片,所以虽然兵力上和晋绥军相比,并不占优,但是今后主要的山西两大军事集团,就是由八路军和40军组成的zg部队,还有晋绥军。”
“如果晋绥军大胜,自然会排出各地来山西的军队,包括八路军和我们,将来的日子必然不好过;但是晋绥军相持,我们也将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帮组晋绥军作战,很可能会被投入正面战场,这样一来伤亡会很大,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假如晋绥军大败,那么山西全部成为敌后战场,成为我们发展游击作战的主战场。”
谢维俊越说底气越足。因为他来40军时间不长,而且在长征之前,受到党内错误的对待,为人显得有些谨慎些。对于陈光这些40军的老人,自然会有一种天生的敬畏,但并不说明他缺乏才干。
曾一阳不住的点头,40军人才济济,没有才干的当然不会浮出水面,出现在大家面前。但是有才干,而只埋头苦干的,也不会凸显。
人才储备多就是好,就像谢维俊这样的干部,是今后根据地建设的主力军。
“我看这样好了,乘着大家都在,我们将以后40军建军方向,以及根据地的建设方面讨论一下思路,为今后40军的发展建立一个基本的基调,大家畅所欲言才是讨论的气氛。”曾一阳心里虽然有了一个大致的预案。
一人谋攻,三人谋守。建立根据地,说白了就是划一块地方,去守卫,去发展。
这样的议题,当然人多一点,想到的困难也就多,最后解决起来也跟省里一些。
“中央已经决定在晋东建立根据地,晋西北、晋中、晋东南都是很好的游击战场。在短期内,阎锡山对我军的态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我们40军在山西有一块立足之处也不是不可以,一方面可以依托八路军主力在附近,掩护根据地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河北河南,都不适合大规模的发展根据地……”罗政委从政治、经济层面上对于现状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各方势力在华北的真实写照,被大部分人所认可。
“我认为,晋东南,尤其是长治和晋城等地,比较富庶,加上又是晋绥军的后方,阎锡山不会轻易的答应,但是在晋中却是并不困难。”陈光补充道。
“晋中很好,尤其是阳泉周边,是正太路的必经之地,往东是山西中部的东大门娘子关,往西则是山西的中心太原,而且这里相对于整个太行山来说,人口比较稠密,如果从地方部队着手,只要几年功夫,就能够拉起一支大军。”罗政委也一眼看到了晋中的好处。“不过有些担心的是,八路军将来如果要发展,那么必然会南下。是否会成为八路军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八路军南下,我们也可以南下,而且如果我们将根据地的架构建立起来,到时候彭老总还要请我们喝酒,谢谢我们给他把根据地建立起来。”曾一阳笑着说。
“对,我军主力先期进入阳泉,控制周边,然后发展抗日民众,从目前来看,我军不会在一个月内有战斗任务,可以专门训练新兵,和建立根据地。这样一来,只要我军南下,就有大量的新兵。”陈树湘早就对准备扩建40军的兵力了,武器上的制约是一个问题,主要还是没有那么大的地盘。
在华北呆了几天,他就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只要人多,枪多,地盘根本就不是问题。这对于40军来说,就是根据地和军队扩编。
“树湘,你这有枣没枣就打上三杆子的想法很好,我坚决支持。”吴高群也表示支持的态度。
“老吴,我可听说你们115旅这几天人多了不少,两个主力团,每个团多了三个新兵营,这样下去,你这个旅长很快就能当师长了。”军后勤处处长吴链整天哭着脸。
守着军里的仓库,可架不住盯着的人多。
打感情牌,说起来都是从苏区一路北伐过来的老战友,这面子不能不给,但是给了,整个军仓库就成了摆设了。
吴高群这些旅长还有些讲究,知道当后勤的不容易。但王利发他们这些团长可没想那么多,软磨硬泡的几乎都要吃住在后勤处了,就为他们新召的新兵,手里有杆趁手的家伙舍。
总不能来40军当兵,发把大刀就了事吧!
“这是个大问题,保定被日军占领后,保定周围的老百姓都看清楚了日军的真实面目,参军的热情很高,但是没有武器。我看能不能由军部出面,从东北军和晋绥军那里要一些回来,再从西北运一批,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吴链也想让部队扩大,但是他的仓库现如今是搬一点,就少一点,禁不起折腾。
“这个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告诉带兵的团长们,将最好的新兵选出来,带走,其他的让东北军消化。正好过几天我要去太原,届时看看有没有机会从晋绥军那里弄来一些武器。”曾一阳心中不忍,但也只能忍痛割爱,再说了,如果三个月内,40军有作战任务,那么必然是大战。
新兵多了,战斗力就下去了,这样还不如现在部编新兵部队,少量的补充道主力部队中一些,倒是可以。
其实曾一阳早在保定攻城战结束后,上报了一份40军的战损报告。
但是5000人的伤亡,没想到所有国民党的将领都深信不疑。其实40军伤亡不过千人,阵亡不到300人,事后曾一阳细想。其他攻城的部队,都是伤亡数千,有的更多,尤其是105师,临总攻前还被日军飞机盯上,伤亡了不少。
曾一阳前期的目的,不过是一个团要部署到冀中建立根据地,才谎报了伤亡。
至少在作战中,让友军也知道,40军不是神,打仗也会有伤亡。
没想到,最后张学良却从一战区的库存中批了一个旅的装备给40军,步枪4000支,机枪50多挺,子弹150万发。算是给40军的补偿,毕竟东北军占了最大的战功,也是剥夺了40军的一部分战功。
就这点武器,还被眼下的那些团长们看上了,纷纷准备来占一份。
随后,讨论的问题一直围绕着在阳泉附近,是否有可行的论题。
不过曾一阳和陈光想的是在阳泉,必然会有大的战机出现。如果利用得当,那么一场挫败日军从侧翼进攻太原的几乎就会破产。
虽然,八路军在阳泉附近也有一个团的兵力,但整条正太路根本就不是几个团能够防御的了的。
曾一阳相信,只要和八路军在晋中的部队协调好,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主要的问题就是孙连仲的主力,有可能防御石家庄的外围,如果从井陉推入娘子关,那么他们的兵力上的不足,是很难用一万多人防御住娘子关的。
在井陉休整两天后,曾一阳带着40军军部,进入山西,才一到阳泉,就发现城头彩旗告挂,军民从城门口长长的排到大路上,来欢迎40军。
阎锡山对40军进入山西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不但派出手下大将杨爱源代表晋绥军欢迎40军,连带着将营房等地都收拾出来了。
库房中堆积的满满的粮食和物资,让军需处长吴链喜笑颜开的有了好心情。
当晚,曾一阳和罗荣桓去阳泉的一处私宅,参加聚会,心中不无忧虑的对身边的罗政委说道:“看来这次40军可要出一把死力气了。”
罗荣桓想笑,但又笑不出来,阎锡山显然是把40军当成了40集团军来看待了。“不久之前,卫立煌带兵进入山西,都没有如此隆重过。”
见识到了空军厉害后,罗荣桓也深知,在山西的正面战场显然不是那么轻松。
正像战报上,汤恩伯的13军在第一日再南口于日军相遇时,仅仅一天的伤亡就2000人。对于一个军来说,这样的伤亡是禁受不起的,只要连着四五天,整支部队就跨了。
更让曾一阳始料不及的是,两天后,阎锡山匆匆从太原赶来一见到曾一阳,就拉着曾一阳的手感叹道:“曾将军啊!可把你盼来了,山西人民有救了。”
原来,一天前,丰镇失守,兵力不足的李服膺命令部队退出大同外围部队,转而破坏起了同蒲铁路,将沿线的桥梁都炸断。
61军一退,大同已经不设防,日军轻松占领大同。
山西和绥远的重要通达被切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