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人说用一个月时间送来人,一个月时间真送来了人。赵谦对四国那边的执行力是有点讶异的,那份附送的报告书让赵谦更是觉得不能小看人。
报告书里面讲述了关于‘三公二私’还是‘二公三私’的问题,包括在各个地头的领地上开设钱庄与商铺的协议。尤其是倭国地头们对派来的劳工进行了甄别,多少人口的家庭中选几名劳工都有严格规定。在满足农业生产的同时,地头们出售劳动力的行为还能获得最大收益。看完之后赵谦都怀疑倭国这帮地头是不是学过经济学。
这种级别的怀疑找人商议会很费时间,赵谦直接跑去老爹那边求教。老爹果然没有让赵谦失望,他从政治经济史的角度解答了这个问题。
在秦汉的时候国家掌握着最富裕最容易管理的土地,通过测量基准点以及各种下雨多少,农业播种技术等数据完成对这些土地产量的预估。从而维持了朝廷的强大力量。随着土地不断发开,游离在朝廷控制之外的土地田庄越来越多。随着人口增加,朝廷掌握的的土地已经无法供应足够量的赋税。西汉朝廷自己无力通过提升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来解决问题,所谓的王莽篡汉根本是后来胜利者的笑话。
王莽是在皇帝诏书以及一众大臣以及刘氏宗亲的拥护下登上皇位,他推行的政策是将全国所有土地都纳入国家管理之中。实施朝廷训令制度。结果地方豪强并起,坚决反对王莽的‘暴政’。等刘秀当了皇帝,功臣们坚决要守住自己的庄园,刘秀的儿子问老爹,‘这全国土地丈量没办法推行下去,怎么办?’刘秀表示‘没办法,凉拌。’自此就出现了东汉豪强地主拥有自己土地和武装的时代。
等十常侍与外戚们因为财政问题内讧,东汉朝廷自身的力量崩溃了。中央没了力量,地方豪强纷纷崛起。宣告东汉政权实际上的覆灭。
隋唐的朝廷也想搞朝廷训令制度,面对各种强大的地方势力。科举制度虽然解决了官员来源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这个地方与中央的财政和政治利益分配问题。武则天任用酷吏杀关中豪强如杀鸡狗,一度看着解决了地方豪强。然而中央训令制度面对如此巨大的国家不好使,还是出现了安史之乱。最后唐朝只能在政治上调整,准备承认掌握了庄园的贵族们天然就有政治权力。节度使制度就是这种妥协,然而这个改革还没完全成功,庄园经济崩溃了。唐也在血与火的内战中完蛋。
宋代最初是准备在制度上承认贵族的权力,却因为搞了官吏分治的制度,意外的维持了朝廷主导的体系。但这种制度面对广大的领土依旧问题重重,大宋不禁止兼并,土地全面私有的结果是地主阶级不断吞噬国家的财政,最终搞到崩溃。
至于倭国,他们学到的是唐初的训令制度。所谓地头就是有官方身份的庄园主,身为贵族就有政治权力。加上倭国面积小,人口多,土地分配完毕之后迅速形成了完善的封建制度。地头们在自己的封建权力授权内当然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有这样的表现并不奇怪。
每次听老爹讲历史,赵谦都觉得自己站在老爹的肩头上俯视世界。或者是跟着老爹穿过厚重的如同山一样的幕布,深入到别人无法抵达的深处,以最近距离看着历史内部最精微的运作。这次也是一样,赵谦叹道:“官家,我一直觉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过官家这当局者比旁观者更清楚。这才是真本事。”
“我不把自己当做当局者,也不把自己当做旁观者。劳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赵谦,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劳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用地头做例子,他们还真不是东晋的士族,养到走路走不了的废物。他们在他们的位置上也工作,甚至是很辛苦的工作。所以报告里面写地头的反应很正常,正因为他们工作,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三公二私’与‘二公三私’中哪一样对他们更有利。就如铁道部长,我现在就不敢和他谈细节问题,因为他比我清楚的多,我说细节就是班门弄斧。要是在细节问题上指责铁道部长做错了,我还不如说,你今天帽子带歪了,我因此开除你。”
“哈哈!”赵谦被逗得大笑,只笑出这么一声,赵谦就笑不出来。他发现老爹不是在开玩笑,开除铁道部长的理由是实话。真正的大实话。笑不出来了,赵谦问老爹:“官家用为人民服务,就是因为得靠人民么?”
“不靠人民靠什么人?进士么?”赵嘉仁反问。
“总得靠劳动人民吧。”
“现在你已经看到有人高喊对刁民不能容忍的话,以后会更多。所以是靠人民还是靠劳动人民这也有分别。掌握劳动技能和能劳动是两码事。现在随着内燃机逐渐成熟,已经开始有生产线,你去看过吧。”
“是的。重复劳动非常辛苦,我干了一天就明白了,干了三天之后完全明白了。”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付出同样劳动力的情况下干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就需要人有学习能力有劳动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劳动力是需要很大投入。一般的家庭未必支撑的起。而且一般的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很可能不了解孩子们在面对什么。他们自己尚且没有理解什么是学习能力,指望他们能让孩子明白什么叫做学习,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我们除了要为人民提供他们现在就力所能及的工作,还得提供他们的子孙们也能获得提升的教育和渠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