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论天下迎头痛击
隆庆帝冷哼:“你就是张居正?国子监称赞你的才学,推荐你钟粹宫行走。你且说,为何这便是灭倭良策?”
钟粹宫是太子的住所,钟粹宫行走就是陪太子读书、做事的意思,算是指定给太子做亲信班底的一种安排。
张居正昂首道:“倭事也好,俺答也罢,十年不利,皆因未能迎头痛击!日渐猖獗!”
声音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隆庆帝也不急着反驳,向宣大总督问道:“宣大督抚以为如何?”
宣大总督拂袖不悦道:“微臣也想学卫青,挥师百里,斩匈奴破万,全甲兵还。那可能吗?”简直不知道当前是什么情况,乱讲!
隆庆帝又问胡宗宪:“胡爱卿,你怎么看?”
胡宗宪道:“对倭寇痛击不是做不到,难在‘迎头’二字。每次倭患起时都是寻隙而入,海防太长,守军分散。倭寇每来势如破竹,大军赶到时已一片焦土,倭寇早遁,追击不及。”
隆庆帝向张居正道:“你怎么看两位大人的看法?”
张居正毫无惧色,大声道:“两位大人说得没错,但难以做到的事情往往就是解决事情的唯一办法!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难做就避而不谈!我大明骑兵不如俺答,火器不如倭寇!于是就只好修墙,便如蓬门窄院, 防君子而不可防小人也!何况虎狼乎?”
竟把两位当朝大员都震住了, 在场大将军、御史、尚书皆瞠目结舌,这年轻人好大的胆!什么都敢说啊!
隆庆帝一声轻笑,这张居正说的都是大人们碍于颜面不敢明说的话,也是他不赞同修长城的原因。眼下哪里修长城, 俺答便在哪里杀人放火, 根本修不起来。沿海诸卫也是一样,哪里训练水师, 倭寇就袭击哪里, 水师的船没两天就都被倭寇夺走了。大家都不说,是君臣互留颜面。
张居正大声道:“我大明被迫两线作战, 必须先定其一, 腾出手对付其二。当前俺答汗跋扈无礼,威胁京畿,但其实内部意见不一。若迎头痛击, 再许以开市,自然可以和谈。”
宣大总督道:“宣大之间长城缺口无数,你知道他走哪里来啊?”
张居正道:“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他必然走大同下至涿州进卢沟桥!缺口虽多,路却不多, 屯兵涞水,迎头痛击还难么?”
宣大总督轻嗤道:“你怎么知道他肯定走大同绕行直隶,又怎么保证迎头痛击之后俺答就会和谈?”
张居正道:“他们刚刚得了甜头,俺答汗所有部众都知道这条路好走,换了大人您,您说想换条路,手下能干么?一旦失败,相互指责,内讧不就开始了么?内讧一旦开始, 俺答汗也就得老实两年了吧?”
一挥折扇:“学生听说, 俺答各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宣大总督顿时哑口无言。被这么言之凿凿一说, 忽然觉得,这个可能性十分之大。而且俺答汗刚娶了两年的妻子三娘子是不同意跟大明开战的,三娘子希望重新开市, 多次到边关表达过这个意愿。难不成这个张居正连这都知道?
张居正又道:“再说倭事,如当前所悉, 俺答与东瀛结盟,什么天下布武, 不外乎火器换马匹。俺答定然要将马匹通过辽东运往东瀛, 同时接收火器,还要带蒙古使节去东瀛观光。但其实关隘不在辽东,而在海上!水师便是海上长城!岛屿便是与战城池!”
“反观登州卫,若无异动便罢,若有异动,倭寇必然大举进犯,威慑登州,以保航道,足见其布局之深远。学生以为,若登州一年之内能与之对阵,闽浙的压力,便会暂时小很多。”
胡宗宪质疑道:“为何?”
张居正大声道:“因为天下布武,是一定要有登州的!”
胡宗宪沉思,首先想通张居正话中意味:“你想说,俺答和东瀛,要联手对付我大明么?”
四周一片哗然,这弹丸小国,难道还敢觊觎我大明江山?蜉蝣撼树,太滑稽了吧?俺答汗虽然缕缕扰边,但是要说能威胁到明朝的安危,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请看地图。”张居正请太监打开地图,“倭寇屡屡扰边,不过试探二三。若大举侵来,必先取桥头堡。”
“东瀛仍在内战,各大名疯狂袭击我大明沿海,掠夺财富,为内战增加自己的实力。但觉得我大明沿海如肥美羊群, 十分好抢的同时, 也惧我大明天威。若俺答部势大, 可以给京城施加足够的压力, 我大明便无暇顾及倭患, 此乃扶助俺答的真实用意。俺答只须扰我北疆数年, 东瀛内乱已平,正好布武于天下。”
群臣议论纷纷,这太离谱了吧?
张居正道:“如果我所料不差,东瀛内战近几年内便会定下局面。因为这些问题,是即将要一统东瀛的人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戚继光瞪大了眼,心中狂呼,这不离谱!这局面分析得不能再对了!这张居正真是当世奇才,眼光惊人!
张居正取出一份折子,对胡宗宪呈上道:“近年来山东沿海倭事频发,便是最好的证据。学生已统计两年内倭患发生的地点与时间,闽浙略减,山东略增,但其中的关系不言自明。”
胡宗宪问道:“东瀛局势,你又从何而知?”
张居正道:“学生看到了登州武举时的那张岛津义弘所写的试卷!自然也看了戚将军的考卷!来京路上,学生已重金收买洋人,加以考证。日前卢沟桥逞凶的倭人武士口中所说的‘天下布武’野心勃勃,这天下所指的绝非仅限东瀛之天下!学生并非聪颖过人,学识、兵法更不及各位大人万一,只是放眼天下,得窥全貌!”
四周议论纷纷,已经全被这张居正的言论所吸引了,不停探讨这其中的可能性。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话绝非无的放矢。一个解元,能把考题“备倭”分析到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震惊朝野啊。
兵部侍郎杨宜迟疑道:“你从何处可以看到乡试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