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里并不算完,若是近卫文以为周卫国的胃口仅仅是外围的一些据点和炮楼的话,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趁他病,要他命!”
在平镇根据地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最高军事指挥长官周卫国是这样和军事干部们说的。
“趁着鬼子在之前对虎头山的大扫荡损兵折将,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咱们要做的不止是趁着这个空隙大力发展巩固根据地,更应该抓紧攻势,继续进攻日军,将反扫荡时取得的胜利最大化。”
为了达到反攻的目的,周卫国决定造势,造势自然交给宣传干事们负责。
一面在百姓和各方抗日敌后武装们面前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退缩与懦弱。
一面继续从各方渗透,加强对伪军的策反,扩大平镇根据地在敌占区的敌工部规模。
另外,自愿帮忙的那些日本兵也派上了大用场,他们会写不少用来劝降或者是劝放弃战争的书信,用作宣传,下发到伪军与日军们手中。
周卫国曾看过这样的宣传书信,日本兵们在书信中感人肺腑地书写着八路军是如何优待他们的,八路军是怎样一支爱好和平的队伍。
他们一直在强调,这是一场非正义战争,侵略他人国家,迫害他人数万万民众的侵略主义,是必将走向败亡的。
类似的书信,甚至被摆放在了莱阳指挥部,旅团长近卫文的面前。
看过内容的近卫文自然大怒,觉得这些被俘虏的帝国士兵十分的可耻,更被中国军人洗了脑,他在部队中宣言,指责这些投降的日本兵,并再三强调作战时绝不能被敌方俘虏,宁可选择玉碎,以报天皇。
可不管近卫文如何反击,平镇根据地的日本兵所写的劝降信,终究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日本兵们更是强调,八路军和平镇根据地的国军优待俘虏,若是上了战场,不必一心想着玉碎。
八路军与平镇的国军独立团周团长承诺,战争结束之后,会送他们重新返回祖国。
这无疑是不小的诱惑。
能从一定程度上瓦解日军士兵的斗志。
至于伪军们就更不用多说了,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伪军有向平镇根据地投诚的倾向。
援兵还没有到,近卫文虽然愤怒,也只能继续忍耐,等待时机,可随着失去锐气的他一步一步的退缩,周卫国那边却是步步紧逼,一步一步地剪除日军外围的据点和炮楼,消除日军的羽翼,以至于近卫文回过神来,却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周卫国了。
清源县。
凭证根据地、虎头山根据地、清源县三方联合作战会议上,周卫国提出继续加强对日军的攻势,进一步压缩莱阳日军,扩大鬼子的劣势,增强根据地方的优势。
前来开会的虎头山代表邱明对此没有异议,并表示支持道:“几个月的反扫荡作战,莱阳的日军元气大伤,以至于逐渐失去对莱阳及周边的控制,咱们这个时候趁机发起攻势,以近卫文那个老鬼子的谨慎,他能做的只有继续退缩。”
“这正是咱们发展扩大根据地的最佳时机。”
守成的汤炳权倒是没有那么激进,甚至还有一些忧虑,“卫国,邱团长,虽然说的没错,可咱们这样不断进攻,日后必会招来鬼子疯狂的报复,一旦日军抽调的援兵抵达,莱阳的鬼子怕是要掀起一场对咱们三方的大扫荡了。”
“就算咱们不进攻,难道小鬼子就不会报复?就不会对咱们三方进行扫荡吗?”邱明反问。
汤炳权被噎住。
他是在鬼子手上败习惯了,一路溃败,很少想过主动进攻日军。
周卫国笑道:“邱团长说的对,不管咱们怎么做,鬼子的报复迟早会来的,既然明知小鬼子日后会报复,咱们又何必留守?”
“现在多瓦解鬼子一分力量,日后鬼子报复的时候能用在咱们身上的力量就会少一分,何乐而不为呢?”
汤炳权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反正他看得很透彻,就陪着你们两个疯一次,万一鬼子报复性扫荡,我大不了丢弃清源县,再撤回西南好了。
离开清源的时候,周卫国跟刘志辉见了一面,一切都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刘志辉从中央军校毕业之后,果然被下放到了汤炳权的警备旅,目前是汤炳权警备旅的营长。
汤炳权对于刘志辉倒是十分看重。一来刘志辉是中央军校毕业,军事方面很有才能,二来汤炳权也听说了,这刘志辉竟是周卫国的异姓兄弟。
从这个方面讲,倒是也加强了清源县与平镇根据地的军事联系。
九月。
消息传来,华北方面,尤其是以河北为主的八路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大量破坏了以正太路交通为主的日军交通路线。
十月。
华北方面的八路军又开始大规模的第二阶段作战,四处拔除日军的炮楼和据点。
似是为了顺应大势,周卫国与邱明商议过后,平镇根据地与虎头山根据地一拍即合,开始四面出兵,同样是剪除莱阳日军在周边大小的据点。
莱阳县的警备旅在周卫国的劝说之下,也没有闲着,一营长刘志辉率领一个营的人马,甚至光复了清源县周边的一些小镇。
日军对莱阳及周边区域的控制再一次遭到冲击。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