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的一天,经过装模作样的起兵前准备,以及连续七八日翻越散关道的行军,张飞带领的五千原本驻扎在武都郡的兵马,终于入散关、抵达陈仓城下。
李素也不辞辛劳,翻山涉水,跟着大军一起走一趟。
刘备怕张飞不擅长官场交涉,无法挤兑住皇甫嵩。所以耍嘴皮子的活儿就让伯雅贤弟全权负责,三弟只管带兵壮声势演戏就好。
对张飞而言,上一次过陈仓还是十五个月之前,当时他是被担架抬着走的,因为跟西凉猛将阎行的交战负伤在身。所以陈仓这地方给张飞的印象还是比较败兴的,总容易回忆起受伤,也能顺带让他的吸取教训保质期变长一些。
兵马刚出秦岭山道,面前的陈仓城南城门就打开了,一小队精锐骑兵反应迅速,出城展开队形,拦住去路。
为首军官估计也就是个别部司马级别,今日正好巡哨当值,见到兵马就过来查问监督:“尔等何人!为何无故越界,还不速速退回!三辅之地全权由车骑将军镇守,外兵不得擅入!”
张飞负责首先大吼:“我等乃是征西将军、领益州刺史玄德公麾下,武都太守张翼德!你是何人?听闻董卓弑废帝,我大哥欲响应天下大义,快快请车骑将军前来相见。若不见车骑将军之面,我们便自行东去、为国除贼了,只求你们借粮数万石支用。”
那军官被张飞一声大喝,马匹受惊连退数步,连连勒马才算稳住:“既是友军以礼来见,有话好好说你吼什么吼!我乃佐军司马郑浑,尔等在此稍待,不可妄动。”
这郑浑是尚书郑泰的弟弟,年纪三十出头,在长安做官,所以被调到皇甫嵩手下当个偏裨将校。郑浑回城通报后,不到一刻钟,皇甫嵩就骑马赶来了。
“参见车骑将军!”张飞和李素都滚鞍下马,以礼相见。
皇甫嵩一愣,这才注意到李素也在。
他跟李素也见过不少面了,当然也是熟悉的,一年多前,李素护送万年公主回封地就藩,就公主的护卫事宜跟皇甫嵩交接过,还口传了几句如今已故的何太后的关照之语。皇甫嵩以大汉忠臣自居,对李素的交涉还是得给面子听完的。
李素就把刘备的讨董立场,不卑不亢地说了一遍。
他没说刘备有多主动跟袁绍、袁术、鲍信他们一起惹事,而是强调了“刘备得到消息晚,所以他得到消息时,一次性就同时得知不但关东有诸侯在讨董了,还连董卓刚刚弑杀废帝的消息都知道了。是因为董卓造有新恶、数罪并罚,刘备才忍无可忍想要出力为国除奸”。
陈述完之后,李素总结道:“车骑将军,你应该知道,素素言‘天命治乱之道,首倡必谴,殿兴有福’。
卓虽无道,然卓在京之时,天下终究和平,百姓尚无战乱之苦,故而我当初带领征西将军人马离京,不愿与之冲突,此后也从未想过要轻启战端。
但如今诸侯已然讨董,天下已乱,董卓又杀废帝,罪恶弥重,天下已不可免要分崩离析,征西将军这才被迫拿起武器平乱,以求速战速决、复宁朝廷,请车骑将军明察、共襄义举,或者至少不要阻挠我们,为我们提供些军粮。蜀道艰难,汉中虽然有粮,但不可能靠散关道山路运出,必须借用长安存粮。”
李素这番话,不仅是讲给皇甫嵩听的,也恰到好处让皇甫嵩身边一些心腹文官、将校、亲兵听见,为的也是收买人心,并且有个见证,让大伙儿都知道刘备的仁义,营造出了“其他人是主动拿起武器,刘备是被迫拿起武器”。将来出不了兵,要把锅推给皇甫嵩,也有那么多人见证。
李素随便一眼扫去,就注意到好几个说话作证还算有分量的角色:佐军司马郑浑、都尉董承、王子服……显然,如今皇甫嵩麾下嫡系的文武幕僚,基本上都是后世的汉室忠臣,即使中间有加入董卓阵营,也是因为董卓掌握了朝廷的名义,被裹挟进去的。
这些人既可以作为将来留在朝廷中枢作证的种子,又不会出卖皇甫嵩,确实非常合适。
可惜,不管李素说得多么天花乱坠,皇甫嵩果然还是拒绝了。
“放肆!刘备莫非是得意忘形了,他身为朝廷征西将军,负责在刘焉公然抗拒朝廷调遣、割据自立后讨平刘焉,就当尽忠职守。其余诸事也是他过问的?
当初董卓就是受朝廷之命讨平西凉诸贼,他是怎么做的?羌乱不能定,养寇自重,挟机入京,争夺己利。刘备若是也舍刘焉而入京师,与董卓何异?我皇甫嵩若是舍韩遂而入京师、失汉土而争私权,与董卓何异?
我皇甫嵩为将一生,我皇甫一族世代为将效忠大汉,只知平定夷狄、藩屏汉土,不知朝政曲直!刘备若能幡然悔悟,于我并立为国效力抵御外侮,则我与他故交依旧,若想染指朝政,除非从我皇甫嵩的尸体上踏过去!”
李素闻言,长叹一声。
虽然他知道皇甫嵩会拒绝,但听到这样的措辞,他还是有些肃然起敬的。
皇甫嵩这人的秉性吧,有点像德国人的军人传统:军人不问内政曲直,不为政客火中取栗,只为民族主义而战,只为抵御外敌而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