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沈浪虽然对皇权有一定的敬畏,但远远比不上王承恩这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无法切身体会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哪怕是崇祯发火,更多的像是在感觉大老板在发怒,听听就是了,没有生命的危机感。
不是他不知道皇帝发怒有可能出人命,而是他在和平社会生活得太久了,刚来这里不长,无法体会到封建制度下的人生百态。
包括他对崇祯行的一些礼节,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出于对皇权的敬畏。
毕竟活二十多年都没有见过皇帝,突然出现一个人说自己是皇帝,就要自己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的,不太现实。
除非真等到刀架在脖子上吧。
当然,沈浪不会自己去作死,他更多的是将崇祯当成合作伙伴。
不去做能惹来杀身之祸的事,若一点有失礼节的地方,想必崇祯也不会跟自己这个后世人计较。
当然,这应该也与沈浪的军人经历有关,身体里还是充满血性的,皇帝又不是神,凭什么给你当孙子?
“兴明啊兴明,咱家对你还不错吧,今天这事你怎的不提前和咱家说一声,这是会出人命的。”
王承恩还是有点埋怨的道。
沈浪放下茶杯,认真的道:“老王啊,陛下今天说的这事,可没和我说过,我可不知情啊。”
老王这个称呼,是沈浪和王承恩商量好了的。私底下称老王,在外人面前称义父。
是的,他宁愿称一个太监为义父,也不愿意叫什么王老公、爷之类的。
当王承恩知道老公在后世是丈夫的意思,也就释然了,没有强求。
沈浪又接着道:“再说了,连我这个外人都看出来了,陛下今天和你说的目的,不是要找你麻烦,只是想跟你提个醒。”
“陛下拿你当自己人,才会给你提个醒,像王德化、高起潜那些人,你觉得陛下会和他们说吗?”
“看着吧,接下来他们那些人都要遭殃了。”
想到王德化、高起潜这些地位不比自己低的大太监要遭殃,王承恩心底里还是莫名一颤。
“老王啊,你可别干糊涂事。”
“如果真有什么把柄抓在别人手中,尽早主动向陛下交代。陛下追不追究是陛下的事,你认错态度够不够好,那是你自己的事。”
“现在交代陛下不但不会怪罪你,反而会更加信任你,这点你应该比我更懂。”
“还有,以后啊,公事公办,只办陛下交代的事。其他人,没有经过陛下允许,给再多好处也不要沾。”
“那些人给得再多,能有陛下和我给的多吗?大明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陛下可以给你高官厚禄,而我也能给你很多生财之道。”
“以前做过错事,可能是没办法,有苦衷。以后,就没有任何理由了,而且,也瞒不住的。”
私底下,沈浪和王承恩之间就要随意很多,所以沈浪就直话直说。
他说得认真,王承恩听得也很认真,并不时的点头。
这些年大明官场非常黑暗且混乱,要说正直的官员,肯定有,但太少了。
说自己一身干净的,那更是凤毛麟角,打着灯笼也难找。
他王承恩在宫里混迹这么些年,怎么可能完全干净得了,大错是没怎么犯,但收受贿赂替人办事的事也没少。
不然的话,宫外的大房子哪来的?几十上百的仆役哪来的?还有埋在地窖里的金银财宝哪来的?
现在他也想通了,陛下以后显然是要重整朝纲的,那些屁股不干净的人,才干不足的人,以及贪赃枉法的人,都可能会被清算。
以前陛下容易被人蒙骗,以后想要蒙骗陛下就不容易了,因为沈浪带来了不少神奇的玩意儿。
其中一个小玩意儿,只有指甲盖大小,可以放在一个不被人发现的角落里。
比如灯台下、床底下、衣兜内、甚至鞋底,就可以偷听别人在讲什么话,并记录下来。
还有另一个小玩意儿也不大,放在某个角落,就像拍电影一样,把看到的人和他在做的任何事都记录进去。
这些手段,让人闻所未闻,让人防不胜防,东厂和锦衣卫在势力最大的时候也根本无法做到啊,而且还神不知鬼不觉。
面对这么些神奇的玩意儿,他王承恩敢保证以后如果做出对不起陛下的事能不被发现吗?
所以他早已经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只对陛下忠贞不二,陛下允许的事才做,不允许的绝对不做。
此时,沈浪又拿出手机,滑动了几下,翻出一张照片,直接摆在了王承恩面前。
王承恩拿起手机,仔细的看了一下照片,脸色不由一变,因为照片是一块石碑,正中央四个字:王承恩墓。
沈浪伸过手划了一下,划到了下一张照片,是碑文,第一列就是:御制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碑。
这说明这墓碑是他这个王承恩没错了,不是别的什么同名同姓的人。
碑文一共240余字,是清朝顺治帝为褒奖王承恩而撰写的,撰写于顺治二年四月。
此时的王承恩早已知晓清朝,正史中大明灭亡后,天下最终被清所得,而顺治正是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二年也就是两年后。
一个大活人,看着自己的墓碑,这种感觉沈浪自己也无法体会,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让王承恩体会这种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