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合伙人 第179章 精致利己主义者吴三桂

吴三桂虽然对崇祯的这份圣旨很不满,但他却不敢表露出来,因为这其中可是透露了不少内容。

以前关宁军即便没有战功,陛下也不敢大加斥责,还要多加安抚。

原因很简单,大明的辽东诸城以及山海关还需要关宁军守卫。

陛下更担心关宁军会步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后尘投清,从而让大明国门向满清彻底敞开。

而现在陛下敢这样斥责关宁军,甚至有要克扣关宁军粮饷给勇卫营的意思,那是不是不担心关宁军做出违逆之事了?

陛下的底气何在?勇卫营。

勇卫营这段时间的巨大战果给了陛下巨大的信心,不需要关宁军就可以独自面对建虏入寇了。

八千勇卫营敢直接与一两万建虏在城外野战,并取得大胜,那几千勇卫营就能够守住山海关。

所以,关宁军已经并非不可替代。

正因为如此,心里对关宁军的长期不满,就此爆发了。

当然,这里面恐怕少不了王承恩和沈浪的煽风点火。

特别是王承恩,这刘公公可是王承恩的心腹,而王承恩是沈浪的义父。

刚才刘公公说的这些话,肯定是代表着王承恩的意思。

王承恩这是要干什么?这是想将关宁军排挤走,然后让沈浪独占军功吗?应该是这样。

若真是如此,那说明沈浪已经有足够信心战胜建虏,不担心阿济格的反扑。

这样的话,关宁军更不能走了。

他吴三桂又不傻,陛下在圣旨中的意思看似对关宁军很不满,但并非真的想将关宁军赶走,而是为了逼关宁军出战。

若真的一言不和就回去了,那真的是将陛下给彻底得罪了,到时候他吴三桂和袁督师一样的下场都不稀奇。

吴三桂所猜不错,崇祯的这份圣旨自然是与沈浪和王承恩不关,不过更多的是与沈浪息息相关,王承恩只不过派了一个心腹按照指示行事罢了。

本来崇祯还是有些顾忌的,毕竟关宁军的地位确实比较重要。

而且一直以来朝廷对关宁军也多有依仗,不然也不会弄得天怒人怨也要每年凑出三四百万两的辽饷。

之前一直哄着,这突然就好像要翻脸了一般,万一吴三桂真的恼羞成怒投敌了怎么办?崇祯是有些怕的。

但沈浪作为一个未来人,通过史料以及一些学者的探讨,把吴三桂的性格算死了,这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种人智商高,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形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吴三桂才会在大明、李自成和满清三方之间徘徊。

不管身处哪一方,他的心智都不坚定,时刻在算计着自己的利益得失。

在大明,与满清暗中牵扯,大明亡了,又在李自成和满清两方之间左右摇摆,权衡利弊,最终将注下到了满清政权。

投清之后,又暗中与南明势力勾结,看到南明势力难当大任,便立即下狠手向清廷表忠心,甚至不惜杀死永历帝。

坐镇云贵时,拥兵自重,开藩设府,几近成了一个独立于清廷之外的小朝廷。

最终在康熙下令撤藩后立即举兵造反。

可见他从未真正效忠过任何人,他只效忠他自己。

纵观吴三桂的后半生,游走在各方之间,真是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人就不能让他掌握太大的权力,不然比那些贪官污吏的危害更大。

而且,这种人也不能一直惯着,需要不时的敲打和削弱,不然就会恃宠而骄,不知敬畏。

当然,这前提是你有敲打他的资本,否则很可能被反噬。

之前崇祯没有,那现在有了,勇卫营以及勇卫营这段时间的战绩就是。

吴三桂有足够的脑子,不用别人帮他权衡利弊,他自己就能够想得明明白白。

他会因为这份圣旨和崇祯翻脸吗?会真的直接回山海关吗?会投清吗?

都不会。

他最大的可能反而是率领关宁军与阿济格交战,不说多拼命,但绝对会比之前卖力。

毕竟阿济格现在是败军之将,士气正是低迷的时候,不趁这个时候建立一些军功,以后怎么保证关宁军的利益?

朝廷不会心甘情愿的每年花费巨资养一支不作为的军阀,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勇卫营。

如果关宁军的战绩与勇卫营相比太难看,关宁军怎么向朝廷交代。

一年几百万的辽饷就养出了一群草包?到时候真把辽饷克扣一部分给勇卫营都无法反驳。

至于投清,更不可能了,除非在大明没有容身之地,不然谁去那苦寒之地给满洲人当奴才。

满清给得了一年几百万两的辽饷吗?满清能给得了他吴三桂像山海关、宁远那样几乎可以当土皇帝的地方吗?

我吴三桂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都没有投了满清,怎么投你一个样样都不如皇太极的多尔衮。

而且刚辅政不久,大张旗鼓的征明就得到了现在这个结果,傻子才会给你多尔衮当奴才。

心中有了定计,既然这刘太监逼着他吴三桂现在就表态,他就给出态度。

便直接道:“关宁军并非不战,还请刘公公替长伯回禀陛下。”

“长伯先前所虑甚多,顾及建虏势大,关宁军精锐若全部葬送在此,山海关危矣,从此国门洞开,大明危矣。”

“如今,勇卫营旗开得胜,关宁军已察觉建虏乃外强中干,必驱之,必战之。”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