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896章 联军出动

朱高煦把夏原吉等同于黄子澄。他和父亲一样为自己的造反想出了“靖难”的理由:“清君侧,铲奸臣。”

朱棣要铲除的是黄子澄等,朱高煦要铲除的是夏原吉等。

他们这些当朝重臣,自然是平乱的主力。黄子澄,饱读诗书,擅长纸上谈兵,是一位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菜鸟。

夏原吉,从朱元璋时期一路走来,走过了五朝,协助朱棣治理过战乱后的国家,辅佐仁宣开创了“仁宣之治”,是一名真正的职场老手。菜鸟和老手出手便分高下。

他把自己等同于其父朱棣。朱棣造反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侄子皇帝在对他步步紧逼,真如他自己所说“靖难”是迫不得已,是要求生啊!

朱高煦呢,兄长和侄子一直对他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可他仍心生执念,一味要夺皇位。

在道义上,朱高煦就是众叛亲离。

朱棣既是优秀的军事家又是杰出的政治家。造反之前他还是慎重掂量了自己的份量的。

他过去常年征战,懂得军事即政治,政治即军事,因此他治军严明,俘获了不少人心。

他身上还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即使几次面临失败的危险,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成功。

朱高煦虽然经历过炮火的洗礼,但是不具备勇往向前的坚毅品质,更不具备政治智慧。

一出手,就只知道蛮干,给对手亮出兵马军器,亮出自己的底牌。

真不如他的侄子朱瞻基,一面喊打,一面喊拉,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摧毁对方的军心。

最终,朱高煦的造反之路只能算作一出闹剧。

大明这些皇子都是在老子死后造反的,纵观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从未有一个皇子敢在老子在位时造反。

当然,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二位不同,他们不是父子。

深知明朝历史的朱由检,更了解三个儿子的心理,他们刚刚从苦难中过来,就是让他们造反都不会。

再说,现在大明国土这么大,如果哪个皇子想当土皇帝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朱由检立即会给他们一些兵马,让他自己去海外抢地盘去,何必在家自相残杀。

朱由检现在在大明的威望,无论是满朝文武还是百姓心里就是一个神,根本就不是一个皇帝。

不但官员和百姓拥护他,整个大明将士更加是他的忠实粉丝,不要说造反,就是骂他一句被将士们听到都会砍死你。

还有他是一个自带系统的穿越者,只要他有银子和积分,全世界都和他对抗,朱由检也毫不畏惧。

正因为如此,朱由检才对朱慈烺这个太子毫无保留,他要让大明王朝在他百年后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为了不让明军秘密泄露,三位小将军奉命率领麾下人马,率先对军营五十里以内进行清场。

附近牧民本就不多,虽然不反抗不会遭到明军杀戮,可他们毕竟不是大明百姓,对明军还是很畏惧的。

在明军到来后,他们就纷纷往远处迁移,以免被战争波及。

有一些胆大的没有走,但接到明军通知后,他们立即离开。

半天时间,明军军营五十里范围内没有一个牧民存在。

这时,孟良率领麾下开始工作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埋雷。

地雷那时还没有,但炸药有的是,明军全员装备火器,火药当然不会缺少。

孟良带人划出一个五百米宽,一千米长的草地。让士兵开始挖坑。

土坑不需要太大,能把炸药连接起来就行,对方士兵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踩雷,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小土坑挖好后,里面放些炸药和手雷弹等爆炸物。另外每隔五十米在斜着挖一个大坑,里面蹲一个明军,上面用木板和青草盖起来,一旦听到信号他们立即点燃火药引线。

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在此期间一旦敌人来袭,孟良他们就前功尽弃了。

朱慈烺派出去的几十路斥候来回奔波在草原上,他们手中还有对讲机,会把发现的一切风吹草动都报告给朱慈烺。

两天过去,情报里没有发现联军有任何动作,孟良率领麾下终于在第三天顺利完成任务。

这时李岩率领的平寇军也把战壕挖好,现在不用担心联军来袭了。

唯一让朱慈烺不放心的就是孟良他们埋的炸药会不会爆炸,毕竟这都是第一次。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朱慈烺又着急所有将官开会,他要把怎么使用战壕的方法告诉将士们……

张富贵和黄大虎驻守第一道战壕。黄小虎张璐驻守第二道战壕。第三道战壕交给李岩的平寇军。

一旦第一道战壕挡不住联军冲击,张富贵立即退守第二道战壕以此类推,一定要在第三道战壕把所有联军挡住。

而朱慈烺自己率领两千亲卫和五万新军以及所有火炮手驻守军营。

这里的火炮手不包括迫击炮,迫击炮都分配给了三道战壕守军。

明军战壕挖的并不是很深,人现在里面还能露出肩膀和脑袋,这样方便射击。

一旦对方开炮,战壕里两米左右地方都防炮洞,可以暂时躲避一下。

一切准备就绪后,各轮流值班,其他军队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后随时准备被联军当头痛击。

河畔的明军帐篷密布,营盘四十座首尾相连连绵十几里,屹如山立,巍巍壮观。

河边明军一队十人一个帐篷,并在营地周边洒满了铁蒺藜,巡逻人员日夜不缀。

六月初,随着车臣汗国军队到来,五国国联军终于在哈萨克汗国境内成功会师。

反明五国共计二十五万人马,以戈洛文为首的联军首领为车臣汗接风洗尘后,联军又休息一天,准备第三天对进入哈萨克汗国的明军迎头痛击。

第三天,打着各色旗号,迈着姿势不一的步调的联军,终于浩浩荡荡地杀向明军军营!

号角声响彻天地,二十五万联军如同洪流一般向南而进,他们旌旗遮天,人喧马嘶,场面壮观之极。

沿途牧民一眼望去,只见青青大草原上旌旗如海,浩浩荡荡的人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一个十二三岁的牧民孩子指着联军大喊:

“快看,哈萨克汗国和四国联军终于出动了,好威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