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晚宋 第47章 大宋庙堂(三)

崇政殿,大宋皇帝赵昀精神焕发地坐在万民景仰的天下最高处,他高高在上,俯视着大殿。

大殿上是井然有序而又神色肃然的百官。

身边的太师椅已经没有了,背后的太后垂帘也没有了,赵昀再也不用看那两个人的脸色。他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傲视天下的满足,这么多年来,他终于体会到做皇帝的滋味。

“众卿可有本奏?”

“皇上有旨,今日有本当奏。”

当值太监站在銮台之上,面对着大殿高声传旨,声音空旷悠远,在大殿上回荡。

这是自古帝王的御下之术,皇帝坐在极高处,周围环境昏暗,让群臣仰视而看不清上座者面容,但皇帝却能看清大臣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色,让群臣感受到皇权的压抑、恐惧和威严。

赵昀热切的望着群臣,他希望有天下大事来供他决断。

“臣有本奏!”

礼部尚书真德秀出班,他紧走几步,跪倒在銮阶前,这是一个头发灰白的中年男子,身着从二品朝服,他是当朝儒学泰斗,曾是前太子太傅,也曾是太学教授,桃李满天下,朝中大臣及宗室子弟大都是他的门生。

“卿有何事?”

“臣以为几天前的兰陵王府宴会不符合我大宋的礼制,希望皇上下诏禁止这样的聚会,这是臣的详细奏本。”有宦官下来接过,转给了赵昀。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至少有一半的人都参加了那个宴会,甚至包括他真德秀本人,但却没人敢反驳,谁也不知道真德秀此剑最后指向谁。

但赵昀却不感兴趣,他把奏折轻轻一合,搁在当值太监的盘子里,他今天要听的是天下大事,而不是这些芝麻小事。

“此事容后再谈,其他爱卿还有何事,事关我大宋社稷的。”

“皇上有旨,此事暂不朝议,今日只讨论社稷大事。”

当值太监的声音传到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让低品者能听清。

众人这才明白皇上的意思,也微微放下心来。

真德秀碰了个软钉子,他本想参丁大全纵子行凶,现在只得沮丧地退回朝班。

“陛下,臣有本奏!”声音洪亮如钟,正是枢密院副使、次相孟拱。

“孟卿快快说来!”

‘臣所知,现南北两蒙大战夏国故地,关中精兵尽在潼关,此千载良机,臣愿亲自领兵北伐,趁凤翔、京兆空虚,一举拿下关中,望皇上恩准!”

这才是赵昀想听的大事,他站起来向群臣望去。

朝班中站出一人,乃新任兵部尚书李心传,他大声反对道:

“皇上,臣以为孟大人所言不妥!”

“有何不妥!”孟拱怒道。

“孟大人,你也是带兵大将,应知此时我朝战略重心是打通黄淮,若两线同时作战,恐怕不是我朝国力所能承受。”

“皇上!李大人说得对,现在我朝确实国力空虚,支撑不了两线作战!”

中书门下平章事董槐也出言反对。

“哼!养兵千日,我朝有百万带甲士兵,就算不战也虚耗粮饷,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再说拿下关中,我军未必没有补养,皇上!请给为臣十万军马、半年时间,若臣拿不下关中,臣愿提头来见!皇上,请恩准!”

“这......"

赵昀确实心动了,他此时就是想做几件大事,让天下人看看他赵昀决非偏安之帝。

“孟大人刚刚入相,只为一己之私,就想置皇上于天下之不义否?”

一个弯酸的声音从朝班中传来,仿佛是一瓶二十年的老醋。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走出一人,相貌玲珑、身材矮小,却是清流派三领袖之一的魏了翁。

“我怎地置皇上于不义,魏大人你要说清楚!”

“四川百姓前几年刚饱受蒙古人蹂躏,现在尚未恢复元气,孟大人又要妄起刀兵,推百姓于水火,适才连你自己都不能保证拿下关中,若蒙古人反扑四川,孟大人何以面对?四川百姓又何以面对?

他们自然会骂你无能,但更会说皇上不仁,这难道不是置皇上于天下之不义吗?皇上!国以民为本,孟拱居心叵测、擅动国本,臣建议立刻罢其一切官职,逐出朝堂!”

老醋突然变成了火油。

“你!你!腐儒也!”孟拱指着他,气得说不出话来。

唇枪舌箭、皆有道理,赵昀有点为难了,他突然瞥见朝班首列的丁大全正坐在那里微微冷笑。

“丁爱卿,你久为枢密院使,又曾是兵部尚书,应该知兵,你来说说!”

“臣遵旨!”

丁大全慢慢走出,盯了一眼孟拱,又瞟了瞟魏了翁、董槐等人,鼻子轻轻哼了一声,这才对赵昀说道:“腐儒之言,皆不可听;孟大人所言战术上是对的,战略上却错了。”

“什么战略?”

“取关中可以,但不是现在,我朝不可与蒙、金两国同时为敌,现在蒙人的正面敌人是女真人,就让他们去厮杀,等最后两败俱伤,我们再取渔翁之利,这何乐而不为?

再说蒙古人的战力皇上也应该很清楚,三万人便可横扫四川,我们现在去和它打,胜负难料,所以臣以为应先埋头苦练精兵,以待天时。待时机成熟,皇上再御驾亲征,横扫六合,建千古不世之基业。”

赵昀龙心大悦。‘御驾亲征,横扫六合,建千古不世之基业’,他仿佛看见自己在接受万邦的朝拜,这是何等的气魄!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