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孔明吃了一惊,他感到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父亲,我们为什么要讨伐曹操?”
“曹操……不,是曹贼!曹贼根本就是第二个董贼!”孔融咬牙切齿地道,“我们先前真是看错他了!此人实乃大伪似真、大奸似忠!”
“曹操竟然杖杀了文礼!”蔡邕也是悲愤不已。
“此贼终于露出他的真面目了!”跟孔融、蔡邕一起过来的那个中年文士同样悲愤交加。经孔融介绍,孔明得知此人叫陶丘洪,也是一位当代名士。
“父亲、蔡伯父、陶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孔明一头雾水。
经过孔融三人的叙述,孔明总算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曹操自从干了只身刺董、号召天下诸侯讨董、加入讨董联军激战西凉军、迎接天子东返洛阳等一系列匡扶汉室的大事后,他的社会名望、个人声望、口碑都是极好,深得天下人的赞誉,被天下人视为“汉室忠臣”然而,他诛杀王允、驱逐吕布之举使得他的口碑一下子大打折扣,毕竟王允和吕布都被天下人、忠于汉室之人视为“诛杀董贼、挽救汉室的大忠臣”曹操一方面诛杀了王允这个诛杀董贼的汉室英雄,一方面把天子掌控在手,玩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段,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看透了他的“真面目”比如兖州陈留国名士边让(字文礼/元礼)。
边让是当代名士,名气很大,与孔融、陶丘洪、蔡邕等名士齐名,并且彼此关系很亲密。在认定曹操已经暴露“乱世奸雄的真实嘴脸”后,边让屡屡地抨击、贬低、讥讽曹操,惹得曹操十分恼怒。前阵子,有边让的同乡人向曹操污蔑边让,曹操彻底勃然大怒,派人杖杀了边让——所谓“杖杀”就是用木棍将人活活地打死。
也许在曹操看来,他弄死一个“腐儒”跟捏死一只臭虫一样没什么区别,也不会有什么后果,然而,他错了,他捅了一个大马蜂窝。即便是杀人如麻的董卓,杀的也是公卿大臣和平头百姓,基本没动士族名流,甚至还纡尊降贵地主动讨好天下的名士们,给众多名士发了一堆官帽,蔡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曹操诛杀边让是东汉末年第一起掌权者杀死名士的大事,极具划时代的意义,成为他的政治污点。先杀王允,再挟持天子,后杀边让,这三件事使得曹操名声一落千丈,堪称身败名裂,成了天下名士共同憎恨仇视的对象,尤其孔融、陶丘洪、蔡邕等与边让关系密切的名士。孔融此时手握一州的军政实权,自然产生了讨伐曹操的念头。
“明儿,你意下如何?”孔融目光炯炯地看着孔明,“曹贼,就是第二个董贼!想当初,很多人已经看出了董贼的真面目,但偏偏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结果酿成了祸乱天下的大乱,如今,我们可不能养虎为患,真的让曹贼成为第二个祸乱天下的董贼!必须将其及早铲除之!”
孔明有些措手不及,因为眼前这事确实让他深感意外,在书上是没有记载的,根据书上记载,孔融虽然也曾为一方诸侯,但没多久就被袁绍灭了,因此,虽然孔融憎恶曹操,但他没有起兵讨伐曹操的资本,只能在嘴上占占曹操的便宜,最终也因为祸从口出而招来了杀身之祸和灭门之灾,如今,情况不同了,孔融一方面憎恶曹操一方面又有起兵讨伐曹操的资本,于是,孔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跟曹操兵戎相见的念头。
沉吟一下后,孔明问道:“父亲,出师得有名,我们讨伐曹操的理由是什么?”
孔融激动地道:“曹贼谋害王子师(王允)、戕害边文礼(边让)、挟持天子,这还不够?”
孔明无奈地道:“曹操可是名正言顺的司隶校尉、车骑将军、武忠侯、兖州牧呀!”
孔融愈发激动:“那是他威逼天子封赐他的!”
孔明苦笑:“威逼不威逼,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天子就在曹操的手里,只要曹操一发话,天子马上就会被他威逼着颁布一道诏书,说我们是犯上作乱的逆贼,号召天下诸侯共讨我们,届时,如何是好?”
孔融正气凛然地道:“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和曹贼,到底谁才是逆贼,天下人有目共睹!”
孔明无力吐槽自己的这个爹,他发现,孔融作为一个文学家确实还不错,但玩起政治来,简直就是幼稚,难怪最后死得那么憋屈。扪心而论,对于曹操,孔明没有太大的好感,但也没有太大的恶感,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成功地统一了华夏北方,为华夏得以再度大一统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地恢复了华夏北方的经济生产,重建了华夏北方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华夏北方的发展,保护了华夏文明和文化的延续,抵御了境外胡族对汉地的入侵……诸多方面的贡献都极其巨大,但曹操除了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心狠手辣、草菅人命的一面,比如,他为报父仇,在徐州展开过大屠杀,对柳城、雍丘等地也搞过屠杀,另外,他在朝中也屡屡大兴屠戮,杀害过很多汉室名臣、当代名士等。孔明敬重曹操的优点、贡献、功绩,同时不能接受和认可曹操“心狠手辣、草菅人命的一面”。
“父亲……”孔明采取迂回战术,他知道孔融此时对曹操已是充满愤恨,他不能为曹操“说好话”必须改变说话方式,“曹操可不是软柿子呀!我们在青鲁发展得很好,曹操在司兖豫三州也发展得日益兴旺,我们要是跟曹操打起来,胜负可不好说,同时,父亲千万不要忘了,在我们的北方,有袁绍,袁绍可是曹操的盟友,在我们的南方有陶谦和袁术,陶谦温文尔雅,性格慈软怯弱,恐怕不敢帮助我们,袁术肯定趁火打劫,在讨董之战中,袁绍、袁术的真实嘴脸已经暴露无遗了,相信父亲你是清楚的。到时候,曹操、袁绍、袁术三方联合攻打我们,我们怎么办?双拳难敌六手啊!”
“这……”孔融顿时语塞,他在战略上、军事上几乎就是一个门外汉,讨伐曹操是他一时冲动、出于义愤、不假思索的念头,根本没考虑过客观性和可行性,此时被孔明一针见血地进行反问,他自然无言以对。
“父亲啊。”孔明显得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地道,“老子说过,佳兵不祥。打仗,可不是儿戏啊!一打起来,要死伤多少人?要耗费多少钱粮?万一我们打输了,曹操、袁绍、袁术三方联军杀进了青鲁,青鲁岂不是生灵涂炭?届时,如何是好?青鲁百姓岂不是要受到一场无妄之灾?”
“这……”孔融愈发语塞。
陶丘洪显得烦躁无比地道:“难道真的拿曹贼没有办法了?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贼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变成第二个董贼?”
孔明道:“圣人云,欲速则不达。剿灭曹操是一件大事,岂能一蹴而就?必须深思熟虑、精心策划,以静制动、伺机而为。眼下,天下大乱,各地无不纷争动荡至极,曹操坐拥中原,正是四面环敌的四战之地,北方的袁绍跟他是各怀鬼胎,南边的袁术跟他早就屡屡发生战事,西部的韩遂、马腾一直贪图长安和关中,就连被他逐出洛阳的吕布也在不断地给他制造麻烦,他的地盘是十分不稳定的,早晚陷入大乱,到时候,才是我们的机会。这个等待机会的过程,也是我们努力发展自身、强军富民、壮大青鲁的宝贵时间。只要我们自身足够强大了,很多问题才可以游刃有余地迎刃而解。”
蔡邕叹口气:“孔明说得对啊!”他们三个都是文人,舞文弄墨、吟风弄月是他们的专长,在这种打仗的事情上,他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听孔明的。
孔融深深地吸口气:“也罢,就按照明儿说的办吧!等待时机,壮大自身,早晚给曹贼致命一击!”
孔明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成功地打消了孔融现在就想讨伐曹操的念头。孔明当然不想跟曹操作战,但他又不太方便违逆孔融的意愿,于是从客观上分析青鲁不能讨伐曹操的因素,说服了孔融。孔融认为孔明跟他一样想要讨伐曹操,只是迫于客观现实才暂时放弃的。
“曹阿瞒啊曹阿瞒,你能不能低调点?我不想跟你打仗,但我爹现在可是很想打你呀!”孔明在心里烦恼不已,他只想“偏安于青鲁”但是,事实却告诉他:人在乱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