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727节汉阳之战(9)

第二份军情报告来自庞德,上表道:

豫州总兵兼代行豫州提督庞德诚惶诚恐,顿首上言,西贼大将关羽率军北犯,兵临汉阳城下,臣奉命增援汉阳,竭心尽力、不敢懈怠,然,青州提督宗员、徐州提督曹豹等人实为汉西奸细,与关羽暗通款曲、内外勾结以谋汉阳,宗员、曹豹多次故意坐失战机、纵敌乱戎,其后更妄图谋杀臣等以掌控局势,臣与汉阳郡太守司马朗同心并力以克敌平乱,汉阳郡总兵闵贡于城内混战中英勇战死,变起仓卒难以细言,臣等谨以飞章奏闻,乞请陛下、殿下裁定。

除了宗员和庞德的军情报告,先后一起发来的还有王子服、曹豹、吴子兰、黄奎、吴硕、徐宗、司马朗、闵贡等人的军情报告,前者告后者通敌,后者告前者反叛,各执一词、各陈是非。庞德、司马朗等人指证宗员、曹豹等人“是汉西的奸细”,宗员、曹豹等人指证庞德、司马朗等人“是曹魏的奸细”,莫衷一是、真假难断,使得整件事笼罩上了扑朔迷离的迷云。

“殿下,”田丰出列上前一步,“汉阳得失关系重大,必须及早决策之,否则,汉阳危矣。”

孔明心情复杂地看向田丰:“田公,汉阳前线的文武高层已经分裂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说对方是曹魏奸细,另一派说对方是汉西奸细,那么,到底谁是真,谁是假?谁忠谁奸?”

田丰迟疑一下,他回头看向同在现场的司马懿:“司马侍郎,河北的曹魏军队可有异动?”

司马懿道:“有,宗提督所言不虚,曹魏大将曹仁确实率领五万以上的兵马进驻于范县,随时可能横渡黄河南下,威逼进击汉阳。”

新任参政尚书、步骘好友卫旌出列上前一步:“殿下,下官建议司马侍郎不要参与此事,以作避嫌。”卫旌学识广博、才干过人,为人忠贞严正、刚强清高,他知道司马懿深受孔明信任和器重,但毫不顾忌地直言进谏。

孔明看向卫旌:“子旗(卫旌表字),你的意思是……”

卫旌不卑不亢地道:“司马侍郎的兄长司马太守毕竟正是此事的当事人之一,对于司马侍郎和司马太守的人格品德,下官不做评论,但是,司马侍郎、司马太守的父亲司马建公(司马防)现在邺城,担任曹操身边近臣,此为事实也。”

孔明心头一动,他想起来了,卫旌所言不虚。司马朗、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既是汉室大臣,也是曹操的臣属,他的政治立场跟先前的荀彧是一样的,一方面忠于汉室,一方面心知肚明汉室难以中兴,愿意跟曹操合作、为曹操效力,并且,司马防与曹操有着很深厚的私交关系,早在曹操青年时,司马防多次地赞扬曹操,为曹操扬名,还举荐曹操为官,可以说是曹操的伯乐。在刘协脱离洛阳、迁往汉阳时,司马防没有跟刘协一起走,而是留在了洛阳,留在了曹操身边,在曹操放弃洛阳、退往河北时,司马防继续跟随曹操,一起去了河北、去了邺城。

司马朗、司马懿在汉东当官,司马防在河北当官,加上司马朗身陷此时疑云,显而易见,司马懿在这个时候应该避嫌。

“卫尚书所言甚是!”司马懿出列上前一步,“殿下,下官确实应该退出此事以作避嫌。”

孔明有点迟疑。

“殿下!”司马懿朗声地道,“卫尚书秉公办事,殿下必须采纳卫尚书的谏言,下官告退。”言罢,他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孔明没有阻拦司马懿,公事就要公办。

在司马懿退下后,孔明看向现场众臣:“诸位如何看待?”

众臣态度谨慎,没有轻易地开口表态,这是一个“站队”的关头,一旦站错,不但会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也会给自身带来极大影响。

经过短暂的沉默,吏部右侍郎兼廉政公署主任辛毗开口表态:“殿下,下官相信庞总兵、司马太守!”——原吏部右侍郎兼廉政公署主任张俭已逝世,在临终前举荐辛毗接替其职务。辛毗性格率直沉稳,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并且独来独往,从来不在私下与别的官员结交,蔡邕之子蔡晨向其女辛璇求亲,遭其两次拒绝,就是为了不沾染攀附之嫌,蔡晨最后还是请求其姐蔡琰委托孔明亲自出面为其说亲,方才让他允许这门亲事。

孔明看向辛毗:“辛公何出此言?”

辛毗凛然正色地道:“下官先前多次接到青州总兵周昕、徐州总兵周昂对宗员、曹豹的揭发举报,称此二提督在青徐二州安逸怠惰、沉迷享乐并且多有劣迹,既欠缺私德,又谈何公义?况且,周昕、周昂二总兵此时皆已战死阵亡,实在可疑。下官相信庞总兵、司马太守!”

孔明沉吟不语。

“殿下!”贾诩开口道,“在宗员、曹豹、庞德、司马朗的报告中,双方都未提及当宗员、曹豹与庞德展开互战时遭到关羽军趁机攻杀,此况十分怪异反常。如果宗员、曹豹所言为实,此二人忠于大汉,庞德是曹魏奸细,那么,关羽军必然趁机攻杀双方,然却未有,如果庞德、司马朗所言为实,此二人忠于大汉,宗员、曹豹是汉西奸细,那么,关羽军的按兵不动之举便可说通了。由此可见,庞德、司马朗所言更加可信。下官……倾向于相信庞总兵、司马太守。”

孔明点点头:“那么,本王现在如何应对?”

贾诩道:“事已至此,就算陛下下旨、殿下下令,汉阳前线局势仍然得不到控制,因为,忠者自忠,奸者伪忠,忠者手持圣旨,奸者伪造矫诏,前线将士难以甄别判定究竟谁忠谁奸。为今之计,就是殿下您亲自提领一军前去汉阳督战,只要您出现在汉阳,局势立刻就可反转。”

杨彪表示反对:“文和此策不妥!殿下身系天下之安危,重于泰山,岂可亲身轻往险境?”他看向孔明,毛遂自荐,“殿下,臣乃当朝太尉、卫将军,由臣前往汉阳前线宣读陛下谕旨、殿下命令,一样有效,无需殿下本人亲往。”

荀彧道:“杨公不避刀箭、公忠体国,令人肃然起敬,只是,杨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殿下本人亲往汉阳,还有第二个目的,此目的直接关系到南路战事的全局,非殿下本人不可。”

杨彪诧异地道:“是何目的?”

荀彧道:“这一节,杨公可单独询问殿下。”

刘虞道:“殿下,汉阳既危,是否需要调动太史大都督部下部分兵马开赴汉阳以作增援?”

田丰道:“无需。潼关已击破在即,倘若抽调部分兵马,岂不正中贼军的围魏救赵之计?另外,必须即刻命令黄河水师提督欧阳四海,严防死守魏军黄河水师,必要时可先下手为强!”

众人议定,孔明一锤定音:“好!本王即刻率军前去汉阳!通知司马朗,让庞德部入城!”

由于时间已是刻不容缓、分秒必争,下达决心和决定的孔明当即点起一千虎贲卫和两千羽林军,尽为骑兵,一人配两匹马,一路换马不换人以保持速度,全速地前去增援汉阳前线。三千兵马似乎有点少,但孔明对汉阳的“增援”并非在于带去兵马,而是在于前去公开宣布谁是忠臣义士、谁是奸细叛逆,一旦这件事得到尘埃落定,那些受奸细叛逆蛊惑欺骗的将士官兵立刻就会不受奸细叛逆的控制,继而在孔明的命令下攻击真正的敌人,这才是关键所在。

跟着孔明前去汉阳的大将共有两人,一是司州提督张绣,一是司州总兵管亥,另有六员副将、部将:胡车儿、朱建明、陈文、于悦、于毒、眭固,都是太史慈从中路战场潼关前线调拨派遣跟随孔明前去解救汉阳危机的。

由于汉阳战事重大并且关键,孔明临时特设“中原总督”一职,统制豫兖青徐四州军务,由他本人担任该职。孔明本来想请卢植担任的,但卢植年事已高,身体经不起急行军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