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人县到下曲阳之间大概有近三百里的路程,途中要经过廮陶和杨氏两县,亦可走常山国的高邑和平棘,但是李琛考虑之后,还是选了走廮陶和杨氏两县前往下曲阳。
当他们行至廮陶的时候,廮陶城已经被官军再次克复了,不过廮陶城也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在官军和贼军之间反反复复的争夺之中,城中百姓已经所剩无几,城墙也垮塌了多处,连城门都破损不堪,摇摇欲坠了,可以说廮陶城眼下已经失去了战略上的价值,没有任何争夺的必要了。
李琛也没进廮陶,而是绕城而过,在城外还可见到旷野之中,到处散落着不少贼军残缺不全的尸体,整个廮陶城外,几乎变成了乱葬岗,不知道埋了多少百姓亦或是官军还有贼军的尸体,夕阳之中,漫天飞的都是乌鸦,旷野之中,远处的地平线上,一些野狗远远的瞪着猩红的眼睛,注视着李琛的这支兵马,一副末世的景象,令人看在眼里,心中发寒。
接下来的三天行军之中,原本繁荣的平原之上,他们却很少见到行人,即便是途经一些乡亭里落,也很少见到多少百姓,所过之处,看到的大部分里落,都呈现出一片破败,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满地的饿殍伏尸。
巨鹿郡作为太平道的大本营,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黄巾军从兴起到败落,苦的是冀州的黔首百姓,短短十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整个巨鹿郡境内的百姓,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除了黄巾贼反复跟官军的厮杀死亡的人之外,巨鹿郡的百姓,也因为战祸造成的饥荒,死亡人数估计起码不下二三十万之众。
整个巨鹿郡鼎盛时期,也不过区区百万不到的人口,经历这场浩劫下来之后,人口可以说直接少了近半,这还仅仅是巨鹿郡一地的人口损失,加之其它各州的损失情况,仅仅是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大汉整个人口损失就恐怕超过百万以上。
李琛看着这一副末日的景象,心中很不是滋味,用末世来形容眼下的时局,一点都不过之,可是他明知道未来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却又无力阻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汉这辆破车,保持着巨大的惯性朝着深渊冲去。
当李琛领兵抵达下曲阳的时候,此时围绕着下曲阳,官军和黄巾军激战正酣,皇甫嵩果然是一员名将,率军抵达下曲阳之后,短短几天时间,便连败张宝麾下的黄巾军数阵,斩杀了过万的黄巾贼。
张宝看不能力敌皇甫嵩的官军,于是只能收缩到了下曲阳城内外,固守营盘,转为了守势,而且张宝也收到了一个令他感到沮丧的消息,他此次派手下的大将高升前往中丘,结果还是战败了。
没想到李琛率领一支骑兵飞马赶回中丘县,在中丘县城外,以数百骑兵突袭高升所部,居然愣是直闯高升的中军,当场便将高升阵斩,高升带去的兵马,也皆被李琛打散,被斩杀数千人之多。
而另一支常山张牛角的兵马,则在襄国县闻讯之后,立即逃回了常山国境内,不敢跟李琛交锋,他试图攻取中丘县,杀李琛族人为弟弟张梁报仇的计划宣告彻底破产。
不但没能杀了李琛族人泄愤报仇,反倒还把高升这个大将给折在了中丘县,另外还损失了大几千的兵马,这一下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当真是赔大发了。
所以张宝为此感到十分郁闷,同时又对李琛增加了几分忌惮,暗想这李琛果真是他们太平道的灾星,只要他一出现的地方,自己太平道这边,肯定就会倒霉。
现如今下曲阳的情势对他们黄巾军来说,同样也不容乐观,虽然他想方设法这次在下曲阳,再次召集了八万多的人马,试图跟皇甫嵩决一死战,希望能像上次击败董卓那样,在下曲阳再击败皇甫嵩。
可是当皇甫嵩几天前率兵来到下曲阳之后,经过数次交手,他发现皇甫嵩确实十分难以对付。
皇甫嵩不同于董卓的冒进,这个老家伙十分沉稳,到了下曲阳之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丝毫不给他任何机会,任凭他怎么设计,皇甫嵩都坚决不肯上当,始终步步紧逼,不断的对他们黄巾军实施挤压战术。
而且皇甫嵩麾下的这些官兵,也很是精悍,他派兵屡屡跟皇甫嵩交手,但是却无一胜绩,皆被皇甫嵩调动兵马,将他麾下的黄巾军给击败,短短几天下来,他就接连折损了上万的人马,还折损了几员大将。
野战看来想要击败皇甫嵩是不太可能了,官军比起他们黄巾军,野战方面要强过他们太多,仅凭着目前兵力的优势,根本不是官兵的对手,于是张角只能选择守势,寄希望于能依托下曲阳的坚城,拖垮皇甫嵩的官兵。
但是张宝却还是信心不足,兄长张角把广宗经营的怎么样?他其实心里很清楚,张角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广宗城外布置深沟高垒,但是最终还是被官军击破,十万黄巾军尽丧与皇甫嵩之手。
而他下曲阳这里,扎下的营盘远不如广宗那边,兵力方面也没有广宗多,而皇甫嵩手下目前的官军兵力则多达五万人之众,另外还得到了巨鹿郡太守郭典的支援,双方实力明显是皇甫嵩那边高一些。
眼下张宝根本没有足够的把握,能依靠着目前的兵力击败皇甫嵩,他唯一的指望就是能坚守一段时间,召集北方各地的黄巾军,前来下曲阳增援于他,那样他才有一点胜算。
既然连张宝自己现在心里都没了底,就不用说张宝手下的那些黄巾军兵将了,自从接连吃了几场败仗之后,聚集在下曲阳的黄巾军部众们,就开始有些人心惶惶了起来。
他们也看出来,此次皇甫嵩带来的官兵,远超过了上一次董卓带来的官兵兵力,而且其战力比上次董卓带来的官兵战力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