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47节 堵胤锡的成功

本来照他的想法,明军依托坚城,消耗掉鞑子的有生力量后,明军展开反击,进行北伐。

但对方力量并没损失多少而是大步后退,对方在济南展开防线,从徐州到济南有六百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对方骑兵大有挪腾的空间,节节阻挡,待到已军攻到济南时,对方以逸待劳,我军只怕难以讨好。

他立即下令召开军议,与诸人商量对策。

军议很有好处,可以集思广益,减少自己的失误,毕竟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猪哥亮。

同时,在军议中可以看出诸人的水平、为人担待,上位者的时间宝贵,对于部下不可能通过长期的接触知道他们的水平高低,开个会议,了解一下,就有好处。

同时,其余的官员们彼此间也可以增进了了解。

他召开的是文武联席会议,包括内阁、兵部、户部等文职官员,有姚明恭、王铎、高弘图、马士英坐在他的左边,还有新近入阁的杨铖新,以及各部的官员,右边则是他的将军们。

会议由总参谋长甘辉主持,他介绍了情况后,诸人踊跃发言!

不外乎是速战还是缓战,一部分官员认为应该速战,不可给鞑子喘息之机,否则一旦鞑子站稳了脚跟,发挥北方的力量,则以后更加难打,导致我军进攻不利。

而另一部分的官员则认为缓战为好,他们觉得北方残破,再怎么发展,哪怕三年五载,也难与南方比,不怕他们。

阁臣马士英说道:“如今我朝定鼎方一年,民心新附,以下官之见,可待多一年,等朝政稳定之后,再行北伐。”

马士英并无贰心,如今颜常武强势无比,他是真心为颜大少打算。

在他看来,颜常武得罪了太多的人,进行的摊丁入亩、土地阶梯式收税事务正隆隆烈烈地进行着,颜常武站在了天底下所有地主的对立面,连带着他们的家族,可谓是仇人纵然不过亿,也可能有几百万!

单是他自己,自认对颜常武是忠心不二的马士英,分割自家地产时也感到阵阵肉痛,那不用说其他的地主,只怕他们找道士作法“打小人”很盛行。

这样的形势下,主力北伐,岂不是给小人以可乘之机!

到时,连老巢都保不住了,北伐还能成功?

马士英认为颜常武操之过急,为此,他犯颜直谏!

持此意见的人不在少数,与认为需要急攻的意见激烈交锋。

与会人员中,新晋的户部右侍郎堵胤锡看看这,看看那,他还是首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军议,觉得甚是新奇。

者姓有点奇特,堵胤锡,又写允锡,又名锡君,原名灵授,字仲缄,一字牧子,号牧游。

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兴市屺亭镇前亭村人。

他在11岁时,父母俱丧,12岁时,依于岳家陈氏。其岳父贫而好义,聘请塾师教他诗文。(该岳父不错!)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十月,胤锡到无锡参加县试,被录取。十一月参加府试又被录取。十二月参加院试,被黜。这时无锡马太史赏识他的才学,受业于其门下,执弟子之礼,攻读数年,学业大进。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七月,他写了万言书呈何太守应瑞,太守奇其才,并予以热情的鼓励。天启二年五月,胤锡补府学弟子员。天启六年,他参加院试,名列一等。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他中江宁乡试第十六名。崇祯十年中进士。崇祯十二年四月,任南京户部主事。

他忠诚为官,勇于任事,官声很好。

今年的五月对于有志于为新朝服务的人士是一个极好的月份,五月十五日,朝廷开科举,二百三十一名经过了八股文和新科目考试的进士新鲜滚热辣地出炉!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适应能力强,尤其是考试能力,新朝增加的《自然科学》、《法学》、《经济学》考试科目被那些家伙轻松拿下!

新进士能够满腹的国学,然后将《自然科学》、《法学》、《经济学》讲得头头是道。

所以说,中国人的考试能力认了第二,世界上就找不出第一来,这不是虚的!

没考中的举子们,正热火朝天地投入新一轮的学习中,预备三年后再战!

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颜大少表示,国学非常重要,八股文照考不误,占一半的分值,所以社会读书人阶层心绪安定。

到得五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共四天,朝廷进行了各处官员遴选,拿出了许多官位,让官员们公开地竞选!

这是很新奇的事情,以前官位子都是皇帝、内阁和吏部决定,现在吏部主持,侯选的官员们公开亮相,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争取位置。

堵胤锡也就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他有能力,且廉洁,得到了户部右侍郎大位!

如今他参加军议,觉得与前明大不一样,南明乃是就事论事,而前明论事则论着论着,往往歪了----变成了各方势力相互攻讦的场合,大家狗咬狗,扯旧事翻新账,看上去热闹无比,实际上是一事无成!

现在军议根本不会有前明的情形,大家就事情发表意见,不说其它。

更让他觉得新奇的是坐在内阁首辅姚明恭对面的那个红毛番斯托姆,该红毛番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他原是荷兰驻台湾的舰队司令,识事务,早早归顺,成为了东南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现在身居南明军队高位。

斯托姆位置稍打下的又一个红毛番,风度翩翩,贵族气息深厚,正是英国人戴维先生。

戴维先生感觉到他的目光,向他点点头,堵胤锡亦点点头。

“领袖使用番将,听闻在他东南府里洋人不少,颇有一种盛唐的‘海纳百川’的气派,或许领袖会成就一番伟业!”堵胤锡胡思乱想地道。

“堵大人,你的意见呢?”甘辉的声音提醒了有点走神的堵胤锡,他赶快站起来,诸人的目光都盯着他,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下官主张急攻北方,但如何个攻法,则不是下官所能置喙的,下官想的是,招抚北方流寇和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