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一世唐人 第三百八十二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8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破军听到李世民这般说,当下眉头一挑,一笑说道:“父亲也认为科举制虽可对世家大族冲击一二,却是撬动不了根基,孩儿这儿却有一件物事,对世家大族有着致命冲击,不知父亲可有兴趣?”

李世民一听便是笑了,指点着李破军笑道:“你这孺子,何以能口出狂言”。

李破军听了却是一扬脖子说道:“先莫管孩儿是否口出狂言,父亲你说,文化知识以何为载体传播?”

李世民听得一愣,“载体?书册呼?”

李破军居然嚣张的打了个宾狗,挑眉说道:“然也,四书五经皆以书册为载体传播,那孩儿若是能大量的生产书册,而且成本极低,父亲认为这有没有可能令世家大族伤筋动骨呢?”

李世民一听,忽的一下睁大了眼睛,“什么?大量生产书册?”

说罢又是看向李破军,直沉声问道:“细细道来”。

李破军见状大喜,喝口水直说道:“孩儿年前阅读墨家杂家农家等杂书之时,思得一法,名曰活字印刷术,按照此等方法可以大量印刷书册,而且成本低,一套模具可是重复使用,一套模具,人手材料皆是足够的话,一夜印出数百套《论语》不在话下”。

李世民听到这儿淡定不了,直定着李破军惊问道:“当真有如此神器?如此做法,快快道来”。

“此等活字印刷术便是将胶泥烧制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了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如此一来,印刷书籍,甚是快捷方便,效率极高,待日后,书籍印刷多了,普遍天下,百姓皆有书本可读,我就不信这天下寒门学子入仕之后皆投世家大族门下”。

李破军兴致勃勃的一口气说罢了,兴奋的看着李世民,期待着李世民兴奋的表情,然而李世民听完后却是皱眉深思。

“父亲,如何?此法是不是绝妙?”李破军好奇的问问,心里疑惑的很,怎的这般反应,印刷术一出,书籍普遍了,百姓有书可以读了,那么世家大族掌握知识的优势便是弱化了啊,怎的这般反应。

哪里知道李世民被李破军打断深思之后,回神一瞪李破军,直一拍案桌怒道:“哼,绝妙,糊涂,如此一来你撬动的不是世家根基,而是致我李唐皇族于死地”。

李破军闻言一愣,张目咋舌,什,什么,致皇族于死地?怎么会?

李世民也是看见了李破军的懵圈,直道:“殊不知民可使由之,却不可使知之。一旦百姓开智,皆学那秦之张楚(陈胜吴广起义成立的政权),汉之黄巾,我大唐何存”。

李破军听了一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

这就是愚民政策吗。

他前世也是听过这个著名的争论,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意存在很大的争论,这一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句意不同,对孔子的为政思想评价也是不同。

由于古汉语没有断句,所以人们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按照不同的断句,对此句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一句读源远流长,文化大革命时更是用来攻击孔子。

古人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一般正面解释。

意思也就是说: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但是李破军始终认为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才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万世师表,怎么可能提出愚民政策,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是愚民政策。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当下里李破军便是大笑,李世民见得李破军发神经似的大笑也是冷着一张虬髯脸看着他,等着李破军的言辞,估计如果这回李破军没有说服李世民的言论的话,那他可就要遭殃了。

只见李破军笑罢,大声说道:“谬论,大谬特谬”。

见着李世民冷着一张脸,神色不善,李破军也不敢装13了。

咳嗽几声,赶紧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的”。说着李破军摇头晃脑的,颇为学者风范。

哪知道对面的李世民听的是张目咋舌的,这……千年不变的孔圣名言,千年来都是这般理解的,竟然……竟然还有这样的理解的。

不过……不过似乎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噢。

也辛亏得李世民不是孔颖达,李纲那等顽固的老头子,没有第一时间骂李破军离经叛道,不愧是一代雄主,当即冷静下来了想着李破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