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第284节

曹操闻言一愣,他有些诧异,但还是随后点了点头。

“外戚毕竟是外戚,大将军虽然如今站在我们这一边,将来还是会树立亲党,就算大将军无意,但是还有何苗,还有一些有心人,有朝一日他们很可能会将大将军捧上高位……”

袁绍没有说完,他走过来拍了拍曹操的肩膀。

“我们才是一路人…”

曹操眼眸之中露出了些许的惊恐,他第一次发现他好像有些不认识自己曾经的挚友了。

袁绍调兵入京,恐怕就是想要杀宦官,而若是宦官被尽数诛杀,何家也就失去与皇上的纽带,何进、何苗也将被孤立,宦官外戚都被解决,最终获益的是世家……

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云际会

十月二十一日。

漳水支流河畔,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震碎了和谐的美景。

一支百余名骑兵组成的骑阵正从远方的旷野上飞驰而来。

“吁————”

为首的骑士轻拉缰绳,战马嘶鸣了一声,抬起双蹄在空中刨抓了一下,随后落于地上。

“嗤——”

战马的响鼻声响起,马背上的骑士轻轻的拍打了一下马背,战马摇晃了一下马头,慢慢安静了下来。

这支骑兵正是许安派出的先锋骑兵其中之一,而领兵的将领正是骁骑营的八校尉之一,曾经吕布麾下的军候成廉。

成廉面色肃然的看着西岸的旷野上,游戈着的赤红色骑兵,那正是是冀州汉军主力的先锋骑兵。

汉军的红旗飘扬在旷野之上,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汉军骑兵飞驰在漳水西岸原野之上。

“呼——”

成廉呼出一口浊气,他从腰间解下了一支样式奇怪的长柱形物体。

那长柱形物体,头大尾小,头尾各镶嵌着一块透明的东西,好似镜片一般。

成廉将那长柱形物体小一些的尾部,放于右眼的前方,然后闭上了另一边的眼睛。

之前还有些模糊的汉军游骑瞬间在成廉的面前变的清晰了起来,甚至于在汉军游骑后方的步卒行军队列也被成廉尽收眼底。

成廉仔细的观察了一会,终于是看清了旌旗上的旗号。

这支汉军的前锋正是西园禁军右校尉淳于导的部曲。

“汉军的先锋居然就派遣了一营禁军前来,还真是看得我等。”

成廉笑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长柱形物体。

“千里的距离,只凭借这一件宝物便可犹如就在眼前,不愧是大贤良师的发明啊。”

成廉看着手中的长柱形物体不由的感叹了一声。

他手中这长柱形的物体,被称之为“千里镜”,又名“望远镜”。

千里镜的镜身是由黄铜所铸,镜身上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花纹,只雕刻着工匠的姓名,还有制作的日期。

而镜头和镜尾处各镶嵌着一块镜片,镜片是天然的透明水晶制作而成。

只要透过镜尾看去,远处的景象一瞬间便会拉近很大,说是近在咫尺也不为过。

成廉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千里镜”放于腰间的,仔细的固定住,确保其不会因为颠簸而掉落和受损,这才重新握住缰绳。

这千里镜,整个黄巾军中都没有多少支,据许安所说,因为材料和工匠的原因,如今整个并州黄巾军中,只有十余支千里镜。

其中张燕和许攸带去了一支,其余的也在几名黄巾军的将军手中。

若不是成廉得了侦察漳水西岸汉军主力情报的职责,只需要远远的探查即可,不需要上前接战,而且还有一水之隔,汉军是绝不可能飞过漳水。

因此才获得了一支千里镜的临时使用权,等回到中军,成廉还是要上交回去。

千里镜只有独领一部将领才有资格长期持有,而且成廉得到的消息是一旦发生危险,首先任务就是毁掉千里镜,绝不能让汉军知晓。

“走。”

成廉一拉缰绳调转了码头,向着后方奔驰而去。

上百名黄巾军的骑兵亦是一起调转战马,跟随着成廉飞驰而去。

长风猎猎,旌旗卷动之间,马蹄声如雷。

……

漳水支流东岸,黄巾军大营。

并州黄巾军主力在许安的带领下,在鄡县南面漳水渡河点西侧二十里扎下了营垒。

漳水从鄡县的南面,分成出了一条支流,整个樟水也因此成为了“>”字形。

“>”的下面是漳水的主流,上面樟水的支流,下面漳水的主流继续向着东北方向延长,截断了安平国和巨鹿郡的道路。

而卢植带领的冀州军主力,就在“>”两边左则的夹角之中。

黄巾军占领的阜城和堂阳,皆在主流之下,也就是“>”下面那一线条的下方。

冀州汉军主力若是想要配合其余两部汉军行动,那么他们就必须要在“>”符号的支流处渡河,而不能绕道。

如果绕道,作为漳水的支流,又会分出两道支流,根本不利于大军开赴,而且极为影响时间,无法相互相应,而是只能是被各个击破。

而四州黄巾军渡河的地点,就是在主流的延长线上,靠近鄡县的地方,处于鄡县的南部地区,距离漳水支流汉军选定的渡河点其实并不遥远,不过只有五十里路的距离。

所以许安事先便在四州黄巾军漳水渡河点的西侧二十里扎下了营垒。

而这也是为什么许安需要一个人北上,带领军队在鄡县的北部拦截住刘虞的部曲进军。

如若不然,不仅仅是鄡县暴露在刘虞部的兵锋之下,渡河的四州黄巾民众受到威胁,甚至于处于漳水“>”上方的支流并州黄巾军主力,也会受到刘虞部的攻击,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一旦腹背受敌,陷入两线作战,那么留给并州黄巾军,留给许安便只有条道路可以走了。

那条道路的名字,就叫做败亡。

并州黄巾军大营外,一支支衣衫褴褛的军队正在行军,他们灰头土脸的手握着农具,握着木矛和竹枪,一些人头上缠着破烂的黄巾,而很多人甚至连黄巾都没有。

他们的旌旗也少的可怜,上百人只有一面窄小的黄色旗帜,而且多是肮脏不堪,沾满了灰尘。

许安站在营墙上,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收回了观察的目光。

这些正从营垒外走过的军队,正是从四州到来的黄巾军,他们刚刚经过了浮桥渡过了汹涌的漳水主流,随即便马不停蹄的向着漳水支流方向挺进。

在来的路上,并州黄巾军的符祝已经告诉了他们将要面临什么。

他们都知道,在漳水支流的西岸有一支军队,一支庞大的恐怖的军队,属于朝廷的军队。

将会在四州黄巾渡河之时,对着正在渡河的四州黄巾发起猛烈的进攻,而他们的职责就是挡住这支令人恐惧的军队。

因为许安的命令,前去宣讲的黄巾军符祝们并没有掩盖任何的事实,而是如实的将汉军的强大告知了这些四州的黄巾军战兵。

用许安的话来说,太平道的军人有权利知道他们即将面对什么样的敌人。

如果感到胆怯,可以放下武器,可以加入民众的队伍。

胆怯的人留在军队之中反而是会影响军心,四州的黄巾军战兵们本就训练不足,军阵演练薄弱,作战几乎全靠一腔血勇。

如果队伍之中参杂着本就心生退意的人,胆怯之人,投机取巧之辈,那么反而是会降低战力,不如就此做一个筛选。

出乎意料的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黄巾军战兵选择加入了民众的队伍之中,少到甚至不足千人的规模,其余大部分的黄巾军战兵都保留了下去。

四州的黄巾军早已经下定了决心,从他们听到并州太平盛世的那一刻起,从他们揭竿而起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已经彻底坚定决心。

皇甫嵩、朱儁、卢植平定了黄巾之乱,斩杀张角,传首天下。

皇甫嵩以十数万黄巾军之尸首修筑“京观”,以此震慑天下,拒不接纳黄巾降卒。

宛城黄巾军投降,仍然被全数斩杀。

天下所有的人也因此都知道了汉室的强势,也都知道了汉军绝对不会放过任何叛逆之人,他们再无一丝侥幸。

他们知道就算跪下乞命,汉军也绝对不会给于他们一条活路。

豪强纸醉金迷,穷奢极欲,良田万顷,钱粮堆积如山,而他们身处中原腹地,却是越发的穷困,甚至连一日两餐都无法保证。

四州已经活不下去了,天灾、人祸、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强世家欺压着他们,越来越高的税收,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将一个又一个的小民逼上绝路。

最后的结果只是卖儿卖女,家破人亡,沦落为奴。

他们从出生开始便被压迫,被剥削至死亡的那一刻,被成群结队的赶向坟墓

大汉十三州,天下之大却是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四州的百万黄巾军喊出了这一句震耳欲聋的口号,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之时,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们再无退路,早已是破釜沉舟。

千里镜之中是一张张坚毅的脸,许安按着营墙沉默的看着营垒外那一支支正在行军的黄巾军,虽然已经放下了千里镜,但是那些军卒的面容却深深的烙入了许安的心中。

这些人其实根本不能被称之为军队,他们手中的武器简陋无比,身上穿戴的别说盔甲,有些人甚至连蔽体的衣物都没有。

广宗之战时,下曲阳大战时,围绕在许安身旁的,和许安紧紧的贴靠在一起的人,就是与他们同样打扮。

他们面对着汉军,却是毫不畏惧,他们声嘶力竭的高呼着“万胜!”。

敢于迎着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汉军列阵,哪怕手中的武器只是一把竹枪,一副农具,身上所穿不过是一件单衣,甚至于衣难蔽体。

许安面色肃然,看着营垒之外的四州黄巾军,目光慢慢的变得坚定了起来。

背负着如此多人期许,背负着如此多人的厚望,这一场战役如何能够输掉。

“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顺从天意合乎正道,享受以后的太平生活。

刘辟和龚都两人皆是面色庄重的看着营垒的黄巾军,他们眼眸之中跳动的皆是愤怒的火焰。

他们两人和许安一样,都经历过了广宗和下曲阳的大战。

数十万袍泽殒命沙场,战死于两城之间,连尸首都无法保全,被皇甫嵩铸成了“京观”用来震慑四方。

触景生情,经历过那般的血战,他们如何能不动容。

许安转过头,看向西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