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病美人替身不干了(重生) 分卷(172)

正好两位太医在,沈郁问起医书和白瓷瓶里的药的事。

那种药服用后真的一点都查不出来吗?

回贵君的话,如果提前不知道,确实很难根据脉象看出来,但现在臣等知道了它的存在,自然有办法查出来。顾太医道。

任何药只要出现过,就会留下痕迹,像之前出现在临县的疫病,若提前不知道是人为造成,不知道是由什么药物造成,多半会当成普通疫病处理。吴太医补充。

也就是说,现在有中药者出现,你们能查出来?沈郁来了兴趣。

虽然有一些困难,但,确实可以。

在医术上,两位太医都很自信。

太医院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那本医书里的内容,对书里描述的各种药有所了解,当即说了关于瓷瓶里的药的一些事宜。

离开前,顾太医踟躇片刻,还是道:臣有一些话想说。

商君凛:说。

顾太医:是这样的,因为臣接触过姬家的藏书,发现陛下送去太医院的那本和在姬家看过的有一些区别,尽管外观很像,但质感不太一样,而且就臣的了解,姬家的医书都是分门别类整理好的,里面不会出现大半部分是救人之药,小半部分是害人之药的情况。

商君凛严肃了神情:顾太医的意思是,这本医书并非来自姬家?

顾太医:这点臣无法回答,但臣能肯定,这本医书里的内容是被整合过的,或者说,有人故意加了一部分内容进去。

朕知晓了,你先下去,朕会派人去查。

商君凛向来是行动派,顾太医离开后,立即吩咐了人去查,哪怕时间久远,想查到什么很难,这件事也必须查个清清楚楚。

商君凛知道沈郁在意医书的事,以安王的性子,也不是不能做出为了挑拨他们关系故意给这样一本书的事来,即使商君凛自己不介意,他也不想沈郁心中一直有一个疙瘩。

沈郁也没想到,医书的事还会有这样的反转,不过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奇怪,安王这种不想让所有人好过的性子,确实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在商君凛怀里蹭了蹭,沈郁期待这件事能早日水落石出。

商君凛有意转移他的注意力,道:阿郁想不想知道安王手里的三十万兵马来自哪里?

也是先帝留下的?沈郁第一反应便是这个。

有十五万是先帝留下的,还有十五万是他这些年私下养的,先帝的十五万兵马里,有一部分来自当年的林家军,顾淮在京城外和他们对上后,那些人认出了和顾淮一起回京的另一部分林家军,当场带着人倒戈,这一仗打的远比想象中容易。

安王要是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给顾将军做了嫁衣,不知道有多心梗。先是林家留下的甲胄等军需,又是当年被收编的林家军,辛苦谋划一场,全便宜了别人。

朕让人透露给安王了,他想毁了大桓,朕便让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桓在朕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即使是在牢里,商君凛也不想让安王轻轻松松,所谓杀人诛心,不止安王一个人能做。

安王想破坏他与沈郁的关系,想让他品尝痛苦,他会将同样的痛苦还回去。

那些投诚的人,陛下是怎么安排的?这么多兵马,如何安置也是一个问题。

这些人里,有不少是当年的林家军,朕问了他们的意见,有想离开军队的,有想继续留在军队里的,朕会按照他们的意愿,放他们离开,至于留下的,打散后分派到不同地方。

顾将军有说什么吗?顾淮的身份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他是林家留下的血脉,说不定会对怎么安置这些人有想法,商君凛要重用他,就不能让这件事成为两人之间的隔阂。

这么安排,是顾淮主动提出来的。商君凛道。

顾淮虽然年纪不大,但从小经历的事情多,知道怎么做最好,林家翻案,导致林家覆灭的罪魁祸首会得到应有惩罚,哥哥也没事,对顾淮来说,现在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安王落网,顾淮查起当年的事来变得更加容易,他心中本就怀疑安王,直接往安王身上查,查出了不少东西。

里面有一种药的药效和林家精锐部队当年产生的一模一样,这也是导致那场战役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顾淮奉命清剿安王的残存势力,安王这些年所做的种种,都被曝光在世人面前。

罔顾人命,残害忠良,手足相残桩桩件件,骇人听闻。

顾淮活捉了安王的几名心腹,撬开这些人的嘴,得知了林家一事的具体内幕。

原来,当年林家覆灭的起因是无意间得罪了安王,安王觉得,有林家在,不论他怎么祸祸,大桓的江山都不会出问题,便威逼利诱了林家主将的副官,让他伪造了林家里通外敌的证据。

事发后,不给人解释的机会,直接对林家下手,谎报敌情,诱捕中药的林家军进入敌人包围圈,来了个死无对证,坐实罪名。另一边,派杀手潜入林府,事成后,一把火将林府烧的干干净净。

顾淮连夜进宫面圣,商君凛在御书房召见他,沈郁也跟了过来。

一身寒气的年轻将军直接跪下,向两人汇报审出的结果。

除了林家,当年还有好几位忠臣蒙冤的背后有安王的手笔,除此之外,还有今年发生的疫情等事,臣已经将口供整理好,请陛下过目。

孟公公接过来,呈到商君凛面前。

越看,商君凛周身气压越低。

还有一件商君凛吩咐让顾淮重点审问的事,关于那本医书。

据安王心腹交代,医书里记载的基本是救命良药,安王得到手后,命手下的人研究,意外配出了另外的药,前些日子,安王不知出于什么心态,让人仿照原版的医书做出另一本一模一样的来,还特意交代,要将他们自己研究出的方子也写进去,制成后,便将原版毁了。

送进皇宫的,是安王命人仿照的医书。

朕就说,阿郁不必多想。

沈郁也跟着看完了,他靠在商君凛肩膀上,凉凉道:安王为了恶心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对人心的把控极为精准,知道怎么做,最能刺痛人,也藏得够深,前世直到最后,沈郁都不知道,幕后推手是安王。

不说他了,商君凛揉了揉沈郁的手,阿郁的生辰快到了,今年朕要给阿郁送一份大礼,阿郁不许拒绝。

陛下想送什么?沈郁疑惑,为什么觉得我会拒绝?

第247章

秘密说出来就不够惊喜了,阿郁只要记得,到时候别拒绝就行。商君凛卖了个关子。

沈郁转身跨坐到商君凛身上:陛下要送什么?搞的这么神秘?

商君凛顺势搂住沈郁的腰,将人压向自己,在那淡色唇瓣上亲了一口:阿郁的弱冠礼,自然值得最好的。

因为商君凛的态度,沈郁对这份生辰礼好奇起来,只可惜,无论他怎么软磨硬泡,商君凛都不肯说,具体是什么。

吊足了人胃口。

沈郁开始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冬日将近,尚衣局进宫为沈郁和商君凛两人量尺寸,制作冬日的新衣。沈郁在宫里养得好,身上多了些肉,这让悉心投喂他的商君凛很有成就感。

不足之症的治疗也正式开始,用的是药浴、针灸和服药三合一的法子。

听见要泡药浴,商君凛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姬家泡的那种,眉头拧紧:一定要有药浴这一项吗?

药浴是为了让药效更好吸收,有些药不适合内服,用药浴的方法效果更好。吴太医不明白商君凛为何这么抗拒,出声解释。

商君凛看向顾太医:会和姬家的一样吗?

陛下放心,这种药浴不会给人带来不适感,和姬家的不一样,那种会给人带来强烈痛感的才是少数。参与过戒引一事的顾太医立刻知道了症结所在。

到了泡药浴的时间,商君凛说什么也要在旁边看着,沈郁无法,只能由他去。如顾太医所说,药浴没有给沈郁带来不适,反而蒸得他昏昏欲睡。

商君凛这才放下一颗心。

朝中各项事有序进行,因为安王带来的影响逐渐消失,安王一行人的罪名对外公布开,按照大桓律法,安王、十七皇子被剥夺皇室身份,贬为庶人,包括安王、十七皇子在内,参与谋反的人都将被处以极刑。

他们的家族也会因为他们受到牵连,没有人会同情他们,在知道他们犯了些什么罪之后,对于这个结果,百姓无不拍手称赞。

涉及到皇室辛密,关于安王对先帝做的事以及先皇后的事,商君凛没有对外公开,就连朝臣,知道内情的也不多。

蒙学的选址和开学时间已经确定下来,在明年春天,不限定性别,百姓若有意,可为家中孩子报名。

这件事商君凛交给了下面的人去做,时不时过问一下进度,朝臣知道商君凛对此事的看重,不敢敷衍,尽心尽力将之办好。

安王一事后,世家势力大不如前,若不是前面有个段大人顶着,世家在朝中地位还要进一步压缩,这个时候,他们半点不敢忤逆商君凛的心思,商君凛让做什么,他们便做什么。

林家留下的甲胄和先帝藏起来的财物被商君凛派人带回了京城,户部尚书带人连夜清点,将之重新归于国库。

对于现在的大桓来说,这完全是一笔意外之财。

国库充裕,兵力强盛,大桓已然成为不可随意挑衅的庞然大物。

与之相反的是每况愈下的北漠,羽希读佳。内乱极大损耗了他们的国力,江怀清成了某位皇子的座上宾,在他的提议下,被兄弟叔伯杀逼得退无可退的皇子给大桓递来了求助信。

准备多时的肃北军踏入了北漠地界。

这个冬天,对某些地方的人来说,注定不会平静。

沈郁在皇宫注意到了宫人的忙碌,问商君凛,对方告诉他,说是在准备办宴会的事。

阿郁去岁可是说了,今年要大办的。

沈郁想起来,确实有那么一回事,去年商君凛想大办,被沈郁拒绝了,今年发生了不少事,办一场大宴有利于让紧绷的心神放松下来。

今年的心境和去年不同,商君凛想办,沈郁便没有拒绝,不过他总觉得,商君凛想做的,不止这一件。

这一日,沈郁正在花房给花浇水,慕汐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来,靠近了沈郁,低声道:公子,今日朝中发生了一件事,和您有关。

哦?沈郁放下手里的小水壶,拿起一旁的干净帕子擦了擦手。

今日朝中好几位大臣请愿,想让陛下立后。

沈郁动作一顿:他们还没死心?

沈郁的第一反应是这些大臣想商君凛娶一名女子为后,开枝散叶,不怪他会这么想,毕竟这些大臣不是第一次为此上书了。

奴婢只是听那边伺候的宫人说起,并不知道朝中具体商议了什么,据说这次参与的大臣很多。

商君凛也没想到,安王的事刚平息,就有人将注意力放到悬空的后位上。

朕似乎说过,朕的私事,由不得他人插手。商君凛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打量站出来说话的大臣,眸中情绪不明。

你们呢,也觉得朕该立后?寒冰一般的目光从朝臣身上一一扫过,带来无形的压力。

又有几名大臣跪下,其中还包括了户部尚书等人。

看着跪在下首的人,商君凛不轻不重敲击着龙椅扶手。

站在他身后的孟公公胆战心惊,暗道:这些大臣是怎么回事,陛下不是再三说过,不让他们插手后宫的事吗?

户部尚书心知陛下可能是误会了什么,赶紧补充:臣以为,沈贵君聪慧得体,心怀天下,若是为后,对大桓必定是一大幸事。

嗯?孟公公一愣,原来不是娶新人为后而是立贵君为后吗?

孟公公跟在商君凛身边贴身伺候,知道商君凛这段时间在忙着给沈郁准备一份惊喜,好巧不巧的,正好和大臣们今日提出的撞了。

大臣们自然是商议好了才来上书的,这些天,他们陆陆续续知道了沈郁做过的事,无论是临县水患,还是肃北灾情,亦或者是最近发生的,都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有大才的人,若不是阴差阳错进了后宫,在朝堂肯定能大放异彩。

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之前沈郁做事都很低调,那么大的功劳也不在意,若不是他们意外得知,岂不是要一直瞒下去?

从商君凛的态度里亦能看出,这位大桓的年轻帝王已经非沈郁不可,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做一些惹人不快的事?礼部尚书透露,陛下蹭私下找他询问过良辰吉日,他们便想着,陛下不想立其他人为后,总不会抗拒立沈郁为后。

以贵君的功绩和他给大桓带来的改变,封后绰绰有余,越是身处其中越能感受到,现在的大桓与贵君入宫前相比有多大不同,抛开一切私心,谁不希望大桓能越来越好?

身上的压力骤然一松,他们顿时明白,他们的想法没有出错。

只听坐在上方的商君凛语气不明地开口:你们的意思是,让朕册封贵君为后?

是。

既如此,让钦天监挑个好日子,朕也觉得,贵君可为后。

封后是一件大事,礼部得了命令开始忙碌,大桓的立后大典有相应规格,商君凛想也不想,选择了规格最高的一种。

下朝后,心情大好的商君凛留下礼部尚书等人议事,商议完,已经到了晌午。

商君凛确实想立后,但和大臣们想的不太一样,他想给沈郁的,远不止皇后这个位置。

听完他的话,礼部尚书脸上浮现出为难:陛下,这

不必多言,按朕说的去做就是。商君凛心意已定,就算今日大臣不提,过几日他也会主动提出来。

回到玉璋宫,沈郁迎上来:陛下今日居然没生气?

朕生什么气?刚完成一件想做多时的事,商君凛心情不错。

今日朝中不是有大臣让陛下立后么,我以为陛下会生气。沈郁转身。

手臂被抓住,还未远离便被男人拉进了怀里,商君凛低头,在沈郁颈间蹭了蹭:阿郁怎么知道的?生气了?

陛下都不气,我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