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四百一十八章 庆贺

曹昂第三名。

勉强能够和曹操交差了。

现在曹昂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样的。

当初曹操在长安为官,而曹昂在洛阳读书。

基本上不怎么见面。

现在曹操为司隶校尉,又回到了洛阳。

抬头不见低头见。

而曹操对儿子的要求很高。

更何况是曹昂这个长子呢。

只是有点可惜,曹昂虽然是长子,却是庶出。

这代表着,他在家族中,没什么地位。

全靠曹操的喜爱。

若是曹昂无法完成目标,挨揍都是小事情。

“孩儿参见父亲!”

曹操调查科举舞弊,一直没有回家。

但是今天不得不回来。

毕竟自己儿子考上了。

怎么也要庆祝一下,

一回到宅邸,曹操就看到了大大小小的箱子。

“这是什么?为父不是告诉过你,别人送的礼,不能收吗?”

曹昂恭敬地行礼,解释道:“父亲有所不知,这是陛下的赏赐。”

“陛下的赏赐?”

曹操疑惑万分,不过在看到少府的帖子后。

他也就打消了疑虑。

还真是。

“你考个第三名,陛下都送来如此多的礼物……”

“唉……”

“不管怎么样,你总是没丢为父的面子。”

“明日随我入宫谢恩。”

曹昂恭敬地点点头。

曹操阔步进入府邸,不过他没有直接前往客厅,而是带着曹昂,来到了灵堂参拜。

“逆子,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见过你母亲!”

曹昂连忙跪下。

他的亲生母亲,是丁夫人的侍女,姓刘。

被曹操看上以后,成为了刘夫人。

好景不长。

刘夫人生下曹昂后,不久就去世了,儿子交给了丁夫人扶养。

而丁夫人是曹操的原配,生不出孩子,一直对曹昂视如己出。

而曹昂祭拜的灵位,正是刘夫人的。

曹操絮絮叨叨说了几句话,就带着曹昂离开了。

不过曹昂仍然非常感动。

毕竟自己的母亲,只是一个侍女,竟然被曹操记住了这么久……

曹操可是非常好色的。

而后,一家人吃了一顿饭。

“现在洛阳也稳定下来了,我想接父亲过来住。”曹操道。

曹操的父亲,也就是曹嵩了。

在汉灵帝时期,曹嵩位列三公!

也就是买了一个太尉官职。

曹嵩这个人,生财有道,否则也买不起三公之位。

当年为了躲避兵灾,回到了老家谯县。

后来觉得谯县也不安全,就去徐州琅琊国避祸。

这么多年了,曹嵩一直在徐州。

现在曹操已经是司隶校尉,监察百官。

短时间内,职位不会有所调动。

因此,曹操打算把父亲接过来,好颐养天年。

“祖父一定会非常开心的!”曹昂笑道。

“不错!”曹操也笑了起来。

次日,父子二人到皇宫谢恩。

刘辩接见了他们。

“子修是一个不错的苗子。”

“谢陛下夸奖!”曹操带着一点点激动。

“只是做好选择了吗?是从军,还是在朝廷为官?”

这可是把曹操问倒了。

以曹昂的能力,在朝廷中为官,不摸爬十几年,很难做到高位。

去往军中?

也不是不行。

就是有点危险。

而且军中人才济济,大将又多。

曹昂如何才能出头?

“臣不干涉子修的选择。”曹操淡淡地道。

然后挺拔立于一旁。

曹昂站着都有压力,不知道选什么,才符合父亲的心意。

这就非常尴尬了。

谁能想到。

官职还能自己选呢?

不都是上面直接安排……

现在曹昂感受到了这份来自帝王的关怀。

压力山大。

“哑巴了?陛下问你话呢!”曹操不满道。

“陛下见谅,臣这儿子,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孟德何必如此苛责自己的儿子!”刘辩为曹昂说了两句好话。

曹操频频点头,表示以后一定会注意。

“全凭陛下安排!”曹昂抱拳道。

皮球又推了回来。

刘辩颇为无语。

“既然如此,你就先跟在朕的身边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再挑!”

“谢陛下!”曹昂激动地道。

这可是荣耀!

能够追随在陛下身边,以后什么机会没有?

而且一个“挑”字,足以表现出厚爱!

刘辩与曹操又絮叨了几句,这才结束谈话。

看着离开大殿的父子二人,刘辩羡慕得很。

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独挡一面?

大概还需要十年。

刘辩的很多计划,都没有来得及实施呢。

“陛下!”

戏志才的到来,将刘辩的思绪拉了回来。

“何事?”

“河内司马家的调查清楚了。”

“说!”

戏志才理了理嗓子,接着道:

“司马家族的主要人物已经离开了洛阳,臣派人到河内调查,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他们已经举族搬迁!”

搬迁?

一个家族搬迁,绝对不会是小事情。

现在竟然全族都走了。

刘辩突然有了不详的预感。

“河内司马氏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不知前往了何处。”

“同郡交好的家族,也没有他们的情报。”

刘辩点点头。

看来这次科举舞弊事件,和他们脱不了关系。

现在不是畏罪潜逃是什么?

“司马朗是名士,不可能无声无息地消失。”

“而且司马家族,野心勃勃,一定会选择诸侯投靠。”

“给朕好好关注一下!”

戏志才恭敬地俯首:“遵命。”

刘辩有些后悔了。

那天在洛阳图书馆遇到司马懿,就应该先控制起来。

就算不能为自己所用。

也不能让他跑了!

科举制度的建立,让这些世家没有安全感。

司马家族并非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为了家族的未来,他们不惜与朝廷抗衡。

在以前,刘辩以自身皇帝的威望,招揽人才可谓是无往不利。

谁不想为汉室效忠?

可是司马氏的表现,给了刘辩一个巴掌。

人才抓不住,就会流失。

但是科举,又志在必行。

双方的矛盾,很难调和。

刘辩为的是大汉以后的几百年谋划,而不是一朝一夕。

现在不趁着天下大乱,各势力洗牌的时候改革。

以后的流血冲突,会更加严重。

“司马家族,真是好样的。”刘辩神色如常。

内心却澎湃起来。

在这场博弈中,皇权不可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