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围的人都打发走后,时知看着崔炯很认真的道:“其实我也不知道阿照以后会怎么样,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如果阿照没有成为继承人的潜质,我不会选择他,因为就算我选了他,一个无能的人也守不住新的江山。”
崔炯垂眸:“那……他会死吗?”
“是人都会死,阿照就算成了我的继承人也会死,但如果他不能,我只能保证在我活着时他只要不做傻事就会一直平安。”事到如今时知已经不需要再隐瞒。
“那你现在可以换个人培养吗?让他失去继承的资格或者让我失去继承的资格。”崔炯红了眼眶,他只想让阿照平安终老。
时知闭眼长叹一声:“不说这天下就说世家之中,哪个嫡长子失去继承权能安稳?你这一脉失去继承的资格真就是对阿照好吗?设想一下,若阿照以后无法成才,我们换成他的弟弟妹妹,这亲生的同胞就一定能容下阿照吗?”
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在权力的漩涡里挣扎求存,同胞骨肉尚且如此,何况是换旁人。
“阿照就留在你这里吧,我和六娘都对这孩子下不去狠心,他不能再被宠着了。”崔炯知道阿照唯一的出路就是他自己能立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阿照的确要开始学习一些东西,但我现在没有时间照顾他,他的生活还是得你和小叔母照顾一段时间。”时知现在只是先接触观察看看孩子的潜力,万一不合适起码让着阿照的童年和少年能过得开心一点。
“我会和六娘说明白厉害关系。”崔炯却不想再耽搁下去,要想成为继承人阿照要学得东西太多了,他得狠下心。
“记得把握好分寸,万事过犹不及。”时知也明白崔炯的焦虑,可培养孩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的。
崔炯此刻忧虑的是阿照一人,时知却在忧虑崔氏一族,若是阿照或者整个崔氏选不出继承人,她又该选谁?又该怎么安排崔氏的未来?
“选出一批崔氏适龄的孩子,就说要给阿照和他未出世的弟弟或者妹妹当玩伴陪读。”或许广撒网能有收获。
崔氏家主府这一系列动作落入旁人眼里越发觉得这是时知已经确定了继承人,很多忧心崔氏继承权不稳的人心里着实舒了一口气。
但很快时知令一项决策又让人看不懂了,她竟然决定让部分居住在清河的崔氏族人外迁!
“崔氏如今所辖之地域广阔,需要族人共同护卫。”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时知安排了一些没什么家底的崔氏族人迁去江南和桐州其他地方经营新产业。
这其实是个好事,在清河也不是姓崔就家里富得流油,很多旁支财政状况并不好,时知给他们安排新产业安家立命虽然要背井离乡却也是个出路。
更何况如今这半个天下都是崔氏的地盘,他们也不需要整天龟缩在清河才能受到庇护。
这些产业虽然说头十年家主府要拿大头,可只要完成规定的数额后面就都是他们的了。
这政策一出,清河上万崔氏族人就少了三成,紧接着时知又安排一批学问和名声不错的族人带着家眷去各地书院任职。
同时时知还下令以后崔氏族人凡是要出仕都必须经过科举考试才能任职。
时知这一系列措施在旁人眼里就是在扩大崔氏一族的影响和名望,但崔教授却很清楚时知这是要把在清河的崔氏打散开来。
“等过些年,把他们的户籍都落在他们去的那些地方吧。”步子不能越太大,不然容易遭到反弹。
第134章  二更
郑氏覆灭的消息传回清河后,百湖悄悄去了一趟荥阳,他想亲眼看看这座他老师出生长大的城是如何改天换地的。
临走前他把昔日的仇恨埋进了那些被推到的残垣断壁中,新的城池要重建,他也有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此生终于不用再负重前行,老师知道后应该也会欣慰吧……
百湖他想要把郑熏重建百工地位的理想传承下去:“我知道会很难,所以才向女郎请求帮助。”
时知考虑了许久,最终答应了下来:“原本就答应过你,或许现在可以试一试。”
这个时代的墨家思想虽然同样衰落,可在几百年前它自己拐了个弯儿,和时知前世世界发展的脉络还是有出入的,比如它把墨家的工匠精神引申得更具体成为百工技艺集大成者的代表,又比如它曾经在某个时期兴盛过然后因为冲在第一线与贵族特权对阵,导致它再次迅速凋零乃至快要消亡。
今年中秋刚过,崔氏就发布一则公告,广邀天下奇人异士到江南淮郡,崔氏将在这里举办一场“英杰赛”,只要来者能顺利通过崔氏设下的三关,就可获得五百贯奖金外加崔氏一个从八品官职!
而且公告明确表示,报名者不论出身、年龄和性别,只要你能通过三关考题,就可以获得这丰厚的报酬外加崔氏提供的公职职位。
公告最后标明一点,崔氏治下有意报名者可在限定时间内去自己所在辖区的府衙报名,等身份信息核实后官府会统一送他们去淮郡,只要自己准备伙食费即可,若非崔氏治下亦可到淮郡报名,但所有费用就得自己负责。
考题虽然分三关,但每一关考试内容却有十几种,天文、地理、治水、医药、木工、酿造、制器、冶金等等,三关考核难度由易到难、由难到精,能通过三关者必定都是各行各业的大师级人物。
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其实大多都是贱籍,崔氏竟然肯为他们放良籍甚至任官职,崔氏世家出身也不缺匠人,为什么要招募这些人呢?
很快小道消息满天飞,最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说崔氏要扩大雷火生产,而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要被选去制作火炮,为了防止被人探查到雷火制作具体工序所需要的匠人,所以才大范围招募。
这消息一出关注的人就更多了,大家现在都知道那雷火是人为造出来的,可它到底怎么制作由谁制作却仍旧是个迷。
如果是这样那似乎有些顺理成章,多年前崔氏也招募过一批工匠,但当时大家没有太在意,那些工匠的去向如今也不可查。
有了这个消息预热,报名参赛的人就更多了,不冲别得光放良籍这一条就让无数贱籍匠人心动。
天下动荡之后,很多大户人家的私匠飘零四落,虽说很多人能不做私奴且拥有手艺也不难糊口,可终究是如同浮萍断梗一般前路渺茫。
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很多技艺超出的匠人便动了心思,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翻身的希望。
云州
荀氏当然也收到了关于“英杰赛”的信息,只不过他们考虑的就要更复杂一些。
雷火是何等重要机密,怎么可能会让半路来的人参与,崔氏大张旗鼓放出这等消息到底有何图谋?
莫非是得知荀氏最近在悄悄寻访能铸造神兵利器的能工巧匠之事?
荀延最近一直都很警惕崔氏那边的动静:“把底下的人再排查一次,看是不是消息泄露。”
自从打探到郑濂把最后的力量交易给时知,荀延第一件事就是把荀氏治下的暗桩排查又升了一个等级。
于是荀氏治下限制人员流通的条令更严格了,不管崔氏出于什么目的,荀氏都不愿意他们治下的能工巧匠跑到崔氏碗里去。
淮郡
“精英赛”经过预热,报名者超过五千多人,第一轮筛选过后竟然有三千多人通过,可见这次参赛者的水准之高,也同样说明崔氏给出的条件有多吸引人。
很多人在通过第一轮考核后都感觉看到了脱籍的希望,似乎也不是很难?
第二轮考核的科目还是和第一轮相同,只不过标准已经定到崔氏名下工匠水准难度,这一轮下来,却让所有人都明白崔氏没有放水的心思,那些技艺要求,他们很多人学艺时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能通过?最终只有二百人通过考核。
正当很多人开始沮丧后打算收拾行囊等离开的通知时,淮郡又出了新政策,凡是通过第一轮考核者都可领一份“技师证书”,凭此证书可到新成立的“工业司”名下各大作坊报名入职,入职成功者做满五年可脱自身贱籍,做满十年者可给妻儿全部换成良籍且子孙可读书参加科考。
当然这些作坊不在淮郡,而是在崔氏治下各处都有,这就需要这些工匠回家后自己去准备报名面试。
此消息一出整合淮郡都轰动了,许多想脱籍的工匠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是要激动的昏厥过去,原本以为没有希望了,如今却发现柳暗花明怎么能不让人激动。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高门大户都豢养私匠,崔氏这个政策一出他们手底下养的部分人就开始闹了。
可崔氏对他们的各种意见压根没任何回应,反而很快又推出一条政策:各行手工业业主若想加盟到“工业司”名下,只需要每年交十贯会费,便可拥有同样的招聘权,只要把面试成功的匠人带到“工业司”登记签订契约的信息,在他们作坊里干满规定年限者依然可以获得脱籍的资格,但加盟者有一个条件,家中私匠不能超过二百人。
这政策对于一些中小手工作坊同样是福音,谁都知道巧匠难求,曾经大部分技术都被高门垄断,也就这几年破家灭门的高门大户多了,一些匠人才有了选择的机会,但大部分还是被大族垄断。
对于崔氏的政令,那些高门大户简直要气炸了,这政策一出,他们还怎么留人?
时知对于像雪花一样投入家主府的信件,找了个机会对外透露自己的态度:你的私匠管不好那是你自己没本事,我的政令却不是你可以干涉的,不服气的可以反了崔氏另投别处,崔氏的军队可以帮忙搬家!
这是时知当政以来少有的强硬态度,这也让很多人迅速清醒认识到一个事实,崔时知虽然是世家出身可她不是靠众世家豪族支持上位的,有没有他们崔氏始终还是崔氏!
而且崔氏自己本身就财力雄厚,拥有“点金手”的崔时知说不定早就盘算着他们早点滚蛋腾出市场呢!
崔氏惹不起,但放私匠改招聘这利益牵扯太大了,万一他们控制不好那些招聘来的工匠,财路可就真要断了。
正当这些家族在纠结焦虑时,王氏表示将把名下所有私匠身契改为聘用契约,不过这契约是五十年,而且允许签订聘用契约的匠人去参加第一轮考试,同时王氏也会加入“工业司”,这些匠人甚至直接省了面试的麻烦,只要在王氏继续做工,时间到了自然就会成为良籍。
要不说人家能当老牌世家呢?看看这个脑子就是赚得快!五十年几乎是把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工的时间段都放到一起去了,虽然说让工匠得到良籍比私奴时不好控制些,可到底人还在他们手里,这样想想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于是在王氏加盟入“工业司”后,又有很多私匠甚多的世家豪族也表示允许自己也将给私匠换身契,然后跟他们签完招聘契约后允许他们去参加第一轮考试。
对此“钻漏洞”的行为,“工业司”一点都不介意,先招聘后招聘他们不管,只要你的工匠考试通过后记得来“工业司”登记招聘契约就行。
这事解决后,第三轮考试也已经结束,十六个科目最终优胜者都被崔氏当天放了良籍,而且任命成“工业司”的技术官员。
看完时知这一系列操作后,百湖心中五味杂陈,原本以为千难万难的事,人家三个月内就做出个雏形模样了。
“良籍、贱籍其实对大多数只求糊口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干系,除了那些心气高又有大本事的才想着挣脱束缚,大多数就算此刻放他们自由他们也是不愿意独立的。”时知提前给百湖打预防针,这政策看着是顺利执行下去,可要见到效果其实还很长远。
“我与老师所求不过是让他们有一个机会,至于愿不愿意抓住,全看他们自己。”
百湖并不是不通世事,反而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这世俗之事,良贱之别在生存面前并没有那么重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良民卖身,他们所求的是给所有匠人及其子孙一个选择的机会。
明明是靠一身本事吃饭,却因为一个出身祖祖辈辈要被踩在泥沼中这何其不公。
老师说过,士农工商不过是各司其职,为何要分出贵贱高低?
前路固然难行,可到底已经看到微弱萤火,他大概是比老师幸运的。
时知看过郑熏那些手札,她总是忍不住感叹这位墨家钜子可能是把郑氏所有的良心和光明汇集在他自己身上了。
不然怎么解释郑家那样的基因会养出这样一样超现实理想主义者?
再一想到郑氏图谋天下的第一位家主就是郑熏的亲爹,这让时知偶尔也会怀疑基因遗传的科学性,这绝对是歹竹出好笋超水平发挥的“灵异事件”!
第135章  一更
两个月前青云军与荀氏驻军在蜀州与甘州边界线发生摩擦,爆发几场小规模战役,而后虽然被镇压,但双方气氛已经到剑拔弩张,后有全国各地大批儒生递“请愿书”,甚至已经儒生在各州府“跪请”几日。
最终崔氏与荀氏接了这“请愿书”,双方定好在平州和谈,然而等两家使团抵达时,荀氏当家人也在平州露了面,观望事态的众人心底不由更对此次和谈产生信心。
可众人不知道的是,这一次“会面”,完全是荀氏单方面决定,之前讨论“和谈”事项时并没有要双方首脑见面这一项。
崔氏此刻已经是被架在火上,“和谈”只进行个开始双方就谈不下去了。
“荀氏这是想把屎盆子都扣到我崔氏头上?”
鲁一高负责这次“和谈”的安保警戒,但他此刻已经是怒火中烧,别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们这些军中人还不清楚?
谁都能看出来荀氏不是不想开战,他们只不过是想拖延时间在找克制火炮的法子,荀氏这一年在云州汇集那么多奇人异士真当崔氏是瞎了!
前些日子双方起摩擦,虽说谁都没占到大便宜,可那些酸儒突然大规模聚集请愿,这事儿前后脚发生得太迅速也太理所应当,要说没人有预谋的推动谁信?
荀氏为了这“和谈”可谓是煞费苦心,达到目的还不算,竟然临了还摆了他们一道,明知女郎去了江南,荀延却在此刻悄摸摸跑来了平州!
这是想让所有人觉得荀氏才是那个顾全大局、委屈求全的一方?
崔氏特使也是气得不行,可如今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们必须得想法子应对。
平州汉云城
柳氏一族的宅院如今已经空旷,柳氏叛出荀氏投靠郑氏后就从蜀州回了平州汉云城,只不过刚回没多久郑氏就覆灭,柳氏一族最终四散逃去。
柳氏一族的宅院靠扬子江南岸而建,崔、荀两家瓜分平州后,这些宅院就入了荀氏手中,而荀延此刻就住在曾经的柳氏家主府而今的荀氏别院中。
这次“和谈”是他一力促成,自然要亲自到场以示“诚意”。
赵五娘此次也跟随荀延到了平州,她此刻一边烹茶一边欣赏着园中景致,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她竟然有朝一日会住到这柳氏家主府,何其讽刺啊……
今日是立冬,地处南北交汇之地习俗却自成一体,立冬日平州百姓会习惯送些鸡鸭给亲朋,只不过自从平州被崔、荀两家划江而治,靠近扬子江两岸的平州百姓亲戚走动就没那么方便。
前几个月荀氏下令戒严,南岸就连下江打渔都被禁了,崔氏虽然没有明确下令,但对江上往来船只排查越来越严格,一股风雨欲来的压抑感萦绕在整个平州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