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青杏 青杏 第34节

“都是七品官就行。”金氏摆摆手,“你才多大个人,当县太爷也不一定能支使动底下的人,读书做文章就很好!”

“那你在家读书做文章就行了,非得那么远,上京城去干啥?”赵氏皱着脸,“你才多大个人?”

她倒是出于关心,长青还没说话,金氏就道:“你知道个甚!长青在京城做官,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光窝在这个村里有啥本事?”

“那不行,我跟着你去,我给你做饭!”赵氏很快就想到了办法,“正好我也看看那京城是个啥样子。”

长青耐着性子道:“我年纪小,又是头一年考上,衙门里允许我住在值房里,不用交房租,衙门里也有伙房,管饭,不然就凭我一个月五两银子的俸禄,根本生活不下去的。但是不能带家眷,不然就只能自己租房,京城里的房租极贵,负担不起。”

“那这破京城也没啥好的。”赵氏撇撇嘴。

“不会说话你就闭上嘴!”范守业从外头进来,手里领着范长平,一推门听见了这句话,人还没进来,就先斥责了一句,“那京城是天子脚下,皇上他老人家住的地方,你一个无知的乡下妇人,怎敢胡乱编排!”

儿子高中,这事儿随着官府的公文传遍天下,以前要掏银子孝敬的府衙的官差如今全都对范守业点头哈腰的,甚至知府大人都抽空见了他一面,称他一句“老弟”,这是什么样的光彩体面!他一介乡下出来的小商人,如今也成了人上人了!再听到结发妻子这种无知之言,他顿感格外丢人。

罢了,毕竟那出息的儿子是她生的。

“长平啊,那就是你大哥,你不是认得吗?快去找他吧。”范守业把小儿子的手往长青的方向送,笑容满面,一副慈父之态,“听说大哥考了榜眼,这孩子就要来看大哥,听大哥说学问呢。”

大半年没见,长平长大了不少,可能也读了书,瞧着懂事了,不过面对这个大哥,他脸上有着明显的生疏和畏惧,显然父亲的说法是有水分的。

他这样抗拒,长青也懒得表演兄友弟恭——反正也是不可能的,他跟金氏道:“奶奶,我晓得您想好好操办操办庆贺之事,只是如今陛下倡导节俭,咱们也别太过了。祭祖是应当的,酒席之类的就免了吧。”

“那怎么行?这又不是摆什么大排场,咱花自家的银子,让乡亲们沾沾你的福气,如何能免?银子我都给了许杏了。”金氏不同意。

范守业也不同意:“我在府城也定好了酒席,就等着你过几日和我一起去宴请我外头的朋友们呢。”

“父亲的朋友父亲宴请吧,毕竟官商有别,我就不去了。”长青语气冷淡,“家里的乡亲,不如这样,祭祖之后,奶奶把剩下的银子给里正,咱们在村里修个学堂,请个先生来教孩子们读书。日后若有人再得功名,或者识了字日子过好了,都是咱们家的功德。”

许杏听着觉得很好,只是不方便表态。范守业和金氏都有些不快,赵氏先说了:“那也不能不请酒啊,你舅舅他们都盼着你呢。”

长青就闭了嘴不再说话。

好半晌,金氏才叹口气道:“你想得长远,也是有好名声的事,家里自当支持,只是这学堂可是个烧钱的营生,长年累月的,咱家可支撑不起。”

长青就道:“我已经想过了,咱们就在祠堂那边跟村里划块地,出钱修起房舍和桌椅之类。先生的束脩就叫各家自己出便是,如今有了这红薯,每家拿个百十文钱想来也不难。”

“这事可行,我去找里正商议。”范守业开口,接着看向许杏。

许杏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忙回屋去找银子送回来:“这是奶奶给我的,我一点也没动呢。”交出去甚好,她正好不想管这事。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范家人就忙碌起来,为祭祖的事儿做准备,也是这个时候,许杏才见识了,这种开祠堂祭祖的隆重程度,跟清明节上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祭完祖,长青就要准备上京城去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年期间,他不能回来。

第62章 分别在即

长青高中榜眼,回乡祭祖,是范家的大事,也是范家村的大事。尽管现在是麦收时节,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之一,村民们也会一边割着麦子一边议论这事。

“里正说了,今回范家不请客了,人家要拿出银子来给村里的娃娃修学堂哩!”有消息灵通的人家已经知道了最新的进展。

“真的假的?收麦子这么累,我还等着到时候去好好吃上一顿有油水的,这就没了?”有人很失望。

“你瞅瞅你那点儿出息,就记着你那张嘴!”不过接着就被人训了,“往后咱村里要是有了学堂,让娃娃都能去念个书,那才是长远的好处哩!”

“念书?咱家能有那块料?长青人家打小就跟旁的小孩不一样,老实,能坐得下,就咱家那皮猴子,能行?”这人并不抱什么希望。

“你们这帮眼皮子浅的怂货!”里正的老娘正好从这里经过,便笑骂了他们一句,“想跟人家长青比,你们是做梦呢!人长青说了,就算是没有资质的孩子,啊,就是你们说的不是那块料的,好歹读了书识了字,将来不拘是学个手艺还是出去找个活干,都是个出路。我就问你们,都上地主家去干活,你愿意当账房还是愿意去扛包?”

嬉笑的年轻人们都正了神色,连连应是。

范守业因为不常在家,跟村里人的关系并不算熟络,但是因为他做生意有钱,大家也都给他几分脸面,当然是面子情,可是现在呢,他走在村里,人人都对他客气敬畏,让他大感得意。当然了,得了这样大的脸面,自然要把事情办好,因此他最近一直留在村里,筹备学堂的相关事宜。

虽然说是不请客了,可是自己家的亲戚还是要一起吃顿饭的。范守业大手一挥,到镇上刘老板家的酒楼里包了整层,请范家本家、赵家和金家、罗家的亲戚们吃酒。

“怎么连他们也请了?”金氏听他说了安排,顿时不满。

范守业道:“娘啊,这都多少年了,您怎么还别扭着?平常不来往就罢了,这是长青祭祖的大事!那边毕竟是我亲哥,长青的亲大伯,都是我爹的儿孙,外人看着呢!再叫人传出些不好的话,连长青脸上都不好看!”

“那范守成可没当我是他娘!那是仇家哩!”金氏当然明白道理,也知道即使出于利益,也得请老头子的长子一家来,可心里很不满意。

“咱请不请是咱的事,他来不来是他的事!”范守业可不是好脾气的,对着老娘,他的耐性也有限,“他为啥当您是仇家,您心里还不明白吗?我不说,可我也知道!”

金氏脸色大变。

“往后就是看着长青的面子,估摸着也没人敢说三道四了。”范守业道,“咱们何苦来不做得好看些?”

金氏默然。

这些事情都是范家人的,许杏不参与,尤其是把银子也交出来了,更是只忙她自己的事情。她在县城边上买的地也收完了,她不要那么多麦子,换成了银子,只得了六两,毕竟麦子产量不高,她也不强求,反正她买地只是为了有个退路,银子还是要靠作坊来赚的。

长青抽空来找许杏说话:“诰命的事儿,我没打算给你请封。等我去翰林院入了职,我准备给奶奶和娘上折子请封,你的话,毕竟你我也没有成礼,有些说不过去,而且,一旦请封了,你就走不了了。”

“我明白。”许杏笑笑,“我不用这个的。你的名头能给我用,让我安安稳稳的赚银子就很好了。”

长青勾勾唇角:“那如今在咱们这个小地方,我的名头应当足够你用的了。”

“那是自然。我还真没想到,祭祖那天,县太爷都来了啊。”许杏想起之前见识到的大场面,竟有些与有荣焉,“县太爷可是大官,都那么大岁数了,过来管你叫‘老弟’,想想还怪有趣的。”

“他叫的不是我,是我头上的七品编修头衔。”长青很清醒,“不管怎么说,这事情了了,学堂的事情有我爹,我也不用管,该准备启程进京了。”

“这么快吗?”许杏很意外,“不是秋天才上任?”

“八月初一开始上差,七月底就得去报到,领值房、钥匙、官服这些东西,还要熟悉一下环境,现在都七月初了,确实该走了。”长青道。

许杏想想,知道他说得对,便道:“不知不觉你就回来快两个月了,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可真快啊。那你这次怎么走?得要提前打点行装吧?”

“我有官凭,可以走官道住驿站,都不用花什么银子。”长青道,“也不用找董家帮忙了。”

“可说呢,得了你高中的消息,董家还专门给我送了一份礼,有一百两白银,我没敢收,给退回去了。”许杏一拍脑袋,“应该跟你说一声的,一忙起来忘了。”

“你做得很对,若是普通的生意往来,你们该如何便如何,只是这给我的银子可千万不能收。”长青正色道。

许杏也认真说:“放心吧范大哥,我不会那么眼皮子浅的。”

说到这儿,长青拧了眉头:“还是得劝劝爹和奶奶,不能太贪了。”

“其实我觉得吧,范大叔是有分寸的人。”许杏字斟句酌的说,“奶奶也是聪明人,想必一些道理也是明白的。你看祭祖的时候,不就挺好的嘛。”

祭祖的时候范守成一家到底还是来了,虽然跟金氏没什么互动,但是跟范守业还算是相谈甚欢,两家人看上去也还算和睦。

“嗯。”长青叹口气,“我临走再劝一回吧。只是我娘不好劝,真是怕她招祸。”

“也没那么严重吧。”许杏宽慰他,“毕竟她一般也不出门,也就是在家里随便说说,现在有二姨在呢,还是能劝导一些的。”

“二姨……我上京时她还给了我一两银子。你说她还没攒够盖房子的钱,我等下给她送些去。”长青道。

许杏不赞成:“她给你自然是她对你的一片爱护之意,如今你高中了,就是对她的报答。她不会要你的银钱的,就连预支工钱都不肯,只说要攒多少花多少,踏踏实实的,也很好。你若真想表示,我听说过几日是枣花表妹生日,你给她个大红封或者买些好物件儿都使得。”

长青点点头:“既如此,我就不给二姨了,只是她小姑娘的东西我如何懂得?就给个红封吧,你提醒我些。”

“说起表妹,你对舅舅们都不客气,那样行吗?”许杏想起之前宴客时的情形,有些头疼。

“放心吧,只有不客气,往后的是非才少。”长青并不在意,“你也看到了,舅舅家一会儿让我娶表妹,一会儿又让我带着表弟进京,我若稍微客气一下,就该甩不脱了。我孝顺母亲的,她愿意拿去给娘家,我也不管,只是我自己却不能再朝他们伸出手了。”

“其实我有的时候也觉得,你走得远些,真的是件好事。”许杏叹息,“虽说都是家人,可是对你的消耗太大了。”

“你这说法倒也别致。”长青微微笑着,“只是你还得留在这里,看来你是去是留,得等我三年这一任满的时候再决定了。”

“留在这里也不坏。”许杏现在并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一心想走了,“有你的名头在,外头的人没人能欺负我,家里头……我用银子砸,也能砸出笑脸来,再不济还有同贵她们几个呢,都能保护我的。”

“那以后呢?”长青忽然问,“我给你的婚书是在县衙过了档的,有官府的大印,休书却是我随便写的,可要我再给你写一份?”

“不用不用。”许杏马上道。

话音落下,她才意识到自己拒绝的是什么,连忙找补:“不是,我就是觉得太麻烦了,不用了。”

长青笑了笑:“那行,我就先不写了。反正你年纪还小,这几年你就踏踏实实的攒银子吧,想来三年之后,你也该是颇有身家了。”

“那是那是,我的作坊现如今,一个月净利就要七十多两呢!哦对了,你自己那二十亩地,往后租子就直接交给奶奶吧,我不要了。”对长青,许杏并不藏着掖着。

“果然说起这些,你就精神了,你既然有钱,那就依你。”长青打趣了一句。

许杏刚才也是有些别扭,幸好长青马上转移了话题,便也就自然了:“有钱好办事嘛!不过范大哥,你要不要多带些钱,官场上打点打点什么的?”

长青摇头:“你知道得倒多,不必了。我才这般年纪,好好当差便是了。我岁数小,想必格外容易让人关注,这么小就懂得那些,反倒要惹人不喜。”

“范大哥,我经常就觉得,你不是十来岁的人,好像当了很多年的官了一样。”许杏感叹,“想事情可真是周全。”

其实你猜得也没错,长青心中暗想。

在赵氏的哭声中,长青离家的日子还是来了。在长青答应到了京城安顿下来就往家写信之后,赵氏才稍微安静了一点。

“奶奶,家里头还要您老人家掌着,请您务必保重身子。”长青肃然道。

金氏抹了抹眼睛:“你放心,我好得很,家也能管好,你去了好好当差就是。”

长青又深深看了许杏一眼,却没说什么告别的话。

第63章 三年之后

长青这一次踏上去京城的路,一走就是三年,中间虽然时常会有书信来往,人却是没有回来过。

这三年里,许杏的生意稳定下来,一年怎么都有八、九百两的净收入,远远超过了她当初小富即安的预想。生活不错,吃好睡好,三个丫鬟和她一起,都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周围的人们有的一切照旧,有的也有了许多变化,当然整体来说,因为有了许杏的红薯加工的生意和长青捐资修建的学堂,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得到了实惠,日子都过得有了起色。

金氏这两年越发精神起来,管着二十亩地的佃户,还料理着家里的日常事宜,顶着个七品孺人的诰命,村里族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的也要请她出来坐镇,委实是远近闻名独一份的老太太。

本朝规矩,七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为母亲和正妻请封诰命。长青年幼,并没有正式成亲,因此上折子的时候就是给金氏和赵氏请封的。同是七品孺人,金氏是婆婆,自然压着赵氏一头。赵氏也不服,可一来她是媳妇,是晚辈,二来个人能力不行,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翻不了金氏这条大船,反而被稳稳的压在脚下,身边也没人支持她,便是亲妹子也是劝阻的时候多。

说到小赵氏,她这几年的烦心事也不少。自己娘俩的日子确实是越过越好,枣花都十一二了,跟着自己在作坊里上工,娘俩自己挣自己花,小小的院子陆续盖起了三间砖石正房,另外库房灶房一应俱全,家里养着鸡,贴着墙边也种些菜,便是买粮食吃,母女俩人也花不了多少。可是娘家的人却是一点儿也不省心,一个大姐好好的日子不好好过,天天出幺蛾子,两个兄弟就更别提了,人家范家人还没怎么着呢,他们先当上了大官家的舅老爷,整日家跟着什么朋友兄弟吃酒,动不动就是等以后他们去了京城如何,也不看看自己家都穷得快断气了!

作坊里头,长山虚岁都二十了,去年娶了媳妇,很快就要当爹,整个人越发稳重圆滑起来。小秀却离开了作坊,她比长青还大半岁,如今也十七了,说好了人家,马上就要出门子。

他们家的事情也有些波折,岔子却是出在他们的母亲范三婶身上。她一心想把娘家侄女说给长山做媳妇,可是长山自有主张,因为经常去镇上,相中了酒楼刘老板家的大女儿。那姑娘相貌不算突出,可是识字,会算账,为人爽利,嫁妆也多,自然比范三婶的侄女这种普通村姑强。这事不成了,她又瞄上了长女,先是拖着不给她说亲,好多给家里挣几年钱,长山发了话之后她就要把女儿嫁回娘家。

这些事儿小秀都没瞒着许杏,一边说一边气得直哭:“那可是我的亲娘啊!她怎么变成如今这样?当年我爹去得早,她一个人拉扯我们五个,五弟还是遗腹子,那个时候多难呢,我娘对我们真的好!如今我家新屋也盖了,饭也吃饱了,弟弟们还上了你们修的学堂,她倒开始坑我们了!”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即使是母子之间也是一样。许杏没说出来,只开解道:“好在长青大哥心疼你这个妹子,等你以后成了家,也不常回来了,慢慢兴许就好了。”

“唉,都说娘是最疼孩子的,怎么咱们这么些人,谁都没有一个好娘呢?”小秀十分伤感。

许杏指指不远处,道:“你看,枣花不就是个有福的?二姨多疼她?”

小秀看着小赵氏带女儿一起干活的情景,满脸艳羡。

长山打算亲自替妹子说亲,他的妻子刘氏给他提了个人,竟也是熟人,杂货栈单老板家的小儿子。这门亲事实在是好,范三婶挑不出理来,只是对不住侄儿侄女对自己的孝顺,很是郁闷了一阵子。